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生50字篇一
《朝花夕拾》又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幼年生活的十篇文章,完整生动的描述了旧社会时期的鲁迅先生从幼年时期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里写到的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日本求医时候的经历。
当读到他童年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我仿佛看到了旧社会时的孩童,以及他们简单朴实但又不失童真的孩童生活。虽然当时有严厉的寿先生二十四小时无死角地跟踪、看管,但是私塾的孩子们还是能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与昆虫相伴,与花草为伍,采摘着野花野果,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天真。对于刚小学毕业的我,也难免被这样的孩子气的生活感染,让我也回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家属于农村,附近有一片田野,那里就是我儿时的圣地。
春天里,温暖的阳光照在田间,田野上满目的油菜花,我能闻到油菜花的香气弥漫在我的身体周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如果气味是个小孩儿的话,大概就是他身着油菜花的衣装拥抱着我。我总是会和我的小伙伴在花丛中穿梭奔跑。当我们探出头的时候,总能看见那满头满身的油菜花瓣。在那个时候总还会有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陪伴着我们。
到了夏天,空气变得闷热,田里面种满了稻子。星空下,在家里就能听见田里的青蛙叫,像是一曲无限重复的催眠曲陪伴着我进入梦乡,甜甜的,让人安心。
到了秋冬季节,大人们忙着在田间收割,而我和小伙伴最开心的就是到田间爬谷堆。大人们刚堆好的稻草,每每就会成为我们捉迷藏的藏身地。我的童年,完全深陷在大自然的温柔拥抱中。我也总能在饭后,找一群伙伴一起玩耍。可是现在我和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不断的努力着,努力的去读书,去学习。因此,也不能再继续沉醉于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心中似乎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读到《藤野先生》的时候,我是真的被打动了。鲁迅先生在书中写到,藤野先生他平日里对生活粗心大意,漫不在乎,“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是他对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改过来,血管移了一点儿位置也会指出来”。生活的大咧与教学的严谨,一组鲜明的对比,足以看出藤野先生高尚的个人情操,以及鲁迅先生对他的崇拜。不仅如此,藤野先生能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曾去歧视当时的中国学生。在旧中国落后的环境下,鲁迅先生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与记叙,展示了那个时代对人性解放的渴望;还有鲁迅先生本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也切身地体会到了,当时的旧社会是多么的封建,当时的祖国又是多么的落后。今天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珍惜和平时期的美好。好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善良好人。
时光慢慢远去,这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了《朝花夕拾》。感谢它,让我的童年再现。那些险些被我遗忘的快乐日子,就这样伴随鲁迅先生的文字回到我的眼前。我一下明白了文字的神圣。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细细品尝《朝花夕拾》,因为这些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生50字篇二
我读的名着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并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能够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仅质朴,并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先的厌恶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活力。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期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期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可是,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一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生50字篇三
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鲁迅先生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最初读《朝花夕拾》是在儿时在小学课本里便出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还不能忘记百草园里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了的模样。也记得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会用戒尺和罚跪惩罚不守规矩的学生们的严厉。同时,百草园便也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向往,总希望自己也能在那个乐园里玩耍,以至于后来在爷爷家的院子里的青石墙上,我也写下了“百草园”三个大字,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百草园。每每来到那方土地,我也十分欢喜,玩的不亦乐乎。
也是因为这篇小学课本里的文章,我也买来了《朝花夕拾》阅读,那个时候看文章,总对《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类文章感兴趣,因为鲁迅用温柔细腻的笔触写故人,写故乡,写大自然的微小世界,写生活中我们注意不到的那些灵性。这些文字每一篇都是一首诗,都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有文学天赋的人,才能具有的发现自然的眼睛和对温情的敏感。哪怕已经过去快100年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将彼时彼刻作者的眼见和心境完全地送达读者的心底。所谓跃然纸上,指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而当世人提起他时,多半的印象是一个斗士。在这本书中清晰体现这种矛盾的存在,《狗·猫·鼠》《后记》一改记人记事那温柔的笔触,讽刺并不幽默,也并不一针见血,只让人觉得偏激和刻薄。可见鲁迅先生的确是爱憎分明,性情刚直。
