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帕米尔高原的护边员

帕米尔高原的护边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1 00:08:41
帕米尔高原的护边员
时间:2023-06-11 00:08:41     小编:

4月5日清晨,随着一声嘹亮的哨声吹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队伍迅速集合,民兵巡边队又开始了一天的巡边维稳执勤任务。

在托云牧场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皮肤黝黑,朴实憨厚,一年四季穿梭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边境线上,巍峨的山峦记载着他们守护国土的脚步――他们就是默默奉献守边关的护边员。爷爷护边,儿子护边,孙子护边……祖祖辈辈都坚守在边境线上,已经成为了当地柯尔克孜族牧民的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帕米尔高原处于我国反分裂和国际反恐斗争的前沿。素有“兵团边陲第一连”之称的托云牧场三连,紧邻中吉边境线,边防任务相当繁重。由于边境线一带气候恶劣,并且没有通电,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住地窝子,靠烧牛粪取暖,靠放牧为生。在帕米尔高原漫长的边境线上,每座毡房就是一个固定的哨所,每个牧民就是一位流动的哨兵。在这里,兵团人成为前赴后继,永不换防的国土卫士。在这里,兵团人被称作“有生命的界碑”。

2004年,何仁华从三师四十五团调到托运牧场,一到连队,他就挨家挨户走进牧民家里了解民情,了解边境线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兵团党委、三师党委以及托云牧场党委安排的各项工作,他放弃了节假日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带着连队护边员,3人一组、5人成队,组建了一支由柯尔克孜族职工为主的巡边队。巡边员们各自在牧点,一边放牧,一边巡逻,每月还要在连队进行两次集体巡逻。夏季蚊虫肆虐,巡边时他们不得不用一块在柴油中浸过的纱布顶在头上,防止蚊虫叮咬;冬季冰雪封路,长达半年,与世隔绝。由于巡边路线较长,他们揣上干粮上路,饿了啃几块干馕,渴了喝几口河水;冬天气温常常降到零下40摄氏度,一夜之间大雪可以下到30厘米,带的干馕冻得硬邦邦的,一咬一嘴冰碴子,他们就一口干馕一口雪地往下咽。

托云牧场的放牧点散落在大山深处,生活条件恶劣。阿曼吐尔・库尔班是三连巡边队的队长,由于妻子一直患有慢性病,长年在外求医,女儿考上内初班,也在外地求学,家里负担很重,但他从不抱怨。在山上由于没有自来水,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他得花半天的时间到山下拉水,羊群只能到河坝边饮水。由于海拔高,无论是米饭还是面食都做不熟,他们就用火烧羊粪,将锅塞入火中,这样做出的馕又香又软,很好吃。在放牧的同时,阿曼吐尔・库尔班总会仔细观察周边的情况,履行好一个护边员的使命。

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柯尔克孜族职工~样,不少外地来的大学生、复员军人也在这里扎下了根。2012年,90后小伙儿王俊由部队复原后来到托运牧场三连,如今已成为一名连长,是处理连队职工日常事务的行家能手。

“无论是草场纠纷,还是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我们都会尽力及时赶到。这里地理位置偏远,有时电话也打不通,我们只能从连队骑摩托车赶到山上,不能骑摩托车的地方,我们就徒步来到牧民家,解决牧民之间的矛盾。”王俊告诉笔者说,在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繁华热闹,没有便捷的生活条件,喝的水都要自己从河坝里提,吃的菜要自己动手种,这就是王俊的生活。然而王俊却说:“这些都不算什么,国家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支持和关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党和人民守护好边防线,绝对不允许有一人一畜越境。当地柯尔克孜族干部职工对他们的信任和认可,祖国的安全和稳定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

帕米尔高原漫长而寒冷的冬天,给边境守控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每逢大雪封山,部队生活给养困难的时候,由何仁华带领的巡边队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最好的食物和草料送到部队。每当官兵巡逻路过牧民毡房的时候,牧民都会像迎接亲人一样招待他们,自己睡地铺而让官兵睡最新的被褥。也正因为如此,护边员和拥军爱民的故事成为传唱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佳话。

“海拔越高,生命和生存的价值越高;海拔越高,思想和精神的境界越高。”这是笔者在连队干部笔记本中看到最多的话。

漫漫60年,岁月如歌。默默奉献守边关的巡边员的戍边故事说也说不完,如今他们仍意志坚定地戍守在帕米尔高原祖国西部边陲。他们从没有想过放弃,依然长年累月固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成为了那里的“活界碑”。这就是兵团人,这就是屯垦戍边的兵团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