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畲族服饰地区分异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嬗变研究

畲族服饰地区分异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嬗变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7 00:19:13
畲族服饰地区分异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嬗变研究
时间:2023-02-07 00:19:13     小编:

摘 要: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福安、霞浦、罗源、福鼎和景宁五个地区的畲族服饰为代表,对畲族服饰的地区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同时对当代社会中畲族服饰因经济文化冲击而导致的变化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对畲族服饰建立活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观念。

关键词:畲族;服饰;地区分异;嬗变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Study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She’s Costumes and the Evolu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CHEN Jing-yu(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Start with the research of field study of She’s costumes, with the represented by the She’s costumes in Fuan,Xiapu,Luoyuan,Fuding and Jingning, analysis the shape of traditional costume of She group in different region. Then describes the change in She’s costumes that caused by the economic culture shock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inally, put forward that the protection of She’s costumes should be hold by liv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

Key words :She group;costumes;regional differentiation;evolutio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引言

二、畲族服饰的地区分异特色

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又随着民族迁移及周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民族服饰直观地表现出来。范晔《后汉书》记载盘瓠死后,他的后代“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形成“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斓”的习俗,由于畲民历史上历经迁徙,且多与汉民杂居,男子日常服饰上受汉族服饰影响较深,只有女子服饰还保留着民族服饰的传统,畲族女子称自己这种五色斑斓的服饰为凤凰装,相传为始祖盘瓠之妻三公主出嫁之时帝后娘娘所赐,三公主的女儿出嫁之时,凤凰从祖地凤凰山衔来这件精美的嫁衣,后来畲族女子出嫁之时都穿上这种五彩凤凰装。畲族女子的凤凰装因地域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基本形制由大襟衫、拦腰(围裙)、绑腿及裙或长裤组成。头饰“凤凰冠”是凤凰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凤冠分为两大类,浙江与广东地区以缀珠式为主,福建江西等地以缠绕式为主。缀珠式凤冠以竹片、石珠和银器制成,一般都是女子结婚当日始戴,婚后有重大活动或节庆时才戴。缠绕式与缀珠式不同,多以红线夹杂发丝缠绕作为装饰,未婚、新婚和老年女子的凤冠在形制大小上稍有不同,以新婚年轻女子的最为艳丽。

关于畲族女装的式样,畲族研究学家施联朱先生综合服饰的典型性与特征性,将福建畲族女装归纳为福安、霞浦、罗源、福鼎四式。这四个地区地处闽东一带畲族村庄和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保存下来的服饰遗存较多,和浙江地区的景宁式服饰共同构成最具代表性的五种服饰分支。

(一)福安式(图1)。福安式流行于福建省福安、宁德大部分地区,女子服饰以蓝黑色为主料,上衣下裤形制,中间配拦腰,装饰性绣花和镶拼皆以红色为主色调。上衣领口有细碎的几何形五彩绣花;大襟拼色镶边,且大襟近腋下处有一不完整的三角形红色拼布,内有花卉彩绣,相传此处为高辛帝的半个玉玺。拦腰的裙面饰有左右对称的彩绣图案。凤冠为缠绕式,以红色毛线与发束混合,缠绕于顶,形成上大下小的桶装发型。

(二)霞浦式(图2)。霞浦式主要流行于福建省霞浦县西、南、中部和东部畲村以及福安东部地区,其服饰较为朴素,在胸襟处有2-3层彩绣,上衣立领处满绣。讲究的衣领为双层领,且均施以彩绣,这种两层领是霞浦畲族服饰的典型特征。霞浦的凤冠也是缠绕式,以红线夹杂发束盘于发顶。霞浦式的拦腰围裙上一般沿腰线及两侧做两层绣花装饰,中间再饰以彩绣花卉、动物图案②。 (三)罗源式(图3)。罗源式又称飞鸾式,流行于福建省罗源、连江和宁德南部飞鸾一带,其袖口及衣衫领口至肩部层层镶拼花边。罗源式的拦腰最为华丽,外围以层叠花边镶拼,内层四角以角隅纹样形式彩绣花卉凤鸟图案,正中留出蓝黑色的本布,一些精致的拦腰将本布留成蝙蝠、花篮状图形,形成“满地花”的布局。罗源式凤冠因人而异,新婚女子以红线缠绕一尖锥形凤首置于额前,脑后为高耸的凤尾,未婚女子则以红线缠圈置于头顶,老年妇女以蓝线缠绕成为形态较小的凤冠。