他以笔为刀,刀刀刺痛要害,痛彻地解剖着诸病缠身的中国。他弃医从文,却是民族精神的医生。他所揭露的中国人的虚伪丑陋,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这次有幸可以来到周老师的工作室上课,放眼望去,周老师的工作室不大,但是于我而言,里面的每件物品充满了乐趣,比如喝茶就可以看到崂山的茶杯,古典又沁人心脾的音乐,再比如周老师一直在做的纸上种花系列和用烧纸来制作的拾纸救夫系列。刚好在这次周滨老师的课程中,他提到“玩纸”这个概念,让我体会到了纸的大不同。就是用纸这个材料来表达书的意境,而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儿时就读过的《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用纸来表现存在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所收集的文字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共性和主题,因而可能是了解鲁迅的这种两面性最适合的一本书了。鲁迅同时有着敏感温柔和暴戾刻薄的天性,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他便表现出不同的样子。然而,他带着爱去写时,字字生动,笔笔含情。带着恨去写时,便成了文人相轻,偏颇尖刻。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生50字篇四
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生400字(精选5篇)
《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名著,由十篇小散文构成。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读后感小学生4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鲁迅先生的这些文章,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又表现了他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我还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所谓的一些"名人名教授"的不满,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他憎恨封建社会。封建礼教不知道戕害了多少儿童,在《二十四孝图》中,作者鲁迅在儿时,很想成为孝子,可是在看了《二十四孝图》后,"才发现'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这多么让儿童们扫兴啊!其中的"郭巨埋儿"被儿童们见了后,又有几个不会感到害怕呢?封建社会宣传"孝"道,又会起到多少正面作用呢?孩子们当然也害怕自己的父母,更担心家景的好坏,甚至"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卧冰求鲤"的故事,又会有几个儿童愿意奉行"孝"道呢?其中的"老莱娱亲"最使人反感,"行年七十,言不诈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我觉得老莱子固然有一颗孝心,只是用"诈"的方法逗父母开心。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愿意听的是故事,而不是于"诈"相关的事情。
他憎恨封建社会。封建迷信不知坑害了多少无辜百姓。在《父亲的病》中,"名医"们用尽各种"灵丹妙药",可是父亲的病依然紧紧缠身,一百块钱的药似乎无济于事。其中一位"名医"父亲病入膏肓时,才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好几年好几次的一百块钱出诊费就换来父亲更差的身体和一句无能为力……此外,"名医" 们的"灵丹妙药"都是神秘的,与众不同的,价钱自然都是昂贵的,然而药效却极为平常。
他想改变社会现状,在"白话文运动"中,提倡使用白话文,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使中国文学迈上新的阶梯,让中国社会进入新的时代。在在这过程中,鲁迅先生遭到当时所谓的"名人名教授"陈西滢等人的批评和嘲讽。"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如同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会死在他的肚子里。"鲁迅先生写下了愤怒的话。
《朝花夕拾》像一颗明星镶嵌在中国文化的无垠的天空中,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岁月,展望美好的未来,收获阅读兴趣和写作技巧。
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鲁迅先生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最初读《朝花夕拾》是在儿时在小学课本里便出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至今还不能忘记百草园里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了的模样。也记得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会用戒尺和罚跪惩罚不守规矩的学生们的严厉。同时,百草园便也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向往,总希望自己也能在那个乐园里玩耍,以至于后来在爷爷家的院子里的青石墙上,我也写下了“百草园”三个大字,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百草园。每每来到那方土地,我也十分欢喜,玩的不亦乐乎。
也是因为这篇小学课本里的文章,我也买来了《朝花夕拾》阅读,那个时候看文章,总对《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类文章感兴趣,因为鲁迅用温柔细腻的笔触写故人,写故乡,写大自然的微小世界,写生活中我们注意不到的那些灵性。这些文字每一篇都是一首诗,都是一件艺术品。一个有文学天赋的人,才能具有的发现自然的眼睛和对温情的敏感。哪怕已经过去快100年了,三言两语就可以将彼时彼刻作者的眼见和心境完全地送达读者的心底。所谓跃然纸上,指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而当世人提起他时,多半的印象是一个斗士。在这本书中清晰体现这种矛盾的存在,《狗·猫·鼠》《后记》一改记人记事那温柔的笔触,讽刺并不幽默,也并不一针见血,只让人觉得偏激和刻薄。可见鲁迅先生的确是爱憎分明,性情刚直。
