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一
鳌园为华侨陈嘉庚先生生前修建,一向是厦门的常规旅游景点。从空中鸟瞰,鳌园像一个繁体的“圖”字。矗立中央的纪念碑及嘉庚先生的龟型陵墓无疑是它的主体。与之相连接的是一段五十余米的中式长廊,因为长廊的两壁镶嵌着系列历史题材的青石浮雕,栩栩如生,尤其是24幅《诸葛亮马前课》的浮雕,逐渐成为了鳌园的一个亮点。
所谓马前课,传说是诸葛亮所写的一本通过占卦预测天下大事的书。诸葛当年行军出征,在马上随时可占算出此行的凶吉祸福,很灵验,民间百姓当然宁信其有。马前课只有十四课,每一课用四句话预言一个历史时代,鳌园中截取的是后面六课,试图告诉人们:诸葛亮早就算出了清朝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最终毛泽东夺取政权的结局。
首先四幅为“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若宾”,暗示的便是清代。“水月有主”就是一个字谜,左边三点水,右边是“主”、“月”,组合为“清”字。而“古月”是“胡”字,指胡人即满族人建立王朝。后两句说的是大清历经十位皇帝到宣统结束了,民国政府对皇室成员并未赶尽杀绝,而是以礼相待,相敬如宾。
第二组四幅“豕後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指的是民国,豕即是猪,一九一一年是辛亥猪年,一九一三年是猪年,猪年与猪年之间便是一九一二年,这一年清帝退位,南京共和政府成立。“千”、“人”与“口”字构成了共和的“和”。
导游对每一组浮雕预言滚瓜烂熟,拿着小话筒逐卦讲解,游人似乎有一种在庙里抽签后听解签的感觉,时常聚集水泄不通。不过,我以为马前课的精华应该是在未被鳌园采用的前部分,没有浓厚牵强的政治色彩。比如诸葛亮他对自己预言的第一课,“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意为汉朝气数已尽,鞠躬尽瘁也难以辅佐汉室,西蜀终将归于魏国。“八千女鬼”就是“魏”字。关于对唐朝预言也一样,“十八男儿,起于太原,动则得解,日月丽天。” 十八叠起来是木字,男儿就是子,木子合起来是“李”。李渊是太原留守,审时度势而不得不冒险起兵,才赢得了天下大治的局面。
凡此等等,很符合国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或多或少的迷信口味。不禁使我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判词,更是谶语式表现手法的集中反映。曹雪芹早在书中第五回,便已经通过“太虚幻境”中的“判词”谶语对金陵十二钗的命运结局埋下伏笔。
早年曾有一位来自福州的业余红楼爱好者,聊天中专门跟我解说判词的含义。那时还没电脑,当然没有百度搜狗之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检索,全凭阅读记忆,让我听得感觉到神乎其神。
十二金钗每人有一幅画配四句判词。其中一幅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暗示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两株枯木为林字,雪乃薛的谐音。爱好者还详细地解密判词:“停机德”是借乐羊子妻剪断织布机上的绢,劝丈夫求学不要半途而废的典故,寓林黛玉;“咏絮才”则是借晋代才女谢道韫暗指薛宝钗,谢道韫曾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比喻飘飞的雪花而获得叔父谢安的赏识。
谶语占卦,猜谜射覆,确实可算作国粹,绵延千百年而不衰。将这民间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旅游过程,也妙趣横生,别具一格。在我看来,景区便是谜面,游览的过程就像猜谜。游人在不断探寻、破解和获得谜底中享受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假如某个景区去的次数多了,谜底不再神秘,观光的趣味也就索然减少。
鳌园里本不醒目的马前课可谓无心插柳,每当见到络绎不绝的旅游者驻足于长廊的浮雕前,我对旅游文化的开发便多了一丝思考与联想。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二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春游爽歪歪!今天,我们全班期待已久的春游到啦!我兴奋的一晚都没睡个好觉。
我和往常一样,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走进教室,许多同学已经到了,他们都变成“狗仔队”了,我也不例外,成了其中的一员。时间到了,我们该出发了……
我们在车上说说笑笑,开心的度过了本该无聊的时光。下了车,导游姐姐说还没到,我们只好又走了一段路。总算到了集美鳌园,我们跟着导游走,导游姐姐给我们讲解,原来,鳌园分三部分组成: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先生陵墓。首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门廊,两壁镶嵌着58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门廊外的围墙,还有各种石雕291幅呢!浮雕有229幅,沉雕有42幅,影雕有20幅。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书法上乘、精湛,可谓是福建省石雕艺术的魁宝。
随着导游的讲解,踏着平稳而又舒坦的石板,我们来到了集美解放纪念碑,它位于公园的中央,高高的个子,带着雄伟的气魄,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个碑高28米,雄伟高耸,用花岗岩建成,碑身有毛泽东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
接着,我们参观了陈嘉庚的墓,它是一个龟背形的墓,旁边雕刻着他一生的经历。然后我们又看了“陈嘉庚纪念馆”就回去了。
这次春游,我们虽然很累,但是,了解到那么多的知识,我们还是很开心的!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三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x x!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来宾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石雕――影雕,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0xx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各位来宾,要登上纪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须经34级台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4级台阶都有一些不同?陈嘉庚先生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一级石阶之间,我们看这下面较宽的13级台阶,这象征着陈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间实业和办学顺利发展的最佳时间,第二部分比较窄的10级台阶,表示从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由于遭受多种因素的冲击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级台阶,象征着八年的抗日战争,而最后的三级台阶则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
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中国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88岁,周恩来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1961年8月20日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达集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其身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xx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四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x x!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来宾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石雕――影雕,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0xx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各位来宾,要登上纪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须经34级台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4级台阶都有一些不同?陈嘉庚先生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一级石阶之间,我们看这下面较宽的13级台阶,这象征着陈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间实业和办学顺利发展的最佳时间,第二部分比较窄的10级台阶,表示从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由于遭受多种因素的冲击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级台阶,象征着八年的抗日战争,而最后的三级台阶则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
