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香港“反水客”之争

香港“反水客”之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9 00:01:59
香港“反水客”之争
时间:2023-05-29 00:01:59     小编:

经历多次“反水客”骚动后,从2009年开始面向深圳户籍居民的“一签多行”政策,被调整为“一周一行”。内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在4月13日宣布新规。

这是该项政策施行五年多来的首次调整,其矛头显然指向困扰本港多年的水货客问题。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应内地与香港出入境口岸压力增大,赴港旅游人数与香港旅游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政府才做此调整。

“水货”,即未经正式代理商进口的货物。多年来,陆港之间延续着组织人手将货物运往对面销售的传统,这些人被称为“水货客”,其实是搬运工。近年来随着“一签多行”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内地人开始从事此项工作,他们从本港各地购买各种商品,以人力方式将货物带过港深间的关口赚取扣除交通费后的差价。

随着内地游客的快速增长,本港这狭小拥挤的城市开始变得不堪重负。反水客运动的走偏引起各界的谴责,究其原因仍是水货客扰民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使得一些政治投机者藉此起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水货客问题积怨之深。

水货客改变当地生态引起民怨

游览本港,内地客人往往会买些港货。由于税收、商誉、市场定价等各种原因,大量在本港销售的商品对内地游客有着极大吸引力。到本港时采购一些名牌服装、电子产品、化妆品、奶粉、药品,甚至一些日用品,早已成为内地游客的必须项目。而水货客,正是为广大无法亲临本港购物的内地人提供港货的群体。

本港新界地区最北的市镇――上水,唯一与内地相通的轨道交通港铁东线在上水站分成两个方向,分别向罗湖口岸和落马洲口岸。深圳湾大桥通车前,这里几乎是本港人北上、内地人入港的必经之地。过去遍布农田的地方,今日已发展成为繁华市镇。因地理位置优越,上水被认为是本港受水货客滋扰最严重的地方。早在2012年秋冬季,陆续有多则数百、少则十多名示威者在上水站反对当地水货客泛滥。

在水货客盛行的时候,地铁上水站C出口旁的道路上,会有数以千计水客在车站内外交收水货。部分水客将拉货用铁车锁在路旁铁栏,占用港铁“私家路”。水货货品百花齐放,包括奶粉、益力多、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相机、婴儿纸尿布、年货等。

3月27日的下午,《凤凰周刊》记者来到上水火车站。站口人流熙攘,要辨别出水货客、一般内地客、本港居民并不容易。车站二楼出口与一座大型购物中心相连的天桥上,两位妇女推着婴儿车迎面走来,车里没小孩,塞满了五六罐奶粉、三四排养乐多、几盒金莎巧克力,扶手上还挂着两大袋婴儿纸尿布。也许是高峰时刻未到,也许是受反水客活动影响,上水站站口并没有出现传说中大群水货客携带大包小包货品堵塞站口的场景。即便是上下班高峰,仍然秩序井然。

水货生意的流行,近年来显著改变了上水。记者从火车站沿新丰路向石湖墟走,路两边店铺尽是药房和零食店,还有部分是专卖奶粉、大瓶装洗发精及洗洁精等日用品的贸易公司。据当地居民介绍,这里曾有的云吞店、文具店、五金店都已关门。一家正在转型中的店铺见证了水货客的影响,原本从事装修的铺头内,已放满货架变身卖奶粉。在记者所走过的一条道路的一侧,甚至出现连续开了七八间药房,中间只夹了一间金铺的场景。

当地店铺租金,受水货客冲击不断上涨。在上水的“棺材街”,过去十年间铺头租金由每月八千元增加到七八万元,一些地段的店铺租升到每月20多万元后都有人争抢。服务于本地市民的店铺,由于付不起高昂的租金纷纷关门,取而代之的是服务于“自由行”旅客和水货客的店铺。一位市民向《凤凰周刊》记者诉苦,自己以前下楼就能买到的日用品,现在要步行20分钟以上才能买到。当地一些日用品如洗头水、药品、奶粉等,近年来价格也几块几块地上涨,居民将其归咎于“自由行”和水货客。

谁是水货客

不见货物,只见纸箱,这是水货专门店的最大特色。为方便水货客携带,店员会把水货以纸皮箱或胶袋包装好。在石湖墟,这些专门店大部分集中在一条俗称“巷仔街”的小巷内,该巷长约50米,阔度仅够两个人过,塞满了水客。

