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浅析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0:05:08
浅析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3-08-07 20:05:08     小编:

1 国内企业的创新意识和专利意识日渐崛起

技术创新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科技水平迅猛发展,新的发明成果不断产生,当这些发明创造应用于规模化生产以后,企业就成功实现了技术创新[3]。技术创新非常重要,但如何让创新最大化的发挥出价值、如何更为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创新也同样是值得去研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代的专利制度是保护技术创新、维护公平市场竞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4]

以笔者近几年在电学领域的审查经验来看,近年来专利申请所涉及的主题与前沿技术及新兴概念之间重合度越来越高,申请滞后的时间差也越来越小。近两三年来,从移动互联网到云计算云平台,再到海量数据分析等等,国内专利申请的方向是步步紧跟国际化的技术动向和产品动态。无论是偏底层核心技术、基础算法方面的申请,还是偏上层应用、客户端交互及产品功能体验方面的专利申请,一些大的老牌的公司和企业都有成局分布成片布局的申请趋势,如IBM、腾讯、华为、百度等等。从专利意识来看,这些现状无疑是好的是进步的。

以腾讯为例,截至2013年年底共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6871件,发明专利授权986件,技术主题涉及数据传输、音视频处理、客户端交互、用户数据分析、数据库技术以及通信标准协议等等。这些专利申请所覆盖的技术领域足以体现出:企业已将其技术创新、产品优化等与专利申请逐步结合在一起了,而且是趋向越来越广泛和紧密的结合,其专利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业内常被作为标杆。

2 现行专利制度下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国际贸易体制的建立,现行专利制度日渐完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中国连结得越来越紧密了,随着专利法的一次次修订改版,对创新的保护也更加严谨和科学。这一切都无不证明:现行专利制度正在一步步的营造着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和竞争态势。但与此同时,在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方面所面临和暴露出的问题也愈来愈敏感和尖锐,旧问题虽在不断的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也在不停的显现。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可怕,因为问题的产生倒恰恰说明事物在发展、在碰撞、在前进!

专利制度日趋全球化,专利法虽存在或这样或那样的地区差异,但实质都是保护创新,以及保护创新产生的合法权益,从“权益”这一层面看,专利诉讼自然是专利制度回避不了的问题。在国内专利诉讼虽然还不多,但在国外如欧美,中兴华为这样有海外市场的大企业已开始卷入到专利纷争和专利诉讼中,众所周知,2011年4月开始两家公司围绕“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LTE)”在德、法等地展开专利诉讼。可以说,专利诉讼已成为目前企业竞争的常态手段,企业需要一定的专利申请量做知识产权储备。主动意义上讲,是为“专利布局”做铺垫;被动意义上看,或可为日后出现知识产权纠纷或专利诉讼做准备。

中兴、华为的例子谈不上典型,但可以作为一个讯号和引子,给我们诸多启示,见仁见智。从专利审查角度看,我们现行的审查程序、检索技术、授权过程、甚至专利法是否建立得科学合理,是否是在逐步与国际化接轨,是否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申请人利益,而同时又不损伤公众利益,等等问题,也许背后都是有联系的,如蝴蝶效应一般层层影响。从专利申请人、权利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出于主动保护还是被动防御,抑或仅是以跑马圈地为简单目的,关注、了解和思考专利体系的构建迟早是要提上日程的事。 笔者在计算机领域的审查工作中发现,有些企业似乎很有“专利意识”,申请量也很大,每年的申请数量达到过百,但对其专利申请的技术主题、保护内容、权利要求的范围以及实施例的公开程度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就往往会遗憾的发现:其专利布局是杂乱而松散的,申请之间缺乏统一性和相辅相成的共赢格局。似乎仅仅是单有数量的铺垫,却没有形成“局”,或者说是没有形成有力的局和聪明的局,核心专利太过无力甚至是没有,垃圾专利、无用专利太杂太多。我想这种情况就属于常说的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吧,只懵懂的觉得做专利是有用的,但它为什么有用,怎么样才能有用就知之甚少了。

专利是用来保护创新的,说到底创新才是根本的东西,目前不少专利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也就是不负责任的“垃圾专利”。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这其中一是钻了实用新型不进行实质审查的空子,二是疯狂的进行跑马圈地的产物。很多公司是在以“智力拼图”的模式来形成专利,以此来追求申请量的突破。专利本是用来保护创新的,但无价值的垃圾专利多了,却反会对创新造成破坏,并干扰市场。我们的专利制度所期待的是:用心和用实力去追求创新,讲求技巧固然重要,但为创新而创新和为专利而专利都是肤浅的。