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中国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88岁,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1961年8月20日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达集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其身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xx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五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泉州开元寺,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为1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请大家随我下车,关好车窗,代好您的贵重物品,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今天我们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这里,道教、伊斯兰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处,这也体现了泉州人兼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参观的开元寺是一座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我们泉州人常说: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泉州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之一。好,各位团友,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内,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远看这两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么做的,啊!刚刚有人说像是木头做的,又有的说是像砖做的,也有的说是铜做的,那还是让我们到近处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应该知道答案了吧,对它是用石头做的,但非常像木头做的,这座塔是仿木结构,特别是用花岗岩石表现仿木斗拱结构,是最具权威性的成就。这对姐妹塔,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他可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两塔最初皆为木塔,后毁于火灾,后又用砖,最后改建成现在的五层石塔,东西塔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以至8级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称石塔之冠。东塔“镇国塔”高48米多,西塔“仁寿塔”高45米多,当年,建塔的工匠们把东西塔,特别是东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庄严。大家看东塔的的人物浮雕从他们的表情、发型、服饰、兵器、手势是如此形象,及细微处的衣服上的绦带都有有数十种花样,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熟知,凭想象是设计不出来的。大家可以仔细地看塔身,我们可以看见菩萨、高僧、罗汉、神将、金刚等琳琅满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在东西塔的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别小年这些貌不惊人的畸形人,但他们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常把他们当作苦力来役使。中国的古建筑常在二根横梁之间竖一短柱作为支撑,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营造法式》一书中,也把这个建筑上的重要构件称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常把扛负须弥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礼佛》浮雕,画面上阿育王在宫廷侍女环绕之中,从跪伏的大象背上下来,准备去社拜释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当作踏阶,于是侏儒托举负重,也就成为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泉州东西塔须弥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厘米高,采用的是深浮雕技法。这些侏儒大家看,个个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们各据一角,以身当柱,作出耸着肩,拱着背,顶托巨塔的姿势;有的穿无袖短衫,有的裤子滑在肚脐下,有的单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两手举托,有的双手撑膝,有的歪关侧脑,有的憋气运力,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脸,有的满面苦相,一个个拚力卖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个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作吹唿哨状,好像是个领头的,在指挥大家一起出力,这些没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们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须弥座的佛传图浮雕更富有艺术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东西塔须弥座的侏儒,不失为当时社会的写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样子真实的表达出来了。泉州东西塔创造了具有宋朝那一个时代的造型艺术也可从这对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时代的科技水平,近年东塔入选中国“四大宝塔”邮票发行。从布局来看,东西塔是开元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从塔的自身来看,又是独立的建筑,也许可以说,开元寺就像是一壶好茶,需要慢慢品尝,细细回味,自有无穷余韵在心中。
好,各位团友,看完东西塔后,现在我们有15分钟照相时间,15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参观开元寺,谢谢!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泉州开元寺。人们常说:不游开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那么,开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泉州素称“泉南佛国”,那么开元寺便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高楼大厦的建设者运用现代化机械从事“高空作业”,古代呢?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吊车,更谈不上“直升飞机”和“电脑设计工程”,然而华夏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古建筑。大家看,耸立在草坪上的两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教授曾望塔兴叹:“鬼斧神工”!
