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之心象理论在中医学的应用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之心象理论在中医学的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1 00:22:56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之心象理论在中医学的应用
时间:2023-08-21 00:22:56     小编:陈树楷

心象具有深邃的文化哲学内涵,在中医学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以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来讲,心象思维贯穿始终。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质是心象理论在中医临床应用的思维过程,整个辨证施治的心象过程可以概括为知象、取象、立象、审象、拟象S个环节,具体而言,辨证施治思维过程主要是基于心象概念中的意象范畴展开的。

1知象

《论衡卷二十六》:圣人据象兆,原物类,意而得之:其见变名物,博学而识之。圣人根据呈现的不同象兆考察推究事物的本源,对于各种名称物象需要博学多知。陈梦雷《周易浅述》:易之义蕴不出理、数、象、占,顾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于象,知象则理数在其中,而占亦可即象而玩。故所解以明象为主。易义蕴虽有理、数、象、占四途,但知象则其他三者自然清楚了。以之譬喻中医,知象同样具有类似的重要意义。就中医而言,知象指明晓熟知中医学的一切名象或现象。

1. 1知名象

名象指名称法象《荀子正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杨惊注:名谓指名,象为法象。法象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易系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中医的名象包括:阴阳五行等哲学名象:脏腑、经络、输穴、肢体、官窍等名象:精神、情志、气血、津液、运气、体质名象:疾病、证候、症状、病因、病机、发病等名象:治则、治法、方药等名象。

1. 2知正象

正象指正常的现象或表现。就人体而言,指脏腑、经络、肢体、官窍、精神气血津液等的生理之象。摊经正义十五难》:四时之脉,谓脉之应乎四时,即旺脉也。春脉弦者,肝为木而主筋,万物始生之初,其脉濡弱而长,是弦之正象,否则即为太过不及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故六部之脉皆有和缓,乃为正象。以脏腑学说为例,五脏、六腑有共同的正象。五脏共同的正象是主藏精气,六腑共同的正象是主传化物。此外单独脏腑也有正象,如心的正象为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

1. 3知异象

异象指异常的现象或表现。如《大学衍义补卷三十六》:苟不本夫自然之和序,而为非礼之礼,非乐之乐。是天之有盲风怪雨,地之有息壤洪流,其致逆气之应、异象之垂,有必然者矣。就人体而言,异象指脏腑、经络、肢体、官窍、精神气血津液等的病理之象。如《脉诀新编序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因病异象,以象候病,本隐以之显,泛应而曲当,学者其潜心体察,勿自乱其意焉可也。人体内部脏腑出现病变,必然在外部出现异常的表现或现象《余无言医案及医话善锄诊其脉无异象,不过微大微数,不足以为病脉耳。说明异象是异常的病理表现,与正象(生理征象)相对。

2取象

取象指获取心象资料。取象即观物取象,是心象思维的重要环节。取象一词源自《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朱熹《周易本义》:俯仰远近,所取不一,然不过以验阴阳消息两端而已。神明之德,如健顺动止之性:万物之情,如雷风山泽之象。就中医辨证论治来讲,取象的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过程。取象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观象与察象。

2. 1观象

观象指用视觉器官观神象、色象、形象、态象。 观神象就是观察神的表现。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的体现,具体表现于人体的目光、色泽、神情、体态诸方面,而诊察眼神的变化是观神象的重点。观色象包括对体表勃膜、分泌物和排泄物色泽的观察,而重点是对面部色泽的望诊。观色象包括观色与观泽。观色指观皮肤的颜色,皮肤的颜色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观泽指观皮肤的光泽,皮肤光泽的荣润或晦暗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情况和病理状态。观形象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观态象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

2. 2察象

察象指察气味之象、声象、言象、脉象。 察气味之象,是指嗅辨与疾病有关的气味。疾病情况下,脏腑功能失调,秽浊排除不利,腐浊之气自然而生,故可出现体气、口气、分泌物、排出物的气味异常。声象一词,古有记载《五行大义卷第四》:声象其实,气初生物,物生有声。声有刚柔清浊,好恶咸发于声。中医学的察声象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声音的发出,不仅是口鼻诸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且与肺、心、肾等脏腑虚实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听声音不仅能察发声器官的病变,而且根据声音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推断脏腑和整体的变化。

3立象

立象过程包括存象、立象2个环节。即经过四诊的手段将所取病理征象存于心中,然后建立症状心象或症状心象群《张子正蒙注大心》:视听之明,可以摄物,心知之量,可以受物。视听之明,可以摄物是描述用感觉器官取象的过程。知之量,可以受物描述的是存象和立象过程。所受物,实际是指心可以把感觉器官所摄取的物象存于心中,立为心象。立象可以是单独的心象,也可以是一组心象群。例如《伤寒论》: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此处的鼻头色微黑,是观色象所获得的单一心象。假如通过观象获得以下信息: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色象):咳嗽声重(声象):五日前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言象):脉滑数(脉象)。此时呈现于主体意识中的是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咳嗽声重:五日前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脉滑数这样一组症状心象群。

4审象

审象即对于所立之象进行详细分析,推究思考的过程审有详细分析、推究之意《增韵》: 详也,熟究也《王右7}G集笺注为画人谢赐表》:传神写照,虽非巧心:审象求形,或皆暗识。}} C}7清代徐灵胎在所著铭回溪脉学》特设审象论对脉象进行阐述。徐氏认为脉象需要仔细推究分析,才能明辨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变化。徐氏的审脉象思维本质上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审象思维完全一致。不同的是徐氏只限定于脉象,而心象思维审象的对象往往是一组症状心象群。

5拟象

指拟定法象(即治法)和拟定用象(即方药)。《周易》所言拟象多为模仿其状之意,因拟有仿照、比拟的意思,此外,还有揣度拟定的意思。此处所言拟象为拟定之意。

心象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哲学的一种原创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医学重要的临床思维方式。心象理论丰富的学术内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阐发,这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