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综述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综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4 00:04:49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综述
时间:2022-12-04 00:04:49     小编:

【摘 要】水利水电建设和管理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系统,在我国经济和民生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水利水电如何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为视角,着眼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立足我国当前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分析水利水电建设滞后新成因,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以期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管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核心,注重人与自然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去年7月,习近平在国家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强调要按照经济规律,推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正确方向的指引,增强了社会经济建设活力,同时也为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顺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树立水利水电建设新理念,探讨解决可持续发展新瓶颈,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1.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水电建设

1.1客观分析“老问题”

近年来,水利水电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正能源支撑。然而,因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河流南北差异较大、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水利水电建设固有特点的影响,一些地区水资源可用量缩小,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无法继续实施,造成水电利用短缺、供不应求的问题,并且这种供应与需求、建设与开发的矛盾,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农业用水用电数量的递增而愈加突出。当前,有些地区水资源已开发用尽,新的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又受到限制,火电消耗资源多,影响了空气质量。所以,客观分析“老问题”,着力研究新的水利水电能源发展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水利水电建设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通过破解水资源分布和施工技术瓶颈,融再生能源思维于水利水电建设,着力构建可持续建设体系,完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使水利水电的储存转换、开发使用链条结合得更加紧密,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实践证明,水和水能资源对水利水电影响较大,当前挖掘核电新能源的力度较小,太阳能、风能又不稳定。因此,应以基本的防洪防灾体系为平台,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准确找到水利水电与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点,使水利水电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1.3拓宽发展“新思路”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水利水电迅猛发展,新旧能源交替,但由于水和煤炭自然资源供应受限,现用技术有待改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势在必行。为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应以能源储存转换为载体,进一步拓展风能、电能、太阳能应用空间,丰富抽水蓄能发展路径,使其成为水利水电的有效补给。同时,要挖掘水利水电资源循环再生潜能,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火电水电现有模式有机结合,并按照各自特有的运行模式,平稳和谐发展。

2.用长期战略的眼光把握水利水电建设和管理

2.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也是水利水电建设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绿洲污染、水源干涸、湿地枯竭等问题日益显现,水生环境的维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水利部门加大了对水资源和生态水利的保护力度。比如,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到鱼类产卵的特殊时期,利用涨水时机,调整供水调度,给鱼类繁殖提供充分条件。还有新疆地区的引额济乌水利水电建设,通过控制人工洪峰,进一步保护河谷林的生态环境。所以,要将灌溉、防洪作为水利水电建设参考要素之一,科学论证,严密实施,以增强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2.2健全相关政策体系

当前,我国关于水利水电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由于水利水电建设受市场化的影响,原来由政府调控指导的方式方法,逐渐转变为法规政策来制约,如在开发利用权利的调配、施工安全、价格收益、移民安置等方面,都需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平台,进一步规范水利水电市场运行秩序,促进其健康良性发展。另外,还要针对其内部各行业各部门的功能,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规定,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搞好工作衔接,做到既有分工,又能够相互配合。

2.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水利水电建设的特性,决定着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厚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科研规划素质、扎实的施工技能和娴熟的外语能力,还要会测绘制图、会工程测量、会管理工程。近来年,水利水电行业为提高施工效率,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这些设备的有效利用,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水情进行认真调研,及时掌握雨情,为水利水电建设提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要立足本职岗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尤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进行可持续发展设计。

3.整体规划,创新水利水电发展路径

3.1工程建设重“绿色”

在水利水电建设中,为增强堤坝的刚性,使其更好的抵御洪水的冲击,可顺沿堤坝的方向,建设成间距为3米的混凝土梁,在堤坝的横向上,适度增加混凝土梁,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混凝土架构。客观上,混凝土框架之间的空隙,形成了一处处深潭,如在深潭中种植一些扎根性强,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植物,不仅改变了抛石处理的路径,而且通过抗滑桩与植物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堤坝的柔韧性和稳定性,而且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拓展了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建设空间。

3.2因地制宜重“设计”

设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开端。在水利水电施工地段的选择上,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于抗旱防洪,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比如,根据耕地及住户的分布情况,确定开发的先后顺序,对于因开发引起的大面积耕地流失问题,要坚持能不开发就不开发的原则,从而审慎保护耕地,维护群众利益。另外,在水电站的建设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投入少、收效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使其防洪抗旱、供应水源及发电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人为性污染。

3.3移民安置重“民生”

水利水电移民安置工作,虽说是个老话题,但常提常新。实践证明,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移民安置,维系国家安全稳定,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要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在借鉴长江、三峡等移民安置经验基础上,深入研究移民安置新措施,着力在丰富安置内涵、完善安置法规、构建安置体系上下功夫,并通过法律的规范性、约束性、强制性,将扶持办法、补偿措施固化下来,使移民安置办法规范有序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的建设管理是一项综合的民生系统,需要全面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从思想观念、政策导向、人与生态综合考虑。毋庸置疑,水利水电可发展的路径很多,但根本的还是要正确处理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准确找到坚守生态环境与水利水电快速发展的结合点,客观分析现有的“老问题”,正确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拓展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新空间”,进一步推进水利水电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科]

【参考文献】

[2]帅启富,马智杰,马裕德,黄丽华.农村水利水电可持续发展实践与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0.

[3]都亮.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