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天山深处的雪豹和高山兀鹫

天山深处的雪豹和高山兀鹫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7 00:27:31
天山深处的雪豹和高山兀鹫
时间:2023-06-27 00:27:31     小编:

远处的山坡,一群北山羊正在悠哉地啃食着枯黄的干草,时不时用蹄子刨开深深的积雪,小山羊则沿着羊肠小道跳来跳去。一只雪豹在对面注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两只高山兀鹫盘旋在空中,寻找动物的尸体。“一只、两只、三只……Bingo!” 耳边传来同伴激动的声音。这些野生动物正慢慢掉进“圈套”当中――自动触发相机陷阱,优美动物的“偷拍照”即将出炉。

天山有我们布下相机“陷阱”

如今,红外相机技术应用在国内外各个角落。

从大兴安岭的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从海南岛椰树林、浙江古田山大样地和千岛湖的常绿阔叶林到新疆卡拉麦里戈壁、库姆塔格沙漠,红外相机几乎遍地开花,覆盖了我国主要的植被和地貌类型。

过去的野外考察,以采集为主,少不了打打杀杀。记得30多年前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的综考队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考察,仅一次就采集野生脊椎动物标本上千号,木制枪托把脸和手指都打肿了,一个个练成了神枪手。回想当初,除了内心愧疚,还有无以释怀的罪恶感。社会在进步,现如今提倡物种保护,随意采集标本是违法行为。那么怎样更好搜集证据、了解个体行为?尝试用自动相机快门代替猎枪的扳机,无损伤采样、获得证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天山山脉虽然荒无人烟,可早在10年前就未能“幸免于难”。自动相机偷拍无处不在,东西南北全面普及。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雪豹红外相机拍摄的团队,我们依然沉迷于此。2014年底,距离雪豹考察项目启动已经整整10周年了,积累的有效照片已达数十万张,录像资料几百个小时,拍摄到的动物包括高山兀鹫、喜鹊、红嘴山鸦、渡鸦、小嘴乌鸦、石鸡、岩鹨、红腹红尾鸲、槲鸫、雪豹、狐狸、北山羊、野猪、草兔、獾子、旱獭等。

雪中探寻雪豹和高山兀鹫

在野外寻找动物的过程中,足迹、粪便、刨痕、皮毛、尿液、巢穴都是参考的依据。冬天,动物在雪地上能够留下很好的痕迹,所以是开展物种调查、架设红外相机的好时机。最奇怪的是高山兀鹫,居然在三九天产卵。根据这些奇特现象、痕迹或者巢穴位置来决定红外相机架设的时机、地点、方向、数量。

此时,乌苏地区经历了几场大雪的洗礼,田野、戈壁、山区、森林都已积攒了厚厚一层雪,白茫茫煞是好看。深夜入住在乌苏城区,第二天一大早便前往山区架设相机。冬季的新疆地区,白昼短暂显得尤为可贵,加上寒冷的气候,留下工作的时间不多。因此,必须在仅有的一点时间内完成当天工作。

山中早已被积雪覆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戈壁滩早已被大雪掩盖。借助阳光,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看不出原本的荒凉,反而觉得是一个富饶的大地静静沉睡。驱车前往山中,道路已被积雪遮掩,因前面塌方,道路早已封闭,冬季独库线有大半年时间见不着任何车辆。幸好有当地的赛买提师傅开车、引导,我们才顺利翻过一座座达坂,驶向大山深处。高海拔地区的大山深处没有大雪的困扰,那里属于逆温带,大风吹走了积雪,荒野干净许多。只是气温变化更强烈,耀眼的紫外线照射,一阵阵谷风不时从耳边刮过,让人不禁打哆嗦。河谷依然铺满厚厚的积雪,隐隐约约可听到冰雪下的潺潺流水声,河乌与鹪鹩会在冰下潜水、洗浴、寻找食物。

山中积雪的大大减少,减轻了行走的阻力。汽车行驶在陡峭的半山腰上,我们不时向外张望,希望能发现点什么。路上薄薄的新雪不时留下狐狸、狼、野猪、马鹿、北山羊、草兔、石鸡、雪鸡走过的痕迹。突然,开车的赛买提师傅停下车,叫我们赶紧朝对面的山坡上看。只见一群北山羊在山脊上奔跑,可能我们惊扰了它们。大概有20多只,公母都有,群里还有五六只幼崽跟在后面,非常好辨认。北山羊堪称是天山栖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动物。它们非常善于在崖壁上攀登和跳跃,蹄子极为坚实有力,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乱石之间纵情奔驰。而有着“爬山能手”之称的雪豹,有时也会略显尴尬,跟不上趟。不一会儿,北山羊便消失出我们的视野中。

