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站在复兴大业更高起点”上投身工业云建设

“站在复兴大业更高起点”上投身工业云建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1 02:11:48
“站在复兴大业更高起点”上投身工业云建设
时间:2023-01-11 02:11:48     小编:

“互联网+”行动的实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工业4.0、智慧地球、工业互联网等新理念、新战略,都把信息化推向了更高级的阶段。推动着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生物等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要抓行业、抓试点,抓好互联网+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具体讲,培育智能制造有五个关键点: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二是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第三个关键是制造设备的数控化,推广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等; 第四个关键是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第五个关键是制造业产业链的网络化、社会化和服务化。

实现智能制造,工业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进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制造 资源的开放共享,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和服务化,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服务流统一构成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池,企业通过云服务平台随时获取全 生命周期服务,实现制造需求和社会化制造资源的无缝对接。

智能制造:

解放落后生产力的曙光

今年以来,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小微企业发展中困难增多,主要表现为要素成本较高、市场开拓乏力、融资难融资贵、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质等。显然,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正是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当前困难最为有效的手段,迫切需要借助丰富的社会服务资源,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现代制造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劳动力资源,正日益成为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很落后的局面,正陷入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当下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制造业若想改变落后的现状,必走要走两化深度融合之路。

怎样促进两化深度融合?重中之重就是要用智能制造技术改变传统工业技术,从而有效地提升生产力水平。智能制造技术将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即采用智能的方法,实现智能设计、智能工艺、智能加工、智能成形、智能装配、智能管理等等,进一步提高设计制造管理全过程的效率。

智能制造技术是信息化手段与制造技术融合的产物,是两化融合的具体体现。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逆向工程(RE)、快速成型(RP)、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这些环节构成了数字化制造技术链。其中,除了与计算机辅助制造环节相衔接的数字化生产加工设备外,绝大部分都能够利用计算机设备、加上各种专用工具软件系统来完成。

众所周知,对于急需转型,亟待创新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高昂的软硬件成本。在传统模式中,企业建设IT系统需要相当高的投资,其中主流计算机辅助研发工具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高性能服务器价格昂贵,而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成本,鉴于此情况,智能制造技术只有大型甚至是超大型企业才能够用得起,而在我国工业70%以上的广大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上存在壁垒。怎样才能让中小制造企业能够在数字化制造技术中也受益?

助力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中小制造企业急需能为其数字化制造提供服务的新模式出现,“工业云”应运而生。“工业云”可以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拿来即用”的服务,按需付费,能够大幅降低信息化建设的门槛,能够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加入使用先进制造技术的行列,使其驶入信息化建设的快车道,从而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

“工业云”不可一蹴而就

“工业云”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走进中国千千万万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彻底改变制造业落后的局面?如此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哪里寻找突破口?或许“工业云创新行动”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工业云创新行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6+1专项行动”中“两化深度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是其围绕两化深度融合整体工作部署,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当前工业企业内在需求而提出的一项试点工作,也是创新信息化服务模式,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项探索性工作。

在问及开展此项工作的初衷时,工信和信息化部信软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王健伟说:“‘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工作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服务力量,依托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这一载体,加强区域内相关软件、专业技能、行业规范、国家标准等领域专业资源整合,开展一系列的工业云应用推广和创新服务活动,可探索出一条政府、工业企业、IT企业、服务机构协同协作的工作模式,提高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可持续性,取得更好实效。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认识到,工业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投身工业云建设的人们应当‘站在复兴大业更高起点’上,这绝不是一项‘短平快’的‘政绩工程’。” “工业云”:

前无古人的创举

工业云建设的难度在于它本身就是创新工程,世界上鲜有先例,这是为了适应中国大面积工业化发展而必须采取的手段。既是创新工程,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建设时就更需谨慎,就更要有可执行的方案和切实地行动推动其落实。否则,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空想,只能是纸上谈兵。据悉,未来将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模式。

第一,建设区域“工业云”服务平台和服务内容。各试点地方依托当地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当地的“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平台要结合当地企业的需求,基本能够实现在云端为试点省市不同水平层次的企业提供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协同营销等软件服务,面向区域和行业的设计标准、零部件图库、设计案例等资源库服务,面向区域和行业的互联网社区服务,以及知识云、智能制造集成一体化以及培训服务等。同时,各试点省市还需要结合行业的特征,联合云平台服务商,整合区域内相关服务力量和服务资源,全面梳理行业内的专业知识、行业规范、国家标准、设计模型等专业内容资源,完成其数字化转换和平台共享,不断丰富和完善区域工业云平台的内容资源。各试点省市组织管理并运营区域工业云服务平台,充分运用政府专项资金、采购服务、财政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为当地的企业提供工业云服务。

第二,开展“工业云”服务的应用推广系列活动。主管部门将统筹安排和指导“工业云”服务系列应用推广活动,各试点省市可结合地方资源,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交流互动、专业培训、成果应用展示、工业产品3D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工业云”创新服务推广活动,推动工业云平台快速高效地发挥作用。

各试点地方工信主管部门联合云平台服务商、两化融合支撑单位等相关组织,制作并提供在线工业云知识库和标准教学课件,定期举行在线培训;划分区域、行业、专业领域等板块建设工业云互动在线社区,企业可实时在线交流获得专家意见;依托培训资源和培训团队,面向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两化融合、工业云等系列培训;积极开展或参与工业产品3D设计大赛,利用平台知识资源和即时访问,为参赛者提供设计工具、设计资源、3D打印和加工服务。通过这一系列推广培训活动,提高区域内企业对两化融合和工业云平台的认识,明确各区域工作重点、方法和路径,发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工业云创新行动中来。

此外,王健伟提议,有条件的地方要构建区域“工业云”体验中心。有条件的试点地方成立和运营区域工业云体验中心,直观呈现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产品创新和智能制造的工业流程和效果,对先进的工业云服务模式和云服务内容进行展示,全方位立体呈现工业云创新服务价值,并能够支撑面向企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的相关培训。

试点省市提供体验中心的建设场地,依托云平台服务商等专业力量,提出并实施体验中心的场地布置、软硬件环境建设方案,结合当地的装备制造产业特点,购置和完善体验中心的工业云内容,包括符合典型工业业务和管理流程的软硬件设备、集成信息系统,以及先进适用的工业云产品和工业云服务,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真实的工业环节运转流程展现。各试点省市统筹安排体验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组织各项参观和培训活动。

最后,要开展企业两化融合周期性测评和成果提炼总结。没有提炼总结,就没有提高和升华,也就不能明确未来的前进方向。按照“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项目方案中确定的企业覆盖范围,依据《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依托中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www.cspiii.com)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两化融合现状诊断和测评分析,摸清各重点行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为进一步明确工业云服务需求和重点任务,完善提升目标,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的引导并提供参考依据。

企业应用“工业云”服务一段时间后,周期性地对相关用户企业进行跟踪测评分析,提炼总结“工业云”服务对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的效果和作用,分阶段总结分享经验、强化沟通交流,摸索提炼不同水平阶段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各试点省市依据周期性测评的情况,对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提炼总结,量化总结工业云服务对企业的提升成效,提炼总结工业云的服务模式及应用经验,挖掘形成一批工业云服务应用的典型案例,树立一批工业云应用示范企业,并利用多方渠道对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的成果成效等进行宣传推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