他以笔为刀,刀刀刺痛要害,痛彻地解剖着诸病缠身的中国。他弃医从文,却是民族精神的医生。他所揭露的中国人的虚伪丑陋,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这次有幸可以来到周老师的工作室上课,放眼望去,周老师的工作室不大,但是于我而言,里面的每件物品充满了乐趣,比如喝茶就可以看到崂山的茶杯,古典又沁人心脾的音乐,再比如周老师一直在做的纸上种花系列和用烧纸来制作的拾纸救夫系列。刚好在这次周滨老师的课程中,他提到“玩纸”这个概念,让我体会到了纸的大不同。就是用纸这个材料来表达书的意境,而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儿时就读过的《朝花夕拾》。而朝花夕拾用纸来表现存在它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在于所收集的文字并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共性和主题,因而可能是了解鲁迅的这种两面性最适合的一本书了。鲁迅同时有着敏感温柔和暴戾刻薄的天性,在面对不同的人时,他便表现出不同的样子。然而,他带着爱去写时,字字生动,笔笔含情。带着恨去写时,便成了文人相轻,偏颇尖刻。
我读的名着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并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能够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仅质朴,并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先的厌恶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活力。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期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期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可是,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一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一样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齐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暑假里,我从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上选了一本略带年代感的书籍读了遍。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他晚年的作品,写的都是他少年时期的事。当他年迈时,再去回想童年的时光,那些日子犹如已经失色的花朵再次盛开,在夕阳的照映下,平添了独特的风韵。
《朝花夕拾》又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幼年生活的十篇文章,完整生动的描述了旧社会时期的鲁迅先生从幼年时期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里写到的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日本求医时候的经历。
当读到他童年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我仿佛看到了旧社会时的孩童,以及他们简单朴实但又不失童真的孩童生活。虽然当时有严厉的寿先生二十四小时无死角地跟踪、看管,但是私塾的孩子们还是能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与昆虫相伴,与花草为伍,采摘着野花野果,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天真。对于刚小学毕业的我,也难免被这样的孩子气的生活感染,让我也回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家属于农村,附近有一片田野,那里就是我儿时的圣地。
春天里,温暖的阳光照在田间,田野上满目的油菜花,我能闻到油菜花的香气弥漫在我的身体周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如果气味是个小孩儿的话,大概就是他身着油菜花的衣装拥抱着我。我总是会和我的小伙伴在花丛中穿梭奔跑。当我们探出头的时候,总能看见那满头满身的油菜花瓣。在那个时候总还会有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陪伴着我们。
到了夏天,空气变得闷热,田里面种满了稻子。星空下,在家里就能听见田里的青蛙叫,像是一曲无限重复的催眠曲陪伴着我进入梦乡,甜甜的,让人安心。
到了秋冬季节,大人们忙着在田间收割,而我和小伙伴最开心的就是到田间爬谷堆。大人们刚堆好的稻草,每每就会成为我们捉迷藏的藏身地。我的童年,完全深陷在大自然的温柔拥抱中。我也总能在饭后,找一群伙伴一起玩耍。可是现在我和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不断的努力着,努力的去读书,去学习。因此,也不能再继续沉醉于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心中似乎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读到《藤野先生》的时候,我是真的被打动了。鲁迅先生在书中写到,藤野先生他平日里对生活粗心大意,漫不在乎,“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是他对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改过来,血管移了一点儿位置也会指出来”。生活的大咧与教学的严谨,一组鲜明的对比,足以看出藤野先生高尚的个人情操,以及鲁迅先生对他的崇拜。不仅如此,藤野先生能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曾去歧视当时的中国学生。在旧中国落后的环境下,鲁迅先生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与记叙,展示了那个时代对人性解放的渴望;还有鲁迅先生本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也切身地体会到了,当时的旧社会是多么的封建,当时的祖国又是多么的落后。今天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珍惜和平时期的美好。好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善良好人。
时光慢慢远去,这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了《朝花夕拾》。感谢它,让我的童年再现。那些险些被我遗忘的快乐日子,就这样伴随鲁迅先生的文字回到我的眼前。我一下明白了文字的神圣。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细细品尝《朝花夕拾》,因为这些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