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xx年9月,我担任教科研工作伊始,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在前任同志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了《xx一中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并整体推进实施,逐步形成了一中特有的“四层九段”的阶梯式发展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对学校教师现状准确务实的分析,提出了未来五年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并对学校现有258位专任教师根据不同年龄、职称、发展意愿划分成四个层次、九个阶段,根据不同层次、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确立目标、建立规划、培训提升、阶段总结、评价奖励等一系列措施,首先让每一位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做出合理的预期和规划,通过规划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下一步要达到的目标和层次做出准确地定位。学校在对教师自我规划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不同层次、阶段和需求提供阶梯式培训,即初级层次教师由中级层次中的优秀教师领衔培训,中级层次教师由高级层次中的优秀教师领衔培训,高级层次教师由校外专家、学者进行培训,阶梯式培训的优势在于共性强、针对性好,身边的榜样更有说服力,身边的事例更有指导性。当然分层次阶段培训必然带来组织活动次数大幅度增加,时间、场地的保证上也相应带来困难,这都需要组织者提前精心准备、积极协调,辛勤的付出必然有丰厚的回报,《xx一中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方案》实施一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年度结束时,依据《xx一中“教师专业发展奖励”评分办法》对61位在专业发展中卓有成效的教师予以奖励,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对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不足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存在的问题有:
1、首先是发展上的不均衡,从整体来看,虽然有进步,但教职工全员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目标还相距深远,论文发表、获奖人数,课题参与人数尚不足全体教师的1/2;
2、各级各类培训面窄、层次低、形式单一,很多培训机会因为教学工作需要而不得不放弃;
3、教师个人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进修、读书的时间得不到保障,专业发展的持续性不强;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落实到行动还有不足,参与培训,参与研修的积极性不高,进修、读书的主动性不强,还没有形成良好地比教师素养、比工作能力的氛围。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教科研工作的难题,急待破解。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二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加强了科研力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科研工作的学校是不完善的学校,没有科研能力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特别在这个学期中,我们把科研作为我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科研工作也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为了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我们学校的优势,结合研究性学习,为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大力提倡:“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态度。
(1)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科研工作条例》、《学校科研工作五年发展目标》等规章制度和方案。
(2)积极投身于二期课改,我校所有教师通过培训正在执教新教材,还有多位老师在上探究型课程,有目的地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
(3) 充分调动老师的科研意识积极性,要让教师们树立“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思想,本学期共收到心得体会35篇,教学案例6篇,科研小论文30余篇,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展示我校教师的素质;
(4)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本学期印刷成册的有美术学科校本教材 、音乐校本教材体育校本教材等,并体现了“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目前共有五册校本(培训)教材。
(5) 11月10日学校召开科研开题论证会,邀请区有关专家领导来校检查指导科研工作,对推动我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兄弟学校的科研成果展示会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加强横向联系,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6) 落实市、区两级的课题研究,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组织并审核20xx年课题申报,其中四项课题《初中创造性学科教学结构、方法、途径模式的研究》通过沈阳市教科所鉴定,获得证书。《创新教育的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沈阳市教科所鉴定,获得证书。《开发网上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实施学生合理平衡营养膳食的对策研究》荣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另有16项教师个人立项(区级),已申请通过。完成学校历年来已批准立项的课题整理统计以及教师论文统计等常规工作,建立了学校科研网页并负责增补内容。
学校在研究课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先后搭建了网络平台,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工程,为了配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换了学校部分线路,学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学校的外网和校园网运行正常,内容丰富,有资源库、网络学校、在线教育、科研、党建等一些大的模块,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学习和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了起到了推动作用。
(7) 认真完成教育局和区科研室等有关单位布置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积极订购科研用书和有关科研方面的报刊杂志供教师们作参考;按时出席各级各类的科研工作会议。
我校有3名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被评为市级科研课题研究一等奖,4名教师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通过课题研究,推广成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三
在这一学期中,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加强了科研力度。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科研工作的学校是不完善的学校,没有科研能力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特别在这个学期中,我们把科研作为我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科研工作也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为了提高我校的知名度,充分发挥我们学校的优势,结合研究性学习,为此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大力提倡:“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态度。
