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浅述

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浅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6 00:48:31
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的浅述
时间:2023-02-16 00:48:31     小编: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其抗震设计也越来越重视。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时,要基于宏观整体的角度来进行,从工程建筑的各个方面加以控制。当然,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然会不断出现新技术与新措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工民建工程的稳定性与抗震性能,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抗震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业抗震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建筑市场的结构抗震需求越来越大,抗震技术特点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建筑业新开发的结构抗震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突出的优势,为新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和现有建筑物的结构抗震加固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建筑物结构抗震技术克服了传统技术的“硬碰硬”技术缺点,具有效果显著以及安全可靠的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必将日益走向成熟,为我国的建筑物抗震事业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1 工民建结构抗震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1.1 地基因素

对任何建筑体而言,地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于工民建工程来说,如果地基选址不当,则会对其抗震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地基如果选在软弱冲积土层比较厚的场地,就会大大增强建筑的破坏率,因为地基土液化会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建筑整体倾斜。所以工民建工程最好选在密实均匀的硬土场地,或者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土场地,不得跨在两类土壤上,并且尽量与河岸保持较远距离,尤其是要避开抗震危险地段,比如断层、滑坡等。

在工民建工程抗震设计中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及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建筑结构不同,其抗震设计的重点也不同。比如填墙框架的房屋结构,这种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平面内柱上端会遭剪切破坏,并且窗下墙会对窗洞处的外墙框架产生约束作用,发生短柱型、剪切型破坏;对于底框结构的房屋而言,如果底层刚度不足则会产生严重破坏;房屋结构选择填墙框架体系,如果底层设计为敞开式框架,并且未砌砖墙,则对底层的破坏也会很严重。

1.3 建筑体的高度因素

根据我国相关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在设防烈度及结构形式特定的情况下,钢筋混凝土工民建工程的高度是有一定范围要求的。受到地震力的作用后,工民建工程的形态受到破坏,变化也非常大。因为建筑体高度越高,一些参数就越会超出规范中要求的适宜范围,包括安全指标、延性要求、材料性能、力学模型的选择等等,这些因素发生质变后会导致工民建的抗震性能大幅下降。

1.4 抗震设防烈度

现阶段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中震与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相等;并且在保证建筑抗震延性要求方面,相关参数要求也不够严格,比如配筋率、轴压比、梁柱承载力匹配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结构失效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而在整个建筑项目投资中结构造价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所以建议在设防烈度下可以采用弹性设计结构,并且也要对相关规范中提出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重新进行修订。

2 工民建抗震设计方法

2.1 选择地基场地

地基场地的选择是工民建进行抗震设计的基础环节,因此在选择建筑地基场地时,要对该区域的地震活跃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对其地质情况进行深入勘察,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综合性分析,并对该区域的抗震设计等级作出准确评估。选址时尽可能避开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如因工程需要无法规避,则要做好地基加固处理。选择地基时尽量选择岩石或者密实度较高的基土,以保证工民建工程地基的抗震性能,满足相关建筑标准。

2.2 注意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在进行工民建结构设计时,要尽可能对抗侧力结构进行简化处理,并保证结构的规则性,以便建筑体所承载的力量可以均匀分布,提高其可靠性。由于结构的不规则性可能导致建筑结构质心与钢心交错,一旦发生地震,这种结构由于钢心距离较大,刚性不足,最终将影响到建筑的稳定性。所以在选择平面布置图时应首先考虑相对规整的方案,尽量避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平面。

2.3 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

从某种程度而言,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地震环境中工民建工程的安全水平。从本质上讲,工民建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就是整合各个建筑构件的延展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协调与把握,当发生地震时可以保证工民建工程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钢筋是工民建结构中最重要的材料,因此选择建筑钢筋时首先要考虑其韧性,要求材料具备较高的韧性;如果钢筋的受力方向为垂直受力,要选择热轧钢筋,标准为HRB400级和HRB335级;而对于箍筋的标准,则为HRB335、HRB400和HPB235级;选择其他建筑结构材料时,也要将其抗震性能作为重要参考条件,在保证建筑成本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抗震效果的设计要求。

2.4 隔震与消能减震设计

有些区域对工民建工程的抗震性能要求比较严格,不仅要具备相关规范中所要求的普通的抗震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隔震、消能减震的功能。所以在隔震与消能减震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选择建筑场地及地基时,要保证地基的密实度,保证地基的牢固性,即可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对建筑体造成的破坏;其次,建筑结构不同,对其隔震系数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所以实际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理选择隔震支座,注意不能忽略风力负荷因素;最后,在选择隔震、消能减震方面的建筑构件时,首先要考虑材料的延性,以降低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

2.5 优化抗侧力体形

如果工民建工程选择的是刚性结构方案,地震时对主体结构的破坏较小,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形,可以有效保护隔墙及围护墙等非结构部件,所以可以将地震的破坏降至最低。结构超静定次数越多,地震时出现的塑性铰也就越多,相应的就越能耗散输入的地震能力,对于结构而言,其强度就越高,稳定性也就越好。对结构的屈服机制进行优化,结构遭破坏时不是按照楼层屈服机制进行的,而是按照整体屈服机制进行。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几点重要原则:“强节弱杆、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压弱拉”。即在选择水平杆件时,首先考虑构件中轴力比较小的作为主要耗能杆件,使其尽量发生弯曲耗能,最终提高整个构件的延性与耗能水平。

2.6 采用加固设计

要结合建筑体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加固设计方案,以提高其抗震能力。具体而言适用加固设计方案的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机构设计存在缺陷。此时可以采用增加构件提高机构强度的加固方案,或者将原有构件替换为抗震性能较好的构件;其次,需要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或承载力。此时可以选择增设构件、扩大原截面、增设套箍的加固方案;再次,建筑结构的整体连接与相关抗震标准要求不符。这就要对结构作出合理调整,以起到分散地震力、减少破坏的作用;最后,要注意建筑体中有些构件与建筑结构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如果发生地震可能会造成更大危害,针对这种构件要做好加固处理。

3 结语

由于地震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频繁性,再加上抗震结构技术模型与实际建设工作之间存有差异,使得很难控制地震中结构的一些薄弱环节。这就使得在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除了必要计算以外,更需要注重 抗震技术理念设计,技术理念是最为重要的。它不仅有效的保障我国人民生命安全,还能避免重大经济损失发生。良好的抗震理念是保证一个建筑工程安全性 、抗震性以及质量的最佳手段。只有把抗震理念落实到实际施工当中,才能发挥出其最大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