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3 01:12:03
俄罗斯航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时间:2023-05-13 01:12:03     小编:

大飞行家,是晚清至民国以来,国人对飞行人员的一种带有尊敬意味的称呼。长久以来,中国人都有着一个“我欲乘风归去”的美梦。这个梦,到底由一众航空爱好者发明成功了。又溯大洋而来,传播于中国。

于是,归去来一番,中国也有了自己的飞行家。

1909年,“东方的莱特”、大飞行家冯如先生自制“冯如1号”飞机试飞,虽然在最后关头出点麻烦,但是中国人能制造飞机并驾机起飞还是让西方世界大为惊叹。

6年之后,中国便出现了至目前为止经考证一致承认的第一位华人女飞行家:中华革命党飞行队队长谭根的妹妹,安娜・卢・比,自此,中国的天空之上开始有了女性飞行家飞翔蓝天的可能性,千秋飞天梦,一朝成真。

引言

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是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完成的,但只是初步完成了航空生产体系建设,即飞机的配套生产和维修;而科研体系和航空工业管理架构的建立,已经无法得到苏联专家的帮助,是我们自己“摸索着”建立起来的。因此,很多国防工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们非常想知道,俄罗斯和苏联是如何提出重大科研项目任务,例如,如何组织第三代战斗机的概念论证,如何确定战术技术要求、如何组织方案设计、评审、试验、生产、鉴定和部队使用的。

若想回答这些问题,一篇文章是不够的,作者试图以苏-27飞机的研制历程为主线,理清楚苏联时期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军用飞机的研制流程。通过一系列专题文章将苏联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基础研究机构的组成和职责、设计局的组织架构和研制流程、设计局与军方、协作单位及批生产厂的关系等内容呈现给广大读者。

如果是在苏联时期,这样的研究只能秘密进行。俄罗斯/苏联的航空工业属于高端科研行业,保密性相当高。许多研究机构、研究项目都采用代号,甚至飞机和发动机设计师的名字都是保密的。笔者在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期间,一位讲授飞机飞行试验的老师曾经在苏霍伊设计局工作多年。据他介绍,苏联期间,苏联公民有三种护照:第一类是可以随便到世界任何国家,第二类只能到苏联的友好国家,如东欧国家,第三类护照是不能单独出国的,只能随团一起出国。他在苏霍伊设计局工作期间所持有的护照就是第三类护照。由此可见,当时想了解苏联的航空技术和知识是多么的困难。

幸运的是,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保密制度松动,我们现在有机会认识更多的俄罗斯学者、设计局的设计师,甚至于型号总师和总设计师。大批苏联时期的航空技术专家、学者、官员及军方人士开始著书立说,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历史,尤其是有关苏-27飞机的研制历史。这为我们研究俄罗斯/苏联航空科研生产体系创造了机会。以此为基础,通过多年研究,逐渐对苏联的航空科研生产体系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此写出来,以飨读者。

第一篇:航空工业“统治金字塔”的塔尖――苏共中央“军委会”

问题的提出

2014年9月5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简称军委会)将在近期改变隶属于政府的地位,由俄罗斯总统直接领导。军委会主席由普京亲自担任,该委员会将增设执行秘书一职,由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兼武装力量装备部部长鲍利索夫出任。副总理罗戈津将任委员会唯一的副主席兼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执行机构――董事委员会的主席。

读者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成立军委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需要国家总统亲自担任?

在这篇报道中,这样描述军事工业委员会的职责:“目前,军事工业委员会是一家政府机构,就重大国防项目和计划进行决策,包括复杂武器装备的研制与批量生产、大型企业及国防工业各行业的现代化改造与重组、企业以及行业间的合作、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和国防订货的编制。军事工业委员会不得不解决与军事项目拨款和定价有关的问题,而这正是军方和国防工业存在利益冲突的地方。”

这短短几句话不能够让读者完全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军事工业在俄罗斯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军事工业中,航空工业又是重中之重。为了了解俄罗斯航空工业体系,就必须了解军委会产生的原因,以及军委会与航空工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军委会的历史背景

苏联时期采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多重领导体系问题。这种多重领导体系“金字塔”的顶点当然是苏共中央委员会。苏共中央是最后一层上级机关,他们做出的决定必须无条件地执行。整个航空工业科研和生产管理机构的各个部门都处于中央领导框架内。在苏共中央内设立有书记处,每一位书记都作为中央的特使分管一个领域的工作,在苏共中央内部设有分管“国防业”的书记一职。在苏共“国防”书记领导下有三个办公室:国防工业领域发展问题办公室,国防事务办公室,国防建设问题办公室。而管理国防建设问题的最高政府机关是国防委员会,它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组成。按照地位国防委员会主席是政府最高领导人,即苏共中央总书记。

