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大提琴右手的演奏技巧

关于大提琴右手的演奏技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3 01:13:27
关于大提琴右手的演奏技巧
时间:2023-01-13 01:13:27     小编:

[摘 要]对于大提琴演奏来说,其关键是能否很好的演奏出它本身特有的优美、浑厚的、近似人声的美妙声音,而所有的大提琴演奏者都在追求这一个目标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呢?有很多人认为,决定大提琴音色优劣的关键是右手的运弓,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右手是大提琴发音的基础。然而,右手技巧的学习也是需要我们更加勤奋的练习的。

[关键词]大提琴 左右手的运用 发音的关键 Pizz拨弦

一、对右手技巧的基本认识

(一)怎样正确使用“力”

演奏大提琴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力量的支撑,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力的问题。由于发音是由弦的振动而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运弓时绝对要注意的是“不要妨碍弦的振动”。 我们常遇到:调音定弦时琴的声音很通、透,但放上左手,加上表情声音就干、涩起来。这一方面与缺乏训练的左手有关,同时也与错误的用力有关。正确的用力应是横向的、运动的,也就是一种“摩擦力”。注意充分利用弓子本身的重量和弓杆的弧度,使弓弦关系密切,但误压,要给弦以自然振动的可能,弦的震动,靠的是弓毛摩擦琴弦,而不是靠压迫琴弦而产生的。力的变化,配合弓速与触弦点的变化,产生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如在调音定弦时,由于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音准上,而且听的很仔细,往往能发出最纯净自然的声音。当然这是没有表情的声音,但这个纯净的发音却是各种美妙音色的基础。这里不需要“沉下去”或“手臂重量”,更不要用“压力”。因为这些提法容易产生副作用导致“妨碍弦的振动”。如“压力”的提法,容易理解为自上而下的用力压破琴弦,这样往往使手臂僵硬,运弓停滞,发出粗糙的声音。当我们用拨弦(Pizz)拨动弦时,我们可以看到和听到手指离开弦后,弦的振动仍然在继续,直到逐步消失。而我们用弓演奏时,实际上就是用弓“拨”动琴弦后用弓子延续它的振动,也就是不断在“拨动”它。用这个概念来拉着根线,这时弦的震动就会是自如的、均匀的,而手臂、手肘手腕和手指的动作因注意力集中在触弦点上而达到协调,力的运行是畅通的,发音也就一定是干净的。

(二)怎样使右手放松的演奏

右手手臂是一个整体,力通过肩、肘、腕和手传到弓子上,再利用弓子到达弦上,如其中某一个关节紧张,势必阻碍力的运行,所以我们经常要提醒人们注意放松,但放松本身不是目的,放松的目的是让力通行无阻,也就是为了“通”。对于紧妨碍“通”大家是有共识的,对于过松也会妨碍“通”可能不够注意。如手指太松就就控制不好弓,影响力的传送;手腕太松换弓时容易将力甩掉;肩和肘过松容易造成手肘过低,力不容易传递到位。因此,完全放松的状态并不是良好的状态,只是一个休息的状态。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很好工作的状态,这种状态本身需要一定的紧张度,就像一辆自行车,要它运转良好必须将他每一个螺丝拧紧一样。我们在演奏中不可能只用一种力度,必然有张有弛、有紧有松,均要以“不妨碍力的运行”为原则。松时力要“通”上去,紧时力更要“通”上去。

运弓时,设想弓毛上有100个点,手臂的每个部位对每个点都要有感觉。手臂的伸展和收缩应像手风琴的风箱那样均匀地、整体地活动,而不是局部地,先动什么部位在动什么部位。长音符用大动作,每个关节的活动是不明显的;短音符用小动作,这时每个关节的活动十分清楚。试拉慢长弓与短分弓加以比较。不论用长、短弓,也不论在弓的什么部位演奏,手臂的每个关节都要协调活动,一般情况下,如果哪个关节不动了就是那里“不通”了。

二、握弓的方法与演奏方法

(一)怎样正确的握弓和换弓

初学阶段,左手与右手必须分开各自练习,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以后,方可两手配合,所以第一步是先学习持弓。步骤是:先用左手持弓杆中间,弓毛平放在琴码和指板中间,下垂右臂和右手,手自然放松,呈半圆状,好比手心里握住一个圆东西一样,然后,从肘关节开始提起右下臂,手一直是下垂的,指、腕充分放松,弯拢拇指,拇指尖右侧贴住弓杆与马尾槽的接合处,食指第一关节搭在弓杆包有银丝的地方;小指放在马尾槽的中间、第一关节搭在弓杆上,无名指的第一二关节围着马尾槽和弓杆,指尖与包有银环处相接触;中指的第一二关节也围着弓杆,指尖搭在弓毛和银环之间。

