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电视台记者将专业修养外化为社会公信力的方法

电视台记者将专业修养外化为社会公信力的方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35:43
电视台记者将专业修养外化为社会公信力的方法
时间:2023-08-09 00:35:43     小编:

摘 要 电视台记者的工作,要求具备专业的修养,而电视台记者工作,面向全社会的公众,必须为公众展示社会公信力的一面。对此,笔者建议在了解电视台记者专业修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讨将其专业修养外化为社会公信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电视台,记者,专业修养,社会公信力

1 电视台记者的专业修养内涵

专业修养属于人格修养的内容,电视台记者的工作,要求具备比较高的专业素质,譬如采访、写作、编辑等工作能力的掌握。某些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时,提出了“外行”的问题,抓不住采访的话题要点,甚至惹出了“笑话”,譬如某电视台直击报道,记者接到村民挖到“太岁肉灵芝”的新闻线索后,煞有其事地进行报道,后来被证实所谓的肉灵芝,实则是一个普通的硅胶自慰器。另外,某些记者的报道,堆砌了各种专业用词,使得报道内容晦涩难懂,同样是电视台记者专业修养的弊端之一。

笔者认为,电视台记者专业修养的彰显,除了需要具备博众家之长的知识,还要站在普通受众群体的视角。电视台的报道,相比于普通的纸质媒体,更为强调的画面和结构控制,譬如同声翻译、文字解说、画面剪辑等。这些专业性的工作,如果让不懂行的记者负责,很多可能导致新闻丧失预期的生命力,甚至出现社会公信力下滑的尴尬局面。从客观报道环境的角度分析,新闻记者专业修养的表现,与其面对的报道和采访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譬如在采访时遭受冷嘲热讽,甚至遭到暴力抵触,央视曾报道某隧道口山体滑坡事故,在事故现场路口,负责工程的施工单位,委派多人阻挠央视记者采访,记者被对方蛮横地推搡和抢夺设备,其中一位记者脚腕拉伤、脑震荡、手指受伤,但这位记者仍然坚持带伤完成采访工作。类似这样的采访事故,很多电视台记者都有遇到过,从侧面要求这些记者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最难办的新闻,依然事无巨细地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才能够保证电视台的社会公信力,这也是电视台新闻记者专业修养的重要内涵之一。

2 电视台记者专业修养外化社会公信力的方法

在了解电视台记者专业修养内涵的基础上,笔者建议通过报道语言的表达、报道画面的选择、报道角度的揣摩,将专业修养外化为社会公信力。具体方法如下。

2.1 报道语言表达

传统电视台报道语言,一般都有明显的正式、官方和严肃特征,而在时代感愈发强烈的当今社会,很多电视报道语言,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套词模式,在恪守新闻语言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词汇,让受众主体感觉电视台报道内容,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例。另外,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时,还会遇到方言问题,很多采访对象是社会最为普通的老百姓,并非每个人都会用标准的普通话标准,为了达到更好的采访效果,又能够适应更多的受众主体,笔者认为电视台记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各个地方方言,在采访时,用适合采访对象的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在面对镜头报道时,对采访对象所描述和对话的内容,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简单重述,这样一来,电视采访的内容,会显得更“接地气”和真实。这种适应个地方的报道语言,是报道语言上的创新突破,不仅彰显出记者本身独特的采访和报道风格,还能够让更多的地方性观众所接受,树立记者在采访对象中的“亲近”形式,适时采访对象更愿意主动接受采访,并将自己所知、所想等全盘托出。笔者认为,亲和力是报道语言表达的方向之一,能够让受众主体在记者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被引导入话题当中,拉进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2.2 报道画面选择

电视台报道,画面是直观的信息传递因素,所呈现的画面,直接刺激了受众主体的视觉感官。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要懂得如何抹去自己在场的痕迹,而让采访者、受众主体觉得记者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动态元素,而并非喧宾夺主的画面全景。在选取画面时,报道主体的主观介入,要进行淡化,譬如减少移动摄影的画面,强调旁观视点,以及尽可能使用平角度的画面,以短小的度面的内容,概括全部的采访内容,这样既可以避免受众主体出现视觉疲劳,又能够让采访内容通过镜头外化,展现报道的真实生命力。另外在镜头选择时,记者应该站在观众感受和认知的期望角度,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有用的内容,国内知名制片人李潘在某次演讲中,就提到了镜头选择的重要性,期间提到了他曾经采访的新闻事例:“在采访女子监狱中一个李姓的重刑犯时,该妇女因无法忍受家暴而用到杀死自己的丈夫。我当时去采访这位妇女,没有以猎奇的心理去采访,而是考虑到这个案例背后的社会价值――家庭暴力,当时在采访拍摄时,我抓拍到这个妇女身上家暴留下的伤害,有人建议我直接将这种血腥的镜头播出,但我考虑到这个新闻本身就是为了谴责家暴的不道德行为,如果用这种血腥的镜头,很有可能影响年龄比较小受众主体的心理,因此将这些血腥镜头进行了淡化处理。”笔者非常赞同李潘的观点,认为镜头的抓拍,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手中的猎奇心理,而且秉着人性关怀的视角,去凸显新闻内容的价值,如果连起码的人文关怀都不具备,是不足以体现记者的素质,更不用可能以镜头去建立社会公信力。

2.3 报道角度揣摩

电视台报道的角度,直接决定了报道内容的价值。关于报道角度的揣摩,需要在报道之前,从价值层面上审视报道几个方面的要素:检验报道内容是否能揭示报道对象的本质;报道内容是否具备媒体指导的作用;报道的角度是否能够适应受众的心理。以上的三个要素,不难看出报道角度与社会公信力之间的紧密关系。以某火灾电视报道为例,火灾发生后,受众主体最想迫切指导的信息内容,无非是火灾的受损程度、火灾的原因、火灾的救助情况等,报道的角度只有满足这几个方面的受众需求,才具有报道的价值。在该报道角度下,电视台记者要掌握报道的一个“度”,不能仅抓住某点信息,进行无限的放大报道,否则会有“夸大事实”之嫌,而需要沿着事件的发展方向,动态地沿着事件的流程,进行按部就班地披露信息。记者代表电视台面向公众,至于什么形式和角度去进行采访,要结合具体事件而定,同时融入受众心理学的内容,譬如以上火灾的电视报道,要引导受众通过火灾事件,如何吸取教训、如何避免火灾、如何在火灾发生时逃生等,这样一来,报道的角度就会更加深化,并富有人情味。当然,电视台作为权威性媒体,记者并非所有报道对象的专家,由此除了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借助权威的力量,提高报道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譬如火灾报道,在不影响救援工作的前提下,可在现场采访参与救援的人员,拿出更为充分的真凭实据去引导受众,取得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3 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台记者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记者在专业修养方面的高度,但专业修养仅为踏入记者门槛的一个基本前提。记者除了要具备专业修养,还需要将专业修养外化为社会公信力。文章通过研究,归纳总结出“报道语言的表达、报道画面的选择、报道角度的揣摩”三个方面的专业修养外化方法,但考虑到电视台记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以上的方法,仅供记者相关工作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2]章文忠.新形势下基层电视台记者要努力转变作风[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353.

[3]孙素芳.浅谈地方电视台记者素养的提升[J].新闻世界,2012(10):56-5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