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法国《真理报》开天窗事件

法国《真理报》开天窗事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2:17:26
法国《真理报》开天窗事件
时间:2023-08-05 02:17:26     小编:

苏瓦林,原名鲍里斯・利夫希茨(Boris Lifschitz),3岁时随父母及哥哥从乌克兰首都基辅移居巴黎。1915年3月,由于哥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战死,苏瓦林开始成长成为一名偏向工人运动的左翼和平主义者。1916年初,他在巴黎第九区加入法国社会党,后来成为法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为之撰稿的两份报纸《人民报》和《真理报》,都创办于1916年。前者由法国著名记者亨利・法博瑞(Henri Fabre)创办;后者由政治家和律师保罗・莫尼埃(Paul Meunier)创办。在与两位办报人的交往中,苏瓦林与他们建立起友谊,并得以在这两份社会党的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封公开信之所以受到列宁的关注,与第二国际在瑞士齐美尔瓦尔德(Zimmerwald)举办的会议有很大关系。这次会议召开于1915年9月5-8日,主要议题为无产阶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争取和平的运动。会议上,列宁代表的社会主义左派(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中派(社会民主主义)针锋相对,左派将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号召各国工人发动夺权运动。但是占会议多数的中派希望将会议定在和平主义的框架内。经过激烈争论,左派的提议未能通过,但双方也并未因此而达成一致意见。这次会议一般被视为社会主义左派与社会主义中派不和的开端。齐美尔瓦尔德会议之后,社会主义左派和中派之间的论战时有发生,苏瓦林和列宁的公开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在列宁回复苏瓦林的信中,澄清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重申了社会主义左派和中派的性质。列宁认为左派应该“组织无产阶级,唤醒和激励无产阶级”,中派则是害怕革命的软弱分子,他们“支吾其词,撒谎骗人,混淆问题”。列宁声称,“对中派分子(的批判)不是进行个人批判,而是进行政治上的批判。” 第二:回答了苏瓦林关于战争性质的言论,并就什么是爱国主义、如何区分“革命战争和反动战争”做了阐述。列宁认为:“任何战争都仅仅是政治的继续”,只有“无产阶级为争取社会主义而反对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列宁全集》第23卷198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才是需要肯定的爱国主义保卫祖国的战争。

列宁的回信不仅肯定了工人运动,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左翼共产主义的工作重点,即组织和领导工人反抗各国当权者的统治。

尽管列宁这封公开信在当时没有完整第得以发表,但它有两点重要的意义。首先,根据拉波博尔回忆录的记载,通过这封信,苏瓦林变成了坚定的列宁主义者,并随后成为“第三国际(在法国)积极的宣传员”。(Charles Rappoport,《Une vie révolutionnaire, 1883-1940: les mémoires de Charles Rappoport》,P370,Editions de la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1991,Paris)其次,它为研究法国报刊审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素材,研究者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类似事件探究当时的法国政府对报业的管制情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