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的哲学认知研究

浅析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的哲学认知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9 00:43:14
浅析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的哲学认知研究
时间:2022-12-29 00:43:14     小编:

认知是对事物特性、归属和规律的认识。王天思认为合理的认识导致合理的思维方式,合理的思维方式又导致合理的行为方式。这里既阐释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又说明哲学思维的重要性。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处于困境,这里既有实践方面的问题,也有认知方面的不足。单纯操作层面的探讨很难解决发展中的困境问题,哲学思维将给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研究主要从哲学范畴中的本原与现代、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进行展开,期望通过哲学的抽象、批判和反思来正确认知三大球项目的特性、归属和发展规律,为我国三大球项目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以三大球哲学认知现代性体制机制等为搜索关键词,检索出了50多篇较为密切相关的论文,时间跨度为19912016年。实际参考了20篇左右的论文,主要集中在2004年以后。同时,在厦门大学综合图书馆里查找有关哲学认知体制机制转型和三大球训练理念等方面的论著10本。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对检索和查找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研读,为本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从本原到现代:对项目发展特性的认知

2.1项目本原特性追寻哲学对本原的解释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始基、根源或元素,反映世界的统一性。我们对三大球项目本原的追寻,就是要探究其特性的根源和始基,以便深刻地认知项目,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探寻三大球的发展踪迹,我们惊讶地发现,当下让国人魂牵梦绕的足球,其实最早源于我国的蹴鞠,是宫廷内开展的游戏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规则的完善,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开启了现代足球的里程。而篮球是在1891年,加拿大出生的奈史密斯借鉴古老场地球运动,在美国发明的适宜寒冷冬季室内游戏娱乐的一项活动。排球则是在1895年,美国的摩根以网球场为依托,所创立的适宜老年人的、较为舒缓休闲的娱乐活动。对于三大球项目的缘起,基本得到了大家较为一致的认同。从项目起源我们不难看出其追求娱乐休闲的本原性特征。高鹏飞的研究也认为:从足球、篮球和排球的运动项目起源中,依然可清晰的看出每个运动项目特有的娱人志趣点,最终导致运动项目特有的快感。这反映出趣味和娱乐是人们发明这些运动并且深度参与其中的初衷,体现了项目趣味娱乐的本原性。就今天的高水平竞技而言,三大球的本原性特点依然是训练和竞技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弱势球队往往在训练和参赛中表现出患得患失、瞻前顾后和怕担责任的弱势心态。因此,很难在球场上有深刻的快乐体验,不能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留给人们的印象是行为拘谨和技术生疏,这些问题都是源于趣味和娱乐的丧失。中国足球在这方面的问题表现较为明显,2002年米卢带领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成功之处就是抓住了中国足球趣味和娱乐缺失这一点,进行了贯穿始终的乐趣渗透,进而整合和激发出了全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为打进世界杯奠定了坚实基础。茅鹏认为:中国足球运动员从基本功起家,而巴西、非洲足球运动员从群众性玩球比赛游戏中起家。2种不同的起家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造诣。这再次说明我们对项目本原性趣味娱乐的忽视。

2.2项目发展的现代性特征把握在哲学意义上,

现代性主要是一套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它们既促成现代化的形成,同时又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为它的结果,并相应形成现代人的特有人格,以及社会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特定属性。这其中理性与自由是现代性的两个基本要素。可以看出,现代性作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理性与自由作为基本要素,正反映出其人本主义理念。三大球项目发展所遵循的就是对人本质的追寻和对个性自由、解放的崇尚。具体而言,理性对抗与自由协作构成了三大球项目现代性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

2.2.1多元诉求下的理性对抗本原性是项目现代

性发展的基石,现代性是本原特性的升华。三大球项目的本原性更多地表现在群体的自娱上,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弱对抗。而现代人特有的人格、以及社会在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特定属性,决定了三大球发展的现代性。

