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1、小班化教学的推进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面大为增加。在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课堂双边活动,密度加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每个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地参与到班级交流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学生的能力在民主和谐的班级生活中得到不断的提升
2、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言和参与演示性学习活动;教师从容地进行深耕细作,课前备课能按照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素养和要求,分别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建设性的学习方法及课堂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课堂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教师有条件设计一系列有弹性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教师加强了实现面批,师生间信息反馈更迅速、更直接、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能做到出现问题就立即解决问题;教师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
3、小班化教学的推进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小班化教学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排忧解难,他们自然会加倍努力以回报。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发现每个学生都是很有灵气,这就是学生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就是小班化教学工作的亮点
4、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推进了教师分层式教学。教师能从备课开始,到教材的设计处理,教法选择,评价模式,作业的布置均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能平等地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所出现的困惑,了解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要求;作业布置上有弹性,练习设计有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推进了教师对探究性的教法研究。小班化教学是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自主意识得到培养,努力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自主、生动、活泼地接受知识。
本学期学校对语文、数学实施小班化教学情况进行了方位的了解,在人人上一节“你是如何实施小班化教学”教研课的基础上,学校评出语文教师两名,数学教师两名参加片级评比,其中一名语文教师参加了县级评优课。
在课堂教学评比中,教师初步形成了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特色,教学手段等,具体表现在:
1、教师能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
2、语文、数学学科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教学中教师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认识一些事物,得出一些结论。
3、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了如指掌,无论优差都照顾得极好。
4、教师能重视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对各小组的组员构成进行认真考虑,不是随意的进行组合,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等级,分组时,均等配置,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并且符合教学发展需要。
5、教师能根据学生在空间和自然观察等智能方面的优势,在课堂中选用适合教学内容的录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基本上能够通过录像来感悟知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够重视。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较少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
4、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同学之间平等交流的意识不强。
5、教师对学生分层教学、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不一致。
1、加强如何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选择适合本校或本班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2、实施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用不着担心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应在每堂课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质疑问难。
3、坚持小组合作为主,竞争为次;小组之间以竞争为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达到学生之间资源相互利用,目标相互依赖,奖励相互依赖,身份相互依存。
4、要创设具有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空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事能力、同学之间平等交流的意识。
5、学校要健全对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多元的评价和考核手段的制度,争取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有能力、健康成长的优秀学生。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通过三周的学习实践,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首先,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提升,锻炼自我的机会。
三周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对于我们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正是这次教学实践,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让我们了解仅是死学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够胜任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伟大称号的。我们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优化的教育体制。这次教学实践的几大重要环节:学习说课,了解教学环节,观看优秀教学录像,学写教案,组织课堂等,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要成为一名教师的不易,更让我们懂得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进取!
