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发展

探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发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8 00:13:12
探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及发展
时间:2023-06-28 00:13:12     小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 不可避免地引入了竞争机制, 这对于在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来讲, 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也受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冲击, 虽然他们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自我意识等普遍得到锻炼和增强, 但是也有少数或个别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这个关键问题上存在着许多消极认识和错误的观念, 引发了一些不良行为, 甚至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辅导员, 肩负重任, 应该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看待社会, 辨识发展规律, 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从而迈好人生中稳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性一步。

1 当前高校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主要现状与特征

从现实来看, 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总体与主流是健康进步的, 但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 观其现状, 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1 思维的多元性

当今的大学生崇尚自尊自立, 追求独立思考, 张扬个性, 其主体意识普遍增强, 通常情况下不愿充当顺从角色和依附地位, 反对个人迷信, 反对华而不实, 注重实惠, 与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 具有鲜明的区别。目前, 就社会主体而论, 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具有普遍性, 这也是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群体, 应该肯定。

然而, 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 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发育时期, 也同时存在着积极或消极的两重性, 他们缺少阅历, 缺乏经验, 政治上不够成熟, 鉴别和判断能力尚处于完善阶段, 所以在人生价值观的选择上无所适从, 或者出现选择上的多样性, 就消极方面来说, 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形:第一, 虚无主义的人生价值观, 也叫存在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这是一种不加分析地盲目否定一切的思想倾向。这种价值观以突出自我以及个人风格为人生价值导向, 以自我思维、自我行动, 追求个人绝对自由为人生目的。这种人生态度, 常常表现为盲目冒险, 孤注一掷。显然这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表现, 最终将脱离人民, 脱离社会, 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狭小天地。第二, 悲观厌世的人生价值观。持这种观点的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某些坎坷或挫折, 尤其是碰到现实人生中重大问题或者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 就认为是看破了红尘, 看透了人生, 看穿了社会上种种现象与事物, 对社会、集体、他人和人生失去信心, 消极颓唐, 甚至悲观绝望。近些年来极少数大学生玩世不恭, 个别同学甚至厌世轻生, 都是这种价值观造成的恶果。第三, 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胸无大志, 目无理想, 过度迷恋和追求于物质和感观上的享受。他们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潮影响, 精神空虚, 生活糜烂, 行为堕落, 追求腐朽人生和个人享乐, 甚至无视国家法律和道德, 甚至走犯罪道路。第四, 实用主义的人生价值观。这个观点没有任何的是非原则, 以实用为特征, 以个人利益为目的。有了这种价值观, 人生的目的就是以我为大, 以个人小团体的需要为满足, 以所谓的实惠的标准来衡量人生价值。

以上四种情形, 突出表现了极端自由主义思潮, 是纯粹个人本位主义的集中体现。另外, 价值主体个人和社会兼顾化是多元性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既为国家又为自己, 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 希望得到的不仅是付出和奉献, 而是应该得到相应对等的果实与一切, 这种人富有隐蔽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足够的警惕与重视。

1.2 理念的世俗性

所谓理念的世俗化是指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务实化、功利化, 也就是可以不要具体荣誉与名份, 只要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在人生价值取向和评价上, 体现出个人价值目标短期化和价值体验感性化。因而在具体认识与操作中, 明显看出:只要才不要德, 只要专不要红的现象。人生价值标准出现扭曲, 认为经济收入以及个人生活质量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志, 互相攀比, 过分追求个人生活与享受, 没有远大理想信念, 实利性思潮澎胀, 急功近利, 一味追求个人生活情趣的实用化、感性化和庸俗化。

1.3 情绪结构的波动性

由于高校青年正处于人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定时期, 思想奔放, 情绪激昂, 极其容易接受各类新鲜事物。但传统的与现实的、国内的与国外的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 又使得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的他们有时在价值取向上四处观望, 方向迷茫, 出现把握不准, 拿捏不住的现象。正因如此, 大学生同时又具备很大的延展性、可塑性和极强的接受能力, 所以教育部门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 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1.4 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性

简单地说, 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 并以提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和助人为乐等为最高境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大学生崇尚低俗的社会价值取向, 状态消沉, 情绪低落, 这也是他们缺乏理想、精神空虚、信念迷茫的具体体现。

2 产生的原因分析

鉴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 当今高校青年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尚存在一定问题, 虽不是普遍现象, 但现状不容乐观。分析其原由, 是这些大学生步入这个时代, 特殊的社会历史境遇、自身心理状况发展以及辨识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自我因素。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思想解放, 求知欲强, 反应敏捷, 且接受能力强, 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等特点。但由于他们偏重于学习理论, 缺乏社会知识和生活体验, 因而对某些问题有片面认识。有时他们的认识难以深思熟虑, 往往表现出偏激情绪, 这些都说明了他们自身认识上的不成熟性。总的说来, 随着年龄年级的上升和经验的增多, 他们的认识会愈来愈全面, 愈来愈深刻。