军委会负责“照看”全苏联30个部中的8个部:航空工业部、机械制造部、国防工业部、通用机械制造部、无线电工业部、中等机械制造部、造船工业部、电子工业部。随后又增加了一个部:通信设备部。军委会管辖的某些军事装备样机的研制和使用接受国防部领导。军委会机关所在地位于克里姆林宫,在这里每周都召开军委会全体会议。

军委会的权力并不局限于生产,军委会成员包括科学院院长、苏联政府计划委员会副主席、空军司令、战略导弹部队司令、海军司令、防空兵司令,以及国防部主管新式武器的副部长。 从军委会的组成看,军委会主席的手上集中了巨大的权力:全部军工企业和四个军兵种。但是,军委会的权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则是它的组成机构。军委会无权自主发布政府法令,但是军委会机关负责起草、协调并商量好向苏共中央和部长议会提交的法令草案。只有当苏共中央总书记和部长议会主席签字批准后,法令才具有法律效力,军委会内各部必须予以执行。

苏共中央分管国防的部门领导及其机关并非完全放心军委会的工作,他们始终敏锐地跟踪着军委会的行动,防止任何多余动机和企图的出现,造成对整个中央权力的威胁。在官方层面上,政治局和党的机关、财政部和计划委员会主席并不服从于军委会的决定。军委会不能处置物资设备和财政拨款的分配,干部问题也不在军委会的职权范围之内,高级干部由苏共中央书记处任命。“地方用途”的干部应当由各部长指派,但需要国家、各州、边疆区和所在城市的党委同意。

不管怎么说,军委会会议及其做出的决定还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会议上,生产和科研部门的领导们有机会详细阐述自己对新型武器和远景技术的观点。各部长们则互相寻求帮助,必要时则求助于军委会主席,可以超出一个部的范围对设计方案、试验计划提出批评和建议。

军委会将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问题提交到国防委员会进行讨论,军委会所做出的决定,不需要花费新的财政预算,也不触动军委会全权范围之外领域的利益。

军委会的变迁及现状

2004年3月,普京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立即着手对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组:成立新的工业与能源部,负责国防工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工作。同时,把原航空航天局的职能分为航天和航空两部分,成立联邦航天局和联邦工业局。联邦工业局负责管理常规武器局、控制系统局、弹药局、造船局和航空局。

2006年3月20日,普京任命当时的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为国家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此时的军委会与俄罗斯国防工业相关的各部门并非直接领导关系,而是一个协调机构,它与俄罗斯核研究局、俄罗斯航天局、俄罗斯联邦工业局协调工作。成立军委会的目的是更有效地控制俄军事工业集团及其发展项目,严格监控决议的执行情况。但这种愿望并没有实现,突出问题是国防部长如何监督和控制工业部门。国防部门作为订货方可以对产品的研制提出要求,但工业部门之间的协调无法插手,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俄罗斯军事工业仍然处于变革状态。没有走上发展的正轨,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停止军委会乃至军事工业体制的改革步伐。

普京卸任总统后,权力有所削弱,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改革动作有所收敛。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一直致力于国防工业的改革。2010年9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他本人担任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担任副主席。该委员会由俄联邦政府管理升格为总统直接管辖。这些任命意味着俄军事工业委员会“升格”,该委员会将直接受命于总统,有利于提高效率。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升格”后,通过直接对总统负责的方式更好地弥合政府、军方、企业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分歧。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将担任该委员会执行秘书。

俄军事工业委员会是对重大国防项目和计划进行决策的政府机构,其职能范围包括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国防工业及大企业的改造重组、企业间合作、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和国防订单等。

虽然经过十多年近十次的调整和改组,俄罗斯国防问题专家和国防工业部门的管理层认为,目前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仍然不尽人意,仍需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与改组,但这不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军委会的作用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朝鲜战争开始,在不到10年时间里,苏联从一个中等航空水平国家一下子跃升到世界前列,成为航空大国和强国。有人归因于苏联从德国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二战结束后,苏联利用缴获的德国发动机、飞机及其设备,很快就造出来喷气式飞机。但著名发动机设计师留里卡与飞机设计师苏霍伊紧密配合,也很快研制出具有自主产权的涡轮喷气发动机AL-1和喷气式飞机苏-9。况且大家都知道,借来的东西用不长。维持苏联航空工业高速发展几十年的动力应该来自其内部,最重要是其特殊的航空体制。笔者认为,苏联领导人重视航空、懂得航空、亲自抓航空是苏联航空突飞猛进发展的第一要素。专家负责制、型号研制竞争机制则是第二重要因素。