据《寺志》记载:东西塔建于南宋,前后历时20xx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座塔重约19510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用花岗岩依照木头入榫的结构建造而成,这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相当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我们眼前的是东塔“镇国塔”,建于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誉为“石塔之王”。近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发行。而西塔“仁寿塔”高度与东塔相差四米多,为44.06米,先东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两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对成双,俗称“东西塔”。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六
各位团友,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
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如果团友您是福建人,那您一定对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有所耳闻吧。如果不是,那也没有关系,在到达景点时,小林想先简单介绍下陈嘉庚先生的生平,这样游览起来会更有意义。 陈嘉庚先生于1874年10月21日诞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渔村一个侨商家庭。十七岁时,奉父命去新加坡,在其父自营的“顺安”米店学商。先生经商四十余年,是东南亚大规模种植橡胶最早之一人,被誉为树胶王国四功臣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经营实业,不谋私利,而是以振兴祖国,服务社会为职志。庚先生身羁异邦,心怀乡国。1920xx年(民国元年)先生回国,翌年2月即在家乡创办集美小学校。此后陆续增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设有图书馆、体育馆、医院等公用机构,统称集美学校。 1920xx年11月30日在筹办厦门大学的会上,他慷慨陈辞:愿尽出所有家财,以办教育,并亲自回国经营,以冀将来事或成功,使海外富侨有所感动。 1961年3月陈老在北京弥留之际遗嘱:“集美学校要继续办下去”、“中国台湾必须回归中国”。8月12日病逝,享年88岁。15日举行公祭,廖承志致悼词。公祭后起灵,由周恩来、朱德领先执绋,护送灵枢上灵车,用专列火车运载回集美。20日安葬在鳌园。
位于我们面前的鳌园,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的吧!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写着“鳌载定教山尽
峙,园居宁世与相忘”, 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 步入园门 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 位团友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
团友们请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影雕。这些―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0xx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
各位团友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臵,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您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不知小林今天的讲解是否让您们满意呢?如果有机会,小林希望您们下次再带上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最后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七
经过两个小时的候机时间和一个半小时的机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福建省的旅游城市——厦门。
厦门有6个区,今天我们先参观集美区的集美学村。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建造,一手创办的,里面从幼稚园到大学,一应俱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鳌园。
鳌园,因为原来是个像鳌的小岛,所以称为鳌园。鳌园分为三部分,先是门廊,只见它长约50米,上面雕有一幅幅石雕,有三国时期的,有解放时期的……各个栩栩如生,而这些都是能工巧匠们用高超的技艺一锤一锤凿刻出来的。
接下来参观的就是解放纪念碑。它高28米,表示中国共产党经过了20__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胜利。纪念碑底阶为13层,表示陈嘉庚先生的事业正在鼎峰。第二层石阶为10层,意思是陈嘉庚先生的事业遇到了困难。而第三,四层石阶分别为8层,3层,分别表示8年的抗战时间和3年的解放战争。没有想到,只是一层层的石阶,竟然有着深刻的含义。
最后,我们来到了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前,陈嘉庚先生去世后,将自己的骨灰运回集美,葬在鳌园。墓前有一拜亭,每当清明、集美学校校庆日时,厦门各界和集美学校的师生们都要来祭奠,表示深切的关怀。
参观了鳌园,我看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不凡业绩,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投身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精神,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课。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八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x x!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来宾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石雕――影雕,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0xx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0xx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各位来宾,要登上纪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须经34级台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4级台阶都有一些不同?陈嘉庚先生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一级石阶之间,我们看这下面较宽的13级台阶,这象征着陈嘉庚1920xx年至1920xx年,20xx年间实业和办学顺利发展的最佳时间,第二部分比较窄的10级台阶,表示从1920xx年至1937年20xx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由于遭受多种因素的冲击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级台阶,象征着八年的抗日战争,而最后的三级台阶则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
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中国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88岁,周恩来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1961年8月20日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达集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其身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xx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九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爷爷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爷爷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_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来宾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石雕影雕,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0__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0__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各位来宾,要登上纪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须经34级台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4级台阶都有一些不同?陈嘉庚先生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一级石阶之间,我们看这下面较宽的13级台阶,这象征着陈嘉庚1920__年至1920__年,20__年间实业和办学顺利发展的最佳时间,第二部分比较窄的10级台阶,表示从1920__年至1937年20__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由于遭受多种因素的冲击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级台阶,象征着八年的抗日战争,而最后的三级台阶则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
