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

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2 02:55:58
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
时间:2023-02-02 02:55:58     小编:

摘 要:落叶松是我国最重要的树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常见的树种。它不仅可以产出优良木材,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木材树种,落叶松的生长周期长短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林业经济收入。要想缩短落叶松的生长周期,就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一步改善幼苗抚育技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达到增加林业经济收益的目的。

关键词: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

自建国以来,落叶松就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广泛种植。落叶松的木材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现已成为我国亚寒带地区最主要的林业产出。尽管落叶松在我国的种植历史已经有六十几年,但是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该树种的幼苗抚育仍面临着不少技术上的难题,比如种子出芽率低、幼苗死亡率高、育苗周期长等。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希望可以进一步推进我国落叶松产业的发展。

1. 抚育落叶松幼苗的准备工作

1.1种植土地的要求

落叶松的种子萌发对种植的土地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选择地势平缓、旱易浇涝易排、土壤肥力充沛、周遭环境温和的苗圃为好。在播种之前,还要对地块进行若干步的先期处理,包括深耕、平整、起垄等。另外还要在前一年的秋季施足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含水量。

落叶松的种植在春季,而树种的成熟则在秋季。要保证树种的出芽率,从采集树种开始就要多加注意。一般在九月末树种完全成熟后开始采集;采来的树种要先晾晒至干透,然后去掉种子外皮,才能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种子。合格的种子要越冬才能种植,在越冬过程中要防止种子受冻,以免影响出芽。开春后,从越冬的种子中淘汰掉发芽、霉变、干瘪的种子。再用赤霉素处理余下的种子,以助其在低温环境中解除休眠。经过处理的种子就会有较高的出芽率了。

2.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

2.1出苗期的抚育技术

这个时期的抚育要保证土壤达到了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如果气候条件允许,可直接将种子播种在修整好的土地里,及时浇水,以满足种子发芽时对水的需求;如果气候条件不利于落叶松种子的萌发,气温较低或天气干旱,最好使用大棚育苗或者进行覆膜种植。采取措施防止种子及幼苗冻死、冻伤,是出苗期的抚育技术的关键,也是出苗率与成活率高低的关键。

2.2成林第一年的抚育技术

落叶松成林的第一年称为速生期。落叶松过了出苗期,就进入到了速生期。这个时期树苗对营养的需求加大,抚育技术的要点之一是要及时满足水分和肥料的供应。在这一年里,树苗很柔弱,容易受到鸟类、鼠类、啮齿类的危害,要做好相应的防御工作。另外,还要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防幼林大面积死亡。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阶段的树苗个体较小,对水肥的吸收能力很弱,如果其周围出现过多的杂草,营养被抢夺,树苗就会出现生长速度减慢的现象,所以应及时除草。总而言之,成林第一年的抚育关键是保护好幼苗,不仅要防止幼苗被鸟、鼠、兔吃掉,还要防治病虫害,并及时除草,以保证幼林的快速生长。

2.3成林

二、三年的抚育技术

落叶松生长了一年以后,幼苗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逆性,在以后的生长期里,幼苗的死亡率显著下降。在成林后的第

二、三年,要注重落叶松根系的生长发育。一方面要加快松土频率,保证土壤有着良好的透气性,创造利于根系的生长环境,防止根系因缺氧而坏死。另一方面要控制好水分的供应。在这两年里不必经常浇灌,只要保证幼苗不会干旱就好。这是因为较低水分的土壤环境有利于落叶松根系的扩展发育,而较高水分的土壤则会导致根系发育迟缓。这个时期仍要做好除草的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追肥。

2.4幼苗生长后期的抚育技术

经过三年的生长,落叶松的幼苗已经基本定型,生理机能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生长后期的幼苗,根系已发育的较完全,侧枝舒展开来使光合面积大大增加,生长速度也显著加快。这个时期的抚育技术要点是充分做好起苗的准备。如果苗起的好,再次栽种的成活率就高;如果苗起的不好,伤了根系和主干,再次栽种的成活率就低,幼苗的抚育也就功亏一篑了。落叶松的起苗一般在秋天进行,待到树苗落叶后,向幼苗生长的土地里浇灌大量的水,使根系周围土壤湿润,方便起苗,减少起苗过程中对幼苗根系的损伤。

结语:落叶松具有适应性强、成长迅速、木质优良等特点,可以用于绿化、造林、木材生产等方面,现已被越来越广泛的种植。我国现有的落叶松人工林占了全国森林资源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其面积仍在逐年增加。所以,完善落叶松幼苗抚育技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实践证明,落叶松幼苗的人工抚育在其生长成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掌握好这生长周期中最重要的一环,就可以大大增加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并加快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