通过学习查找资料,整理文件,做好充足的说课准备,让我们了解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是极其重要的。想要上好一堂课,除了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技能之外,我们更要重视起课堂前的教学准备,要知道,一份完整合理的说课稿,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安排得更加合理。当然,我们还应该重视起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使课堂进行的更生动流畅。
另外,通过观看优秀的教学录像,让我们学习到各种教学技巧,学习各位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以便于更好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要领。所以,作为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多多涉猎其他知识,并将它们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丰富课堂,活跃气氛。
组织课堂和学写教案更是让我们意识到,21世纪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要适应时代需求,紧跟科技步伐。当代教育已经告别了单纯依靠书本的教育时代,要想课堂教学的环节紧密相连,我们必须设计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写清各个教学步骤和各环节所需时间,同时还要充分应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让课堂更加生动活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懈的奋斗,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人民教师。
总之,是这三周的教学实践让我们发现自身不足之处,是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帮助我们及时改正问题,也是这次教学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自己真正走入课堂,积累教学实践经验,培养教学能力,并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大潮。也正是这次教学实践,让我们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们必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来争取早日踏上讲台,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并付出我们的全部热情与精力,做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带着这样的目标和骄傲,我开始了我的教师实习之旅,近30天的时间,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的实习生活充满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有挫折和困难。
20xx年2月14日,我很荣幸的来到了淄博市桓台二中进行实习,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我个人的经验,多学习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为以后走向教师岗位奠定基础。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本次教育实习按照学校的要求,主要任务有三方面: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由于实习期间我所在的学校实行“优质课评比”,我有机会听了很多次优质课,收获颇多。因为上课的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知识渊博而且精心准备,所以他们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与教师融洽交流。课堂中教师精彩的讲解,精心设计的课堂流程,教师的启发性教学,学生积极参与都深深吸引了我。一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可以说我又一次真正的做了一回学生,能够听这么优秀的教师讲课是我的荣幸。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当你沉浸入迷于某件事时你会发现你很快乐,时间过得很快,在听优质课时我算是体会到了。在实习期间,共听课10节,共完成了7个新课的教案。授课节数28节。一个月的实习期间让我体会到做一名教师是挺不容易的。在教学工作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上台讲课,能把握住课堂节奏,和学生们进行好沟通,能发掘学生们课堂主人公的潜能。这个步骤是把前面所有工作拿到实际环境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看到每位教师的真正实力,每位教师是否在前面的过程中认真对待,是否把上讲台讲课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否对实习学校、对学生负责。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开始看教材的时候,我以为高中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的,没想到看了课本才知道自己错了,高中的课本知识点比以前开阔,有许多知识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做教师的对知识一知半解肯定是不行的。学生有一滴水,做教师的就应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江水。为了把课本的内容全部弄清楚,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并且上网查找资料,实在找不到的我就不耻下问,找指导老师或有经验的老师解决。当我把课本知识点弄懂后发现教材的
内容才一页,寥寥无比。如果照教材讲下去,不用20分钟就可以完事。在请教了科目的原任老师和自己思考后,终于构思好了怎样上一节课。
其次是写教案,在写教案时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也就是备学生。第一节课虽然有充分的准备,但第一节课上的效果不是很好,和自己预想的有比较大的差距。我想主要是因为第一节课太紧张,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节奏还有当时发高烧的原因。声音不够洪亮,没有和学生们互动好。但想到自己坚持上完了一节课感觉蛮高兴的。回去好好总结,认真听取了数学组里年轻教师以及老教师的各种经验,第二节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与同学们配合得很好,自己很欣喜,声音也大起来了,有底气得多。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一个高学生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逐渐爱上学数学。上课的时候,我都会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课上开始是同学们回顾前节的知识点,我加以补充。然后提问预习内容,同学们进行补充。接着我教授新知。因为课堂都是以学生讲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仔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和作业布置。要想具备教学的基本功,首先备课要认真,对教材内容熟悉,能较好地组织上好一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课后辅导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因材施教;最后是认真批改作业,评讲作业。
我是高二十二班的代理班主任,一大群十七八岁的大孩子,又可爱,又活泼,又好动,又调皮。记得我刚到教室的第一天,有同学问我几岁,甚至叫我“老师同学”。为了尽快熟悉班级里的情况,我向原班主任李老师要了班里的档案资料。我坚持每天督促他们早读,检查卫生。课间时间经常和他们聊天,拉短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自习时候去看班,帮他们解决难题,同学们和我的关系非常好,我心里也感到很高兴。通过一个月与他们的相处,我知道要想做一个好班主任是件挺不容易的事,要想成为一个好班主任要具备三方面:
(一)全面了解学生
1、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班主任可以自制一张表让学生填
上他们的姓名、爱好、特长、喜欢的科目、家长名字、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了解他们的特点,以后的工作就好做多了。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与学生的闲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有些学生“吃硬不吃软”,根据学生不同的
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到学校举行活动或者开运动会的时候,看看他们填的表自己就很容易找出这方面的人才。