拇指尖一部分放在弓根的凸出处,一部分靠在弓杆上,作为持弓的支点,食指和小指在两旁稍加压力使弓子保持平衡,手成孤型,各个手指间有一定的距离,而不是完全靠拢的,手的力量好比轻轻地拿起东西,这种握弓要求手臂到手指都要放松。如果握弓太紧,不但发不出好音色,反而造成僵硬,持弓与琴弦保持绝对的垂直,初学者拉较短的中弓,免去手紧张和僵硬。要强调的是握弓时拇指必须保持弯曲,这是应遵守的规则。

1.握弓训练

第一步 用左手将弓竖起来,在中弓部位垂直拿好,弓毛朝手心,然后加上右手,手指稍分开,十分放松。拇指与中指相对,稍靠无名指。弓杆勿超过食指的第二关节。

第二步 放掉左手,让右手单独握弓并活动手腕,注意弓子仍垂直。体会弓本身的重量并给予起码的握力。手指关节勿直。

第三步 左手帮助拿弓,用中弓部位将弓子放在弦上,右手保持前一步的姿势和握力,拉中速分弓。运弓时姿势和握力勿变。

2.手指的灵活和力的转换

拉长弓;在弓跟时,手指垂直,小指和拇指较弯曲食指较直。在运弓过程中,随着手臂各关节的伸展,拇指、小指与无名指亦逐渐伸展,而食指将逐步弯曲,注意“力”的转换。至弓尖时拇指往上托,整个手略朝琴身方向倾斜,肘勿直,腕勿太凹,整个手臂没有死角。从弓尖至弓跟时,以手带动,肩勿用力,手指逐步还原。

(二)右手技巧的演奏方法

连弓是用一弓连续演奏两个以上的音,要求奏出均匀,连贯的效果。在演奏连弓时,应注意弓子的分配和弓压、弓速配合的关系。要使音符连接的紧密,注意演奏连弓时右手手臂、肘、腕都要保持松弛,弓段分配均匀,不要抽弓。 碎弓是大提琴右手奏震音的一种方法。(可以说是最短促的分弓,但奏法和分弓却不同)。碎弓是靠手腕灵活而有节奏地抖动,很轻的碎弓还可以仅用手指局部做动作。要注意演奏碎弓时,其他的关节一定要保持放松状态,尤其肘关节。碎弓基本上是在中弓或弓尖附近,原则上不用弓跟部位,有时在奏音头时加重音,是靠食指同时加一点儿弓压,就可以奏出重音来。

顿弓又称断弓,是演奏顿音的一种弓法。顿弓分为分奏顿弓、连顿弓、重顿弓几种。分奏顿弓是用弓毛即加弓压,使之出现重音,然后把手放松,用腕、手臂放松时的甩力,把弓子送到一个部位后立即停住,这就成了顿音。分奏顿音的弓位比较自由,但是在弓尖却比较难做到。顿弓每个音之间虽然有停顿,但弓子不离弦,弓段要短,结实有力。

连顿弓是一弓连奏几个顿音。运弓原理大致上和分奏顿弓一样。手腕动作和控制跳弓基本相似,但手腕动作要小一些、平一些。连奏顿弓用上弓演奏比较容易掌握。

重音顿弓是用较长弓段的分奏顿弓,弓位从中弓开始,弓速要快,运行到中上弓靠近弓尖的部位停住。注意不要压弓子,要靠加速弓速。

跳弓是大提琴右手技巧中最重要的一项。跳弓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有控制的”或“慢”跳弓。在这种跳弓中,每一次跳动的起落须用三、四指贴着马尾槽进行控制。跳弓在演奏中应用得相当广泛。演奏这种跳弓,弓子像是悬在弦上上臂来回运行的过程中,由手腕和手将弓抛向琴弦。在弓第二次跳起后,用三、四指贴住马尾槽进行控制,使弓悬在琴弦上方,直至运功方向改变,然后又将弓抛向琴弦上。抛弓的动作必须在每次用弓位的中点,注意不是在换弓时开始。这两种动作是水平动作和垂直动作的结合。

在通常演奏中,运用控制跳弓的最有利的位置,是在弓杆平衡点附近,(即从马尾槽算起到弓尖的三分之一长度的地方)。建议做一个很好的预习方法:尽量放松下臂,让手腕很自然地按着八分音符的节奏,用弓尖部分连续地将弓抛击琴弦,但不要来回拉动。在取得弓子跳动的感觉后,可以用上下弓来回练习。跳弓的位置逐步移向弓子的平衡点,(这时弓的弹跳不如原来那样高)。弓子能反跳的原因是弓杆本身弯翘,并且弓毛富有弹性。另一种跳弓是“自然”或“快”跳弓,这种跳弓是利用弓子本身的弹性来跳动。这种弓法的肌肉控制和机理与上一种弓法有所不同。弓子的回跳不是在两次拉弓之间用手来“控制”,而是靠弓子本身的弹性来实现。手的来回动作要快速,使弓子不至于在改变方向之前落回到弦上。