(四)福鼎式(图4)。福鼎式流行于福建省福鼎和霞浦部分地区,以及浙江省温州苍南的部分地区。福鼎式上衣样式与霞浦式相同,但胸襟处的绣花面积更为宽阔,且尤喜人物题材的彩绣图案,衣服袖口内里为彩色布镶拼,外翻成为装饰边口。福鼎式的典型特征为领口饰有两颗红绿毛线制成的毛球,当地俗称“杨梅球”。拦腰裙面为两层,蓝黑色拦腰上方另有一彩色小方布,两块布在腰头处拼接。

(五)景宁式(图5)。景宁式服饰主要以浙江省景宁地区为代表,流行于浙江景宁、丽水、云和、温州一带。服装以蓝黑色为主色,上衣样式与传统汉族大襟服装相似,领口及袖口有拼色边饰。边饰一般通过彩色面料镶拼而成,近年来亦有以层层花边进行装饰的,故而又称“兰观衫”“花边衫”。腰间有蓝黑色麻布织成的围裙状的拦腰,通过手工编织的彩带系于腰间固定,下配筒裙或长裤,边缘配有花边饰边。

三、畲族服饰在当代社会的嬗变

随着现代文明的经济的发展,广大畲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畲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冲击的背景下,畲族服饰文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荡。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文化的介入性影响直接导致了畲族服饰穿着场合的蜕变、服装制作工艺技术的变化以及畲民自身着装心态的改变,在笔者田野调查所至的浙闽两省的十几个畲族村,鲜少看见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传统服饰的畲民。在福建省宁德、霞浦等地的一些较为偏远的畲族村,有极个别老年妇女还在平日穿着畲族传统服饰,在六十岁以上人群中,时常可以看见一些身着现代服装但梳着传统发髻的老年妇女,但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及青年男女的穿着装束均已与汉族完全相同。在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青年男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服饰装束与汉族一样,老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仍有较多人使用蓝黑色麻质素面拦腰,腰间仍采用彩带束腰,穿在现代服装的外面做围裙用。仅有少数畲族老年妇女穿青蓝色大襟上衣,款式较传统“兰观衫”窄小贴身。

各地畲族妇女平日生活中以现代服饰为主,大多会准备一套民族服饰在节庆或重大活动时穿着,但形制较为混乱,除了参杂了一些本民族其他地区分支的服饰特征外,有的还加入了很多其他民族的服饰元素,这种多种不同来源的服饰元素混合杂糅导致畲族服饰偏离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由于传统凤凰冠制作精致、造价较高且脱戴较为复杂,现代畲族女性在节庆活动时多采用简化的凤凰冠。简化的凤凰冠以一绒布头箍为主体,上有仿银绣花装饰和塑料珠饰,使用时戴在额前于脑后系带固定即可,操作简便但制作粗糙。

四、结语

服饰作为时代生活的缩影,其发展必然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饰会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演化,所以合理的民族服饰保护必须要给服饰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和发展空间。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存在分散性和代代相传的特点,各地服饰存在地区性差异,对畲族服饰的保护需要结合地区分异特性,建立全面系统的研究。应当建立活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畲族民族服饰传承与保护观念,合理开发民族服饰资源,利用民族服饰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转化。在全面发展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对畲族民族传统服饰进行保护性发掘和整理,对于发现民族服饰发展变化的规律,检验传统服饰保护工作的合理性、保持民族文化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e.htm.

② 图2来源于宁德博物馆资料,图4来源于福鼎民宗局资料,其余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2] 吴微微,骆晟华.浙江畲族凤冠凤纹及其凤凰文化探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25(1):50-5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