(1)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科研工作条例》、《学校科研工作五年发展目标》等规章制度和方案。
(2)积极投身于二期课改,我校所有教师通过培训正在执教新教材,还有多位老师在上探究型课程,有目的地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
(3) 充分调动老师的科研意识积极性,要让教师们树立“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思想,本学期共收到心得体会35篇,教学案例6篇,科研小论文30余篇,其目的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展示我校教师的素质;
(4)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及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本学期印刷成册的有美术学科校本教材 、音乐校本教材体育校本教材等,并体现了“以人为本,实施分层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目前共有五册校本(培训)教材。
(5) 11月10日学校召开科研开题论证会,邀请区有关专家领导来校检查指导科研工作,对推动我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多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兄弟学校的科研成果展示会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加强横向联系,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6) 落实市、区两级的课题研究,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组织并审核20xx年课题申报,其中四项课题《初中创造性学科教学结构、方法、途径模式的研究》通过沈阳市教科所鉴定,获得证书。《创新教育的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沈阳市教科所鉴定,获得证书。《开发网上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实施学生合理平衡营养膳食的对策研究》荣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另有16项教师个人立项(区级),已申请通过。完成学校历年来已批准立项的课题整理统计以及教师论文统计等常规工作,建立了学校科研网页并负责增补内容。
学校在研究课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先后搭建了网络平台,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工程,为了配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换了学校部分线路,学校大部分教师能使用学校的外网和校园网运行正常,内容丰富,有资源库、网络学校、在线教育、科研、党建等一些大的模块,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学习和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了起到了推动作用。
(7) 认真完成教育局和区科研室等有关单位布置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积极订购科研用书和有关科研方面的报刊杂志供教师们作参考;按时出席各级各类的科研工作会议。
我校有3名教师的教育科研论文被评为市级科研课题研究一等奖,4名教师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通过课题研究,推广成果,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四
x小学20xx年教科研工作总结坚持科研兴教战略,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支持。一年来,学校教科研工作以建设具有鲜明围棋教育特色的一体化学习型学校为中心,围绕“科研兴教,铸造名师,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切实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一年来,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依靠全体教师,开展以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的教育科研活动,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科研才能,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科研管理,调整充实学校科研组,健全“分管校长——教科室——科研组——课题组”的科研管理网络。科研组成员主要来自各课题组,是学校教科研的骨干力量。科研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改热点,收集、总结先进的教科研信息,每周举行“教学论坛”活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观摩活动,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积极推广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以此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一年来,学校承担嵊州市级以上课题31项。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学校要求各课题组按照所制订的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人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定期举行集体研究活动,撰写课题心得和研究个案,重视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为课题的顺利结题打好基础。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一年来,学校加强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上半年完成了浙江省教师继续教育的“教科研专题培训”,从下半年起,每周的教职工会议上举行“教学论坛”活动,主要由校“名师工作室”与“科研组”成员主持,把教育理论的前沿动态,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传递到每一位教师。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比较明显。
学校继续实施“青春闪光”工程,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一年来的学习重点有“走进新课标”系列讲座、“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推陈出新,让课堂活起来”科研节系列活动等。通过学习和培训和科研节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大大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为拓宽科研视野,了解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校邀请了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来我校进行了《课堂预设的实时生成》专题讲座,并邀请杭州天长小学的教科室主任徐华昆老师现场课堂教学、说课、讲评,使老师们收益非浅。
把课题研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开展学校教科研的首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科研,从而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有生命活力的。
一年来,有不少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发表、获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市教科所组织的嵊州市20xx学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和市20xx暑期论文评比中获得了出色的成绩。
