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0 00:30:52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
时间:2023-05-10 00:30:52     小编:

摘 要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之殇,在背叛与救赎之间挣扎,最终从无知走向成熟的故事。对成长小说的研究,对当今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卡勒德・胡塞尼 成长小说 《追风筝的人》

Interpretation of "The Kite Runn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ldungsroman

HE Xiuya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The Kite Runner" is a classic Bildungsroman, about the growth of the War hero Amir, in the struggle between betrayal and redemption, the final maturity of the story from ignorance. Bildungsroman of the study, the growth of today's young people is important.

Key words Khaled Husseini; Bildungsroman; "The Kite Runner"

卡勒德・胡塞尼是当代著名的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背叛与救赎中成长的故事。小说以作者的亲历为原型,以自己的成长过程为主线,鼓励青少年学会在磨难中成长。

1 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也称“启蒙小说”,是源于十八世纪德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一般来说,成长小说是一种有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从天真到成熟,经历痛苦艰辛并成长的心路历程。主角是动态的,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他对自己、社会和世界得到新的认识。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成长小说的几个特征。

首先,从内容上看,成长小说具有自传成分。作家经常把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经历写到自己的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真实吸引人。其次,主人公的成长是必要的主题,作为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如何在磨难中挣扎成长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次,从人物上看,成长小说总是集中在一个懵懂的青少年身上,寻找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有为他指明生活道路的正面引路人,有对他不离不弃的同伴朋友,也有对他迫害至深的负面引路人。他们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主人公的生活,见证着他从懵懂无知到长大成熟的过程。最后,从结构上看,成长小说通常是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大部分的成长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主人公的故事,以一定的物象来象征独特的意义,达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胡塞尼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经历,所以《追风筝的人》无疑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将从成长小说的特征着手,解读这部作品。

2 对《追风筝的人》的解读

2.1 内容方面

成长小说往往夹杂着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追风筝的人》是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可以很容易在这部小说中找到自传的成分。首先,《追风筝的人》的背景在阿富汗,这也正是作者的故乡。小说里,完整地描述了阿富汗,包括城市,人民,种族以及宗教等。其次,主人公阿米尔和作者有着极其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小说中,阿米尔出生在一个的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声名显赫的商人,母亲是大学里的教师。同样的,胡塞尼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外交官,母亲是一所高中的教师。第三,主人公阿米尔和作者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小说中的阿米尔童年生活几乎和胡塞尼是一模一样的。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1981年战争爆发后,阿米尔和他的父亲逃到美国避难。离乡背井,生活十分清苦。这段经历也是基于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胡塞尼的父亲申请去美国寻求政治庇护,全家移民到加利福尼亚,开始的时候,一直生活在贫困中。

正如成长小说的名字,小说必然强调主人公的成长过程。那时,阿富汗因为没有经历战争,格外和平自由。阿米尔无忧无虑的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很享受和哈桑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哈桑是阿米尔最忠诚的朋友,虽然他们有着身份地位的差异,但这些完全不会影响他们的友谊。当阿米尔长大了,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1975年冬天,阿米尔决定参加风筝比赛,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哈桑答应帮他,做他的助手,并最终帮助他赢得了一等奖。但是在回来的路上,哈桑被阿塞夫扣押了。而阿米尔刚好见证了整个过程。阿米尔躲在小巷的角落里,并没有去拯救哈桑。哈桑为了保护那个蓝风筝,被虐待侮辱,阿米尔却沉默地躲在墙后面,不敢出声。哈桑被阿塞夫强奸。看到那个蓝风筝,阿米尔的心里充满罪恶感。他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所作所为。为了摆脱无尽的折磨,阿米尔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使得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阿米尔制造假象,嫁祸哈桑。哈桑知道阿米尔想摆脱他,为了朋友,面对大家的指控哈桑供认不讳。哈桑的父亲阿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出于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他决定带着哈桑离开这里。不言而喻,哈桑的离开并没有让阿米尔如释重负,而是让他的余生,一直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是阿米尔童年面对磨难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也是他踏上成长之路的一个考验。

