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子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夫妻俩,老汉名叫王有财,妻子名叫李芳玉,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王老汉带着老伴和孙子在自家的院坝里升红旗,一直坚持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微风的吹拂下迎风招展,成为村里的一大景色。
王老汉升红旗的原因,要从他的坎坷经历说起。夫妻俩年轻时,处于黑暗的旧社会,夫妻俩和村里的村民一样,勤劳善良,除了帮地主家种地外,也利用空闲时间打草鞋****,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平时夫妻俩省吃俭用,除了养家糊口,手里也有一点积蓄,有了积蓄,王老汉就用这点积蓄购置了几亩薄田,从此夫妻俩除了打草鞋,也种田耙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五十年代初,评成分时,他被评为地主。六十年代那场席卷全国的“文革”浩劫,也给他们一家安宁的生活带来了厄运,他家被划为“黑五类”之列,每次村里开会时少不了要挨批斗。厄运也秧及到他的几个孩子,他有四个孩子,大儿子王礼让、二儿子王礼谦、女儿王巧秀、幺儿王礼学。
大儿子王礼让二十多岁,勤劳厚道,到了谈恋爱耍朋友的年龄,他和村里一位叫阿秀的姑娘偷偷好上了,姑娘的父母知道后,看到他家是地主成份,担心女儿嫁过去受牵连,就坚决反对他们交往,很快托人说媒,把阿秀嫁到别的公社,王礼让见自己心爱的姑娘远嫁他乡,承不住这个打击,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投河自尽了。
七十年代初,二儿子王礼谦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长成了一个小伙子。在他十八岁那年的季天,到了征兵的季节,公社宣传征兵,轻轰轰烈烈的征兵宣传,他知道这个消息后很想当兵,于是就到村里民兵连长家说了自己的想法,民兵连长见他是地主的子女,就当场拒绝了他的想法。
当不成兵他很痛苦,王礼廉想这些都是自己家成份不好造成,他对这个家很失望,觉得在家里没有希望,他想到了躲避,于是在一天的清晨,一个人提着布包,装着简单的一些生活用品,悄悄地走了。
女儿王巧秀幸好是个姑娘,男多女少一直是个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因此,尽管她家成份不好,到了谈恋爱的年龄,小伙子们为了娶到媳妇,不看重她家的成份,不断有媒人上门提亲。王巧秀也对这个家失望了,为了清静,她选择了离家较远山里人家,把自己嫁到山沟里。
小儿子王礼学见父母养育了四个子女,前面几个死的死,逃的逃,偌大的家只剩下他们三人,显得挺冷清的,这时父母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一天天衰老,如果自己也跟着二哥一样外出,这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打击,初中毕业后他留在家里,一边做农活,一边陪着父母,幸好有小儿子陪伴,才让他对生活没有完全失去信心。
到了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国家取消了平成份平定,地主富农成为普通人,享受着同样的政治待遇,再也不用挨批斗了,王有财看到这个情况,心里非常高兴,他想以后的日子是有盼头了。
八二年的一个夏夜,漆黑的夜空中,只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屋外的稻田里传来阵阵蛙鸣声,院坝里亮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灯光下,老伴端了一木盆衣服来到院坝,坐在矮板凳上洗衣服,劳动了一天的王有财也挺累的了,他弯着腰,坐在板凳上抽烟,家里养的那只大黄狗,趴在王有财的脚前闭着打盹,农家院落里荡漾祥和宁静的气氛。
“王有财……”屋外的田埂上传来的一个男人的喊声。
听到这个喊声,夫妻俩都吃了一惊,猜测着黑灯瞎火的谁在喊。两人都侧起耳朵仔细的听着,外面的喊声仍在喊着,见外面的喊声不停,王有财赶紧回答道:“哎!……”
趴在脚前的大黄狗被外面的喊声惊醒了,一下子从地上站起来,汪汪的叫着就要往外面跑,王有财对大黄训斥着,从从板凳上站起来,迈着匆匆的脚步就要往外面走。
漆黑的夜空,伸手不见五指,老伴担心他年老视力不好会摔倒,对他说道:“你等等,我去拿手电来。”
王老汉站住了,老伴放下手里的湿衣服,一双湿手在围腰上擦了擦,从板凳上站起来,走进卧室,从枕头边上拿起手电走出来,迈着匆匆的脚步走出来,递给王有财,王有财打着手电,来到外面疑惑的样子问道:“哪个?!”
来人说道:“我,罗解放。”
王老汉听出来了,是罗支书,于是就对他说道:“哦,是罗书记呀,找我有什么事?”
罗支书兴奋地说道:“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王有财来到罗支书面前,从衣服包里摸出叶子烟袋,递给罗支书,罗支书接过烟袋,对他说:“告诉你一件事,你的地主成分取消了,不只是你一人,村里其他几个人的成分都取销了,今后你和村民一样,过正常的生活。”
“真的呀?!”
罗支书紧绷着脸,认真的样子说道:“是真的,上午我到镇上开会,李书记在会上读的文件,要求我们立即传达,我先来告诉你,过几天还要召集村民开个会。”
“我不是地主了,再也不挨斗了。”听了罗支书的话,王有财高兴的叫起来,沙哑的声音在村里的上空飘荡着……
二儿子在外出后,遇到一个木匠,就跟着木匠学了木匠手艺,听说父亲的地主成份取消后,他也很高,背着木匠箱箱赶回了家,还带回来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小儿子也到了耍朋友谈恋爱的日子,村里的媒人走上来为儿子做媒,从外村带来一个漂亮的女孩,并很快结了婚,从此他们一家过上安稳的生活。
面对这个生活,王老汉心里非常高兴,也很感兴国家的英明决策,他在心里萌发了升国旗的想法。经过几天思考,他想开个家庭会,把自己的想法对大家说说。晚上,他把家里的成员召集起来开了个家庭会,说了自己的想法,大家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奇,最后同意了他的想法。
王有财说做就做,第二天到街上买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屋后的竹林里砍来竹子,在屋前的屋檐下,做了一根旗杆,每天早晨,天刚亮,王有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家人来到旗杆下,唱着国歌升起五星红旗。
国家鼓励私人办企业,可他五十多岁的老人,没有这个能力了,于是想到二儿子的木匠手艺,就动员二儿子开办家俱厂。二儿子听了他的话,到县城开了一家家俱厂,小儿子也在他的厂的干活,家里有了经济收入,王有财过起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二儿子办厂发致富了,想把父母接到县城享福,可是王有财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不愿抛弃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也丢不下门前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于是就谢绝了二儿子的想法。夫妻俩留在家里,一边带孙子,一边升国旗。他买来了录音机和国歌磁带。
每天早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带着老伴和孙子,来到门前的旗杆下,一脸严肃庄重的样子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现在他们都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虽然行动不便,可是升国旗的事他们一天都没有耽搁,他说:“升国旗要继续做下去,即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也要要求自己的子孙一代一代的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