二是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尽管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实行了改革开放,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诸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 在与世界各国合作、交流、接轨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飞进了一些苍蝇蚊子, 西方腐朽思想趁机侵入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糜生活等, 也在众多领域大规模地传播与渗透, 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触动很大, 因而部分辨识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迷失了目标, 放松了自我, 终日沉迷于无聊、庸俗的生活之中, 淡化了人生的趣味与激情, 失去了理想与方向, 导致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出现了严重的偏离。

三是学校及社会因素。邓小平同志曾说过, 我们中国八十年代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中, 确确实实存在着一手软和一手硬的问题。学生联系工农、接触社会太少, 思想教育收效不佳, 就整个社会来说, 注意经济的发展, 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 社会上的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权钱交易、官倒私贩、敲诈勒索等一系列利己主义、腐败现象和腐朽观念, 通过各种途径, 大举入侵学校, 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迷茫、忧患、困惑,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失去信心。而且, 在某些时候, 社会舆论导向也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我国迈入网络时代以后,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我们的社会、工作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且也为我们这些极易接受信息化的高校青年群体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尤其是当前进入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 加之我们的监控及管理措施滞后, 形形色色的网络传播纷至沓来, 也使部分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对人生价值观的迷茫与困惑, 甚至终日沉迷于网聊、网游和网购之中, 无所事事, 出现了价值导向异化。

3 实施对策与措施

根据上述主要现状与根源分析, 针对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 既有社会环境因素, 也有我们主观认识的不足和措施不力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提高认识, 双管齐下, 果断决策, 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集体智慧,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与氛围。只要我们注重观察和摸索, 及时掌握内在的发展规律, 找准目标, 对症下药, 对于这样存在已久的社会顽疾, 一定能够得到有效地根治与解决。在此, 我认为当前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强化灌输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正确树立高校青年学生崇高的人生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 必须知道自己是谁, 是从哪里来的, 要到哪里去, 想明白了、想对了, 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灌输原则, 因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在青年学生中自发地产生, 更不能在自己经历中随机而形成, 而只能通过引导、宣传、教育等方式进行灌输, 经过长期耐久的学习、消化与接受, 才能成为自觉的意识行动。灌输的实质是有关理论、方针、政策、观念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而实现这种结合的前提条件是灌输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灌输是一种严格的循序渐进的教育学习活动, 因而应符合教育的原则和学习规律, 不能搞填鸭式或硬扳工, 要采用多种形式多层次、生活活泼, 同时快乐有趣的学习教育方法, 适应当今青年的特点和形式, 便于他们接受, 做到寓教于乐。

向高校青年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 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把个人的目标和祖国人民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学生座谈中提出:价值观是人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 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因此, 只有强化理论学习, 不断提高认识, 适应社会, 尊重历史, 融入现实, 崇尚理想, 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努力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才能树立起远大而又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 对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也才更能真正通过实践, 去体验自己人生价值与目标成功的乐趣与效果。

第二, 加强价值观念基础理论研究, 改进深化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 自古以来价值观是一个常论不衰的课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变化的转轨时期, 大量新的价值观念不断涌现出来, 而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 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 加强价值观基础理论的研究, 构架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需要的, 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价值理论体系。

加强价值观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理论工作, 但更艰难、更复杂的还在于实践中如何优化思想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我们以前对大学生进行人生教育, 方法呆板陈旧, 常常听到的是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等口号, 过于简单化, 或者撇开因材施教, 搞一锅煮, 一刀切。这样, 固然不会有多大效果。习总书记在去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总书记的话, 语重心长, 给我们指出明确的教育方向。因此, 我们只有深入实际, 面向基层, 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把握高校学生的年级、年龄、学业和学生的结构特点, 因人而异, 因人施教, 采取不同方法, 不同形式进行多方施教, 同时注重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走向自然, 把握要点, 循序渐进, 讲求实效, 才能把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观真正逐步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第三, 优化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净化社会大气候。

教育受社会基本矛盾的制约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知道, 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系统, 社会各部门在大学生眼里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在社会各部门工作的每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都给大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时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往往会被一些人某件不洁行为冲洗得一干二净。所以说, 我们的社会的各个部门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义务。尤其是德育应该提倡社会化, 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意识到自己不仅在为社会工作, 同时也在不时地教育影响别人。因此, 社会的每个成员要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 严律自我, 端正言行, 以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光辉形象, 给青年一代树立起良好的人生价值的典范与楷模。只要社会环境优化了, 学校的德育工作就会更加有力, 更加有效, 大学生们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就会相应地容易建立, 而且也会朝着这个方向越来越健康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国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求索, 2004 (1) .

[2]曾燕波.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分析与再塑对策[J].青少年研究, 2005 (3) .

[3]谢廷平.德性培育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 (3) .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