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事迹略述

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事迹略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3:05:40
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事迹略述
时间:2023-08-05 23:05:40     小编:

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事迹略述 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事迹略述 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事迹略述

一、马礼逊来华的背景 当时正值地理大发现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沿岸,处于大西洋沿岸优越位置的英国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18世纪后半期,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同时,英国也强化了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优越的观念,认为基督教文化优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影响下,英国新教的海外传教事业也由此应运而生了。

为到中国进行传教工作,马礼逊对以下方面的知识进行补充:地理、历史、医学、自然科学、语言、算术和讲道。这些知识给马礼逊中国传教带来了帮助,

马礼逊来华传教经历了一点小波折。开始,他本打算通过东印度公司订购中国的船票,但遭到拒绝。后来在伦敦教会的周旋下,马礼逊到美国寻求帮助。“我带了许多封介绍信,到纽约去会见几位先生,请他们帮助我到广州后可以上岸。”②P4在美国政府和美国基督教界的支持、帮助下,马礼逊于1807年9月8日到达中国广州,是新教传教士抵达中国第一人,标志着新教在中国传教的开始。

二、马礼逊传教途径

马礼逊入华时,清政府正实行严厉的“禁教”政策。为此,他隐瞒了传教士的身份,以美国商人的身份居住在广州。直到1809年,马礼逊与东印度公司一位高级职员摩顿的女儿玛丽结婚之后,才以东印度公司翻译的合法身份活动。与此同时做翻译的薪酬也解决了他在华的经费问题。

当初伦敦传教会派马礼逊到中国,并不奢望他能传教,而是期望他能学好中文,并把《圣经》翻译成中文。③P3但当马礼逊在中国安定之后,为顺利展开传教活动,马礼逊开始着手翻译《圣经》。自1808年至1813年,马礼逊经过五年的努力完成了对《新约全书》的翻译。1814年到1819年,马礼逊又与另一位伦敦会传教士米怜合作翻译“旧约”,取名《神天圣书》。通过多方资助,他将翻译完成的《圣经》出版发行,通过这些印发的中文版《圣经》和其他宗教小册子宣传基督教。 为方便来华新教传教士学习好中文,马礼逊从1808年开始积累编纂了《华英字典》。他在第三部的序言中提到:“为收集这部字典的词汇,我花费了13年时光。”⑤另外,为培养一批传教士到中国去传教,马礼逊在华人居多的马六甲开办英华书院教授中文。1820年马六甲英华书院正式开学。

马礼逊是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为了在华传教,他刻苦学习中文。语言的优势使他获得东印度公司翻译的职位,同时也使他介入和参与了中英政治活动。在东印度公司任职期间,他作为公司的主要译员,曾多次代表公司与中国方面进行交涉。领事裁判权就是有马礼逊首次提出来的。⑥P11 马礼逊是来华新教传教士第一人,开创了自己新的传教方式,为后来的新教传教士提供了先例。在传教过程中,他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但在参与政治活动中,又是从维护母国的利益出发,具有殖民的性质。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2]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3]Ride Lindsay, Robert Morrison. The Scholar and the Man[M].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1957.

[4]王洪祥,主编.中国新闻史(古近代部分)[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 [6]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7]Mrs. Eliza A. Morrison compil: Memoirs of the Life and Labors of Robert Morrison.第2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