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奥利政府:尼泊尔愿做中印之间的桥梁

奥利政府:尼泊尔愿做中印之间的桥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8 00:21:24
奥利政府:尼泊尔愿做中印之间的桥梁
时间:2023-03-08 00:21:24     小编:李春强

尼泊尔历时七年多的制宪进程取得突破。伴随2015年9月新宪法的出台,尼政治混乱局面逐渐结束。左翼政党首次在新内阁中占据绝对优势,尼政治格局出现新一轮变化。在内部民族问题持续发酵与外部势力干涉加剧的背景下,奥利政府的对外政策将趋于“动态平衡”,而成为中印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符合其最大利益。 民族问题考验尼泊尔新政府

尼泊尔自2008年转向共和制以来,大会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联合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等主要政党各持己见,互不妥协,致使制宪进程徘徊不前。政坛混战拖累经济社会发展,尼民众对政党政治深感失望。2015年“4・25”大地震后,尼损失惨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亟需各政党合力推进,制宪压力增加。同年9月16日,主要政党联手推动制宪会议投票通过了新宪法草案;9月20日,新宪法获颁,尼政治社会活动终于有法可依,制宪进程告一段落。

随后,尼泊尔各党围绕国家权力分配展开博弈。尼共(联)主席卡德加・奥利争取到联合尼共(毛)、民族民主党、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民主)等政党的支持,于10月11日当选尼泊尔第38任总理。副主席比迪亚・班达里在10月28日议会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成功当选。总理是尼泊尔的行政首脑,手握实权。总统是国家礼仪性最高领导人,政府的行政决议由总统签署生效。尼共(联)成为尼泊尔转制共和以来第一个囊括总理、总统职位的政党,在新政府中占据绝对优势。同时,奥利总理也向给予其支持的盟党分享权力。联合尼共(毛)获得议长和众多部长席位;马德西人民权利论坛(民主)和民族民主党得到副总理职位等。当前,以尼共(联)与联合尼共(毛)为主的左翼联盟执政基础较稳,而议会第一大党大会党决策失当,惨遭失败,沦为反对党,尼泊尔的政治格局发生大幅调整。

伴随政局变化,尼泊尔国内民族问题也愈演愈烈。在新宪法公布前后,尼南部特莱平原马德西人与塔鲁人就以新宪法在行政划界上侵害了其权益为由,发动暴力抗议活动,阻碍交通运输,致使尼局势动荡不安。特莱平原与印度接壤,在尼政治、经济、文化上地位重要,农业发展成熟,工业城镇集中,水力资源丰富,与印度贸易往来频繁。聚居在特莱平原东部的马德西人约800万,约占尼人口三分之一,主要是印度裔尼泊尔人和土著居民等。由于历史原因,马德西人在尼备受歧视,在国家事务中的权力和作用十分有限。近年来,包括马德西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觉性上升,开始谋求自身权益,要求融入主流社会。然而,以高种姓克什族为主的统治阶层掌握国家核心权力,三大党高层也均来自克什族,不愿同低种姓少数民族分权。

在此次制宪过程中,以马德西人为首的少数民族对新宪法在行政划界、入籍、选举权等问题上的规定极为不满,制造暴力冲突,向新政府施压。奥利内阁上台后,一直主张和平解决马德西问题,与马德西政党保持对话。2015年12月,尼内阁通过了修改宪法的决议,以回应马德西人的主要诉求。今年1月,“宪法第一修正案”出台,增加了马德西人在议会中的席位,并设定相应条款确保其在选举中的权益。但马德西政党不断抬高要价,希望在修宪中谋求更多利益,特别是满足其改变省份划界的诉求。由于分歧较大,双方十几轮谈判至今未取得实质进展。 印度彰显对尼影响力

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推出“邻国第一”政策,更加重视周边外交。执政伊始,莫迪便隆重出访尼泊尔,成为17年来首位正式访尼的印度总理。在承诺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印度也抛出了加强对尼泊尔水资源控制的能源合作协议。虽然协议最终未能签署,但印度凭借其在南亚的绝对优势地位,继续在资源分配、边境贸易等领域攫取自身利益的做法已充分显露。