临近农历新年,最受欢迎的水货不外乎金莎朱古力、蓝罐曲奇及奶粉。每箱或每包水货均是“明码实价”,例如两罐蓝罐曲奇饼是“200+20”,前面的数字是买货价,后面是走水货报酬价。水客先付200元买入水货,把水货带到深圳罗湖某指定地点时就可收到220元。这种“曲线买卖”运送方式,令本地居民或“自由行”内地人都可随时加入。

本港地域空间狭小,街道狭窄。每当水货客集中流动,大包小包容易导致交通要道堵塞,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的公共交通站点,造成普通乘客等车时间延长。本港对客运巴士、小巴携带行李都有明确限制,水货客往往不顾规定登车,造成车内拥堵。同时,水货客换装行李时容易留下大量包装垃圾。以上所为,带来很大民怨。

每日活跃在港深各口岸的大约两万水货客中,有相当部分是本港人士,但关于港人和内地人的比例并无确切统计。按2013年3月保安局局长梁国栋的说法,内地人占4成,港人占6成。今年3月,梁国栋称单由违反限奶令案件的数量看,内地人占65%,港人占35%。但从内地执法部门的案件数量上看,港人比内地人多。此表态,曾让部分立法会议员质疑政府没有陆港水货客比例的数字。

既有内地自由职业者、“自由行”游客,也有不少本港中下阶层市民或退休人士加入带货行列。社民联议员梁国雄曾于2004年支持一众水货客反对铁路公司封锁一条通往罗湖的水货通道。他打出“不受综援,自力更生”的旗号,反映出参与走水货的人士大多属社会较低收入阶层。

走水货违法吗?按照本港《入境条例》,任何以访客身份入境的人士如违反其逗留条件,包括未经许可接受雇佣工作,或开办参与任何业务,即属于违法,经定罪将受最高罚款5万元、入狱两年的刑罚。因此,以“一签多行”方式进入本港的内地人进行水货活动属于违法,而本港人士则是合法的。

执法部门只能以阻街、违反卫生规定、违反物业使用规定等方式进行制裁。但无论本港人还是内地人,未按规定申报便将货物带入内地,则触犯内地法律对走私的规定,属于走私行为。

实际上,水货贸易历史悠久。据深圳海关记载,陆港间的水货贸易最早能追溯到清末。在上世纪20、30年代,活跃于罗湖口岸的“水客”数量便达3000多人。198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开始对外开放。内地闭关自守经年,民间消费物资非常缺乏,本港市面上的消费物品由手表、计算器至大型电器如电视、雪柜等,皆在内地大受欢迎。本港水客也即时乘机而起。

风水轮流转。1990年代初期,水客开始改变运货方向,由从前将本港物资运至内地套利,改变为由内地转运物资到本港牟利。当时,最常见的走私货是副食品如鸡鸭和猪肉。由于本港猪肉价格与内地的差距高达三倍,一些内地人安排将每天已屠宰的内地猪只偷偷运到本港当本地生猪出售牟利。

由于水客多是港人,规模也不大,不足以影响本港市场供应和社会秩序,故两边政府一直没采取强力打击措施,水客市场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转变来自于“自由行”闸门的开放。

“自由行”繁荣了经济,却超出旅游承受力

在每年数千万人次的访港旅客中,水货客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但水货现象的流行,与“自由行”政策的开放步步相关。

2003年非典型肺炎一役给本港经济带来重创,商店大都门庭冷落。为渡过难关,北京方面启动港澳“自由行”,给本港带来不可忽视的经济收益。当年,由于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不断升值,吸引了大批内地旅客前赴本港消费。一些水货集团眼见有利可图,开始组织专业的带货者赚取差价盈利。

事实上,“自由行”与“一签多行”政策带来的并非只有水货客问题,也许更重要的是带给全港整体旅游业与零售业的结构性转变。在十三亿人口的潜在需求下,立法会2014年5月发出的关于“个人游”计划的研究简报公布的一串数字相当惊人。

买买买――看似永远是内地游客来本港的主旋律,他们也比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游客显得更加豪气。立法会研究简报中统计指出,在2013年一个过夜的“自由行”旅客每日平均消费3593港元,而一个非内地过夜旅客每日平均消费1970港元。

但随着游客来源过于单一、游客数量逐渐饱和,负面效应日渐突出,对“自由行”政策与“一签多行”进行检讨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本港市民的共识。立法会简报提到,由欧盟委员会所委托希腊爱琴大学所作的一项研究建议,应将社会承受能力列入一个城市旅游承受能力和旅游业规划的考虑之中。