1981年,阿米尔和他的父亲流亡到美国寻求避难。在美国的二十年,阿米尔已经成长为一个勇敢能干的男人。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和磨难,他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依然不能无法逃脱良心的折磨。这就像是他心里的毒瘤,时刻威胁着他,提醒着自己曾经犯的错误。 阿米尔刚到美国的时候,每天都生活在内疚恐惧里,他一直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直到接到他的老朋友拉辛汗的电话,他告诉了阿米尔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而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现在非常危险,急需他的帮助。这是阿米尔成长中一个极大的转折。阿米尔觉得他有责任去弥补自己和父亲犯下的错,他决定勇敢面对这一切。让阿米尔成长的不是拉辛汗的话,而是过去这些年一直困扰他的内疚和不安。阿米尔看到了在天空中高高飘扬的风筝,这些飘扬的风筝提醒他,哈桑,他最忠实的朋友,那个追风筝的人,曾经告诉他“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那里现在战火纷飞,到处充满着死亡的恐惧。他决定独自回去营救索拉博,结束这一切谎言和背叛。在喀布尔,阿米尔经历一系列困难和危险救出了被阿塞夫绑架的索拉博,并带他逃离了这个可怕的地方。这时的阿米尔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这不仅是他第一次面对并弥补自己的错误,也是他第一次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正确的成长之路。

阿米尔带索拉博到美国,慢慢适应那里的生活。有一天,阿米尔和索拉博在公园放风筝,他回忆起了自己在喀布尔过去的种种,如今任然历历在目。有关喀布尔的一切如洪水般涌上心头。索拉博的微笑,让他觉得,自己的救赎与补救是正确的,是值得的。阿米尔进入了人生的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他找到了自己的新的角色 ――父亲。虽然成长的过程是极其困难和痛苦的,但是阿米尔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重重阻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长。

2.2 人物方面

大部分人认为,成长小说的主人公通常都会有正面的引路人为其指引方向。作正面引路人,他们通常在小说中都是积极向上的形象,在主人公成长的路上给予及时的教育和启迪。

拉辛汗,就是以一个父亲亦或是一个朋友的角色帮助陪伴阿米尔成长的。拉辛汗是阿米尔父亲的商业合作伙伴,也是他父亲在阿富汗最好的朋友。母亲死后,阿米尔更加渴望父爱。母亲的死使阿米尔总是觉得父亲讨厌他,似乎在因为母亲的死责怪他。为了逃避父亲的冷漠,阿米尔开始阅读书籍。也许是受到父亲的影响,阿米尔对文学非常感兴趣,但是在父亲看来,一个真正的男人应该更有活力而不是只是阅读。只有拉辛汗支持和鼓励阿米尔做他喜欢做的事。此外,作为一个父亲,当阿米尔犯错迷茫时,拉辛汗试图带领阿米尔回到正确的方向。当哈桑告诉拉辛汗强奸事件,拉辛汗试图帮助和启发阿米尔来弥补他的过错,因为他认为阿米尔只是个困惑的小孩,这时候的他需要别人的帮助。在阿米尔生日那天,拉辛汗与阿米尔促膝谈心,鼓励阿米尔面对自己的错误。作为阿米尔成长过程中的正面引路人,拉辛汗引导阿米尔走向正确的成长方向,帮助他成长。二十六年后,拉辛汗的电话让阿米尔再次回到阿富汗。就像拉辛汗说,“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从此阿米尔走向真正的成长。阿米尔从拉辛汗那里知道了发生在哈桑身上的一切。哈桑的父亲被地雷炸死。哈桑和他的妻子被残忍的恐怖分子杀害,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拉辛汗知道阿米尔这些年生活在苦难内疚中,他鼓励阿米尔去塔利班营救索拉博,打开自己心结,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拉辛汗,作为阿米尔的父亲,朋友,在他成长过程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并引导他走向正确的方向,实现自我救赎。

