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现代父母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浅析现代父母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3 00:08:43
浅析现代父母对孩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时间:2023-07-13 00:08:43     小编:

【摘 要】家庭作为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起始点,与他朝夕相处的父母在无形中成为了孩子的模仿对象,父母的学习习惯,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及对爱与宽容的理解与行动,都被孩子无声地接受着。父母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对孩子良好人格养成的最好途径。本文将通过父母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待人处事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学会爱与宽容的榜样三个方面来论证父母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

【关键词】身教重于言教;教育

现代年轻父母,以生活压力,要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为“借口”,忽视对孩子的陪伴与教育,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可以完全由学校负责,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学龄前的家庭教育,乃至于入学后孩子在家庭里所接触到的家长的学习习惯,处事言行等,都会对他之后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心理习惯都产生重要影响,缺少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可能成为学校的差生。因此父母需要考虑的一个事实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观点,笔者将从父母是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待人处事的榜样,父母是孩子学会爱与宽容的榜样三个方面来论证父母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

一、父母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无声的榜样

什么是心理习惯?是孩子从小开始接受的思想习惯。我认为不好的心理习惯的形成与祖父母们脱不了联系。中国的父母们越来越忙,这就使现在出现了一个社会现象:孩子被父母一股脑儿地扔给祖父母们抚养。并非祖父母们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从来不缺乏祖父母们成功教育孩子的案列,但如今的时代不同了,拥挤且人口不断流动的生活社区,门口暗流涌动不断怂恿着的诱惑的网吧,家里的电视,电脑,手机。孩子们比祖父母们有着更多的知识与更快的学习能力。其次,祖父母们现下对知识的掌握度无法再从根本上辅导孩子们日益繁重的学习,他们不再是知识与学习的权威。最后,独生子女。家里的孙子孙女是他们的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孩子们的请求,答应就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孩子们才是家里的王。所以,孩子们一旦被贪玩的天性所束缚,或是祖父母们的溺爱将孩子置于家中“小皇帝”的位置,那么孩子们将面临的是偷懒于学习,更严重的便是逃学不安分,最后变成差生的局面。孩子们并不怕祖父母们,他们心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在无限膨胀,因为他们知道祖父母们不舍得打骂,更有甚者有意包庇孩子的不良言行。

所以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的是更多的安全感,它是父母宽严有度的教育,以及对他们尽可能多的陪伴加餐。有了父母的陪伴,情况就大不一样。如果父母从孩子认字开始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一个道理;孩子长大些后,不论多忙每晚都会坚持陪伴孩子学习和阅读,只要是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从来不吝啬,孩子们在陪伴里就会产生对家庭和父母的信赖感与安全感。因为父母亲正值壮年,生活节奏不断地变快,他们面向的是让他们充满好奇的新鲜的世界。父母使用新的科技成果来打通自己与外界沟通的渠道,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在阅读外界与内化修养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武装。假如说,父母只会整天陪着酒肉朋友,整天围着麻将桌,整天对着电视机,只沉浸在自己的社交圈,只顾着个人的娱乐的话。他们如何能够要求孩子要刻苦学习,孩子又如何能够挣脱这样坏榜样的影响,去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长辈的身教重于言教,学习型的父母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学习的欲求,培养的是阅读的习惯,因为父母们是孩子无声的榜样。

二、父母是孩子待人处事方式的榜样

不久前,社会上发生的家中独生子女怕自己被忽视以自杀威胁,不允许父母生二胎,而父母只好含泪结束妊娠的悲剧。

反观这件被网友们议论纷纷的社会事件,除了孩子们本身缺乏安全感之外,我觉得更多的原因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欠缺沟通。许多父母与孩子们欠缺互相的了解,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们心里的想法与不安,只顾自己决定,忽略了他们的感受,加之许多亲戚对孩子们本无恶意却使孩子们产生阴影的那句“爸爸妈妈生下弟弟妹妹之后就不要你了!”的那句玩笑话,更是在孩子们缺乏安全感与十分敏感的时期雪上加霜。父母们要和孩子们多沟通,并进行积极的思想灌输,让他们接受家里会多个孩子,并且这件事并不会对他们的家庭地位产生任何影响,更重要的是,在生下二胎之后,父母应该确切地履行他们的诺言,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正常成长。

也有人说,这种家庭悲剧的出现是孩子们对父母自私性格的继承与模仿。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句话我很赞成,经常被苛责的孩子,学会了苛责;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很容易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孩子,就会形成叛逆。

清明回老家祭祖,要回家时遇上大雾,船班暂时停航了,排队买票的人越来越多,而我已经在队伍里等待了三个多小时。不满的情绪在我胸腔里一点点蔓延,而这不满并不是因为三个多小时的站立腰酸腿酸,也不是工作人员没有丝毫表示要开始售票的不理不睬的态度,而是插队的人越来越多,乡村公交车一辆辆驶来,后来的人们都挤破头地向排在靠前的熟人哪里插队或者让他们代买船票,而一买就是六张之多。于是我从排在前排的位置一点点地被迫移动到中间。而面对着这样过分插队的情况,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抗议,包括我。这时候,一个女孩靠近我周边的队伍,我心里还想着:好水灵的小姑娘!才三、四岁吧,那么小一个。可是她突然拉起边上妈妈的手大声地说:“快去插队嘛!”。这句话对我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要求大人去插队,并且表现得比任何大人都要泰然,我在想这个女孩的母亲会不会在平常需要排队的时候就差遣小孩子去插队?再或者是这个母亲自己“以身作则”?所以中国人的素质驰名中外,从那么小的孩子教育起,也真是难为这些家长了!而再放大了去看一些公众场合,也有一些人嘴上说着不要插队,而后却又说,你要插队就排我后面。还有我们经常能见到的场景就是在逐渐变得拥挤的公交车上,有些父母亲为了在车上获得一个座位,就将已经七、八岁的孩子故意抱在怀里,又或者在车上本就座位不足的时候,自己占着一个座位,小孩另外占着一个座位,当有老人上车的时候,他们也并不打算让个座位。当孩子想要让座时,父母亲却阻止了他。说到最后,还是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他人的自私的捆绑。大人们的性格如此,小孩沉浸于其中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大概也可以想象吧。 三、父母是孩子学会爱与宽容的榜样