2013年1月末,“新起点”社团在上水地铁站访问500多名新界北区居民。98%的受访者认为水货客影响社区生活,100%的受访者不满政府持续容许“一签多行”的政策,57%的人认为政府只用官腔敷衍了事。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近期面向全港范围所做的民意调查显示,54.8%的受访者不认同反水客行动,但63.3%的人认为本港旅客已经超过其承受力,62.6%的人认为“自由行”已造成生活不便,66.7%的人认为应该收紧“自由行”,70.4%的人认为应该取消“一签多行”。

“与商家对内地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做出迅速反应不同,港府做事拖拉,对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和预见。”

香港教育学院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助理教授吴木銮认为,香港旅客承载力不足,港府要负最大责任。“例如市民抱怨游客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与游客只集中在十八个区中的五个区有很大关系。”

如何分散人流、减轻区域负担,吴木銮的建议是区区都要有自己的旅游品牌和项目,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业。许多人提出过类似建议,但并不看好本港能在短期内改进,因为港府一直忽视对旅游业的监管和服务。

“政府至今没有一个旅游业的规管机构处理相应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

本港旅游发展局是一个推广机构,旅游业议会是行业机构,二者都无权行使政府职责。港府内部的旅游事务署,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工商及旅游科辖下的部门,它负责统筹政府内部各项发展旅游业的事务,其行政能力极为有限。

朝野对峙,政治僵局难建治理共识

“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无止境地扩充我们的基础设施,是否有钱赚,就要继续接待2亿的游客,甚至3亿呢?”

立法会会计界议员梁继昌在3月25日、 26日举行的立法会辩论中如此疾呼。而在他之后发言的代表旅游界的谢伟俊议员,则呼吁不要因为“自由行”的弊病而变得闭关、排外。

“任何政策都有利弊,当我们要享受旅游政策的时候要承受其所带来的后果,但是如果只是针对政策,不从全面来权衡,那么会很容易陷入到以种族的角度、本土的角度,这不是我们要走的方向。”

由代表批发及零售业的自由党议员方刚提出,主题为“平衡旅游业对本港经济和市民的影响”的立法会动议尽管没有法律效力,但由于水货客、“自由行”等问题的备受关注,成为了两天,整整六个小时立法会辩论的主题。然而,除了应当解决水货客泛滥问题,各党派间对如何调整“自由行”政策,如何看待“反水客运动”等问题则有很大分歧。

方刚认为,反水客参与者暴力对待妇女、小孩子和长者该受到谴责和法律制裁,但一直不重视反水货客问题的特区政府才是“罪魁祸首”。方刚还提出五点建议:向过境游客征收多次往返税费;在多个口岸增设边境购物城以分流旅客;优化“一签多行”,减少来港次数;逐步加大商业面积;依法处理骚扰游客和本地市民的人士。

针对方刚的五点建议,11名议员提出修订,40名议员针对方刚议员的建议和各党派的立场进行发言。

第一,对于向过境游客征收税费的建议,不少议员认为不妥,这可能导致内地方面以对等原则向本港居民征收过境税费。

第二,在边境修建购物城的建议,大部分都表示赞成,而激进泛民议员则表示反对,认为其难以发挥效果,分流内地游客的想法容易产生针对内地人或本港人的歧视。而本土派泛民议员则极力反对一切加强陆港交流的政策,认为“自由行”和“一签多行”是梁振英促进深港同城化的步骤,而深港同城化将使得本港失去其核心价值。 第三,如何调整“一签多行”政策,几乎所有议员都认为应该调整。较激进的泛民议员认为应立即取消,较温和的泛民政党如民主党以及建制派政党则认为应改为一签数行,减少过境次数。亲建制派议员多强调其对本港经济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让本港从两次经济危机威胁中走出,且“自由行”是在本港困难时向中央索取,现在又要向中央要求调整,恐影响中央对本港的信任。

第四,加大商业面积,泛民则多强调本港游客数已远超社会承受程度,不应再一味扩大,不希望香港只剩商场和旅游店。

第五,对于反水客运动中的骚扰行为,建制派议员无不谴责示威者的暴力,并要求将违法者绳之以法;泛民议员则极力批评政府的不作为,并将矛头指向特首梁振英本人。数位泛民议员指梁振英因在促成2003年开放“自由行”中起重要作用而被称为““自由行”之父”,但他不顾本港状况,盲目推行与内地的融合,又不及时调整政策。作为回击,建制派议员质问泛民议员,为何在修订案中删去指责反水货客示威者暴力行为的词句。建制派进而指责泛民派从“占中”开始便煽动年轻人违法,致使其价值观念颠倒,这是出现暴力反水客的根源。

