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7-30 11:22:49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时间:2015-07-30 11:22:49     小编:

叶小沫老师送我一本叶至善先生所著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这本书是叶至善为配合《叶圣陶集》而写的,全书以时间为序,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像叶圣陶家庭成员一样,身临其境,从叶圣陶事业和生活中的一件件琐事,体味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平凡的一生。

这本书不但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人生教科书。近日重读,从叶至善对叶圣陶生活工作的点滴记录中,特别是他对子女的教育中,更好地理解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含义。

叶圣陶说:“儿女的生长,只有在环境的限制之内,凭他们自己的心思能力去应付一切。”“所谓环境,包括一饮一啄,一猫一狗,父母教师,街市田野……做父亲的真欲帮助儿女仅有一途,就是诱导他们,让他们锻炼这种心思能力。”

叶至善是叶圣陶的长子,在他的记忆里,几乎从没有听父亲提到过立身处世的长篇大论说教。书中写到,叶至善2岁9个月时爬板凳,触发叶圣陶写了一首教育诗《成功的喜悦》:

儿欲爬上凳子,

玩弄桌上摆着的积木、摇鼓、小锡船,耍孩儿。

他右膝支着凳面,耸身屡屡,

可是力量不济,不能成就他的尝试。

老太太看见了,

把他抱起来,让他坐上凳子。

伊的动作十分轻易,

但是,这使他十分失意,

啼声乍发,身子一溜,

两脚又站在地。

为什么啼泣?

要发展你独创的天才?

要锻炼你奋发的潜力?

要乞求你意志的自由?

要享受你成功的喜悦?

他不做什么说明,

只是继续他的尝试,忽然身子一耸,两脚离地,

他又坐上了凳子。

玩具在他的手里,

笑容浮上他的两颐。

叶至善认为,这是父亲最好的一首教育诗。他说父亲是强调“应该让孩子发展自己去闯的本能,应该让孩子锻炼奋发的潜力,不要阻挠孩子祈求意志的自由,不要剥夺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我知道,父亲是不主张把我抱上凳子的”。

叶至善小时候爱拆东西,有时拆得兴起,连家里的马蹄表都拆了。叶圣陶不是装作没看见,就是一笑了之。因为他知道,儿子拆了东西当然要想法再装起来。一开始叶至善经常是满头大汗地忙活半天,仍然面对散落一地的零件发愁。拆拆装装多了,渐渐地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上初中时,居然按照杂志上的图纸,自己安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

曾有人问叶至善,叶圣陶如何教儿子写作,叶至善答:“从来不教。”叶圣陶仅要求孩子们每天要读些书,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圣陶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圣陶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他总是认真倾听,从不轻易说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之类的话,只是说我懂了或者我不懂。叶圣陶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就会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明白,直至父亲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叶至善说:“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会作文的。”

叶圣陶的“顺其自然”并非放任自流,他重视培养子女健全的人格。叶至诚说:“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还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兄弟几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他人的事,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之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事事处处要替他人着想。”

叶圣陶很在乎子女性格的培养。叶至诚小时候,性子毛躁。叶圣陶亲自做了一根钓鱼竿,通过钓鱼,用“以静制动”的办法培养出了叶至诚做事认真、耐心的性格。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但有的习惯绝不能养,比如“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噗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比起抓学习,叶圣陶更注重抓孩子养成好习惯。

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评价叶圣陶一家:“圣陶兄是我的老朋友。我佩服他和夫人能够让至善兄弟三人长成在爱的氛围里,却不沉溺在爱的氛围里。他们不但看见自己一家,还看见别的种种人;所以虽然年轻,已经多少认识了社会的大处和人生的深处。而又没有那玩世不恭、满不在乎的习气。”

在家长们心浮气躁、望子成龙的今天,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深思。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