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型体育中心的选址规划初探

大型体育中心的选址规划初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2 01:32:34
大型体育中心的选址规划初探
时间:2022-08-02 01:32:34     小编:

[摘要]:目前,国内众多城市都已建成了规模较大的体育中心,部分中小城市的体育中心项目业已进入近期建设内容。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民对于文体设施需求的增大,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同时,由于大型体育赛事的需要,体育场馆呈现集中建设的趋势。体育中心的选址首先应考虑体育中心本身运行的要求,保证体育中心规模合

理、进出便捷,同时应考虑城市交通、用地、地价、景观等方面的要求,使得体育中心成为融入城市肌理的活动舞台,并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本文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和对比,综合分析影响体育中心选址的相关因素,提出选址规划的一般原则,并探讨体育中心的后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大型体育中心既不同于以往体育场馆的建设,也不同于一般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体育中心的建设对城市整体格局的影响重大,目前对于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探讨甚多,但对于体育中心如何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的选址研究并不多。本文在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新背景下,通过国内外大量体育中心的实证研究,试在体育中心选址规划方法上有所探讨。

[关键词]体育中心、影响因素、选址原则、后续利用

1.0 大型体育中心的特性

a.功能复合化:大型体育中心是一个复合化的城市新区核心,其功能不仅包括体育活动功能,往往还包括文娱、商业、旅游、展览等功能。

b.场馆集中建设:大型体育中心的建设有别于一般单体体育场馆,应是集中一系列体育设施的体育综合体。

c. 土地需求量大:由于复合化的功能以及交通疏散等要求大型体育中心的建设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建设用地。

2.0 选址的外部影响条件

大型体育中心多建于城市干道或快速干道附近,基地被城市道路包围,地块 设置多个出入口与外围道路相联接。一般非赛事情况下,体育中心不会使城市交通的服务水平下降,但赛时高峰时段则必然带来周边城市交通服务水平的降低。由于中心区城市背景交通服务水平有限,所允许出现的交通影响度较小,如在城市中心区核心地段设置大型体育中心,将不可避免带来交通堵塞。如常州市体育中心紧靠行政文化中心,位于区域核心地带,大型活动只能选择晚上七点以后举,并通过交通管制才能够实现,体育中心的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

2.1 交通条件

a.大型体育中心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大型体育中心的建设将带来瞬时的交通高峰,举办大型赛事与观演活动时,数万人在 0.5-1h 内进行疏散,对周边道路的交冲击巨大,需要有力的通行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城市主干道与高铁站是本区内可利用的最佳资源。

b.大型体育中心与轨道交通的关系相对城市道路,轨道交通更适合于在短时间内进行大规模人流的疏散,对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也相对较少。对于有可能举办大型赛事的大型体育中心而言,轨道交通为特定目的性的人群提供了极为快捷的交通方式,同时能够带来远距离乘客,较强地区间的交流活动。日本横滨新城与静冈县草S体育中心均与轨道交通有较好的联系。可见一般1-1.5km 内,市民可以通过城市公交、地铁系统甚至步行与高铁站点边界通行,为体育中心的交通疏散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有利途径。

2.2 地价因素

体育中心对城市中心的指向度相对较低,对地价相对敏感。大型体育场馆宜选择适中价值的城市区位,充分利用集聚效应来带动周边地块的发展,而不是占据城市中土地价值最高的区位。因此,在城市发展格局上,体育中心应在契合总体规划制定的城市发展方向上选址,作为城市新区重要的发展动力和组成部分,同时避免与城市核心区过于靠近,以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避免交通等因素上大型体育设施与城市核心区的相互影响。如绍兴市体育中心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城市新中心的方展方向,布置于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并成为绍兴市城市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2.3 基地条件

体育中心的选址基地应选择环境较好的区块,基本满足自然植被良好、地域开阔、空气质量良好等条件,同时,应考虑远近期用地的结合,为未来配套项目的建设和进一步扩建留有余地。

2.4 土地相容性

大型体育中心应位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上;大型体育中心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定的城市经济效益,并为这些大型体育设施在日后积极融入城市空间做好铺垫。

首先,大型体育中心的选址应避免与工业、军事等用地相邻。

其次,大型体育中心可与品质优良的居住社区共同建设,在提升场地人气的同时,充分实现周边土地价值。

第三,大型体育中心与各类公共设施用地的关系:大型体育中心与行政文化中心:从以往城市建设的经验来看,大体量的大型体育中心不宜紧邻行政文化中心,如上海浦东、青岛新区、昆山;而占地较小的单体体育馆往往能够与行政用地结合较好,如东莞、日本横滨。

大型体育中心与商业商贸设施:在交通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商贸设施可以围绕体育中心良好发展,并有效带动体育中心地区的人气,同时实现停车等公共设施的共享。

大型体育中心与教育设施:两者互为补充,在区位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体育中心能够为大学城提供给中的体育设施,同时体育中心的利用率也可以大为提高。

3.0 后续利用

3.1 体育场馆利用

市民日常体育活动的需求,作为公益性的、低收费的体育场馆,主体育场难以适应这类要求,需要大量公共投入予以维持。 作为大型文艺演出、集会等社会公共活动的场馆,适于处综合类体育馆和大型体育场,偶发性大,市场运行存在不确定性;作为会展场地使用,适于综合类室内体育馆,露天大型体育场和各类集中场地有限的专业体育场馆通常不适于开设展示活动。

3.2 体育场馆附属设施利用

体育场附属的运动员区、观众休息区以及各类附属用房可安排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可以结合周边设施引入餐饮、酒吧、KTV、网吧、游艺厅、健身俱乐部等各类娱乐、服务设施,也可设施针对体育项目的各类健身器材商店。

3 .3体育场观念外部空间利用

由于大型体育中心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停车场地以及户外公共空间,可以与周边地块形成共享。在无重大活动时可为周边公共设施服务,即扩大了可利用的停车场数量,也为场地本身的维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4.0 体育设施的运营

4.1需要熟悉场馆的运营商――必须从建设阶段开始介入,可参考国外模式,由体育俱乐部或赞助商共同出资建设,一般由政府投入建设再转手到独立组织运作。

4.2需要频率较高的特殊事件―― 大型赛事或者各种演出等特殊事件的发生是体育设施对于市民的核心吸引力,也是体育旅游营销的基本宣传手段。有作为体育俱乐部主场和国内国际赛事定点举办地的体育中心在这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4.3体育旅游为主导的多方资源整合――体育旅游宏观上包括体育设施本身带来的旅游活动以及因为体育赛事蜂拥而至的人群对周边旅游活动的带动效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