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一
我说的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
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我将教学第一课时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教学难点是: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准备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一、教学例1
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投票箱)同学们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出示投票箱,像例1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谁来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分别指一指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演示边讲解:)像投票箱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大家一起说:这是投票箱的前面,这是……
提问:我们认识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长方形,上面写着投票箱3个字)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
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观察它的前面,你要站在哪里?现在你看到了它的几个面?只看它的前面,要怎么做?现在你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图形?指名到讲台前示范观察右面和上面的方法,并提醒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观察投票箱的前面,要站在投票箱的正前方,面向投票箱,使自己只看到投票箱的前面这一个面;观察投票箱的上面,可以站到板凳上,从上往下看。)
依次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投票箱的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小结:回忆观察投票箱的过程,想一想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组织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洗衣机的直观图,提问:你能指出洗衣机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再问: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洗衣机,看到的形状图各是怎样的?
追问:你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洗衣机的形状图想象出洗衣机的样子吗?
出示电冰箱的视图,先让学生指出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2、“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课本放在桌子上,先指一指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同桌合作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3、“练一练”第2题
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几何体,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谈话这是一个表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边演示边讲解:像正方体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
指名说一说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同桌合作依次进行观察,并交流。
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先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说一说各个面的颜色。(同桌合作进行观察,并交流。)
4、练习六第2题
出示各个面颜色相同的正方体(放在讲台上),谈话:观察这个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提问;如果从前面观察这个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如果从右面和上面看呢?
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正方形吗?
5、练习六第3题
再出示一个正方体,和前面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摆放方式同课本),提问:这两个正方体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
谈话: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两个正方体,照样子拼一拼,再轮流进行观察,把看到的图形记在头脑中。
出示书上的两个视图,让学生分别指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图。
提问:观察这个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完全一样。)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回家观察电视机和微波炉,看看它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右面、上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二
本课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和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或两个几何体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乐于与人合作,并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是家家都有的鞋盒子,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参与并适时引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进行辨认、想像、猜测、分析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1、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多媒体课件。
一、调用旧知、激活体验
出示课件:这是我从不同方位拍到的我们小熊娃娃的图片.为什么4张图片会有所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从不同的方位拍摄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这样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个活动:整体感知(观察鞋盒子)每4人一组一个长方体的鞋盒子 ,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指出正面、左面、上面。(并板书)
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要有目的性,我再进一步提出观察要求,每组同学的眼睛都分别垂直于正面、左面、上面,把观察后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为了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我设计了让小组合作任意选个角度观察鞋盒子,看有什么发现, 我参与到学生的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给与适当的指导。
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例1的小药箱,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有了前面的观察和发现,有了前面学习中建立的模型,我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正方体,想像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先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具中的球体,看到了什么形状?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中得出结论。再从任意不同的角度观察圆柱体,把你从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状和同学说一说,小组内有疑议可以提出来和老师交流。我预设了两种情况:
①看到的是长方形
②看到的是带有弧度的图形。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我采用的对策是:(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2、课件出示例2,边叙述,看来观察一个物体已经难不倒我们了,现在老师可要提高难度了,现在把它们放在一起,发挥你们的想象,你还能辨认哪个图形是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吗?仔细思考。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克服本节课的难点,我把例题2进行了分解,先单个观察每个实物然后再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这样降低了难度。)
课标指出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3题并让学生汇报你选择的理由。
三、趣味游戏、强化认知
1、做猜物体的游戏: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2题
小组合作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说出你的理由.然后从学具中找一找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棱柱)
2、有了练习八第2题做铺垫再小组合作完成39页“做一做”就很容易了,这样也体现了知识出现的层次性。
四、畅谈收获 、全课总结
通过畅谈收获,使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学科整合。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三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习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习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平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平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根据平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平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学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广泛运用于生活中。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自行探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协作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在情景中学习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尊重教材的编排,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推理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柯南的侦探活动中去,在柯南的侦探活动中观察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在探究中发现
教学围绕“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主线循环往复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通过两个推理情节和两个活动的设计,力图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在观察、交流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感悟出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充满体验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推理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3、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在操作、推理、反思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养成有序思维的好习惯。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师:孩子们,听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吗?想看看吗?