那么,什么样的专利申请对企业而言,才是“好用”的呢?作为一个审查员,笔者多少有些感受。

作为审查员笔者在处理一通和二通答复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申请人为了追求授权或尽快授权,而无条件无原则的将保护范围缩减至小到无用的地步。每每看到这种情形,笔者都会替申请人惋惜,这多是因为申请人与代理人之间沟通脱节和不充分造成的。有些代理人在没有对发明的技术方案清楚的理解透的情况下,便完成了撰写,不是独立权利要求范围过大,就是说明书技术特征公开不充分,抑或是发明点根本就没有提取出来。后期发明人由于对申请文件的行文格式陌生,因此也不会仔细审稿。在答复审查意见时,代理人又往往仅凭申请人的一句“保证授权”的指示,便将权利要求的范围划至最小,如此导致申请人难以获得预期的权利。

笔者还遇到过同一申请人申请了多份专利申请,也许是由于每一份专利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是属于同一个项目系统或属于同一个技术架构下,因此说明书撰写的几乎无二,公开的技术特征也几乎一样多,仅是各自的权利要求不同,也就是说每一份专利申请是期待针对不同的细化技术特征来要求保护,这种想法和初衷的确很好,但是很遗憾,几份申请却没有在同一天递交,那么依照目前专利法规定,申请日在后的申请统统因没有新颖性而遭驳回。这对申请人而言的确是很委屈的一件事,但法条和制度违反了就是违反了,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损失只有企业自己承担。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申请人对目前专利法规则了解不透彻,对有关抵触申请的条文不知晓不熟悉,因此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不够重视和敏感。

从目前的技术创新保护现状来看,发明人欠缺对专利常识的了解,而代理人对技术的掌握又往往是囫囵吞枣式的理解不深,这是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普遍现状,这两者解决得越好,申请人利益和公众利益才越能得到平衡和兼顾。申请人要获得权利需要思考,代理人从职业道德出发需要思考,审查员因为手中握着权力因此也需要思考。

3 技术创新及创新价值的最佳保护模式

我们不是为追求创新而创新,是因为创新的背后隐藏着“价值”,这也是企业一再强调创新的初衷所在,毋庸讳言。是价值就应该争取,是利益就应该保护,然而,实际中由于受撰写水平及公开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专利的质量并不完全等同于技术创新的质量,但专利的质量会反过来影响技术创新的价值。除了基本的保护创新成果以外,专利申请背后往往还背负有其他附加价值和申请人意愿,如:为交叉许可做准备、打侵权诉讼官司、构建专利池、打包出售等。

当申请人选择以专利的形式对创新价值进行保护和巩固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不得不考虑、不得不研究,否则实际操作中就难免出现盲目。一是提高每一份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二是对专利申请的技术特征和主题分布进行合理布局,尤其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等电学领域,专利只有结成网才有力量。

首先,撰写质量很重要,在侵权和无效的案件中由于撰写不当的原因而造成权利丧失或利益损失的比例很高。尤其是权利要求的撰写,在专利权无效诉讼中,更是关乎一项专利权“生死”的关键。其中权利要求范围不清楚、权利要求技术方案得不到说明书支持、以及缺少必要技术特征,这三点可谓权利要求撰写中的实质性硬伤,是会导致专利权无效的直接因素。

技术方案的“描述”和“公开”一定要到位,要做好这一点,企业在申请专利时首先要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尽可能的想明白申请的目的,所申请到的专利权要怎么用,或者期望未来能通过这一专利授权带来什么。

其次,从专利布局的层面来讲,虽然申请数量很重要,但数量并不能代替和掩盖质量问题。这几年分析和总结IBM、腾讯、华为等公司的“专利建设”实例,优秀的专利布局一定是有点有面并且是以点带面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同一技术领域或同一产品体系下所申请的专利,其技术主题之间应该是有连结的,技术特征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应是孤立的、不相关的、离散的,不应该是一个个技术特征的孤岛,技术主题、技术特征、发明内容之间无交叉无联系,则很难形成有价值的专利布局,也难形成有利有效的专利池。说到底还是松散的一个个技术孤岛的堆砌,只有合理的专利挖掘和布局才是对企业创新最好的传承、激励和保护。

先不管MOTO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Google在这次交易中可以获得MOTO约1万7千项的授权专利,以及7500项的在审专利,单看数量(17000+7500)就知道Google此举可以得到一张强大的专利布局网。在这些专利中约有500项关于3G、4G的核心专利,是Google最为看中的。这些专利将使Google避免苹果、微软、甲骨文等公司以Android系统为由对其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在当时Google需要一个专利的筹码来对抗以苹果为首的几大公司,或者说需要一定数量的专利,也去给苹果等其他虎视眈眈的公司以回击,从而以攻为守、化被动为主动。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能帮助我们对“创新、专利、价值”这三者进行更加清晰的把脉,并在实际操作中对撰写质量和专利申请布局做出更好更得当的把控。而今毋庸置疑的是:创新是绝对的,专利战略是一定要面对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追求开放和公平的创新环境与机制,面对专利制度企业需要技巧、经验和策略。单看“开放”和“公平”,这二者无论哪个都是积极的,都是我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但要同时兼顾好这两件事,把这两方面都保证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太过开放则难保公平,太过公平则难保创新共享的开放格局,兼顾开放与公平,需要用心去做需要花心思,更需要整个行业和全社会的一同参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