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面对信息时代的学校教科研工作,要认真搞研究,要不断开拓创新,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献计献策,为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而努力。新的一年,我们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刻刻铭心“常问心在哪里?常思岗在何处?”,不当之处敬请谅解,谢谢大家!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由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汇报我校“十一五”教育科研的工作情况。首先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次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教育科研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开展的。我校历任校长有超前的教研教改意识,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长常说,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搞教育科研,既能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经验,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教育科研能达到兴教、兴校、兴师的作用。为此,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工作计划。
“十一五”期间,为了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最前卫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学校不惜资金投入,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培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先后派出主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教学方面的领导到青岛、石家庄、秦皇岛等地参观学习,派中层以上分管教育和德育的领导到教改前沿江苏东庐中学、梅岭中学和洋思中学学习考察,并把带回来的资料、信息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观摩。
五年来,我校到外地参观、培训、听课的领导、教师近二百人次。通过学习考察培训,使老师们的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更好的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片展示:江苏考察图片
“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科室的工作职能:制订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和方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采取“校长室领导——教科室管理——教研组布置——课题组落实”的四级管理模式,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科室为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机制
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校长主管学校的主课题研究工作。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校教研组为龙头,以课题组骨干教师为中坚,各教研组长、科室负责人密切配合,教师人人参与。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始终在规范运作。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确立科研专题制度》、《领导带教研组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备课组工作制度》、《视频课例开发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一堂好课”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师反思制度》、《教科室工作制度》、《教科室主任职责》、《课题档案管理制度》等等,这里面既有保障性制度,又有评价与激励性制度,是我们搞好教育科研的基础和保障。
2、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加快教师向“科研型”转轨。
(1)从学习理论、专题辅导入手,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学校倡导教师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乌托邦》《德育要革命》相关资料,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学校由分管教育的校长带头,教务处,教科室的领导分别作了教育科研专题辅导(共5期),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
《词典》有云:“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时时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3)课题研究是教师向“科研型”转轨的重要途径。
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十一五”县级课题立项中,第一批就有43项课题申报成功,结题43项,共有222人次参加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有21项课题立项,并顺利进行研究。市“十一五”课题立项9次,各科都有研究团体,取得较好的效果。
(4)、培养科研名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科研的进程,我们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扶植一批骨干教师。主要措施是:“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走上台展示”。学校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多次请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专家来校指导,并聘请省特级教师来校传经送宝。还尽可能多地为老师们提供参加省、市、县各类优质课、说课大赛的机会,为科研名师成长铺就成功之路。我校还积极参与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齐凤云,马秀芹老师主讲的公开课受到了一致好评。
图片展示:省特级教师讲学
(5)、以校为本、注重实际、科学有序、稳步推进
为了体现教育科研的层次性、实效性,从07年开始,学校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主题研究活动”,采取的方法是“一课两上两评”(即同课异构的方式),即每个教研组推荐两位骨干教师讲同一节课,备课组根据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出研究主题,由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全体教师连续听完两节课后,对两位讲课教师进行对比评课,相同的内容、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教师,老师们评起来更有针对性,研讨的氛围更积极更热烈,讲课教师再根据评课教师的建议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然后再上再评。我们是想以“示范加研讨”的形式,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达到引领、提升的目的,使我校的教育科研更具实效性。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研究,20xx年,要求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对确定的五个研究主题在课堂中的综合运用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课堂教学已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简单的场面了,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的引入、激励性的评价、开放性的提问在课堂中随处可见,课堂活了起来。为了使公开课、示范课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年来我们对公开课、示范课及课后研讨进行了全程跟踪录像,做成视频,放在校园网上。不仅其他教师可以观摩学习,讲课教师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这样大大调动了教师们课改的积极性,也加快了我校的课改进程。教师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现在我们的校园网上教师们上课、说课、评课的视频已达到300多人次。