2、了解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通过召开“我心目中的好班主任”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以书面的形式表达,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和看法,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争取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二)发现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
一个班拥有一个能干的班主任固然重要,但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说桥墩是一座桥的支柱,那么班干部就是一个班的支柱,支撑着整个班的运作。一支精明能干、团结向上、尽职尽责的班干部队伍对一个班的兴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班主任的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委是班主任的眼睛,对管理班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一支兵强马壮的班干部队伍是志在必得的。
(三)班主任的素质要高
班主任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中。班主任要以则作则,说到做到。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做出的承诺要兑现。叫学生不要扔垃圾,自己就首先要做到不随便扔垃圾。班主任可以体现出班主任独有的性格、气质、人格魅力和能力等心理特征,班主任通过良好的素质征服学生,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爱,才能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教育。班主任通过自己良好的素质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健全的人格能感悟学生、感化学生、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产生情感共鸣,班主任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诚服,师生才能融洽交流。
实习期间在淄博市桓台二中进行了一次“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班主任”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班主任提供了客观依据,这次调查使我认识到做好一个班主任应具备许多素质,为我以后如何做好班主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个人对学生的教育也有一些想法和建议,在教育方面,我认为还要有所创新,虽然现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以前要有所改进,引用了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还是不够大胆,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我相信孩子的教育问题将不是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的经验和知识还远远不够,和那些资深的老教师比起来我还差的很远,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学习,开阔我的视野,增加个人的知识量,多学习一些经验,只有足够的经验才能上好课。
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次的实习是我人生一笔巨大的财富。要当好一名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努力的。
现在,实习结束了。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一个月的实习,现在回想起来,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不错,真的很不错。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好”的感觉真好,我有时觉得自己真的被叫上瘾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他真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成基本技能实习、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实训,确定项目、内容,明确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导、训练、考核办法,并最终落实到专业资格、技术等级及星级酒店实习培训证书上。
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就必须树立起全程实践教学的观点,构建与“1.5+0.5”人才培养模式及与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相兼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采用全过程、多轮次的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实训、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层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分层实践,逐层提升”,它由课堂实践教学、业务模拟实训和综合实习操作三个层次(或内容)构成,它们分别在课堂、实验室和实习单位来完成,使学生的技能水平逐层提升,最终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推行“1.5+0.5”培养模式。即用1.5年时间学习基本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最后在安排学生半年的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架设桥梁。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顶岗实践、工读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拟建“客房、餐饮技能训练室”、“形体训练室”、“多媒体导游训练室”、“管理实验室“等功能、设施齐全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如下一览表。
名称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室模拟酒店(大堂、客房)内容计算机操作导游模拟训练英语、普通话训练攻关礼仪、形体训练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主要设备(设施)p4计算机100余台3个2个2个1座。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已与天马州宾馆、武威市博物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马踏飞燕旅行社展开合作,为本专业学生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走出去,是指全体师生深入旅游行业,参与旅游实践,运用旅游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实践能力;近几年来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余时间到旅游企业、风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参与了旅游规划、旅游咨询、旅游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教学相长,师生得到了共同提高。
请进来,是把旅游行业一线的精英、经理、专家请上我们的课堂,给教师、学生带来新理论、新观念、新信息、新政策、新热点问题,并与师生对话交流。近几年来共开展讲座10余次。这些讲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补充。
1、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实践性
在理论教学中增强实践性,在主要理论课程中,都安排了实践性作业,如写旅游行业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和开展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活动等,要求学生通过开展旅游实践活动提高理论水平;