2、播放成语视频。
3、通过《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引入:请看他是谁?对,他就是柯南。你们喜欢柯南吗?老师也很喜欢他,柯南凭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出示例1:李博士是皇室中鼎鼎有名的发明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它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柯南找到4个犯罪嫌疑人,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4.请学生从不同方向全面观察小药箱,出示观察要求。
5、集体汇报订正。
【设计意图:1、教师用语言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观察、猜想、推理的活动中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学生的角色位置,使学生对学习更有积极性。2、学生通过变换角度的反复观察,进行简单的推理验证,初步让学生感受观察与生活的联系。】
6.从小药箱的实物(有特殊标记的立体图形)抽象到长方体(无特殊标记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对于没有特殊标记的几何图形该怎么观察。(完成书上练习八的第1题)
(三)观察活动
1、引入:孩子们,刚才我们和柯南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外形是长方体的小药箱,在我们数学中,除了长方体之外,我们还认识哪些立体图形?
2、小组活动:观察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并填写实验报告。(从上面、正面、侧面进行观察)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教学例2前设计这样的观察活动,为教学例2做好铺垫,也能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引入例2。
今天一大早,皇室博物馆的馆长急匆匆地找到柯南,告诉他博物馆四周有许多行踪可疑的人出现,他们是冲着两件国家级文物:绿玉球和水晶柱来的。(课件出示物体形状),因为昨天晚上馆长发现有人在放绿玉球和水晶柱的房间顶上开了一个小洞。
情况十分危急,柯南立即赶往现场勘探,很快他找到了四个行踪可疑的人,为了不打草惊蛇,柯南笑着对他们来说,我们来做个画图游戏吧,假设这有一个球体和圆柱体,看谁能准确画出从上往下看的这2个物体的形状。每个人都画了物体的形状:
2.出示例2。(课件出示3组书上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形状)
(1)思考:他们谁是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进一步巩固新知
1、师:柯南看到大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已经和他不相伯仲了,于是出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试试吗?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游戏活动猜一猜。(完成书上39页做一做。练习八的第2题)
①开展活动。师:谁来猜一猜,可能是?还可能是?
②通过游戏活动,谈想法。
③小结:在观察物体时,如果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就如同盲人摸象,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拓展:
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并回归到生活中去。】
(八)老师寄语。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五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在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第二学段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位置关系和形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通过观察、想像、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而且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从三个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的方法。
1.教具、学具的准备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教学过程
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贯穿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教学例1。
通过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观察时,通过学生的示范,使观察姿势不正确的学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只看到一个面,强调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学例2。
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的,例2是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先让学生分别观察球体和圆柱,说说看到了什么形状。再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从不同角度看,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形状进行验证。
本学期的教学研究重点是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例2时,教师呈现球体和圆柱的组合形体,让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与关系时,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给出的形状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这时我就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七
1.教学内容
我说可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与延伸
学生自谈收获,以故事的形式结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八
《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在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的。
根据教材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1、情景教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故事“盲人摸象”以用听故事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猜一猜”的情景,让学生感知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是不全面的。
2、演示法
充分借助直观形象,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观察物体时,通过电脑演示学生熟悉的讲台与粉笔盒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到并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教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时,发给每一个小组一个正方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相互议一议,画一画,在你所处位置看到的正方体是怎样的,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教师的作用是组织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观察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正方体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
在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手提纸袋,观察结束后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这是从哪个位观察到的然后组织讨论,同一动物为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1、讲盲人摸象故事引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当中了解只看到物体的一部分是不全面的。
1、引导观察
首先教师通过一个有代表性特征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从四个同学的描述中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同学,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2、分组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3、全方位观察
教师让学生选择在本组中喜欢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深刻认识。
4、认识例1中各图的观察点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连一连,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件,让学生通过连一连,说一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眼、手、脑相互结合,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让学生充分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九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十
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学生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的很清晰,学习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