继续前行,路上还看到几群石鸡悠然自得地奔跑。等我们快要追上时,一转身,它们就飞到对面的悬崖上了。不多久,又见到几群北山羊。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很健康,起码高山兀鹫和雪豹的食物资源还很丰富。往往有北山羊的地方,高山兀鹫和雪豹就在附近。在巴音沟,阿不力克木叫我们停下车,拿起装备朝山谷里走去。山谷两侧很陡,碎石很多,为爬行带来了许多困难,不过这也是架设相机的理想地方。人上不去的地方,相机就不会被偷。雪花很少光顾,整个山谷在冬季显得很荒凉。在山谷的崖壁上,不少金雕和高山兀鹫筑巢于此。远处的河谷上空,一两只胡兀鹫、秃鹫在上空盘旋,它们或许找到了食物。

在寒冷的山谷架设红外相机

高山兀鹫喜欢在山崖上集群筑巢,雪豹则往往喜欢在山谷中徘徊。一旦雪豹和狼捕捉到猎物,同时常会解决鹫类的吃饭问题,鹫类会清理残羹。因此,它们之间是食物链中很奇怪的关系――兀鹫与猛兽结盟,狼狈为奸,可能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架设红外相机我们往往要下到山谷中选择地点。山谷相对于山脊显得异常寒冷,树上早已结满冰锥,银装素裹。河流早已被冻住,下面依然有水在流动,流淌着生命的气息。12月,新疆的白昼变得急匆匆,幽深的山谷不见天日,笼罩在一片灰暗的阴影中。行走在寂静的山谷里,耳畔传来急促的呼吸声。翻山坡、趟冰河、踏积雪、攀悬崖,苦中带乐,没过多久,我们个个都变了模样,耳边、头上、鬓角、嘴上、眉毛、胡须都挂满了雪白的冰渣子,犹如圣诞老人。 红外相机位置的放置很重要,首先要防止被人发现、盗走或者毁坏,还不能被大雪掩埋、被洪水冲走。所以要选择人迹罕至、一般人上不去的地方。在当前的环境下,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雪豹和其他野生动物经常光临的地方,或者是高山兀鹫筑巢的地方。红外相机放置一般要选择动物活动概率大的地方。同时红外相机的设置和架设很讲究,不能太高不能太低、不能对着阳光、前方不能有灌丛晃动,也不能直对着洞穴。安放的地点要远离人类活动的隐蔽地方。规则需要共同遵循,同时还要根据环境随机应变。找好放置地点,再经过调试、试运行,最后再检测一遍,保证万无一失。大约几个月后的春天就有收获了。

对于从事猛禽和猛兽(雪豹)研究10年以及开展野外红外相机架设经验丰富的野外工作者而言,这事轻而易举。不过,大家还是小心翼翼仔细核对,反复检查,生怕出了差错。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对红外相机要求很苛刻。期间还得不定时的前来检查快门、存储卡、电池等。如今,红外相机同时具备拍照和录像功能,持续工作达半年之久,性能大大提高。只要有动物路过,便能瞬间拍到,难逃法眼。

在冰天雪地中架设相机,困难可想而知。在山谷寻找动物的过程中,我们意外地闯入禁地――厕所。这里分布着十几处雪豹的粪便和尿痕,不少还是雪豹刚刚留下来的。地上还有多处雪豹留下的刨坑,在不远处残留着一只北山羊幼崽的尸体,我们欣喜若狂。这可是一个架设红外相机的好地方,厕所和厨房相距不远,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安置好相机,用GPS卫星定位仪记录好坐标、海拔,便匆匆往下赶了。天说黑就黑,容不得半点缠缠绵绵。收拾好装备,上了车,急忙下山去。

悬崖下、河谷边是兀鹫和雪豹经常光顾的地方。第3天,考察队进入赛力克提和待甫僧林区,河谷寒冷至极。树上早已挂满冰霜,河流已结上厚厚一层冰,相对于山顶显得异常寒冷、僻静、晦涩。阳光很难光顾到这里,人迹也很少。

追逐山羊群的雪豹

在崇山峻岭架设红外相机的过程中,惊奇总是层出不穷。雪豹被封为“雪山之王”,在悬崖峭壁上行走。鹫类则时时刻刻盯着猛兽,看看有没有剩余的食物。雪豹和北山羊形影不离,堪称栖居位置最高的哺乳动物,它们非常善于攀登和跳跃,都是悬崖物种,能够自如地在险峻的陡壁之间纵情奔跑。然而“攀岩能手”雪豹,神出鬼没,很难一睹芳容。雪豹与北山羊一物降一物,如果狭路相逢,谁胜谁负,值得探讨。