(1)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安排上,打破追求学科理论知识系统的传统教学观念,以“实践、实际、实效”为原则,面向学生的就业需要去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比如,《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占了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对酒店管理有关的专业课,三年教学中,其中有一年是在企业里实习的。学校有一整套学生实习的安排及管理的制度,保证学生不仅在企业实习中不仅是干,而且是在干中学,由企校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毕业完全能马上顶岗。学校为学生开设多种专业专项技能的选修课。选修课还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意向,允许不同专业的技能交叉渗透。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爱好掌握一、二种专项技能。学生毕业前学校还推出“考证超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考取多种技能岗位证书,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渗透性地抓好专业素质训练。企业用人,尤其对初入职的员工,关注的往往不是他的技术水平,而是他的专业素质。为此,我们把素质训练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对学生素质训练活动中,我们先确定旅游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再把每一要求分解为具体的子项,列为训练的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渗透性地进行训练。比如,餐饮服务的素质要求之一是要养成清洁、卫生的操作习惯。这个素质要求的具体子项之一是在操作中做到地面保持干净。我们在训练学生中就指导学生不要把水滴在地面上,因为地面只有“干”才可以“净”。“干”是“净”的前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训练,可以逐渐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专业意识,掌握严格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便能在行业中树立起学校专业特色的形象。
2、开展服务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在课堂外我们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导游风采大赛、最佳讲解员大赛、导游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各种演讲比赛、导游词创作大赛、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和参与社会专业活动。学校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经常安排教师到酒店、旅行社跟岗实习。发现行业中某一个单位在某项技术有新成果的,学校都尽快安排教师去学习。
4、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争取荣誉。学校鼓励教师要成为技能操作的高手,要敢于与行业内的强手一较高低,积极参加高水准的技能大赛。同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操作比赛,并力争获得好成绩。
5、鼓励学生假期进入旅游企业服务或兼职工作为了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旅游专业老师与合作旅游企业联系,为学生创造进入旅游业服务和兼职工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目前有一些学生在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服务或兼职。他们从中得到极大的锻炼,还进一步影响了其他同学,有不少学生纷纷与旅游企业联系,希望在旅游实践中锻炼自己。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五
高校人力资源是指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它的主体应该是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 谋求教职员工之间、师生之间, 教职员工与教育事业、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尽其功。高校人力资源除具备一般人力资源的特征外,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1]。主要表现在:
1.教学和科研群体的学术劳动力构成高校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独立性强、素质高, 是属于典型的复杂劳动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决定了高校未来的发展, 因此要尽可能地挖掘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潜在能力。
2.作为高校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现象,人才的流动总是受到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生存环境等利益机制的驱动。高校教师依靠自身人力资本丰厚的储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具有很大的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 因此成为人才争夺的焦点。
3.高校人力资源不再仅仅关注物质待遇,他们还关注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平台。知识工作者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总有着不断的追求,因此现代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意义还应在于让人活出生命的意义, 实现生命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按照《教育发展纲要》和《高等教育法》的精神,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1.人力资源的观念逐步得到确立。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逐步面向市场,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高校的决策者开始认识到了高校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和“综合型、研究型、开放型”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将人力资源放到办学治校的关键位置,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观念”被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所接受。
2.竞争机制被引入到了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中。随着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机制的改革,竞争机制被逐步引入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一是职称评审上引入了竞争机制。过去在职称的评审上是论资排队,不重视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通过改革,在职称的评审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制定了较为规范的科研、教学量化标准。二是调整了机制,实行了应聘上岗制,教授终身制、硕士、博士生导师的终身制开始打破。三是在工资和收入分配上拉开档次,引入竞争机制。不同岗位收入和津贴有所差别,并依据在岗的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调整。
3.初步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重视了物质激励的作用。一些高校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的物质激励方式:对于学科带头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年青的骨干教师在住房、科研经费等方面提高待遇,激励和引导他们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诸方面的带头作用。
通过高校内部体制的改革,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由于这一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使高校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收入分配与劳动贡献脱钩。过去按劳分配的级差,不完全是由知识、技能、劳动贡献等差别来决定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应把按劳分配与知识、技能、劳动贡献挂钩。但目前高校的用人、分配制度改革、结构调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人员只能进不能出,缺乏有效的分流机制等。
2.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落后。不少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理论还缺乏了解,认为高校的发展就是靠投入,资金的短缺是高校发展的瓶颈,却没有意识到真正构成瓶颈的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对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高校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没有普遍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不配套,考核、评估办法滞后,人员积极性不高,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淡薄,没有追求效益的责任和动力。