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尽管有实物在前面。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此处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 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 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对于本课的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明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由易到难的排除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是这种授受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侧面的物体到两个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在玩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则是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生活中的数学。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可以说a课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十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中“空间u图形”中新设置的一一块教学内容,也是较过去教材相比新增的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牛第ˉ学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第学段教学中,学牛学习了对个物体进行前、后、左、右观察(二上),对一个物体进行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六上),对」l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董下)的基础上进行的o
本教学内容是在原有观察物体的的基础上,通过对由一些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物体上添加小正方体所组织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而观察而形状不变的观察教学n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问样火的正方体摆成的不问物体的正酣、侧血和上凹多着到的形状。
2、使学牛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问样大的正方体摆山柑应的物体,体会物体拣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甘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o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5、 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不同的面,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口
(一)复习导入:
1、接学生用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物体,敦师再课件出示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口
2、让学牛观察,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学牛再上黑板用纸片摆山看到的形状,并课件出示相应的视图。
(二)学习例题:
1、分组,先取4个正方体,按照例题的样子摆一摆添1个正方体,从止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分组操作c
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几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老师随学生回答画一画:
(2)你有哪几种摆法?在摆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闪为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横着的方块,多山来的这一个,可以分别在前面依次添1个,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个,所以共有6种摆法。)
请学生上来利用投影演示。
〔3)课件展示
2、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
学生分组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几种摆法?怎么摆能较快地摆出多种摆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从上面着到的形状:从上血看,形状不变,多出来的1个应该和己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别添在
这4个的上血。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在课间演示口
3、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学牛继续分组操作口
再交流:先随学牛问答,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多山来的这王个可以分别在前面添在己有的2个前面,也可以分别在后面添。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的形状,在某个角度看,可能会有问样的结果……)
(三)巩闹练习: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然后再连线。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立体图来说说hi以怎样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口
2,先照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着一看口这土个物体从正酣看到的形状相问
3、用5个问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分别摆摆。
1、数— ˉ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再摆摆。
谈谈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十二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十三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一)学法
1、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学法指导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把你们的小凳子放到桌子下面,然后站好,听老师要求。用你的左手指指上面,右手指指下面,左腿踢踢前面,右腿蹬蹬后面,头向左边扭扭,再向右边扭扭”。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就从“动”字入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的方位与位置的知识,二是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作了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活动结束后,我又从“趣”字入手,用课件演示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看完故事后,在欢乐中,我提出问题:
“他们都说对了吗?”
“他们都摸了摸,为什么还说不对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小结:“盲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那么要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入新课“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
(二)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1.本位观察。
老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辆汽车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面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大家站起来转一圈看看,你能看到汽车的哪一面?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不一样?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四年级篇十四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这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以儿童喜爱的“猜一猜“活动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实物,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目的是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的教法由实物到图画,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真正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在猜一猜、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汽车,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了观察的效果。
3.观察法: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汽车同学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个过程,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观察的思维方法。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以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同时联系生活,实践运用。本节课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景,激疑引入,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是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来自生活中的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作为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请你们观察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物体会是什么东西?
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
分别让学生看图片猜一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玩具汽车,引入新知。
一)本位观察
分别由老师看汽车,一个学生看、小组看的活动明确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二)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三)全方位观察
教师采用“快快站过来“的活动使学生正确选择,深刻认识。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着。
(三)、课间活动
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游戏。这样设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
(四)、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做一做
完成书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由图片讨论观察者的角度,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2、宝盒游戏
通过多拉a梦带来的宝盒给孩子们带来惊喜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