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9 01:09:19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19 01:09:19     小编:

引言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育部在其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中指出,中学语文阅读应该要注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感知和领悟,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应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从阅读中吸取知识,以此来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由此可见,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耗费学生和教师的心血最多,占用课时最多,也因“少、慢、差、费”而受批评。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取得较为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文章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明确提升措施。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实施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角色转变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特别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给人造成的印象是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也没有得到有效增强。主要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和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更新,许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关注重点停留在教授过程,对于教材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主要采取填鸭式教学法,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其阅读兴趣没有得到培养。在对安徽省芜湖市市区六所初级中学的1258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57名学生都认为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将重点停留在教材内容上。作为学习性阅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受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严格控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深入思考如何在确保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尽可能创设各种主动阅读情境,要让学生掌握阅读主动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而不是让语文教师代替学生进行学习,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其阅读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老师的约束和抑制。

(二)难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多角度理解

在我国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总结、抄录出文章的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一般而言,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已经在教学参考书中被统一规定了的,不仅学生很少考虑这个主题或中心思想的来源,一些语文教师也很少深入思考起来龙去脉,也很少考虑到学生对于文章的规定性主题或中心思想的看法,大部分是以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为出发点,设计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和过程,将自己的思想让学生强行接受。例如在对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项链》进行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人生是多么奇怪, 多么变幻无常啊, 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可能有许多感悟,产生十分强烈的思想共鸣。但是在一些阅读参考书中,将其归纳为这是作者对于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批判,本来是可以让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一句话,最终因为这句话的定性理解,使学生教师不允许对作品的自我多元理解解读,让课堂变成冷冷清清的“一言堂”,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其创造力、自由性和独立性就受到制约。长期以往,学生就养成了对于教师讲解的依赖性,而不再是独立、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忽视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作文写作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中心和重点。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想就是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阅读效果较差。学生阅读面窄和阅读量少,是阻碍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第一,以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篇目数量来看,初中三年六个学期共需学习180篇课文,这对于初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轻视自读课文、重视讲读课文的现象,学生通过语文课本阅读到的文学作品数量屈指可数。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和家长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把学生的精力都束缚在教材中,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和现实的重要渠道,人文知识储备较少,文学修养严重缺乏。北京师范大学张鸿H在其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到国外学习以后,其阅读速度明显偏慢,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师指定和推荐的书目。而且我们的学生要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阅读,要么就不读课文,不会跳读、不会浏览,不会快速抓住文章要点。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对于人的阅读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精读方法,而且还要掌握速读、泛读和浏览等阅读方法。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长达十多年的语文学习中没有掌握好这种技能,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大关系。

(四)应试教育体制限定了学生阅读想象力和创造力

虽然考试制度成为学生能力提升和展现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应试教育容易导致学生轻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阅读教学、重考试辅导,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将大量时间精力放在了如何应对考试、提高考试分数上,而不是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阅读能力成为重要考查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但是语文阅读能力如何考查?命题是难题,大部分语文考试都采用选择题方式,给出一段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排除干扰项,以此避免人工阅卷的随意性,追求评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与数理化课程不同的是,文学作品不是抽象的概念、定理、定义和公式,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每个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其进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硬性的“统一见解”则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和培养,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升措施

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升。

(一)创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培养阅读兴趣最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独特优势,补充学生原有经验不足。例如在对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进行教学时,学生对于变色龙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会随环境的变化不断变色,以此来保护自己,就难以真正了解主人公的可悲之处和可怜之处,只能认为奥楚蔑洛夫是可笑的浅层次认识。如果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变色龙的录像,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二)不断创新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的手段和形式,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不同的课型,例如单元组合课型、探究课型、思维训练课型、整体感悟课型、活动课型、学法指导课型、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积累课型、自主阅读课型,要根据教学目标,着眼于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对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采取文学欣赏课型和朗读课型教学法;在对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课程或思维训练课程,甚至在实践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如何创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和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转变教学观念是课堂上合作阅读、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逐渐逼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更大程度上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领导者,在引导学生智力开发和语文习惯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地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总是占据着主体地位的,丝毫不给学生留有自由阅读、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虽然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也很难在一时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现代教学来讲,教师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改变,能够给学生们充足的自由时间进行合作阅读,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很多学校都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大都是在早上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早读,早读的时间也大都控制在四十分钟左右,当然平时也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阅读课,但是不要太多,阅读的时间还是以早上的时间为主。早读是学生的阅读天堂,教师可以对阅读内容进行布置,也可以让学生独自进行阅读,但是必须要读的便是今天课堂上将要讲到的课文内容,好让他们进行提前预习,也能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适当的方法营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能够自行地创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自然而然地也就可以对文章加深理解,使得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3.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方式因人而异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也就是说,学生自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单凭一种教学方式的话,未免会显得十分的单调,很多学生学得也不会特别起劲,甚至还会减少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别说抓住文章的中心内容了,就连一些字词和句子也很难把握好,但是,有的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却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体,并且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意,更有一些能力更强的学生,甚至能够将阅读的内容直接引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并且可以自觉地对文章进行赏析。当然,教师也应当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也就是不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保证因人而异,还应该保证因文而异,什么年龄段应该选取什么类型的文章,教师都应当做出适当的选择,不能够囫囵吞枣。个性化的阅读,能够更好地抓好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积累文史哲知识的习惯。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积累,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语文教师首先要能够精心挑选一些文学精品,增加学生阅读数量,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其阅读兴趣。其次,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重对词汇的搜集、整理和积累。要培养学生勤抄、勤写、勤用的良好习惯。摘抄笔记是阅读积累最好的方法,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自觉摘抄的良好习惯,就会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效率。要让学生懂得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指导学生从摘抄简单的语句和词汇做起,写批注、写心得、做评语、写笔记。

(四)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师生的良好互动,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习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个人学习和小组讨论,疏通文字,整理生字词。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和课堂教学安排,确定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勇于谈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个人看法和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共同确定课文学习目标,共同探讨文章学习价值所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自己设题、自己解题,初中语文阅读学习就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学习过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