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

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8 00:41:06
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
时间:2023-08-18 00:41:06     小编: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非常重视乡村文艺工作,边区各地活跃着许多乡村剧团,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阜平高街村剧团自编自演的《穷人乐》取得演出成功后,好评如潮,被作为“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和新方法”而在边区全面推广,号召乡村剧团“沿着《穷人乐》的方向”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组织群众文化生活,从而推动了敌后乡村文艺工作的大发展。敌后乡村文艺成为根据地建设中的一朵奇葩,绽放在华北敌后。

《穷人乐》的创作和演出充分体现了“真人真事”的鲜明特点。阜平县高街村自编自演的《穷人乐》充分发挥了劳动群众的创作才能,从创作的内容和表演的形式上都由群众自己决定。高街村原来是五台山封建喇嘛地主的佃户村,佃户深受地主的剥削,挣扎在死亡线上。抗战时期,党在高街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生活上得到了改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比以往都迫切,产生了把自己的生活搬上艺术舞台的想法。1944年秋,高街村合作社主任陈福全和村民周德福、李盛兰等人自编自演《穷人乐》。该剧反映劳动人民翻身的过程,在表演形式上,融话剧、歌剧、舞蹈、秧歌舞、快板等于一体,被群众戏称为“大杂烩”。陈福全等30多位农民参加该剧的演出,做到了“真人演真事”。群众一跃成为文艺的创造者和执行者,真正成为了乡村文艺运动的主角。

《穷人乐》是文艺工作者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自觉投入到敌后火热的乡村斗争中,亲自挖掘“真人真事”的创作题材,帮助乡村剧社创作和演出。《穷人乐》就是文艺工作者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创作过程中,高街村剧团得到了八路军抗敌剧社汪洋、林韦、华江等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他们与陈福全、周德福等村民就剧本的题材与表演,多次商讨,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后,终于完成了14场的大型戏剧,剧本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在排练和演出过程中,文艺工作者用专业技能精心指导,比如在表演春天挨饿时,由于叙述语境的变化,亲身经历的农民进入不了演出的状态,说话语气和动作表演都不到位,后来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指导,学会了释放情感的时机和方法,才表现出了农民痛苦和仇恨。而在表现“中央军南退”的部分中,农民提出用“唱歌”来表现“吃紧”的地方,才能充分表达情感,引发群众的共鸣。《穷人乐》的成功创作和演出,体现了文艺的大众化、群众化,实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同时,也实现了“工农兵走向文艺”的可能性。

高街村剧团编创的《穷人乐》,为乡村文艺活动的发展指引了道路,极大地推动了晋察冀边区文艺活动的深入开展,由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加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很快在边区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文艺活动的热潮,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团结抗战的信心,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