3、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
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包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课题研究完成后对课题的认定、验收、课题成果的推广。加强科研成果管理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教育科研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教科室办好《教育科研新天地》校刊,刊登先进的教学理论文章,对课题研究成果向全校教师做宣传,发表教师的论文小结。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此外,学校还安排了全校性的课题成果推广听评课活动:新教师新课题汇报课,县级骨干教师课题展示课,市级骨干教师课题示范观摩课,保证每个课题活动有时间、有内容、有安排,促成成果的形成和推广。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地搞教育科研,也获得了教育科研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成功。通过系列活动,“十一五”期间我校培养出了一批科研上有成就、教学上有特色的骨干教师。语文教师井萍、物理教师赵秀萍分别代表秦皇岛市参加省优质课大赛,分获一、二等奖。青年教师赵辉、刘桂凤、李建丽等24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在市优质课、课例大赛、智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语文教研组完成了省级“十五”规划科研课题“彰显个性,愉悦成文”,并由此成功开发出一套适合初一年级学生使用的写作学科校本教材《瀚海拾贝——日记体摘抄训练》和适合初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写作学科校本教材《仿中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使用,一线教师及实验学生反应效果很好。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较高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由知识型向科研型的转化。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六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依据学期初教科研计划,依据学校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在全体教师的配合之下,积极地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科研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内涵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教科室协助学校教务处开展“十校联谊”活动,深入推进我校“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较大范围内起到了示范辐射的作用,本次教研活动是新课改理念在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体落实的体现,活动促进了教师备课、研课、上课水平的提高,为今后我校高效课堂的成熟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组织教师参加亭中“教学艺术节”活动。如课堂诊断、教学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命题能力竞赛等。
3.邀请专家来我校做讲座。本学年先后有市教科所冯卫东来我校做“高效课堂3.6.9”的讲座;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颖来我校做“高考数学高效复习”的专题讲座,两次讲座均在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增强了我校的教研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与科研意识。
1.本学年初,教科室编制了专门的“学”的课堂学习材料,教师人手一份,宣传相关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2.借助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教科室策划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首次论坛活动方案:主题:“‘学讲练探’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做好‘学’的工作”。收到几十篇论文,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与行政领导进行了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加深了老师对“学”的课堂的理解。并在6月份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学讲练探”公开课的开设、点评与总结活动。
3.组织了亭中“学讲练探”通州区教科室、教研室的联合论证会议。三名教师上了公开课,取得一致好评。在论证会上教育局领导、区教科室主任、来自其他学校的各学科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校上课老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均参与了本次会义。该论证活动明确了我校“学”的模式构建的具体方向,积累了亭中人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宝贵经验,对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学年度校教科室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南通市第四届教师专业成长论文评选活动”,共选送6篇论文,有三篇论文获、区级奖;组织教师参加20xx年“省中小学优秀教育管理论文”征文比赛;组织参加艺术类课程教案(征文)比赛与“行知杯”论文比赛。
1.今年学校在确立课题参与成员时采用了由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家校通及时公布学校有关课题的申报与研究进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共有40多位青年教师主动申报参与了学校课题的研究,为后期推进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12月份,校教科室参加了区教科室十一五课题增补课题的现场调研,对课题的进展状况作了扼要回顾,进一步提出了下一阶段推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策略。此后,学校及时向有关课题主持人传达了会议精神使得校十一五个人课题结题工作顺利完成。朱新星、栾爱春、徐育、张志兵等同志向区教科室提交了结题鉴定。学校在三月份召开了课题分工会议,具体落实有关研究任务,明确研究目标与责任,到学期结束之前已经收取课题相关论文6篇。
3.今年1月份,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课题(09yja880012)子课题“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购置相关课程材料(450套)共课程开设使用。在4月份前往郑州参加了全国生命教育年会。会议之后,学校将录音mp3及ppt文件拷贝给课题组成员及学校相关领导,供全体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使用,有效传达了会议的精神。
4.6月份,侧重动员全校教师参与申报省、市、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与省、市、区教研室第九期课题研究工作。
5.动员相关教师申报20xx-20xx年度教育先进个人评选。在本年度,我校荣获“通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栾爱春、张志兵两位老师荣获“通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徐育老师主持编写的《通城名片》荣获“通州区优秀校本课程”。另外,栾爱春、徐育、江国云荣获“通州区课堂诊断先进个人”。(通教基【20xx】84号文)。
我校共有五位教师参与通州区名师协会。今年,他们多次参加区内外的教育研讨活动。在区内开设公开课合计5节,去浙江湖州开课2节,并听取特级教师的讲座。协会成员在校内开设公开课3节。他们的存在与教科研活动一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已过,曾经的所有皆已成为过去。纵览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下一年度要着重做好以下事情:
一、在全校范围内发现、推举教科研典型,逐步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二、细化“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素养培养研究”。
围绕课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项有效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真正借助课题促进我校学生素养培养方式的完善与提高,借助课题把我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得以彰显与渗透。
三、在20xx级高一年级开设“生命教育课题”课程。
把生命教育与高一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案展示、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开设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课题对我校素质教育实施的促进作用。寻求“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素养培养研究”与“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结合点。
四、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作。
把课题研究与学校课堂特色的研究与共同体活动相结合,初步设想在下一学期把“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现场论坛与网上论坛活动相结合,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变成教师乐于参与、乐于表达自身教育、教学思想的“精神家园”,逐步实现其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功能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七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由我代表学校向大家汇报我校“十一五”教育科研的工作情况。首先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次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教育科研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很难开展的。我校历任校长有超前的教研教改意识,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校长常说,通过教育科研的实践,有助于学校在更广阔的视野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搞教育科研,既能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原有的经验,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校教育科研能达到兴教、兴校、兴师的作用。为此,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摆在了学校发展的先导位置,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每学年每学期工作计划。
“十一五”期间,为了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最前卫的教育理念指导工作。学校不惜资金投入,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级培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先后派出主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等教学方面的领导到青岛、石家庄、秦皇岛等地参观学习,派中层以上分管教育和德育的领导到教改前沿江苏东庐中学、梅岭中学和洋思中学学习考察,并把带回来的资料、信息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观摩。
五年来,我校到外地参观、培训、听课的领导、教师近二百人次。通过学习考察培训,使老师们的理念不断更新,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了不断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我们更好的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图片展示:江苏考察图片
“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科室的工作职能:制订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规划和方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采取“校长室领导——教科室管理——教研组布置——课题组落实”的四级管理模式,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科室为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机制
构建教育科研组织,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有利于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学校校长主管学校的主课题研究工作。学校的科研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校教研组为龙头,以课题组骨干教师为中坚,各教研组长、科室负责人密切配合,教师人人参与。使学校科研工作的整体性与个体性研究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始终在规范运作。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一系列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如《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确立科研专题制度》、《领导带教研组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备课组工作制度》、《视频课例开发制度》、《教师评价制度》、《“一堂好课”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听课制度》、《教师反思制度》、《教科室工作制度》、《教科室主任职责》、《课题档案管理制度》等等,这里面既有保障性制度,又有评价与激励性制度,是我们搞好教育科研的基础和保障。
2、营造学校教育科研氛围,加快教师向“科研型”转轨。
(1)从学习理论、专题辅导入手,加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学校倡导教师学习《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乌托邦》《德育要革命》相关资料,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学校由分管教育的校长带头,教务处,教科室的领导分别作了教育科研专题辅导(共5期),通过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
《词典》有云:“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过去是为了将来。”。教育科研工作就是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时时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小小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资料的积累为日后研究、总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3)课题研究是教师向“科研型”转轨的重要途径。
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十一五”县级课题立项中,第一批就有43项课题申报成功,结题43项,共有222人次参加研究。第二批、第三批有21项课题立项,并顺利进行研究。市“十一五”课题立项9次,各科都有研究团体,取得较好的效果。
(4)、培养科研名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为了进一步加快教育科研的进程,我们首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扶植一批骨干教师。主要措施是:“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走上台展示”。学校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多次请市教科所、县教研室的专家来校指导,并聘请省特级教师来校传经送宝。还尽可能多地为老师们提供参加省、市、县各类优质课、说课大赛的机会,为科研名师成长铺就成功之路。我校还积极参与了县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齐凤云,马秀芹老师主讲的公开课受到了一致好评。