在苏联,新机设计局采取总设计师负责制,如米高扬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安东诺夫设计局、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等是主要的新机设计局,他们负责设计最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留里卡设计局,克里莫夫设计局等是主要的发动机新机设计局。这些设计局的总设计师都是由苏共中央任命的,设计局也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是一种无法估价的荣誉,可以流芳千古。这些总设计师不仅是技术权威,而且拥有人事任免、财物支配、项目安排等权力。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苏联总设计师制度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航空部部长戴门蒂耶夫试图将西蒙诺夫调到苏霍伊设计局担任副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来到克里姆林宫航空部长办公室,部长拿起话筒给总设计师苏霍伊打电话。戴门蒂耶夫虽然很不喜欢苏霍伊,但很尊重他,电话内容是这样的:“巴维尔・奥希波维奇(苏霍伊),为向您推荐一位助手,一位很不错的年轻人”。西蒙诺夫当时就站在部长旁边,克里莫林宫的电话通话效果好极了,他当时清楚地听到了苏霍伊的回答:“不,不行,我对他不了解。”一位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可以直接回绝部长的请求,可以看出苏联总设计师的地位。航空部长没办法,只好给苏霍伊设计局的党委书记、第一副总师伊万诺夫下命令,才将西蒙诺夫送进苏霍伊设计局。

第二个例子是在苏-27飞机研制过程中发生的。由于AL-31F发动机迟迟达不到要求,使得飞机装备部队的时间一拖再拖。当时的航空部长西拉耶夫十分震怒,在一次厂所协调会上,他指着AL-31F发动机的总设计师留里卡说:你们再不按期交付发动机,我就撤了你这个总设计师。留里卡当仁不让,毫不客气地将部长给“顶回去了”:我的总设计师不是你给的,你也没有权力撤了我。而且发动机拖延也不是我们的责任,而是涡轮叶片材料不过关。

通过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苏联的科研体制有其独特之处,也是航空科技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多层次的俄罗斯航空工业研制体系

历史回顾之原航空工业部

第二次大战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苏联的科学技术规划中,航空工业一直是最先进的高技术部门。航空工业领域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某个航空武器产品的整个研制生产过程全封闭进行。在苏联,航空工业部内可以生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空空导弹和防空导弹,各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及飞行器上使用的各种牌号的零部件、系统和各种仪表设备。航空部内不能生产的技术装备只有无线电设备、光学瞄准设备、炮兵装备和部分牌号的航空武器。这些技术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属于国防部其他部门。

俄罗斯航空工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航空工业中一支重要力量。苏联鼎盛时期建立起了强大的航空工业体系,能够研制、试验、生产几乎所有类型的现代航空装备。在创造辉煌的20世纪60~80年代,全苏联的航空工业企业、研究机构达到300余家,整个行业从业人数高达70万人。

在苏联复杂的历史条件和复杂的行政指挥系统下,航空领域的管理也不例外,采取的也是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架构。航空工业部的顶层架构是部机关。这个领导机关包括一名部长和几名副部长,有8个主要管理局和一些稍小些的辅助管理局,如技术管理局,建设资产管理局,试飞管理局,干部管理局等。

在航空工业部各主管局所属机构包括设计局(所),试制工厂和批生产厂。设计局分为两类:新机设计局和普通设计局。新机设计局的级别较高,从1966年开始,政府正式下令,凡是属于“机器制造厂”的工厂都归属于新机设计局领导。因此,新机设计局除了本身的设计集体外,还能够进行试制生产,其主要用途是掌握所设计飞行器的制造工艺,其设计能力仅限于生产试制批飞机。飞机设计局中的米高扬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图波列夫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直升机设计局中的米里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发动机设计局中的留里卡设计局、克里莫夫设计局等都是新机设计局。

航空科研机构

航空部直接领导一些中央直属的科学研究机构,这些机构是苏联航空工业的基础层。这些科研院所包括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TsAGI)、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VIAM)、飞行研究院(LII)、航空系统研究院、全苏航空材料研究院。这些研究院分别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巩固整个航空工业的某些学科的基础性研究。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的规模仅次于美国的NASA,其研究领域包括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稳定性和操纵性、强度和气动弹性、控制系统。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研究领域:气体动力学、燃烧理论和热交换理论、结构强度和动力装置控制理论。飞行研究院则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在飞行试验室进行飞行试验过程中,研究和试验飞行器的系统和零部件,并且研究试验方法。航空系统研究院的研究范围;形成远景航空综合体的总体布局,依靠半物理仿真方法和试验台试验研究航空综合体及其机载武器系统的效率。全苏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研制范围:研制新型航空材料及其在航空生产中的使用工艺。除此之外,作为本领域的牵头单位,在一些科研项目的一定阶段,这些研究院还参加具体的科研和设计试制工作。

