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海南俄贤岭当喀斯特遇上热带雨林

海南俄贤岭当喀斯特遇上热带雨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6 00:26:45
海南俄贤岭当喀斯特遇上热带雨林
时间:2023-05-16 00:26:45     小编:

一提到喀斯特地貌,人们就想到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广西和贵州,那里是世界喀斯特地貌面积最大的区域。在人们印象中,由椰风、海浪与沙滩组合的海南岛似乎与喀斯特无关。殊不知在海南省西部的东方市,挺立着一座海拔1238米的俄贤岭,拥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俄贤岭是一座巨大的石灰岩山体,主要由二叠系沉积岩构成,属雅加大岭山脉,东西长约13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区被认为是“陆地之岛”,而海岛上的喀斯特地区则就成了“岛中之岛”。由于生境特殊,俄贤岭分布有丰富而奇特的生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保存了完好的喀斯特地区热带雨林。而俄贤岭位于偏僻的黎族居住地,长期以来不被相关学者所知晓。

与其他喀斯特地区相比,俄贤岭的植被类型也表现出极大的特殊性,从低海拔的石灰岩沟谷雨林往山顶逐渐过渡到热带石灰岩常绿林、季雨林、石灰岩山顶矮林和灌丛,在很多陡峭的悬崖石壁上分布有奇特的灌木和草本。

石灰岩沟谷雨林主要分布在俄贤岭海拔300米~800米的较低沟谷中,其中海拔700米~800米的植被较典型。这些地方地势险要,地理环境特殊,土壤肥沃,保水能力强,气候也温暖湿润。即使干季,林内仍然阴暗潮湿,植被保存完整,并具有较明显的雨林特征。乔木层可分为3个~4个亚层,上层乔木树高30米以上,最高可达45米,树木高出郁闭林层,树冠彼此不连接。板根、茎花(老茎生花)、高枝附生、绞杀、大藤本植物丰富等现象普遍。其他层乔木种类则以小叶榕、野龙眼、轮叶戟、刺桑等种类个体较多。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稀少,尤其草本植物多为附生蕨类植物,如鸟巢蕨、三叉蕨、鱼尾葵和野芭蕉等。

在俄贤岭,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700米的向阳面比较干燥的中低山坡。群落中落叶乔木的重要值占40%~70%,林下较干燥,落叶种类树冠多开阔,枝刺多,分枝低,如毛萼紫薇、海南榄仁等,在干旱季节通常都落叶。上层乔木主要由落叶种类组成。

俄贤岭的山顶存在一种特殊的山顶矮林,林下基质为完全裸露的喀斯特岩石,林间气候干燥,日照强,温度高,植被呈现矮树林和灌丛状态,植株也表现出明显的旱生状态,树皮粗糙,枝条弯曲,如霸王栎、栎子青冈、紫弹朴、小叶榕等。在俄贤岭,从海拔200米到1200米的裸露石灰岩山顶都可以看到这种矮林。尤其以海拔1000米~1100米的范围最有代表性。

热带石灰岩灌丛主要位于俄贤岭海拔200米~1230米裸露的石灰岩山顶及陡峭的石壁上,以灌木、藤状灌木和藤本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占优势,并有较多的肉质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中以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顶灌丛最典型。由于土壤极少、高温,植物体多具有明显耐高温、耐贫瘠特征。如海南大戟、海南凤仙花、鹅掌藤、烟叶唇柱苣苔、肉根紫金牛、坝王远志等种类,而且特有种类丰富。

俄贤岭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得非常完整、典型。世界上许多喀斯特地貌植被覆盖很少,而俄贤岭则将喀斯特地貌和热带雨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石头上的雨林”这样独特的景象。山脚下的沟谷中是发育成熟的沟谷雨林,山顶却是植被演替的初级阶段。我已记不清进入俄贤岭的次数,每次从山顶花费数个小时走向山谷时,植被却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演替过程。从山顶最早的居民地衣和苔藓,到灌木和草本丛生的矮林,再到乔木茂盛的常绿林,最终到茂密的雨林,这一切就如一个宝库,让我们找到了石灰岩地貌中的各种植被类型。在这样一个缺乏土壤和地表水的地方,存在着如此丰富的森林演替阶段,这要归功于这里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山谷地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