12月15日,我们刚好见证了这一刻。在考察中,同行的当地人霍孜别克向导凭借多年野外经验以及敏锐的耳朵,听得远处的山上传来石头掉落的声音,急忙招呼大家看。他说肯定有什么东西在山顶。我们端起望远镜仔细查看,发现一只雪豹正在山崖追逐一群北山羊。两者都是登山之王,你追我跑,它们在陡峭的悬崖和崎岖的山隙如履平地,跑得惊心动魄。老幼病残是雪豹最容易攻击的目标。在经过几番角逐后,瘦小的北山羊崽幼跑不过凶猛的雪豹,不幸在奔跑过程中失足滑落,摔死山崖,最后成了高山兀鹫的美餐。傍晚返回时,我们循着地点找去,见到了死去的北山羊,雪豹已不知去向,一群兀鹫虎视眈眈。

适者生存,这一角逐依然会继续,重复上演。

在考察期间,我们拜访了当地一个森林旅游区。听乌苏当地林业局反映,今年当地牧民抓捕到一只雪豹幼崽。原来这只小雪豹跟随母豹试图偷袭羊群,被愤怒的当地牧人扣留。待甫僧旅游区建立在一个森林与草场交接的山坡上,在当地林业局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看到雪豹被关在了一个不足7平方米的铁丝笼子内,建设了一个小房间,供小雪豹睡觉、避寒、过夜。里面布设几根木头供雪豹玩耍用,雪豹可能只有半岁多,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狭小的空间没有空间活动,根本不适合其身体发育,反而会得软骨病(佝偻病)。它躲在里面,不敢出来。等了半天,也未见识雪豹的真面目。旁边还圈养了一只狼、一只小野猪、许多马鹿。当地管理员说等开春之后,给雪豹建造一个大的住所,包括假山、木柱、沙场等,养大之后放回山林。希望这能实现。

之后的几天,我们遭遇多种困境。有欢喜、有悲伤、有感触、有收获,更多的是兴奋、是发现。如今,红外相机技术已在新疆各大山系、保护区遍地开花。从北部的阿尔泰山、经过天山到南部的昆仑山,从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马鬃山,到处都能见到红外相机的魅影。通过红外相机的技术,摸清天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开展野生动物管理与保护、建立新的保护区具有重大的意义。

无人机带上红外相机飞

给自动相机安装上飞翔的翅膀,尝试利用无人机追寻和拍摄野生动物,是一个绝妙的创新,大大延伸了自动相机的功能,扩大了人类探索自然的视野。“无人”与“自动”完美结合,将无损伤取样技术推向了极致。

隆冬时节,是雪豹频繁出没、兀鹫营巢产卵的季节。经过定位、调试、操作,我们成功飞行了20多架次,从空中拍摄到70多分钟的高清录像,数码照片2500多张。因海拔3000米高原气压低,电池膨胀、发热,山区经常有三五级阵风,变幻莫测,飞机多次出现漂移、速降、翻滚、抖动、失控、失联、触崖等特殊情况。

窝中的高山兀鹫及其幼雏非常好奇,一直在探头观望,看我们如何表演。其中一只成鸟竟然飞近无人机,企图看个究竟。它并不害怕这个超小型嗡嗡作响的飞机,盘旋、环绕、俯冲、刹车,几乎要攻击无人机。经过反复试飞,传回高清录像,从不同的角度观测兀鹫整个繁育过程,最初从查看窝卵数、巢穴结构、亲鸟行为,到观测雏鸟破壳、生长发育、哺喂腐肉,第一次真正记录了高山兀鹫繁殖的漫长过程,圆满完成了野外观测任务。

高山兀鹫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已进行3年多,之前的考察屡遭厄运,因攀岩困难重重(如体力不支、抽筋、缺氧、恐高症等),与当地向导在乌苏、昭苏、和静、和硕、乌鲁木齐县(天格尔山)等地寻找巢穴大多落空。利用无人机寻找和拍摄,可以降低危险,从高空快速统计和获得巢结构、窝卵数、窝雏数、成活率、繁殖周期、幼鸟不同发育阶段等信息,省去了爬山和攀岩的烦恼。对于大型食腐猛禽的保育和研究,减少干扰,无疑是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

一个简单的团队,加上明确的分工,如操控手、摄影师(云台操作者)、地勤服务人员等,便可对飞机进行实时操控和完美的拍摄。如今,无人飞机的运用在国内各行各业方兴未艾,正成为一种潮流,然而,运用无人飞机拍摄高山猛禽巢穴方面,国内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报道,经验缺乏,需要不断摸索。作为国内首次运用无人飞机尝试观察高山兀鹫的新疆猛禽研究小组,我们已经在野外开展了多次试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5年1月初,新年伊始,我们参加了由新加坡、新西兰、英国、中国、美国等制片公司共同拍摄的《意境中国》栏目的合作。节目制作完后将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播出,其中一集就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无人飞机”拍摄高山兀鹫繁育的场面。摄制组将运用国产无人飞机以及无人驾驶直升机拍摄我们野外工作的场景,包括运用无人飞机拍摄高山兀鹫巢址和幼鸟生长的画面,春夏秋冬,多机互拍,意境无限。这无疑是高科技与传统野外观测方法的一次完美邂逅与融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