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0 02:54:14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时间:2022-11-20 02:54:14     小编: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

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必要性

为什么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我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1)原有教学设。“长方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教材编排,第一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面积单位摆一摆的办法去测量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看图1所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摆完后介绍自己的摆法

生1:我是这样摆的。(如图a)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师:观察图2摆法,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面积呢?

生:这个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4×2=8平方厘米

生:(摆完后回答)

师: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2)反思。虽然这一环节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学生基本都能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但学习过程中我总感觉缺少点什么,课中学生表现比较平静,思维也不太活跃,反应也不够积极。大部分情况是在老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得出结论的。可能是教学中给学生留出的思考空间太少了,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学会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外,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思维、探索策略、发现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开放的思维空间呢?我经过仔细反思,和其他教师交流研讨,在这一教学环节上做了一些改动,在另一个班教学中又进行了尝试。

②边摆边思考:

A、你是怎么摆出这些长方形的面积的?在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B、这三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请将结果填在表中。

C、你认为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4)学生操作活动、填表后全班交流。

(5)探究: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等于长×宽呢?请小组合作,用手中长方形再拼一个长方形验证一下。

在这一次操作活动中,学生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过程中,经历了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当遇到有限的学习材料(8个小正方形)来摆不同长方形面积不够摆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想出了不同解决办法,有学生用两人的16个小正方形合摆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说,我只需要先摆一排,再看需要摆几排就行了,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小正方形。同时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摆小正方形来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及其相应的长和宽,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白了长方形面积与其长、宽的关系,理解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有好多种,思维非常活跃。

学生活动经历的过程可以由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或呈现的一系列情景来引导。但体验却必须是学生自己的。不同对象在操作中获得不同结果。应是学生自己经历后的发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应把真正的探索交于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面对问题情景。并能积极地进行探索、尝试、猜测、实验与推论等。从而学会如何用已有的经验去面对复杂的问题情景,让他们真正经历主动的假设。积极的探索、努力的尝试、及时的反思、不断的修正等一系列的行为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探索能力的发展。

二、组织有效探究活动的几点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注重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时,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课堂上发给每个小组大小不同的长、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用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来研究长、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在各小组动手测量记录、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合作、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适当点拨,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4)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在采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然后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