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探讨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1 14:17:00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建设探讨
时间:2015-09-11 14:17:00     小编:

摘要 长期以来,农业机械化缺乏科研试验基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水平和效率得不到提高和高效推广,严重影响科技成果的熟化和转化。该文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现状,进而探讨建设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的对策和措施,从总体上提升我国农机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建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机械化技术的试验―改进―试验―推广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需环节和过程,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试验田走向田间的必需之路,也是减少农民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

1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 是科技创新的必需环节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农机科技做其后盾,没有科研开发的成果就没有先进适用的、高质量的农业机械,科技创新是农业机械化持续发展的动力。建设农机技术创新试验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和科研装备建设,完善科研中试条件和手段,大幅度提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水平和效率,对加强我国农业机械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缩短新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农机化试验基地,将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有机结合,基地是各种农机化集成配套技术试验和应用的场地;农机化试验基地能够使农机与农艺不配套的地方得到进一步改进,充分发挥农机的增产潜力;农机化试验基地能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分散生产向集约化生产转变提供参考;农机化试验基地还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农户使用农业机械。

1.3 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科学方式

建设农机化试验基地,改变传统的耕作方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试验和研究,为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提高农业抗救灾的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提供科学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1.4 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新途径

在当前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增加、土地流转范围逐渐增大的前提下,建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机化试验基地,给予资金、技术、政策补贴,根据试验目的将土地、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进行合理布置,为不同生产环节和品种的农业机械提供试验机会。同时,研发人员为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优化技术,会首先选择试验基地亲临现场进行试验。生产者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会选择通过试验证明其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适合当地使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具的升级换代和合理配置,从而减少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应问题的几率。

1.5 是解决农村社会现实问题的经济措施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外出务工,造成大片田地抛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产能,影响了粮食生产安全,农业机械化愈发迫切。建立农机化试验基地,通过提高试验效率、使用优良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来推行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布局,一方面使被抛荒的田地被及时利用起来,另一方面降低科研人员的试验成本,缩短技术推向市场、运用田间、产生效益的时间。

2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的建设现状

近年来,国家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效益运行的原则,全面建设机械化作业试验基地。在科研项目立项、产品研发、项目验收过程中,强化科研中试环节,不断推动试验基地建设;在生物农业、化学农业、物理农业、数学与信息农业、地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农业等领域,实现传统农业的传承、融合与拓展,形成多学科的农业科技体系;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宏观研究中,使农业技术研究得到全面提升,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深入发展。对农民农机化作业起到了带动作用,使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装备结构得到改善,农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有了明显突破,进一步加快了农业机械化步伐,有效推进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中国农科院从战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入手,遵循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思路,遵从高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同时,注重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高新技术试验、推广、应用,采取点、片、面的工作布局,紧密跟踪国际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和中国经济强势发展的平台,加强创新试验基地的布局和建设,实现了科技创新的突破和飞跃,构建了一批中国不同地域类型的农业与生态野外台站、试验田,并吸纳了各个专业领域的农业专家,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贡献。

3 建设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基地的对策

3.1 解放思想,明确发展思路

建设农机化试验基地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以远近结合、资源统筹、试验产业联动为原则,以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率为目标,加大科研中试的力度,发展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有序、生产集中、具有特色的农机化试验基地。将农业机械化试验基地建设成为集试验、示范、推广农机新技术、创新农机经营服务方式、引导农机结构调整和培训农民的综合基地,并成为现代农机化发展的导向性工程[1]。

3.2 以点带面,合理规划与布局

结合地方实际,把握好区域经济的特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提高政策、资金的放大和集聚效应[2],分轻重缓急和建设重点,科学、合理规划和布局。同时,从农民积极干部主动、具备充分条件的地方开始,以点带面,向纵深建设发展。

3.3 顶层设计,政策导向与扶持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政府和农机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重点是在建设农业机械化的技术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上[3]。如2014年,农业部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为重点,启动实施了100个区域代表性强、产业链条完整、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特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基地建设工作,探索建立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4]。这一由政府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协调的扶持政策,为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实施地区强化责任,硬化措施,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把基地建设成果体现在基层,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5]。 3.4 调整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引导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增加政府对农机试验基地建设的投入,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6]。同时,综合农业开发项目,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进入基地投资建设。加强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基地建设。

3.5 智力投资,重视农机人才培养

加强培养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选拔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建立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培训体系,运用讲座、网络、图书、资料等多种方式和媒介开展科技宣传;还要进一步完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农机化管理人员培训、主要农时重点技术专项培训、新购机农民技术培训、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政企联动”培训等活动,重点培养实用性人才。

3.6 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农机化试验基地建设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农机部门要加强对试验基地的管理,要把试验基地建设与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推进良机良艺应用,解决农机推广“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农机”,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突出试验基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建立试验基地[4-5]。

4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试验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既是技术研究、学科发展的创新活动,也是涵盖技术、管理、金融、市场等各方面要素的经济活动。随着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科学试验环节在技术创新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愈加突出。通过建设机械化试验基地,推动创新,惠及广大农民[6]。

5 参考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S].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