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林木种子贮藏及催芽技术

林木种子贮藏及催芽技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9:49:11
林木种子贮藏及催芽技术
时间:2023-08-05 09:49:11     小编:

摘要 介绍林木种子的采种、贮藏和催芽技术,以期为提高造林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种子贮藏;采种;贮藏期间管理;催芽

林木种子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作为植树造林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措施,贮藏和处理好林木种子,不仅直接关系育苗和造林的成败,而且在林业产业种源储备和生态建设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选采良种,妥善入库

林业生产中的良种,包括2种含义:一是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二是有优良的播种品质。只有两方面都具备才是良种。要符合这两方面,就必须选取优质的母树林并适时采收。

母树林是从现存的人工林或天然林中,选择优良林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改造等措施而建立的采种基地。选择母树林的条件如下:①母树林要与用种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一样或相近。力争选定的母树林是这个树种自然分布区域的中心地带,而且要集中成片,面积不小于3.33 hm2,同时要交通便利。②树龄要刚进入或正处于结实盛期。③所选母树林的郁闭度为0.5~0.7。④在林分组成和起源方面,要求阔叶树为纯林;针叶树为改良土壤,可保留部分阔叶树,以选实生林为好。另外,母树林要精细管理,使种实优质丰产[1]。

选好采种母树,还要掌握好采种期,这对保证种子质量优良至关重要。成熟的种子,外表一般由绿色变成深褐色,如油松球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果鳞开裂;侧柏球果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球果微裂;杨树果穗由绿色变成黄色等,都是表示种子已经成熟,即可采种。过早采集(即采青),会降低种子质量;过晚采集,有时会采不到种子[2]。

种子入库前要对种子的播种品质进行检验,并对种子的各项指标进行登记,通常检验指标有发芽率、千粒重、净度、饱满度、含水量等。对杂质过多的种子要进行筛选,清除杂质,对病虫害种要进行消毒处理。在储藏种子之前,对种子库房要进行清扫、堵漏和消毒,以灭杀残留病虫和防止鼠害。

2 精心贮藏,严格管理

种子发芽和长成幼苗的能力,称为种子的生活力或生命力,种子生活力延续的时期叫种子的寿命。贮藏的任务就在于延长种子的寿命,最大限度地保持初始活力,使种子在贮藏期间,体内消耗最少的贮藏物质。

2.1 湿藏法

2.2 干藏法

干藏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安全含水量低的种子。①普通干藏法:先把种子干燥至安全含水量,然后装入麻袋,放置于干燥、通风、阴凉处,码垛不宜太高,以利于通风。为使室内湿度不致过大,可放些生石灰等干燥剂。注意定期检查,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做好防潮、通风、防虫等工作。②密封干藏法:对于种皮薄、极易受空气湿度影响、很快丧失发芽力的种子,可用密封干藏法。具体做法是将已干燥到安全含水量的种子装入瓶、桶等容器内,将口密封,置于0~5 ℃干燥的室内。根据华北地区的经验,对种皮较厚的油松、侧柏、落叶松等,在室温下密封干藏,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保持干燥的途径一是维持库房干燥,二是将种子装入用防潮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必要时可在容器中加放干燥剂。近年来,真空贮藏和绝氧贮藏也逐渐得到应用[3-4]。

严格贮藏管理、搞好储藏期间的检查,通常从储藏温度、储藏湿度、种子含水量、种子病虫害感染度等方面入手,以确保种子储藏的安全。

3 科学处理,打破休眠

乔灌木种子成熟后,种皮变的坚硬、致密,含水量降低,内含物呈复杂难溶状态,种子的新陈代谢也很微弱,即进入了休眠状态。种子休眠是种子由于某些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造成的一时不能发芽或是发芽困难。常见的有几种情况:一是有些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后就能发芽,即没有休眠现象。相反,温度、水分通气等条件不适宜,种子暂时不能发芽,而进入被迫休眠。还有一些种子虽已具备发芽条件,但须经特殊处理后才能发芽,如山楂、桧柏、椴树、红松、白腊等。这类种子休眠有3种原因:①种皮不透气、不透水;②胚发育不完全;③种皮或种子内的胚或胚乳含有抑制剂。因此,打破休眠,促进种子发芽整齐,也是育苗成功的关键一步。常用的打破休眠的方法有层积催芽和水浸催芽2种。

3.1 层积催芽

3.2 水浸催芽

水浸催芽适用于播种前刚得到种子而需要快速处理的情况。具体做法就是用40~60 ℃温水浸泡种子,等种子吸足水分,再移到温暖湿润处催芽。水温高低和浸泡时间因种子大小、习性而异。在华北地区,杨树种子用20~30 ℃水浸2~3 h后直接播种;国槐种子要用60~70 ℃水浸5 min,然后30 ℃水泡24 h,再于温暖处催芽2~3 d;核桃种子则用室温水浸泡8 d左右,再混沙催芽等。另外,比较特殊的种子也需要酸浸、碾压、破壳等特殊处理。

4 参考文献

[2] 张莉.茶树种子低温贮藏过程中热激蛋白的差异表达与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4] 汪晓峰,景新明,郑光华.含水量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1(6):551-55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