1.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 对于高校教师的知识工作者, 应该强调从工作环境、工作制度、管理模式、人才发展等几个方面着重进行考虑[2]。具体来讲,应该给知识工作者提供自主的工作环境、弹性的工作制度,强调以人为本,实行柔性管理而不是刚性管理, 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理念,但如何把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还有相当的路要走。目前,在高校人事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中,旧体制的色彩还比较浓厚,学校与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痕迹明显,职能部门的工作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管理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监督、控制为主,缺乏灵活性、协调性。要在人事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注重研究人的需求,充分尊重教职工的行为主体性,创造平等、宽松的环境,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教职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必须改进工作方法,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精神激励,努力构建和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才能发挥的机制和氛围。要注重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加关心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量,使工作时间更富有弹性。要妥善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校教职工工作、生活压力过大的问题,特别是目前不少高校新校区远离城市,教职工上班路途遥远,各校要创造条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提供方便。要注重员工的发展,把员工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生根目标之一,把人的开发作为学校发展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在工作中既要重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学校发展目标,也要关注教职工个人发展目标;既要采用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又要重视培训现有人才,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全方位促进各类人才的发展。更好地确立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更好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快乐忠诚的教职工队伍,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
2.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培养。第一,重视人才的招聘引进。学校教职工的聘用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心内容,是学校在竞争中拥有人才优势, 保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聘用高素质的、有潜能的人才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高校是生产特殊产品的特殊工厂,其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最终“ 产品”的质量。因此,学校在招聘员工,尤其是教师时,必须根据学校目标、专业要求等,严格标准,严格把关,对应聘人员采取多种测试手段,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测评,以确保招聘到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第二,重视人才的使用管理。人们常说,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但是, 我们对于“ 引进凤凰却无法争彩斗艳”的现象也应深思。不少高校花大力气引进了人才,但或是因为引进的人才与学校专业不对口,或因没有相关实验设备供其研究,而造成高级人才的浪费。应该充分考虑到高校人力资源自有的特殊性,即高校教师不再仅仅关注物质待遇, 他们还关注实现生命意义的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为此,高校在引进人才之后,就应注重为他们构建必需的发展平台,积极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第三,重视对教师潜能的开发与培养。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出优秀人才,教师首先应成为其榜样,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上,师资队伍建设应有一个长远目标,实行“送出去,请进来”,把有潜力的人送出去培训,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把学术带头人、大师级人物请进来,给他们相应的高待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高校的整体实力。
3.完善考核与激励竞争机制。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首先要加强考核机制的建设。目前,我国一些大学正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从原先的职称评审转向以岗位聘人员的聘任制, 其中包括专职、兼职聘任等多种方式等。岗位聘任制将教师收入与教师工作数量、质量挂钩, 体现“ 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这大大刺激了高校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是实行聘任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考核的重点是考核每个人的业绩,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轮聘用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考核中必须坚持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相结合, 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传统的激励方式, 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 激励手段单一, 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高校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和“存量不变、增量拉开”为原则,建立具有激励功能及与个人绩效密切结合的分配制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打破“平均主义”,在校内酬金分配上,强化岗位,以岗位定薪,倾斜关键岗位,拉开差距,提高增量。二是要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不同等级的特殊津贴,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各类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营造尊重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氛围,激发各类优秀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做到奖罚分明,实现有效激励。通过正确地实施对人才的'激励,激发出每一个人才的内在活力,使他们能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把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高校的发展拥有四种战略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主体性的资源,只有人力资源才能支配其他三种资源产生效益和效率,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不断获取高层次的教育人力资源,并把其整合到高等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去,保持和激励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控制他们的绩效并作相应的调整,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高校发展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职能和过程。为此,有效开发高校的这一活资源,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转变,以人为本是关键,高校应围绕如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寻求多样的管理模式。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六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为了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满足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促进教学和实践融合、教室和实训室的转变等多种方式完成了本学期实践教学,现总结如下:
在09级学生的授课经验上,我们对10级学生的实训课程进行了调整,将第五学期的《动漫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调整到本学期,实训课时占学期总课时的80%以上,同时改革技能考核模式,建立实践技能考核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进行考核。这样督促学学生平时加强练习,牢固掌握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本学期在原有二维实训设施的基础上,我们新建三维实训室、影视后期实训室等。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设备设施、软件、环境、岗位职责等样式添置设备、石膏模型、雕塑用泥、各类实训教材等把实训室建设成具备专项动画导演策划、动画分镜头的制作、三维动画模型的制作、影视后期等综合型的实训环境。
在授课中,我们本学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的仿真工作环境进行教学,进行了《二维动画综合实训》《三维动画综合实训》的教学。在实训室以模拟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内实训室为平台,以企业工作情境、真实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的模拟工作任务为核心,教、学、做一体,使学生具备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流程操作与管理等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态度和岗位能力培养。
1、专业实训是将课堂教学从教室搬到实验室,采取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进行现场教学的方式。采用集中强化的方式,学生占到主导地位去学习,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既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2、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准备充分,提前预做,准确掌握实训目的并验证知识点。实训指导书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余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记录实验情况。
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七
目前,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仍是以培养体育教师为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仍大多集中在对学生运动技能训练、教学技能学习、教育实习等方面,选取的实践教学基地多以中小学为主,忽视了对体育运动相关行业知识信息的拓展和认知,忽视了对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从学院到教师,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考察制度健全。相比之下实践教学工作考察制度松散,教师也普遍存在不重视、走过场的心态,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对教学结果进行有效的考核,导致学生将实践学习机会视为休息放松的好时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本就不多的实践教学机会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通常是以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为主,学生以听课学习为主,实践教学更多地停留在运动项目学习、运动技能练习层次上,实践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创新,没有提供对学生教学组织、指导健身、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实践能力训练的相关课时安排。
除中小学外,其它的体育培训机构、运动健身企业等多为私企,且普遍规模较小,他们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对学生实践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系统的培训课纲,只是就一些表面的肤浅的工作流程等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学生没有机会全面的了解或参与实践工作,达不到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职业特点,锻炼实践本领,提高职业经验的目的。
结合近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加强对相关行业产业的调查了解,拓宽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方向,反复研究,确定更多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行业领域,从中选择规范的单位与之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如针对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选择房地产公司、商场等从事销售行业的企业进行专项培训;针对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选择中小学校,参与学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策划、裁判等工作,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考核机制,增加实践教育课时比重,加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加强负责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学校主管部门和体育专业院系的协调配合,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上加强沟通,使之更好的为实践教学工作服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应更好的研究教学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教案的编写工作,使实践教学工作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之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同时应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教育课程时更好的理解所学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的实践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明确以后的学习目标,为毕业后的择业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校内专业设施相对齐全,应充分发挥设施优势,为学生实践提供保障。学校应加大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结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设施,如健身器材、广场健身设施等,并设置相关实践课程,为每位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应主动聘请相关专家、行业优秀人才等作为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对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的老师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赛事组织与裁判等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职业信心。
每一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都凝聚着学校相关部门、教师的心血,应充分发挥其教学实践作用,使之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应根据其特点,适时的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明确教学实践目的,提出教学实践培训的纲要和内容,与教学实践场所提供方签订详细的教学实践合同,为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带队教师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落实教学实践培训的内容,使每位学生在校外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的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