战后各国的政治诉求,使得三大球项目的竞技对抗特性十分明显。人们厌倦了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集体性战争对抗,转而期望通过群体性的三大球等集体性项目的对抗,来展示自身国家、集体和阵营的实力和魅力,凝结着群体的一种人性价值追求。随着冷战思维的逐渐淡去,市场化浪潮使得人们的经济利益渴求得以提升,对项目的竞技观赏性需求日益增加,促使项目的对抗强度和烈度空前增大,形成了现代三大球项目发展的鲜明特点。当然,从三大球项目对抗本身来看,这些项目的对抗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足球与篮球表现为同场的身体接触性对抗,通过符合规则的身体接触与非接触对抗,达到最大得分和获胜的目的。而排球表现为非身体接触的隔网性对抗,这种隔网对抗表面上看似对抗性程度不强,然而随着规则的不断改变,比如每球得分制的出现等,对每个球队在空间和时间争夺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们的三大球项目发展中,对于竞技对抗性特点的认知还有一些差距。比如,王民享等的研究认为:欧美和中国足球训练理念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足球没有统一的技战术风格,中国队员怕紧逼、怕对抗等方面。这是我们目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较为粗略的对于项目对抗特点的认识。其实中国三大球的竞技对抗性不足问题,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避免把粗鲁冲撞与竞技对抗相等同,逐步改变一些落后的、甚至不正确的对抗认知和理念。当然,现代三大球项目空前激烈的对抗,也使得一些消极现象显现,比如假球、消极比赛、赌球和球场暴力等;因此,现代三大球对于制度、规则和行为规范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科学理性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三大球更加强调对公共体育精神的遵循,球队也更加重视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核心价值是一个球队行为的代码,他们决定了什么可以接受的。对每个球员来说,最终目标就是正确地去表现球队的所有核心价值。这些理性追求成为凝结球队团队力量的内在动力,有效地协调、整合了球队集体的行为规范,提升了球队战斗力。然而我们的球队整体上在利用规则、规范,强调集体对抗和形成球队核心价值追求等方面,表现出与三大球现代性特点的较大差距,制约了球队的有效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刻认知项目理性对抗的现代性特征和意义。

2.2.2人本理念下的自由协作三大球项目的高强

度、高烈度竞技对抗,对球队整体性力量的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球队只有在整体高度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球员个人的价值和球队整体的目标追求。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举国体制,为三大球项目整体性力量的整合发挥提供了重要保障。孙雯时期的中国女足、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等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是高度组织纪律性和整体协调性的成功典范。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整体目标一致的协同配合依然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当然,传统体制模式下的众多条条框框,使得球员的自由、自主性受到限制,球员不能够很好地张扬个性和释放自由,不能有效做出自己的选择,表现出了与项目现代性发展不相融合的现象。当前,随着项目国际化运行模式的不断渗透和体制转型的深入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球员自主、自由释放个性的空间和契机。比如球员的自由转会、归化选手的引入和个体作为特殊商品的价值定位和流动等,这将为三大球项目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可以认为,在三大球项目现代性发展进程中,中国与起源地的西方之间存在着一个时间差,项目现代性的许多规范我们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三大球项目的发展问题就是不断缩小与竞技强国项目现代性距离的问题;因此,只有重视项目发展的现代性特征,不断缩小这种时差,我们的三大球整体上才能形成科学的发展思路,逐渐走出发展困境,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3从外因到内因:对项目训练主体的认知

对于内外因关系的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了广泛论争,总体上在我国较为认同的是内因根据论。毛泽东同志也曾在《实践论》中有过论述,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三大球的训练实践中也需要正确处理好内外因的问题,训练过程的外在影响因素很多,作为变化条件的外因在项目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训练外因的研究较为普遍,研究成果也颇丰,在此不再展开论述。而对于内因问题的认知我们普遍还重视不够。内因作为变化的根据,外因的作用是通过内因才得以呈现和起作用,因此对训练主体的正确认知是项目发展的必然选择。训练中教练员处于主导地位,而球员则是训练的主体,是我们论述的重点所在。