另外,如果父母只一味地追求对孩子物质上的供给,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想必也是不懂爱的,至少是不容易的。这些父母们大多都奉行着“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让孩子担一点儿罪”的人生信条,想要更加努力工作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即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期间不能陪伴孩子的遗憾与愧疚只能用更多的物质来弥补。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亏欠,父母在孩子提出任何要求的时候,只要这个要求他们可以做到,他们一定会一口答应。久而久之,孩子们不再是因为寂寞或是关心而和父母交谈,他们没钱的时候找到父母,他们需要什么的时候找到父母,他们形成了这样的心理暗示。而这样的心理暗示,是不健康的,孩子们会把物质看得比其他东西重要,包括爱与宽容。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越来越自我。

爱与宽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孝”。孝顺是维系一个家庭和谐美满的纽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它包含了对长辈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的宽容与认可。

每一代人都有每代人独有的社会氛围,从而形成每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方式。对我们来说,对长辈最好的孝顺,是真心的陪伴以及对他们不同于我们的方式的宽容与理解。而聪明的父母会尽可能多的在孩子面前表现对长辈的孝顺,当长辈提出疑问时,父母要做的是耐心地回答,当他们说出一些让人感到不快的事时,父母应该温和地说服,而不是粗鲁地否定。父母对长辈的一言一行全被孩子看在眼里,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父母都在给孩子进行着生动的孝道的教学课。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亲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去学会爱与宽容?举个例子,宝宝在地板上玩时撞倒了小板凳,他疼得哇哇大哭,妈妈连忙赶来帮宝宝揉揉疼,宝宝哭得更厉害了,接下来妈妈应该怎么做呢?相信大多数的母亲都会选择帮助孩子教训这个弄疼宝宝的小板凳,希望用惩罚小板凳的方式来让孩子感到宽慰。可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形成三个不好的品质:第一,推卸责任。明明是自己在玩时撞倒了小板凳,可妈妈不分是非将责任推给小板凳,无形中给了孩子不好的暗示;第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习惯,只知道是小板凳撞疼了自己,将自己的感觉放在了首位,不顾周围造成了什么样的混乱;第三,容易不合群。如果孩子达到一二两点,孩子便不容易学会与人相处。而另一种聪明的妈妈会在给宝宝揉揉疼之后,对孩子进行引导,告诉他,你撞倒了小板凳,你感到那么疼,那小板凳该有多疼啊?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此时他若扶起了小板凳,给小板凳揉揉疼,那么他就已经开始学习三个良好的品质:第一,学会了承担了责任;第二,学会了关心他人;第三,容易与人相处。

如何让孩子学会爱与宽容,这是值得所有父母深思的问题。

综上所述,父母要想在榜样作用方面打好坚实的基础,必须关注三大要点:

首先,有效沟通。父母要先了解孩子,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父母想要做好这些,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这一代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好像天生就对尊重与平等有着更加强烈的要求。家长蹲下来,与孩子进行平视状态的交流,从心里放下自己的高姿态,让孩子感到平等,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更多的信任感。

每个孩子都有很多想法,他们也需要在家庭会议或事件决定中有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尽管这些意见可能幼稚,可能毫无帮助,但是也应该听一下他们的意见,让家庭民主化,而不是说“小孩子懂什么!”。我们口口声声宣扬在口的“要自由,要民主”,就切实地从小家庭落实起,让孩子们从小体会民主,才能培养他们长大后更好地建设民主。而这里的问题是,尊重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和权利,不是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使他们成为家里至高无上的权威。从现实上来说,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而是溺爱。

然后,对孩子要多一些理解。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每一步或许是顺利的,或许是磕磕绊绊的。父母们要做的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把唠叨收一收吧,换位思考一下,用尊重、理解、信任的心态来对待孩子,那么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一定是没什么障碍了。

其次,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的小社会中,父母便是孩子的老师,孩子们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和世界中成长的,因此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被孩子默默地看在眼里,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根本不应该一边喝得醉醺醺的,一边却告诫孩子说你以后不能喝酒,喝酒有多大坏处等等。

家长需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阳光的成长环境。孩子没信心就多鼓励他,孩子做得好就表扬他。但在他确实做了错事时,也不能少了适当的惩罚。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世界里,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希望你成长为一个健康勇敢的人。

最后,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孩子要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父母们要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一套教育原则,在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孩子们好的人格道德,就算不能成功成才,也不会失去作为一个社会人和自然人的根本标准。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潜移默化的,更是一击致命的。父母的学习习惯,待人处事的态度,爱与宽容的能力,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人父母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如此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身教!

所以希望我们的父母们都能真正地以身作则,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不要让孩子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