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催产素在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应用

催产素在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4 01:08:25
催产素在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04 01:08:25     小编:

摘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鱼类养殖中鱼类的繁殖主要靠人工繁殖进行,本文针对催产素在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以下探讨研究。

关键词:人工养殖;鱼类繁殖过程;催产素

本文主要根据人工养殖中,催产素在鱼类繁殖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探讨,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人工养殖鱼类中的流程和问题。

1 催产素在鱼类繁殖中的使用方法

1.1 催产素的配制情况

催产素在人工繁殖中的使用要“现配现用”,最好将配好的催产素在半个小时左右进行注射使用,以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配方的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先计算出等待催产鱼的总重量,第二步是根据鱼的重量计算出催产药物的具体用量,第三步通过溶解催产药物计算出所需要的生理盐水的体积。

1.3 催产素注射时间的要求

水温是催产素注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鱼类品种不同,相应的水温就会有变化。一般来说,水温在20℃适合常规的催产,但黄颡鱼的水温相对来说高出2℃~4℃,催产效果最好。水温达标后,人工繁殖还需要亲鱼的性腺发育良好,两者都合格才是催产成功的基础。在注射催产素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控制亲鱼的产卵时间段,这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展开。水温在20℃时,一次注射比二次注射的产卵时间多出1~5小时,大概在13~17小时之间。水温温度变化1℃,产卵时间也随之增加或减少1小时。一般一次注射在下午注射较为适宜;二次注射则早上进行一次,晚上进行一次,亲鱼的产卵在第二天的早上开展。

2 催产素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定要选择成熟度较高的亲鱼进行催产,催产素的使用量一定要适宜,不能过少或过多。一般导致鱼早产或流产的原因是第一针的随意加大,在这一方面,养鱼技术人员一定要注意防范。同时,亲鱼的排卵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促产素可进行适量的调整,这也是改变亲鱼排卵顺序的方法,但如果催产素药量过大,可能会导致亲鱼难产,具体表现为鱼体腹部变大且有硬块出现,生殖孔红肿发炎,这不仅降低了亲鱼的成活率和催产效果,更会影响整体亲鱼的催产速度和结果。

鱼类种类不同,催产过程中药物的使用量不同,产卵时间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鲶形目鱼类的催产素的使用量较大,它们的产卵时间也会增长。当然,随着催产素的逐年使用,随着鱼类年龄的增长,药物使用量也随之增加。

若在注射催产素过程中,鱼类挣扎过于明显,技术人员应该快速拔出针头,这可以防止对鱼的皮肤的划伤或戳死。

水温较高或雌雄鱼成熟不同步时,尽量进行一次性注射催产素,如果非要进行二次注射,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和两次注射的间隔时间,这样才能保证注射效果。

3 催产素的使用环境的分析

目前,鱼类催产所使用的是两类催产素混合配备,这样不仅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催产素的性能,更能增强催产素的稳定性,一般注射催产素都是选择性腺成熟良好的亲鱼进行的,这对人工养殖的环境也非常重要,鱼场内部的水质和有机物必须合格达标,喂养鱼的饵料要卫生安全,土壤中需要涵盖氮和磷元素,这有利于提升高亲鱼的成活率,药物使用要严格进行审查和技术指导,鱼类的发病率和微生物的入侵才会逐步减少。

4 结语

催产素在鱼类繁殖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这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更有利于亲鱼的繁殖和成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人员分析研究催产素对鱼类繁殖的方法越来越多,流程也逐步精细严谨。在这过程中,对养殖人员的专业度和专业素养的要求更加严格和具体,这是对技术检验成果的保证,鱼类繁殖技术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形式。

参考文献

[2] 李强.分析亲鱼催产把好三关的具体措施[J]中国水产养殖网,2013,(08).

[3] 韩荣华.催产素在鱼类人工养殖中的使用方法[J]中国水产频道,2014,(05).

作者简介:牛景彦,硕士,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效应和水生动物健康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