图片展示:省特级教师讲学
(5)、以校为本、注重实际、科学有序、稳步推进
为了体现教育科研的层次性、实效性,从07年开始,学校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主题研究活动”,采取的方法是“一课两上两评”(即同课异构的方式),即每个教研组推荐两位骨干教师讲同一节课,备课组根据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出研究主题,由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组全体教师连续听完两节课后,对两位讲课教师进行对比评课,相同的内容、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教师,老师们评起来更有针对性,研讨的氛围更积极更热烈,讲课教师再根据评课教师的建议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修改,然后再上再评。我们是想以“示范加研讨”的形式,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达到引领、提升的目的,使我校的教育科研更具实效性。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研究,20xx年,要求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对确定的五个研究主题在课堂中的综合运用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课堂教学已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种简单的场面了,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精彩的引入、激励性的评价、开放性的提问在课堂中随处可见,课堂活了起来。为了使公开课、示范课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年来我们对公开课、示范课及课后研讨进行了全程跟踪录像,做成视频,放在校园网上。不仅其他教师可以观摩学习,讲课教师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改进。这样大大调动了教师们课改的积极性,也加快了我校的课改进程。教师的专业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现在我们的校园网上教师们上课、说课、评课的视频已达到300多人次。
3、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
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包括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课题研究完成后对课题的认定、验收、课题成果的推广。加强科研成果管理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促进教育科研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教科室办好《教育科研新天地》校刊,刊登先进的教学理论文章,对课题研究成果向全校教师做宣传,发表教师的论文小结。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和推广.此外,学校还安排了全校性的课题成果推广听评课活动:新教师新课题汇报课,县级骨干教师课题展示课,市级骨干教师课题示范观摩课,保证每个课题活动有时间、有内容、有安排,促成成果的形成和推广。
五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地搞教育科研,也获得了教育科研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成功。通过系列活动,“十一五”期间我校培养出了一批科研上有成就、教学上有特色的骨干教师。语文教师井萍、物理教师赵秀萍分别代表秦皇岛市参加省优质课大赛,分获一、二等奖。青年教师赵辉、刘桂凤、李建丽等24名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在市优质课、课例大赛、智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语文教研组完成了省级“十五”规划科研课题“彰显个性,愉悦成文”,并由此成功开发出一套适合初一年级学生使用的写作学科校本教材《瀚海拾贝——日记体摘抄训练》和适合初二年级学生使用的写作学科校本教材《仿中创》,通过一个多学期的使用,一线教师及实验学生反应效果很好。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较高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由知识型向科研型的转化。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八
我校共有五位教师参与通州区名师协会。今年,他们多次参加区内外的教育研讨活动。在区内开设公开课合计5节,去浙江湖州开课2节,并听取特级教师的讲座。协会成员在校内开设公开课3节。他们的存在与教科研活动一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已过,曾经的所有皆已成为过去。纵览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下一年度要着重做好以下事情:
一、在全校范围内发现、推举教科研典型,逐步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二、细化“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素养培养研究”。
围绕课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项有效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真正借助课题促进我校学生素养培养方式的完善与提高,借助课题把我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得以彰显与渗透。
三、在20xx级高一年级开设“生命教育课题”课程。
把生命教育与高一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案展示、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开设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课题对我校素质教育实施的促进作用。寻求“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素养培养研究”与“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结合点。
四、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作。
把课题研究与学校课堂特色的研究与共同体活动相结合,初步设想在下一学期把“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现场论坛与网上论坛活动相结合,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变成教师乐于参与、乐于表达自身教育、教学思想的“精神家园”,逐步实现其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功能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九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依据学期初教科研计划,依据学校年度整体工作安排,在全体教师的配合之下,积极地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科研工作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于学校内涵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教科室协助学校教务处开展“十校联谊”活动,深入推进我校“学讲练探”四环节教学模式。在较大范围内起到了示范辐射的作用,本次教研活动是新课改理念在我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具体落实的体现,活动促进了教师备课、研课、上课水平的提高,为今后我校高效课堂的成熟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组织教师参加亭中“教学艺术节”活动。如课堂诊断、教学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命题能力竞赛等。
3.邀请专家来我校做讲座。本学年先后有市教科所冯卫东来我校做“高效课堂3.6.9”的讲座;江苏省特级教师陈颖来我校做“高考数学高效复习”的专题讲座,两次讲座均在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增强了我校的教研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与科研意识。
