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7-27 10:23:59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时间:2015-07-27 10:23:59     小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满足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需求成为思想理论武装宣传工作的短板。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理论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服务群众,并转化为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的巨大力量,是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绥阳县在理论宣讲实践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和有效载体,变“灌输式”为“互动式”、“概念化”为“形象化”、“理论化”为“通俗化”,进一步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形式政策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做到小故事见大智慧,平凡事有大感动,用“微事迹”传播“正能量”,发动群众带动群众传播主旋律。

组建一支队伍:用“微事迹”传播“正能量”

2013年初,绥阳县委宣传部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机关单位、学校、企业、田间地头展开调研,广泛征集不同人群对宣讲工作、宣教载体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调查发现以往宣讲工作存在的两个问题:大多数宣讲员都是由党政机关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担任,在宣讲的过程中理论性较强,概念化的东西较多,群众语言运用不好,缺乏鲜活的实例,比较机械枯燥,听众难以入心入耳;宣讲的形式过于传统,墨守成规,比较注重“灌输式”的说教,宣讲效果不尽理想。

与此同时,调研组还发现在农村中活跃着这样一些人,他们中有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也有当地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带领群众致富带头人,这些人能言善讲,周围人也愿意听他们说话、讲故事,是名副其实的“意见领袖”。

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绥阳县决定在全县成立以农村“五老人员”、村组“两代表一委员”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为宣讲员的“好声音”宣讲团、“小喇叭”宣讲队,把这些“百姓英雄”、“民间老师”请上讲台,以“院坝会”、“拉家常”、“摆龙门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身边事做主题,在生活中找主料,以百姓的视角,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正能量”。特别是通过一些百姓关心的话题和凡人善举,把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群众心窝里,使党的主张与反映群众心声有机统一。

“小喇叭”宣讲员走到哪里,党的好声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宣传到哪里,对群众不了解的惠农政策,“小喇叭”宣讲员还当场进行答疑解惑,让老百姓听清楚弄明白,让党的好声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小的喇叭口里清晰流出,做到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选择一条途径:用“通俗化”替代“理论化”

为确保“小喇叭”宣讲活动扎实深入开展,绥阳县委宣传部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考量,围绕谁来讲、讲什么、在哪讲、谁来听,采取什么形式和机制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等做了科学细致的安排。

在宣讲员的选择上,突出强调宣讲员的基本条件:在群众中有一定感召力、影响力;能用群众语言生动活泼地讲理论、说形式、议是非,善于运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深入浅出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组织开设“小喇叭”宣讲员专题培训班,确保宣讲员能够将形势政策解析到位、宣讲到位。同时,制定出台《关于组建绥阳县“小喇叭”宣讲队开展“好声音”宣讲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有组织领导、有活动场地、有宣讲人员、有精神内涵、有活动记录”的“五有”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确保“小喇叭”宣讲工作科学、稳步、有效推进。

此外,对宣讲稿件严格把关,要求一要真实,宣讲内容必须与相关形势政策相吻合,是百姓群众亲历、亲闻、亲为的生动鲜活故事;二要典型,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通过讲述具有代表意义的点滴小事,宽层面、多角度地阐释其内涵实质,唱响时代主旋律;三要有教育性,宣讲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能够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催人奋进;四要用百姓语言,脱离演讲模式,实话实说,朴实无华。

由于开展“小喇叭”宣讲活动在绥阳尚属首次,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如何让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是个难题。为此,绥阳县采取“打造样板宣讲员,依靠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在洋川镇、旺草镇等中心乡镇挑选近10名宣讲员,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授课。宣讲员以群众“家常式语言”的宣讲方式,打破宣讲的神圣化和距离感,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了信,达到感染人、征服人、启发人的目的,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热情。

县委宣传部还专门成立工作组,定期深入基层党委开展辅导,及时解决各乡镇在成立“小喇叭”宣讲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小喇叭”宣讲活动全面铺开。

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是增强理论宣讲效果的关键。绥阳县通过将“小喇叭”宣讲与各种活动载体相结合,采取“菜单式”的宣讲形式,适配群众“口感”。针对党员干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借助干部培训班等载体开展宣讲,以“忠于职守、勇担重任”为主题,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爱岗敬业故事,让学员们牢记宗旨,服务社会;针对农村群众,则借助技能培训班,生产交流会等载体开展宣讲;针对社区群众,洋川镇东街社区、南街社区将宣讲活动融入社区邻居节,把邻里情融入百姓故事中,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

营造一种氛围:以“三贴近”推动“三促进”

绥阳县“小喇叭”宣讲队已成为全县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传播倡导正能量的主力军,在凝聚共识、助推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宣讲活动的深入开展,宣讲的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许多听众也自发加入到宣讲队伍当中,原本排斥甚至反感理论宣讲的一些群众也一改往日的看法,对这种讲道理、讲真事的宣讲模式大加赞赏,积极投身宣讲活动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62岁的洋川镇雅泉村村民高贵林对以往的理论宣讲方式一直不认同,但“小喇叭”宣讲员宣讲的“正能量”讲到了他的心坎上,使他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转变,积极参与和支持政府工作。“小喇叭”宣讲活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亲民”魅力,对老百姓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将大家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把越来越多的人变成经济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小喇叭”宣讲队也逐步成为引领发展的时代精神、凝聚人心的宝贵财富和加压奋进的内在动力,成为全县上下心无旁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武器,为全县积极营造了促发展、促振兴、促和谐的浓厚氛围。

“小喇叭”宣讲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弘扬精神,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润物无声”的宣讲,让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社会环境更加浓郁,让传颂好人好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人越来越多,传播小道消息,造谣生事的人越来越少,让“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真理在穿鞋,谣言遍天下”的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改善。如今,学习模范、争做典型成为绥阳社会新风尚;尊老爱幼、孝老敬亲成为绥阳人民的广泛共识,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家乡自豪感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建设家乡、激情创业中树立新形象,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彰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