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教务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高校教务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3 01:46:54
高校教务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及应用
时间:2022-07-23 01:46:54     小编: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程,当今教务管理软件已从原有单一的程序发展到可实现多个功能和管理系统,从操作系统的DOS版提升到Windows、Linux、UNIX版等,从单机操作演变成网络操作,本文对教务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系统的成功运行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高校管理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初形和功能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计算机已成为人类进步的关键技能和因素。教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从原有单一的程序到可实现多个功能的程序集合,即教务管理子系统的初形。因此,我们可以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相关数据库系统软件的发展来分析教务管理软件的演变过程。

1.1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初形

我国的计算机发展相对比西方慢,在90年代初,才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编程,应用到教务管理上,当时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算不上是系统,只是一些实现单一功能的程序。这些程序有:学生学籍数据录入程序,打印学生名单、打印各类成绩单等。

2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成过程

教育事业正在高速发展,高校和高职院校的数量显著增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这些变化对原有高校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功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采用的操作平台、开发工具和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很多。该系统主要是由各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已实现多种功能为主,同时达到远程数据传送效果。这个阶段采用DOS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方面有更高版本的FOXPRO。如FOXPRO 2.6 FOR DOS,它是一套关联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其功能完整,用户界面比较友好,便利阅读的表格来编排数据元素的,使用户轻易地储存、组织、管理及打印平日工作上的各种数据,因此用这套软件开发教务管理系统的学校很多,并且有计算机公司开始参与开发,专业技术开发人员介入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

操作平台方面有Windows、UNIX、Linux。作为一个处理数据量相对不算大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已基本足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为了满足应用软件在网络上的使用,微软公司在2000年推出了构建于客户机/服务体系结构的Windows2000系列操作系统,实现用户应用软件的网上操作,数据共享。前台开发工具方面,采用Power Builder、Delphi、ASP.NET、FrontPage等,而采用Power Builder作为前台开发工具的用户比较多,它是目前较流行的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方面也有很多,如规模较大的采用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大型数据库,规模较小的采用Acces、Foxpro等小型数据库。

3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为了落实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安排,推动教学资源建设,推广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促进教育整体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校以及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司都积极面对,通过多方技术支持参与和开发教务软件,到两方面的发展势头。

3.1教育部门的推动力量

国家教育部信息中心作为全国高校管理软件的推广、培训部门,一直致力于高校教务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它所开发的《高等院校教务综合管理系统》,从教务管理的实际流程出发,将所有数据处理集成在一起,实现真正数据共享,彻底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为教务管理人员解决了很多烦琐的工作,减轻工作的负担。

3.2学校的研发力量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管理模式和手工处理方式已很难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只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才会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很多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自行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管理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级学校开发校园网,开发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的效果。

总之,学校的主要工作重点是教学工作,如何科学高效的落实教学工作,为教学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和服务。计算机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当今学校提高教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高效的灵活运用教务管理系统,才能使学校更加重视系统内容,也有效的助推了系统的应用和研发,从而加快了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参考文献

[2] 陶志穗等.计算机应用初级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朱爱民等.Power Builder9.0与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