冗长的议会辩论后,方刚议员的议案最终被否决。尽管如此,本港还是等来了深圳方面将“一签多行”调整为“一周一行”的消息。用于分流水货客的落马洲边境购物城,正处于建设之中,2013年黄定光议员提出这个方案。购物城预计今年开业,但近期消息称由于手续较预期复杂,原定今年“十一”开业将延迟至圣诞、元旦档期。

“占中”运动后,部分泛民议员时常以“拉布”表达其对港府的不合作态度,不惜让立法会运作陷于瘫痪,致使越来越多议程被拖延。2月中旬,泛民议员以各种方式拖延会议时间,使创新与科技局拨款未能获得通过。而在近日邻近立法会正式审议财政预算案之时,激进泛民更是提出了将近4000项修订。这般朝野对峙的背景下,难以乐观见到本港对于“自由行”、“一签多行”政策、控制水货客的执法将有更进一步的调整措施出台。

“风沙行动”收效有限,“一周一行”有待观察

游客和水货客带来了上水市场的繁荣,但昔日的宁静和安逸逐渐消失,当地居民对水货客泛滥状况相当不满。随之积累的怨气,并非没引起港府反应,但收效甚微。

因应当局的措施,水货客也改变策略,采取“蚂蚁搬家”方式、以每次少量携带、多次出入境的方式带货,每转可以赚取约100港元。他们通常都报称货物为少量及自用,如果海关人员无怀疑,即无须付出关税。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在“一签多行”调整之际宣布,中央政府将继续支持特区政府发展旅游业,坚决反对香港极少数人伤害两地民众感情的行为。“‘一周一行’政策是针对水货客、水货活动的,我们要区分开每周来香港多于一次的水货客,不表示我们不想做旅游业的发展。”梁振英亦在同日强调,他感谢了中央政府、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

“一签多行”改“一周一行”,效果似乎立竿见影。近日,北区区议会主席苏西智表示,“一周一行”实行后,北区拖箧人流已明显减少。北区区议员刘国勋说,上水晋科中心原为重要水货分货中心,近日已经平静许多,相信与新政策施行有关。

刺激消费的“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许多人在肯定新政策之余,亦表达担忧。议员方刚则预计药房生意会首当其冲,但他认为零售业付出必要的牺牲是值得的。旅游发展局局长林建岳认为,新政策对访港的过夜旅客量影响不大,但对零售及饮食业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显现。旅游业议会主席胡兆英,预计“五一”期间访港内地游客数字上升无力,他感觉到业界普遍不小的经营压力。

新政策也在催生水货客的新生态。

本港《东周刊》报道,“一周一行”最近已重挫本地宾馆业。不过,水货客也有策略应对。福田口岸有多家旅行社、找换店和便利店向外以一两元的价格贱售“L签”。“L签”即大陆团队游签证,通常为无“自由行”资格的非深圳户籍居民向海关人员出示,证实其为团队游旅客。在施行“一周一行”后,这样的签证多了很多客源。

本港《星岛日报》报道,“一周一行”消息发布后几小时,香港社交网站上就有人贴广告招聘大量水货客,标明“成年即可,日薪平均600(港元),日日都有工作,每日工作数小时左右”。“限制深圳人一周一行,结果水货变成香港人垄断。”

吴木銮则建议可以效仿新加坡的做法,给水货客登记身份以改善边境通关的安排,以解决只反大陆客不反香港人的问题。

“从单日过境的次数以及每次过境所携带的物品数量、种类,就可判断出一个人是否为水货客。如果有相应的登记法例,则未登记是违法的,这会促使水货客主动登记。登记完成后,每天出入境高峰时段禁止水货客通关;平时则延长水货客通关时间。当水货客的时间成本上升了,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就会相应减少。”吴木銮分析。

尽管“一签多行”调整只是开始,但面对内地巨大的需求市场,本港面对庞大内地游客和水货客的压力似乎不可能完全改变,调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调试出平衡经济与民生的政策,仍需朝野增进共识,形成合力,避免激进团体利用民生话题,撕裂香港社会,破坏陆港关系。

《人民日报》刊登评论文章,直言水货客中有60%是香港人,故“一周一行”不见得能彻底遏止水货交易,两地政府到时再出新招是正常事。

新政策施行后的第一个周六,深圳湾口岸出现少有的人满为患场景,过关需等候一个半小时。“一签多行”签证未到期者要抓住最后的生意机会,本港因而面临政策转换下争抢“末班车”的压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