印度一直表态支持尼泊尔制宪进程,但此次不仅在宪法草案表决前数次派遣特使赴尼活动,希望推迟表决日期;在新宪法颁布后,连发两个政府声明,指责新宪法没有顾及尼南部少数民族诉求,未能取得最大范围的共识。实际上,印度对尼主要政党未同其协商便强行推出新宪法十分恼火,同时马德西问题也让印度感觉其在尼经营受挫。印度随后以安全形势不佳为由,关闭几乎所有两国边境口岸,对尼实施非正式禁运。

印度之所以如此关注马德西人的处境,与印在尼泊尔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尼印边界开放,两侧民众混居,通婚现象普遍。近年来,印度在马德西地区影响力增强,有些马德西政党领导人甚至公开宣称,马德西人是印度人后裔,希望印度能帮助解决尼少数民族问题。印度也有意加大对尼泊尔的干涉力度,而经济封锁是其惯用伎俩。尼泊尔的东、南、西三面被印度包围,只有北部与中国隔山相连。地理环境决定了尼在经济尤其是贸易联通上严重依赖印度,尼印贸易额占尼对外贸易总额的67%。印度是尼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直通印度的南部特莱平原是尼泊尔的经济主产区,可以说长期以来印度掌握着尼泊尔的经济命脉。此前,印度曾因1969年尼泊尔政府决定撤除印在尼驻扎的军事力量,以及1989年尼泊尔从中国进口武器而两次对尼实施封锁,均令尼经济发展受到重创乃至生存面临威胁。

印度此次挥舞“大棒”,迫使奥利政府同意修宪,在彰显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也令尼震后经济雪上加霜,印度为此在道义上失分不少。几个月的尼印边境封锁,造成尼油气危机、药品食品短缺,民众生产生活也受到了极大影响,甚至在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德赛节期间不能回家团聚,尼国内反印情绪高涨。尽管奥利首访仍选择印度,印度也“适时”解除了对尼封锁,双方关系趋于缓和,但封锁给尼带来的阴影不会随之消散。寻求更多发展空间成为奥利政府调整外交政策的主要考虑。 中国跨越喜马拉雅山为尼“雪中送炭”

中国是尼泊尔的另一个邻居。虽然相隔喜马拉雅山,但两国始终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近年来,中尼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已成为尼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地。中尼还启动自贸区可行性研究,意在进一步扩大双方贸易和投资往来。

对经历了地震噩梦与封锁困境的尼泊尔来说,中国已不仅仅是另一个邻居,而且是值得信任和依靠的朋友。“4・25”地震发生后,中国是最早向尼提供援助并派遣救援队的国家之一,并在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向尼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帮助尼泊尔人民重建家园。在尼遭受“油荒”危机、向中国求援时,中国“急人之困”,克服边境通道和口岸严重受损的困难,为尼人民送去了急需的汽油。限于目前中尼之间的道路联通状况,从中国输入油气资源代价太高,远远不能满足尼泊尔的正常需求,但这毕竟是中尼能源合作的良好开端。尼泊尔有望摆脱100%依赖从印度进口油气的牵制,中国成为尼能源来源地的另一选项。 2016年2月20日,新德里,印度总理莫迪接待来访的尼泊尔总理奥利。

继首访印度后,奥利总理于今年3月访华,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尼关系”的演讲,他表示,尼泊尔必将从中国的发展中显著受益,希望中国继续支持尼泊尔和尊重尼泊尔主权,他将两国关系描述为“全天候的朋友”。他还强调“尼泊尔坚决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不允许任何势力用任何借口在其领土上反对中国”。两国签署了包括《边境运输协定》在内的10项协议,涉及公路修复、铁路和国际机场建设、油气资源储备与水电站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实质成果丰富。

奥利政府仍承受较大内外压力,面临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经济、妥善处理对外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难题。鉴于尼印的“天然联系”,尼泊尔仍将与印度保持亲密关系,但以左翼政党为主的执政联盟更倾向于平衡发展尼印、尼中关系,通过加强与中国的互联互通、经贸和能源合作来减轻对印度的过分依赖,扩展发展空间,实现从“夹缝中求生存”到“充当桥梁与纽带”的转变与升华。实际上,尼泊尔成为中印之间的桥梁,不仅有利于尼的稳定与发展,也符合中印及整个地区的共同利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