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机制研究

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机制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4 00:18:25
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机制研究
时间:2022-07-24 00:18:25     小编:

关键词 罗丹明B;电芬顿;印染废水

Key words rhodamine B;electrolysis fenton process;dyeing wastewater

为了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的机理,开展了电芬顿法降解罗丹明B的机制初步研究。首先研究罗丹明B降解的动力学,通过罗丹明B随着降解时间的UV-vis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电芬顿对罗丹明B的降解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开环,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进而对电芬顿降解罗丹明B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最佳条件下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的生成量。最后通过GC-MS分析了罗丹明B降解过程中间产物,并且根据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提出了罗丹明B降解的可能途径。

1 试验方法

1.1 罗丹明B溶液中羟基自由基相对含量的测定

羟基自由基的相对含量采用荧光法测定,具体步骤如下:在25 mL比色皿中,加入0.005 mol/L苯甲酸钠及2 mL反应溶液,定容到10 mL,摇匀后,避光放置5 min,在激发波长为310 nm、发射波长为400 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其中激发和发射的狭缝宽度为1 nm[1]。

为了考察罗丹明B的降解产物,在不同反应时间间隔内取样,于200~700 nm波长处进行全扫描,得到罗丹明B的降解产物图[2]。

1.3 罗丹明B溶液降解产物定性分析方法

2 罗丹明B降解的机制研究

2.1 试验结果分析

可以看出,罗丹明B的特征吸收峰在554 nm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罗丹明B的浓度逐渐减小,说明电芬顿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明显。体系中的活性组分,如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会攻击罗丹明B中的共轭结构,从而使罗丹明B开环,降解为小分子物质。 2.2 最佳条件下体系中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的分析

可以看出,体系中的过氧化氢含量及羟基自由基相对含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50 min时达到最大,之后保持在恒定值。50 min后,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含量为6 mmol/L。由此说明,前50 min是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的累积过程,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的相对含量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2.3 最佳条件下降解产物GC-MS分析

为了探究罗丹明B的降解产物及途径,该试验确定的最适宜参数如下:电解电压为8 V,电流密度为30 mA/cm2,pH值为3,初始罗丹明B为10 mg/L,FeSO4为15 mmol/L,曝气量为0.3 L/min,室温条件进行研究。将反应后的水样经过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氮气吹扫,最后硅烷化处理进行GC-MS分析[6-7]。在全扫描模式下,获得罗丹明B降解的中间产物及质谱信息,质谱图见图4。

在确定中间参数基础之上,提出了阴极上罗丹明B降解的可能途径,首先是阴极极板上发生氧气的电子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同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扩散到极板上发生芬顿反应,从而产生羟基自由基,此时,羟基自由基会进攻扩散到极板上罗丹明B 的结构中心,将罗丹明B的共轭结构(发色基团)打开。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主要的中间产物,如苯甲氧基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等[8]。其中,邻苯二甲酸在羟基自由基作用下生成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或是通过脱水缩合作用生成邻苯二甲酸酐。所有带苯环物质在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攻击下开环形成小分子物质,如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等,最后被矿化成CO2和H2O,具体过程见图5。

3 结论

(1)通过UV-vis分析,罗丹明B的特征吸收峰在554 nm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弱,罗丹明B的浓度逐渐减小,说明电芬顿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明显。体系中的活性组分,如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会攻击罗丹明B中的共轭结构,从而使罗丹明B开环,降解为小分子物。

(2)在最佳试验因素下,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在反应进行到50 min时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时间的增加保持在恒定值。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与电芬顿效率相关,试验表明,前50 min是过氧化氢和羟基自由基的累积过程,电芬顿效率逐渐提高,到50 min时电芬顿效率达到最大,继续增加反应时间,电芬顿效率提高不明显。

(3)通过GC-MS分析,探讨了阴极上罗丹明B降解的可能途径。试验表明,阴极极板上发生氧气的二电子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同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扩散到极板上发生芬顿反应,从而产生羟基自由基,此时,羟基自由基会进攻扩散到极板上罗丹明B 的结构中心,将罗丹明B的共轭结构(发色基团)打开,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主要的中间产物,如苯甲氧基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等,所有带苯环物质在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攻击下被矿化成CO2和H2O。

4 参考文献

[2] 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进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2,23(3):14-15.

[3] 毕东苏,李咏梅,顾国维.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挖潜探讨及实例分析[J].给水排水,2004,69(5):48-51.

[7] 董宏.电芬顿法处理船舶油废水的动力学及其仿真系统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12-4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