1.本学年初,教科室编制了专门的“学”的课堂学习材料,教师人手一份,宣传相关教学理念,引导教师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
2.借助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教科室策划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首次论坛活动方案:主题:“‘学讲练探’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如何做好‘学’的工作”。收到几十篇论文,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与行政领导进行了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加深了老师对“学”的课堂的理解。并在6月份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了“学讲练探”公开课的开设、点评与总结活动。
3.组织了亭中“学讲练探”通州区教科室、教研室的联合论证会议。三名教师上了公开课,取得一致好评。在论证会上教育局领导、区教科室主任、来自其他学校的各学科专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校上课老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均参与了本次会义。该论证活动明确了我校“学”的模式构建的具体方向,积累了亭中人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宝贵经验,对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学年度校教科室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南通市第四届教师专业成长论文评选活动”,共选送6篇论文,有三篇论文获、区级奖;组织教师参加20xx年“省中小学优秀教育管理论文”征文比赛;组织参加艺术类课程教案(征文)比赛与“行知杯”论文比赛。
1.今年学校在确立课题参与成员时采用了由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家校通及时公布学校有关课题的申报与研究进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共有40多位青年教师主动申报参与了学校课题的研究,为后期推进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12月份,校教科室参加了区教科室十一五课题增补课题的现场调研,对课题的进展状况作了扼要回顾,进一步提出了下一阶段推进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策略。此后,学校及时向有关课题主持人传达了会议精神使得校十一五个人课题结题工作顺利完成。朱新星、栾爱春、徐育、张志兵等同志向区教科室提交了结题鉴定。学校在三月份召开了课题分工会议,具体落实有关研究任务,明确研究目标与责任,到学期结束之前已经收取课题相关论文6篇。
3.今年1月份,学校成功申报了教育部“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课题(09yja880012)子课题“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购置相关课程材料(450套)共课程开设使用。在4月份前往郑州参加了全国生命教育年会。会议之后,学校将录音mp3及ppt文件拷贝给课题组成员及学校相关领导,供全体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使用,有效传达了会议的精神。
4.6月份,侧重动员全校教师参与申报省、市、区十二五规划课题,与省、市、区教研室第九期课题研究工作。
5.动员相关教师申报20xx-20xx年度教育先进个人评选。在本年度,我校荣获“通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栾爱春、张志兵两位老师荣获“通州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徐育老师主持编写的《通城名片》荣获“通州区优秀校本课程”。另外,栾爱春、徐育、江国云荣获“通州区课堂诊断先进个人”。(通教基【20xx】84号文)。
我校共有五位教师参与通州区名师协会。今年,他们多次参加区内外的教育研讨活动。在区内开设公开课合计5节,去浙江湖州开课2节,并听取特级教师的讲座。协会成员在校内开设公开课3节。他们的存在与教科研活动一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已过,曾经的所有皆已成为过去。纵览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下一年度要着重做好以下事情:
一、在全校范围内发现、推举教科研典型,逐步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
二、细化“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素养培养研究”。
围绕课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项有效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真正借助课题促进我校学生素养培养方式的完善与提高,借助课题把我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得以彰显与渗透。
三、在20xx级高一年级开设“生命教育课题”课程。
把生命教育与高一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案展示、学生成果展示、活动开设等多种方式真正实现课题对我校素质教育实施的促进作用。寻求“基于人生观照的当代中学生素养培养研究”与“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与渗透研究”在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结合点。
四、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运作。
把课题研究与学校课堂特色的研究与共同体活动相结合,初步设想在下一学期把“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的现场论坛与网上论坛活动相结合,把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将“青年教师发展共同体”变成教师乐于参与、乐于表达自身教育、教学思想的“精神家园”,逐步实现其服务教师、发展教师的功能
中学科研处工作总结 初中科研工作总结篇十
这一学年以来,我校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方面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年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0节,数学教研课10节,英语教研课10节,物理教研课6节,化学教研课6节,道法、历史教研课各4节,音体美计教研课各4节。促进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校级行政领导、教导处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学科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10节本学科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我们教研形式采取集中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以分散为辅。分散教研是教师利用空课时间、下课时间相互交流,一事一议,一事一论。将功夫用在平时,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感悟)在教师中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科研究不均衡,一些学科由于多年扎实教学研究,教师的研究水平较高,研究热情饱满,研究成果喜人。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科研究还有待改进、提高。
2、教研经费短缺制约着教研工作的开展。教研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教研工作无法实施。
3、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把握还不够准确。少数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成果没有很好地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没有达到学以致用。
4、一少部分教师对教研不重视,敷衍塞责,有待改进和加强。
以上是我校这一学年以来的教研工作回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以教研为先导,继续努力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