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戏曲翻译中视角和声音分离情况探究

戏曲翻译中视角和声音分离情况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3 00:04:13
戏曲翻译中视角和声音分离情况探究
时间:2023-06-13 00:04:13     小编:

【摘要】中国戏曲中常出现视角和声音分离的情况,本文从人物情感外泄时视角选择的影响,人物形象代作者(叙述者)立言时视角选择的影响和叙述视角隐含时视角选择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三种情况下的翻译选择进行探究。

【关键词】视角和声音分离 视角隐含 人物代言 翻译选择

郭德英总结了戏曲中两种最基本的代言体,亦即独白和对话,同时将独白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一,人物形象代作家立言;二,人物内心情感外泄;三,人物内心主客体对话。(郭德英,2004:203-209)。那么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确认视角和声音的统一性。从叙述“声音”这一角度来看,声音(voice)指谁在说话。叙述者通常可以很容易地按照叙述人称来进行区分。根据叙述者相对于故事的位置或叙述层次,以及叙述者是否参与故事以及参与故事的程度,可以区分为故事外叙述者/ 非人物叙述者,与故事内叙述者/人物叙述者;根据叙述者可被感知的程度,可以分为外显的叙述者和内隐的叙述者。(谭君强著,2002:59)而视角指的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中每个独立的短语或句子都需要一个主语。英语中,如果感觉者省略,相关感知动词也会省略。而汉语中即使缺乏主体的语法能指,感知动词却照常出现。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叙述者有时会以一种隐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叙述者是隐含的,是隐藏在人物的视角之下的。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区别这种情感的倾向性,也就是说,叙述中所表达的情感从其内涵、方式和作用来说更倾向于人物还是叙述者。而在翻译选择过程中,表现情感主体最明显的方式就是对缺省主语的曲词中视角,或者说人称的选择。下面我们就《牡丹亭》的三个译本为例,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物情感外泄时视角选择的影响

人物情感外泄指的是通过叙述者的声音和人物的视角,表达与叙述者有一定共鸣性的人物的情感。这种情况一般所唱之曲不管是人物的肺腑之词,还是引用的语典,都与人物的情感非常的贴近,所以其情感的归向是人物的。但是,从其功能上讲,在中国传统戏剧中经常会出现人物自己交代自己的行踪去向,在无对话方的情况下交代自己的所思所想,抒发情感等不属于人物“正常”功能范围内的举动,所以事实上,叙述者已经和聚焦者发生了分离,叙述声音悄然转化成了叙述者的声音。因此在翻译的时候,需要首先推出声音主体的真正归向,才能充分表达人物发自内心所流露的情感。

例12原文:[前腔]:娇莺欲语,眼见春光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汤显祖著,徐朔方校,2002:9)

译文:W:The oriole is fond to sing / At such a lively time of spring. / How can I e’er requite / My parents for their caressing light? (汪榕培译,2000:17)

B:IIb Voive of oriole falters / before such radiance of spring. / How can this heart, mere wisp of straw, / give thanks for light by loving parents shed. (Cyril Birch, 2002:7-8)

Z:Warblers can’t help singing an ode/ to a springtime like this./ The tiny blades of newborn grass/ can in no way repay the warmth of spring. (张光前,2001:11)

一句“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交代了情感趋向是人物的,由春光思及寸草报晖,是杜丽娘的心理描写,由此她才向父母祝酒。在中国传统戏剧中,主唱人物不但会告诉观众自己的身份、情感、动作,而且能告诉观众他人的身份、动作、甚至情感。这个时候,主唱人的曲词所面向的对象就不是剧中人物,而是面向观众。傅修延认为其叙述功能表现为:叙述、说明自己的行动、心情;描述他人的外貌、神态和行动;描述故事发生的环境和难以在舞台上表现的动作场面;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评述。(傅修延主编,2008:73-86)所以事实上,这句话仅仅是交代,并不面向剧中其他人物。

译文中,白之和张光前避开了人称的选择,选择用景物等客观的事物进行描述,而汪榕培则用第一人称补全了原文的人称省略。由于这类唱曲虽然是叙述者所作的交代,但是其情感倾向是人物的,主要的叙述功能是情感的抒发,那么经过翻译后的唱词首先要让读者(观众)接收到的是其间的情感信息,所以这里笔者更倾向补出第一人称主语的翻译方法。

二、人物形象代作者(叙述者)立言时视角选择的影响

人物形象代作家立言指用叙述者的声音和人物的视角说出作者(叙述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节操等。在中国传统戏剧中常出现人物脱口而出事典语典的情况,诚然有一部分是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和情感深度的,但是在很多时候所表达的思想和抒发的感情与剧中人物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时,叙述者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就会超越人物情感成为情感的主要走向。那么这时候对人称的处理就会影响声音主体的凸显,必然会对情感的建构产生影响。

例14:原文:[丑扮府学门子上]“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

(汤显祖著,徐朔方校,2002:16)

译文:B:Show me the teacher who isn’t pauper / or the janitor who isn’t a cunning rogue. (Cyril Birch, 2002:12)

W:The scholars in the world are poor / While janitors are smart for sure.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