在航空工业部的基础层内,还包括一些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其中包括:航空工艺和生产组织研究院,西伯利亚航空科学研究院,全苏轻型合金研究院,降落伞制造科学研究院,玻璃技术科学研究院,标准和统一化科学研究院。每一个研究院所也进行基础研究,并且按照各自的活动轨迹进行探索性科学研究,有时也研制具体的飞行器样件,在各种程度上参与飞行器的研制,给出相应的结论或进行试验。 新机设计局及批生产厂

苏联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程序是这样的:由新机设计局设计和制造试验样机,完成试验样机试验并完成相应调整后,所有改进完善后的设计文件从设计局移交到批生产厂,并由后者完成新机的批量生产。航空部1局作为主管单位,其管辖的下属企业包含下列新机设计局和批生产厂:

苏霍伊设计局(“库龙”机器制造厂,原51厂);

雅科夫列夫设计局(“速度”莫斯科机器制造厂,原115厂);

米高扬设计局(“泽尼特”莫斯科机器制造厂,原155厂);

高尔基航空厂(原21厂);

第比利斯航空厂(原31厂);

远东机器制造厂(共青城航空厂,原126厂);

新西伯利亚航空厂(原256厂);

杜宾斯克机器制造厂(原256厂);

斯摩棱斯克航空厂(原475厂)。

航空部1局主管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

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雅克-36M、雅克-40和雅克-42;

“彩虹”机器制造设计局的导弹X-

2

8、X-45和X-24

(58)。

在这些批生产厂,共实现了下列飞机的生产:

第比利斯飞机制造厂:米格-21US、K-10S和拉-17M;

在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工厂:苏-7BKL/BMK/U/UMK、苏-17(批生产)、巡航导弹P-5D、P-6和海军用的P-70;

在杜宾斯克工厂:米格-25机体部件、X-

2

2、X-

2

8、X-85R导弹;

在斯摩棱斯克工厂:导弹KSR-2/11和KRM。

航空部1局管辖范围包括:

专门研制前线航空兵所使用飞机的苏联设计局,所设计的飞机包括:前线歼击机、歼击机/截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以及实现这些飞机生产的航空工厂,还包括历史延续下来的一些产品:空地巡航导弹的生产。

伊尔库茨克航空工厂(原39厂)在这段期间生产了雅克-28R/PP,并开始掌握米格-23UB和米格-27的生产;

萨马拉航空工厂(原292厂),在70年代初批量生产了雅克-40,同时开始批量生产雅克-36M。

协作单位

整体上应当承认,尽管存在某些不足,而且也不可避免存在任何官僚机构都有的瑕疵,但航空部依然是一个合理的、工作效率很高的一个管理机构,它保证了航空生产领域的领导的完全权威性。在创建这个管理体系中,戴门第耶夫的功绩理所应当排在第一位,从1953年到1977年,在几乎长达1/4世纪内,他一直担任苏联的航空工业部部长。

在隶属关系上存在的类似特点,自然考虑了工作的专业性,这在苏联国防工业联合体其他领域各部也同样存在。按照工作性质,设计师和飞机制造人员必须与国防生产综合体其他三个领域的代表建立紧密联系:国防工业部、电子工业部、通信设备工业部。总体上,这几个部内的企业实际上能够形成闭环协作,令苏联制造出完全具有竞争力的航空装备。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些国防工业部门也纷纷解体,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来规模巨大的航空工业部。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阵痛,苏联航空工业部下属企业终于迎来的“曙光”。经过淘汰和整合,目前俄罗斯已经成立了两大集团公司:以苏霍伊设计局为首组成的“联合飞机制造公司”(OAK),由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ODK,以留里卡设计局和“土星”为核心组建)、两家直升机设计局(米里和卡莫夫)、仪器仪表公司(OPK)等组成的俄罗斯技术公司(Rustec)。整个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整合仍在继续,还有一些研究所目前属于独立的“国有单一制企业”,不属于上述两家公司,也不属于航空科学中心。例如,航空材料研究院,“温贝尔”设计局(战术导弹设计局),该设计局整合了战术导弹相关的若干个研究所的工厂。(未完待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