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探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试探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2 00:08:40
试探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
时间:2023-05-12 00:08:40     小编:

摘 要:语言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语言若添以恰当的语言艺术,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就会大大增强,同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提问;艺术

课堂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我认为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根据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情境创设中的语言设计是很讲究的

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也是教师投身课改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新课引入的语言情境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更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数学课的几种导入语言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语言导入法

在教学生活中老师们容易发现,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精心组织的语言有利于情境的建立,让学生尽快进入领悟数学学习的环境。例如:在《等可能事件》一课的教学中,通过游戏幸运抽奖:盒中有28张小纸条每张上分别写了全班每一位学生的学号,现在请一位同学在盒中先后抽出3张,看看哪3位同学是今天的幸运中奖者?在抽奖活动结束后,教师小结:其实同学们都明白刚刚的抽奖活动中每位同学都有可能被抽到,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可能事件。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恰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法

动手操作语言导入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在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后提出问题:擦去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只剩下一个三角形ABC,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将这个平行四边形重新作出来?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进一步提问,每个小组的同学已经作了不少的平行四边形,那么你是如何将它正确地画出来的呢?(即如何知道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在学生操作作图得出两个猜想后比较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题,确立了本堂课研究的中心议题。从实践中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判定定理,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3.温固知新语言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语言,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计算几题整式的乘法,接着提问:通过观察你能发现这些乘式与结果的特征吗?既复习了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又通过观察、发现这些乘式与结果的特征,自然的导入平方差公式。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体验了平方差公式推导过程,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衔接性语言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情景创设中良好的教学语言设计,能引人入胜,那么教学过程中衔接性语言的设计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展、教师角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处以等可能事件的教学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哪些环节间需要合理地设计衔接语言。

1.各知识点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有的课型新知识点(如概念、公式、定理等)不止一个,那么在的知识点间设计必要的简短的过渡性的语言便是研究教材、设计教法中的细功夫。在各知识点间设计必要的衔接,不仅使新知成为有源之水、为新知找到生长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例如:在通过抽奖游戏等活动后学生理解了可能事件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发球真的公平吗?自然引发学生思考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否相同问题的探讨及操作,从而得出这类可能事件称为等可能事件。在学生理解了等可能事件后,教师提问:我们知道了等可能事件。那么同学们知道如何来求生活中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呢?实现了从可能事件----等可能事件-----求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各知识点间的层层推进。其实,衔接性语言的设计中揭示了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使公式的产生显得那样的较松与自然。

2.新知与例题间衔接性语言的设计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化与拓展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新知与例题间的衔接普遍存在,是呆板地“搬出”例题、或毫无感召力地说出:“下面给出新知的应用”,还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衔接性的语言使整堂课,结构环环相扣、严谨有序呢?

在等可能事件一课中,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我这样设计:有了公式后,我们就可以用公式来求生活中曾经碰到过的等可能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同学们都玩过扑克牌吗?其实在扑克牌中也蕴涵着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总之,为了上好一堂课,我们应当重视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语言,力求使我们的导入语言生动有新奇性、教学过程衔接语言科学有启发性。语言没有固定的形式,唯有不断锤炼,才能口随心愿,才能正确表达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与思考。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