成长路上一些负面的人对主人公的成长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些人带给主人公更多的是磨难,但也正是这些磨难,让他们更好地认清自己,学会在磨难中成长。《追风筝的人》中阿塞夫在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中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负面引路人的角色。小说中阿塞夫是罪恶的代言人。在这些少年中,阿塞夫算得上是臭名昭著了。他的话就是法律,是不可违背的,如果有伙伴不听他的话或者是违背他,他就会攻击这个人,所以小伙伴们都很害怕他。成年后的阿塞夫更是侵略成性,残酷血腥。在外人眼里,阿塞夫一直是一个成熟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他一直在欺负阿米尔,哈桑和其他的小伙伴。或许他的残忍和他所读的书籍有一定的关系。他一直把希特勒视为自己的榜样,读过很多有关希特勒的书籍。阿塞夫渴望像希特勒那样,成为一个强大的领导者,他一直相信,希特勒统治下的世界会更美好。不过就像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一样,他对哈扎拉人有很大的偏见。在他看来,阿富汗是普什图的土地,而不是那些哈扎拉人的地方。他认为,他们玷污了自己的家园。当他变成了塔利班的成员,就像希特勒一样,享受着侵略的快感。阿塞夫是一个严重恋童癖者,经常从孤儿院里抓小孩子。索拉博就是一个例子。残忍好战的阿塞夫在阿米尔的成长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正是因为他,阿米尔犯错离开哈桑,一直生活在内疚不安中。阿米尔决定勇敢面对阿塞夫,救出索拉博的那一刻,也是他在成长路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在阿米尔成长过程中,哈桑绝对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哈桑是一个哈扎拉男孩,从小和阿米尔一起长大。他很勇敢,每次有人欺负阿米尔的时候,他总是挺身而出。哈桑忠于阿米尔,风筝比赛时,为了追回阿米尔的蓝色风筝,宁愿忍受阿塞夫的殴打和侮辱。为了成全阿米尔,他自己承担了莫须有的罪名,离开了家。为了保住阿米尔的老房子,哈桑被塔利班残忍的杀害。由始至终,哈桑一直坚守自己的诺言,为你,千千万万遍。而且,哈桑的善良也是促使阿米尔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哈桑的母亲抛弃了他,但是他却选择原谅,照顾母亲到终老。他的善良就是一面镜子,让阿米尔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学会在善良宽容中更好地成长。

2.3 结构方面

成长小说的开放式结局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空间。《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救出索拉博,但是却没能打开他的心结。他们对于风筝都有着特殊的感情,也因此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作者没有安排阿米尔和索拉博未来的生活,给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以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结束了这个故事。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总之,成长小说的开放式结局,令人难忘又耐人寻味。

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更为直接,更显真实性,更方便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追风筝的人》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开始,讲述有关自己的故事,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正如小说中,阿米尔渴望的到父亲的关注,想和爸爸坐在一起聊天,却被拒绝了。他总是坐在门口几小时,听着父亲的笑声和唠叨。读者很容易被“我”的描述所感动。总之,第一人称的小说更加自然真实,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在这部小说中,“风筝”作为一个符号自然地贯穿于文本始末。风筝作为一个核心意象,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善良、诚实,以及勇敢、睿智等。对“风筝”的追寻,亦是对美好人性的追求。阿米尔两次追风筝的经历,象征了阿米尔成长的受挫与新生。除此之外,风筝还是阿富汗这个国家的文化表征――一年一度的“风筝节”类似巴赫金式的狂欢节。或许从此种意义上说,《追风筝的人》也隐喻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追随。

3 成长

在生命的某个阶段,我们当中应该有很多人都面临过类似的困境,有那么一次深刻的错误、缺陷、遗憾,甚至难堪,痛心疾首。即使千百回的自责愧疚仍然难以启齿。阿米尔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选择了逃避,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他选择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正视自己的错误。对于我们而言,或许每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只要相信,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终有一天,风筝会落在我们的掌心。

《追风筝的人》以主人公的成长为主线,叙述了他经历种种磨难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部让读者感同身受的作品,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参考文献

[2]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雷霁.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论《追风筝的人》之成长与救赎主题[D].西北大学,2009.

[3] 张国龙,陈晖.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7(5):27-3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