3.1球员的体质特性把握

从人类学的视角看,以黄色人种为主体的中国球员有众多不同于其他肤色和种族的体能、体质特点。种族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体能要求较高的三大球项目发展的潜在因素。席焕久等认为:白种人身高体壮力气大,在田径的田赛、大球、游泳和力量型项目比赛中占据着优势。黄种人在身体骨架、身体重量、肢体力量等方面均比白种人小一些,但是黃种人躯干与四肢长度的比值又大于白种人,这些限制了黄种人在速度和绝对力量方面的发挥。这说明人种之间的体质、体能差异性,对项目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影响。当然这种差异性是相对的,不可绝对化。这提示我们,训练中需要重视和把握训练主体的内在条件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五连冠时期的中国女排,能够立足自身特点形成快速多变的打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有着空中优势的赵蕊蕊受伤缺席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在决赛中顶住压力,再次依靠整体的快速多变打法击败了高大而强悍的俄罗斯队,夺得奥运会冠军。10年后的2015年女排世界杯,郎平教练经过认真研究球员的体质状况,逐渐形成了以球员整体身高优势(平均身高190cm以上)为特点的技战术打法,以10胜1负的战绩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李毅钧等对本届比赛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本届比赛成功的技战术特点为网上进攻优势明显,本届比赛中国队总体进攻成功率达到52%,高出外国女排13个百分点;中国女排拦网也取得了较大优势,中国女排平均每场拦网得分为11.1分,而外国女排平均每场拦网得分4.64分。这说明形成适合不同时期中国球员体质特点的本土化训练和比赛思维的重要性。李征研究提出:在中国当代竞技篮球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竞技篮球体系探寻出一个适宜的、符合中国运动员特点的技、战术风格和指导思想也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当下中国男足让人揪心的问题在于借鉴和模仿外来的东西太多,而内化为适合自身体质、体能特点的东西太少。整体上表现为重视外因的促进,而忽视内因的兼容性。越急越没有自己的打法,越不能很好地进行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训练和比赛,最后如同一支杂牌军因此,我们的三大球项目发展,一定要从群体和个体2个角度来认真研究球员的体能、体质特点。群体性角度有助于我们认知类的种族、民族性差异,而个体性角度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知训练中个体的体能和素质的差距与不足。只有在正确认知类的体质性特点和个体的体能特点,使外在的训练与内在的特点相适应,才能提升项目训练的针对性,推动三大球项目的有效发展。

3.2球员的人文特质透视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

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理念和文化传统。这些积淀起来的内在东西,必将渗透和影响到我国三大球项目的训练和发展中。马国义等认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潜移默化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并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因素对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断促进本土化训练的深入发展。孙民治等认为:对待当前诸多篮球文化、理念(国内与国外)既要避免民族主义思想,也要避免虚无主义的泛滥。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时代潮流相结合,借鉴与创新、批判与继承的原则,并以中国特色文化为依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文化。他们所倡导的形成篮球特色文化,就是在强调立足人文特点的本土化训练思维的建立。目前我国三大球项目的联赛基本都引入了外籍球员,同时也广泛聘请了外籍教练,这种大面积的融合式训练,将会改变我们很多固有的训练思维和理念,有助于发挥外因对于训练主体内因的促进作用。当然从目前项目整体水平看,这种融合式训练在推动国家三大球项目发展中的功效并不十分明显。也许在引进与融合中只重视了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实质性的提升。训练只有内化并融进自己的文化特色,三大球项目才能够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找到坐标、走得更远。

4从量变到质变:对项目支撑体制环境转变的认知

4.1体制转型试点的量变必然体制是国家和社会的组织结构,是一定的机制、制度维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现实状态。竞技体制作为项目发展的支撑结构,其传统模式在当前市场化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回顾我国职业化发展的20多年,作为具有转型标志性的三大球项目,其活力和潜力依然没有很好地被激发,这与体制、机制的不协调和不顺畅有较大关系,说明体制转型存在差距。当然体制转型牵涉的因素众多,是过程性的而不是断崖式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不能一谈到体制转变,就认为全面取消举国体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的三大球项目作为试点先行和引领体制质性转变的突破口,依然是必然的选择。三大球项目的特点在于其竞技规模大、对抗性综合全面,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需要有极强的体能为支撑,是体能、技能和智能的高度结合体。三大球要想在国际赛场立足,没有速成的办法。单靠少部分的精英球员来支撑,或者通过一些雕虫小技来实现鸟瞰世界的目的是行不通的。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在完整系统布局和动员社会整体力量的参与推动基础上,才能实现体制的质性转变,获得更大的成功。当然,三大球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职业化试点的项目,在坎坎坷坷的20多年试点运行中,无论成功或者不成功的体验,都是一种量的积累,都为质性转变提供了素材,其当前的整体落后状态也为试点先行减小了风险。总的说来,贪大求多不利于竞技体制、机制的有效转型和转轨,这是我国传统竞技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和社会整体改革推进影响使然。即使在西方体育强国,全面实施职业化发展的项目数也是十分有限。因此三大球体制转型的先行先试是客观必然,只不过这次转型需要触及到灵魂的深处。