初步练习这种跳弓用中弓开始,或稍靠后一些,用慢速少量的弓,并且要相当结实但要放松地将全部弓毛贴在弦上(开始时用分弓在空弦上)。当拉六个十六分音符一组时,每组的第一个音必须拉出重音。不要让弓跳起,并逐渐增加弓速,直至达到很快的速度,然后减轻手指对弓杆的压力,在下弓的重音上将手轻轻一仍使弓跳起来。在每次拉下弓时,都使用食指加压来维持这种快速跳弓。

手继续不断地来回动作,是使弓子弹跳的原动力。但是弓杆切不可前后摇摆,否则会阻碍弓的弹跳,使快速跳弓无法实现。所以手指和腕应该非常柔顺和放松,小指也许是翘着的。

三、右手技巧的应用

(一)发音的关键在于音头

(二)运弓压力变化的掌握

如前所述,弓子的压力有静态和动态之分。弓子本身的重力称为静态压力,由于弓子放在琴弦的部位―――弓尖、弓中、弓根的不同,静态压力也同。因为弓根处的重力要比弓尖处大得多,因此,运弓时要使声音均匀,手臂给弓子的压力就必然是均匀的。这样,右手的任务应该是一半减压力,一加压力。愈接近弓根,重力愈大,就要减轻压力。弓尖时重力最轻,就要增加压力。实际运弓中,弓根处为减少压力,处于提起状态;中弓处依靠弓子自身的重力,进入放松状态;弓尖处则要加大压力,进入加压状态。除掌握好提、松、压三种状态外,运弓中动态压力的掌握也是相当重要的。不少演奏者对运弓过渡阶段的力度变化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大提琴的发音质量,甚至导致右手疲劳。因此,加强运弓中的力度平稳变化练习,是使发音均匀纯正的必要手段。

(三)弓压、弓速、发音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由于接触点不同,琴弦所承受的压力也就各相同。靠近琴码位置的接触点因琴码的支撑,能承受较大的压力;靠近指板的接触点因距琴码较能承受较小的压力;中间部分则居于二者之间。琴弦振动时,其振幅的宽度是中间宽、两头窄。离琴码较远的接触点幅宽大,靠近琴码的接触点宽小。由于各接触的频率相同而幅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接触点上应有不同的运弓速度。但是压力过大,弓毛压迫了琴弦,就会起到声音的破裂,容易发出嘶哑平直的声音;若运弓速度过快,琴弦上一掠而过,声音就会显得轻浮而虚飘无力。使弓压、弓速与接触点三者之间的配置协调一致。琴码较近的接触点,因幅宽较小,所以运弓速度不过快;靠近指板的接触点幅宽最大,运弓速度不能慢;中间部分则居于二者之间。根据上述情况,可推导出如下的结论:弓速与弓成正比。即:弓速愈快,压力愈大,音量愈强;弓速慢,压力愈小,音量愈弱。也就是说,弓速快必须力大,否则就不能使琴弦充分振动,会发出轻浮虚飘的声音。反之,弓速慢必须压力小,否则同样不能琴弦充分振动,会发出僵硬破裂的声音。 (四)怎样正确协调手指间的力

姿势正确,手臂的自然重量就能充分分布在手的各个部分,从演奏各种弓法至转变演奏很强的力度,关键是换弓,接近弓根处发出的声音很响,从第一指和第二指转移到第三指、第四指上,这样交替转换手指的力量,可使力量分配均匀,产生出完美的连贯乐音,而避免刮擦声或乐音的停顿或减弱。要保持手指之间均匀的距离。自然弯曲着的右手拇指可以使手像帽子一样适应地把弓子“盖住”并把它拢在手掌里当拉到弓根处时食指托住弓子防止它滑向琴码。中指和拇指所形成的环状,便于弓杆的转动。同时加强小指与其他手指合作的能力,因为小指动作对弓子的运行影响最大,而且小指和食指的抗作为对于在mp、p、mpp、pp、ppp等力度和f力时发出结实的音响是必要的。大提琴是坐着演奏乐器,因此,它的力量的来源不是靠手臂,而是后部的力量。好比一个人要抱住前面的一棵树不可直直地将手臂伸出来而身体原地不动,肯定是身向前倾的,这一动作是身体和手臂一同协作才能成的。所以说力量是由后腰部至臂膀,由臂膀至肘,由肘到腕、由腕至指、由指到弓,由弓而弓毛,由弓作用于琴弦,这种全身的力量好比电流一样畅通阻,充分使用人体力学做到演奏动作科学、合理、自然。

结语

总之,如果解决好右手技巧上的演奏者才能用灵巧的手法演奏各个时期的作品,因此右手发音的好坏决定着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有了很好的发音可以演奏轻巧敏捷的弓法技巧,也可演奏乐句中强的片断。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无论是演唱还是演奏,完美的发音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无论演奏技巧有多么高深,没有完美的音色,决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演奏者,所以,如何运用科学的右手技巧发出美妙的音色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2] 吴秀云.大提琴技法的演进与训练[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

[3] (英)罗宾・斯托威尔.大提琴[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1);

[5] 司徒志文.大提琴实用教程[M].人民音乐出社,198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