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理论与现实的悖论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理论与现实的悖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1-15 10:03:58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理论与现实的悖论
时间:2016-01-15 10:03:58     小编:

论文关键词:商业 规模 超越对数函数法 悖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都迅速扩张。我国商业银行规模是否经济,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如何,都将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文献综述

以上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银行实现规模经营和高效率应该保持的规模大小、各种影响银行规模经济的因素和商业银行规模的扩展空间等方面。而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得出我国商业银行规模与效率的关系特征,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经营的一些基本指标数据对此进行解释。

二、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理论分析

银行规模经济是指随着银行的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产品的扩大和增多而发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收益上升的现象,它反映了银行经营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如图

假定银行主要经营存贷款业务。在图中,横坐标表示银行的营运规模,即机构网点规模所能收的资金量;纵坐标表示银行的成本价格,即银行存款和平均利率与费用支出成本。图中的L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MC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必将经过其最低点E。LAC、LMC曲线描述了成本与规模的关系,如图所示:在经营规模小于OQ阶段,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而趋于下降;相反,在经营规模大于OQ时,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张而趋于下降。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发生在经营规模为OQ点上,由此可以知道,银行的最适规模为规模OQ。

依据,规模经济性通常利用总成本对产出的弹性来衡量,用来描述规模经济弹性系数(总成本对产出的弹性),它的大小受银行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则有:

SE=(dTC/TC)/(dQ/Q)=(dTC/dQ)/(C/Q)=LMC/LAC

可以得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规模弹性系数 SE是逐渐增大的。在经营规模小于OQ阶段, SE1,规模变化1%所引起总变化低于1%,即成本的增加慢于规模的增加,此时存在规模经济;在经营规模大于OQ时,SE1,银行规模变化1%所引起总成本的变化超过1%,即成本的增加快于规模的增加,此时存在规模不经济;在最适规模OQ处,SE=1,银行规模变化1%将引起总成本1%的变化,即规模与成本同比例增加,此时处于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临界点。

三、商业银行规模及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数据的处理

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的特点,本文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作为估计银行的成本及其生产函数的方法。对于多种投入和产出的银行,其对数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其中:TC表示总成本,y表示商业银行的产出,只 表示第i种投入品价格。 把商业银行的产出定义为贷款和,用 y表示贷款和投资的总和,将投入定义为资本、劳动及存款,他们的价格分别用R表示。则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根据规模经济的相关理论,利用总成本对产出的弹性来衡量银行的规模经济性,即:

在指标数据的计算过程中,总成本是指银行的支出成本,包括利息支出、营业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及附加等;银行存款是指全部存款的总和,等于短期存款、短期储蓄存款、长期存款及长期储蓄存款的总和;投资是指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之和;资本成本(Pk)是指年度固定资产折旧于年度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固定资产净值与存款总额的比值来近似表示;劳动成本(Pl)是指银行雇员的工资总额与银行员工总数的比值,本文采用营业费用与存款总额的比例表示;R表示资金运用成本,用利息支出额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来表示。

应用 Eviews3.1软件,经过多次迭代,得出结果在 10%置信水平下都是显著的。根据公式(3)得出如下的规模经济(SE)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利用上面计算的参数估计结果,可以计算出各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sE)弹性系数如附表所示。

(二)实证研究结果的分析

1、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性增强的内在影响因素

(1)银行的信息技术水平。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水平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技术开发力度逐年加强,如成立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等虚拟银行,依赖其长期固有的、庞大的顾客群,使得新技术被利用的效率较高。借助信息技术,银行业可以超越时空、地域、交换位置,共享资源,实现信息化、全球化,使得商业银行从服务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商业银行以抢占服务竞争的制高点为奋斗目标。技术上的创新实现了规模经济在一个起点上的飞跃,实现了一个更高层次、更优的规模经济效应。

(2)银行的治理结构水平。我国商业银行体制在近年来也得到巨大改善。首先是推行股份制改革。几年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银行相继上市,银行内部产权结构得到了优化。其次,推进内部组织的改革,责权利紧密结合的灵活经营机制得以完善。再次,基本实现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需要和现代商业银行特点的一整套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模式。公司治理改善降低了我国商业银行过高的管理费用,减少了银行利润的消耗部分;使银行的规模扩张充分考虑到了规模与利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了银行总成本有效率运行的状态。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运营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提高了其化程度和赢利能力。

2.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性增强的外在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和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规模经济正相关。我国近几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每年保持 9%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必然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提高了银行规模经济性。

(2)的业务创新程度。银行业务创新使得其规模的边界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个人消费信贷、代发工资等新业务。这些业务在不增加银行网点的情况下增加了银行的收益,取得了很好的规模效益,无论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还是在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越来越提高了其经营的规模经济性。由于工具的创新和金融工程的应用,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来满足者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和风险分散化的要求。这些都扩大了银行经营的生产边界,使其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持了经营效率的提高。

(3)银行业的结构水平与政府干预情况。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的关系表现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银行业规模经济的形成。1994年至今,随着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众多商业银行的成立,加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市场份额上看,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寡头垄断的特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银行大量出现,垄断程度逐步降低,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一过程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的规模经济性。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管制也日益放松,这有利于提高公众利益,增加福利,另一方面也降低大量的进入成本,促进了了竞争,提高了银行效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符合了标准的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很少有政府干预企业的经营,使其在人事制度上比较灵活。同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逐渐卸下了国家政策性贷款业务,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指引下,利用完善的服务和竞争性手段开拓市场,其市场化程度和赢利能力大大加强。

四、结 论

参考文献

[3] BUDNEVICH,FRANKENANDPAREDES.ThePerformanee of D~novo Commercial Banks .A Profit Effieiency Approach[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4).

[4] DEMINGUC,KUNT,HARRY.Huixinga.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argins and Profitability.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J].The worldBank Economic Review,1999.

[5] 赵旭.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0(6).

[6] 杜莉,王锋,齐树天.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及其状态比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7] 胡俊华,周芳.中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分析——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