4.2三大球竞技管理的质变路径切入选择

我国三大球项目所依托的现实支撑体制对于其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试点先行的三大球竞技管理的质变路径,我们需要追寻体制的发展脉络并把握现实情况,充分认识到量变向质变转移的迫切性和条件的相对成熟性,在以下2个方面引起重视和取得突破:1)顶层设计的实质性介入和蓝图构建;2)社会力量的广泛引入和培育。

4.2.1顶层设计的战略决断和实质性介入

人们对于顶层设计的概念阐述视角很多,王建民等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研究认为:顶层设计,是指在高层领导下,以基层建议和专业论证为基础,就目标模式、体制机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和关键项目等,作出战略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总体安排与部署。可以看出,顶层设计的权威性和决策的战略性。其实我国计划经济下的举国体制的效能也提示我们,顶层设计对于中国竞技发展重要意义。尽管目前整体的发展思路是让市场来引领竞技的良性运行,但在体制转轨的节点上,顶层设计的作用十分关键。它能简捷有效地打破利益格局的约束,有利于形成符合项目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环境,实现竞技管理的质性转变。2015年由国务院发布的,经党中央和国务院同意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国办发(2015)11号],是深化足球改革、强化顶层设计的明确信号。我们倡导顶层设计,也是因为20多年的艰难探索使我们认识到,不打破局部利益格局,中国特色的职业化之路将没有深刻的内涵,三大球的低迷状态将不可避免。站在三大球项目发展的低谷,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期望通过顶层设计来触动传统格局,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体制运行模式,突破三大球项目发展的困境。

4.2.2社会力量的全面引入和培育竞技转型需要有

社会视野,三大球项目支撑体制的试点改进,需要全面系统地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逐渐地把较为疏远的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有机地衔接起来,实现互利双赢,进一步提升民族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首先学校是青少年聚集地,而三大球项目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其本身的健身娱乐功能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增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调动教育系统的积极参与,把学校作为三大球项目开展普及和提高的重要场所,为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源。目前的校园足球运动开了一个好头,对于竞技人才培养和学校体育的有效开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当然俱乐部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刘波研究认为:体育强国德国其体育体制为社会主导,俱乐部体制为基础的。说明德国体育体制对于俱乐部发展的重视。在美国和俄罗斯等体育强国,它们也都十分重视体育俱乐部建设,把其作为开展三大球等活动的重要平台。与之相反,体育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明显是一个软肋。目前的俱乐部经营主要集中在高水平运动员这个层面,而对青少年俱乐部建设重视不够。短期功利性色彩较浓,制约了高水平俱乐部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体育社团等组织,对三大球项目的开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组织是体育强国开展三大球运动的有效途径。由于我国体育社团等组织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其功效发挥明显不足,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支发展力量。总体说来,广泛社会力量的引入和培育,就是为小政府大社会的三大球竞技发展模式提供必要准备和力量支撑。政府的减政放权与社会参与力量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统筹考虑,不能仅仅期望政府放手,而没有接手的群体和力量。

5结论

我国的三大球项目社会关注度较高,从国家层面也比较重视。近年来女排、女足等已有一定的起色。但就整体而言,起起落落的状况并没有大的改变,依然处在发展的困境中。鉴于这种发展困境的复杂性,文章从哲学视角的研究认为,1)三大球项目的发展,要重视本原娱乐性特点,并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中,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维。在此基础上,把握三大球项目发展的现代性特征,特别是善于遵守规则和利用规则,提升训练和竞技中的对抗意识。在重视球员个性发挥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重视内因问题,训练的作用必须与训练主体的体质特点和人文特质有效兼容,更大地发挥训练外因对内因的作用效果。3)支撑体制机制是保证我国三大球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克服发展困境的核心要素,一定要实现其真正意义上的质性转变。质性转变的路径切入应从强化顶层设计和广泛引入社会综合力量的参与2个方面入手,有效实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