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爷爷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爷爷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中国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88岁,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1961年8月20日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达集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其身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爷爷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__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十
各位团友,早上好!欢迎来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__旅行社的导游员__,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杨,他是一位很经验的司机,他可以做到钥匙一插马达就响,车轮一动平安送到。今天我们将共同游览泉州开元寺,我们在这里游览的时间为1个小时,请大家11:00上车,请大家随我下车,关好车窗,代好您的贵重物品,请记住车号为闽d12345。
今天我们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__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这里,道教、伊斯兰教、儒教、基督_、佛教和平共处,这也体现了泉州人兼容的气度和宽阔的胸怀。今天我们参观的开元寺是一座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我们泉州人常说:站着要像东西塔,躺着要像洛阳桥。可见东西塔在泉州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庙之一。好,各位团友,已经来到了开元寺内,在这里我想问问大家,远看这两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么做的,啊!刚刚有人说像是木头做的,又有的说是像砖做的,也有的说是铜做的,那还是让我们到近处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应该知道答案了吧,对它是用石头做的,但非常像木头做的,这座塔是仿木结构,特别是用花岗岩石表现仿木斗拱结构,是最具权威性的成就。这对姐妹塔,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他可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两塔最初皆为木塔,后毁于火灾,后又用砖,最后改建成现在的五层石塔,东西塔历经740多年风雨雷电以至8级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称石塔之冠。东塔“镇国塔”高48米多,西塔“仁寿塔”高45米多,当年,建塔的工匠们把东西塔,特别是东塔,每一层的八个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庄严。大家看东塔的的人物浮雕从他们的表情、发型、服饰、兵器、手势是如此形象,及细微处的衣服上的绦带都有有数十种花样,如果不是对生活的熟知,凭想象是设计不出来的。大家可以仔细地看塔身,我们可以看见菩萨、高僧、罗汉、神将、金刚等琳琅满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在东西塔的须弥座转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别小年这些貌不惊人的畸形人,但他们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常把他们当作苦力来役使。中国的古建筑常在二根横梁之间竖一短柱作为支撑,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营造法式》一书中,也把这个建筑上的重要构件称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艺术中,常把扛负须弥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礼佛》浮雕,画面上阿育王在宫廷侍女环绕之中,从跪伏的大象背上下来,准备去社拜释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当作踏阶,于是侏儒托举负重,也就成为佛教建筑和造像艺术中常见的形象。泉州东西塔须弥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厘米高,采用的是深浮雕技法。这些侏儒大家看,个个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们各据一角,以身当柱,作出耸着肩,拱着背,顶托巨塔的姿势;有的穿无袖短衫,有的裤子滑在肚脐下,有的单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两手举托,有的双手撑膝,有的歪关侧脑,有的憋气运力,有的龇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脸,有的满面苦相,一个个拚力卖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个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作吹唿哨状,好像是个领头的,在指挥大家一起出力,这些没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们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须弥座的佛传图浮雕更富有艺术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东西塔须弥座的侏儒,不失为当时社会的写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样子真实的表达出来了。泉州东西塔创造了具有宋朝那一个时代的造型艺术也可从这对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时代的科技水平,近年东塔入选中国“四大宝塔”邮票发行。从布局来看,东西塔是开元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从塔的自身来看,又是独立的建筑,也许可以说,开元寺就像是一壶好茶,需要慢慢品尝,细细回味,自有无穷余韵在心中。
好,各位团友,看完东西塔后,现在我们有15分钟照相时间,15分钟后,我们将继续参观开元寺,谢谢!
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欢迎来到泉州开元寺。人们常说:不游开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那么,开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说泉州素称“泉南佛国”,那么开元寺便是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刹。而开元寺内的东西塔则是泉州古城的标志。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高楼大厦的建设者运用现代化机械从事“高空作业”,古代呢?没有起重机,没有大吊车,更谈不上“直升飞机”和“电脑设计工程”,然而华夏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古建筑。大家看,耸立在草坪上的两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古塔专家罗哲文教授曾望塔兴叹:“鬼斧神工”!
据《寺志》记载:东西塔建于南宋,前后历时20__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两座塔重约19510吨,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部用花岗岩依照木头入榫的结构建造而成,这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相当罕见,充分体现了我国宋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我们眼前的是东塔“镇国塔”,建于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誉为“石塔之王”。近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发行。而西塔“仁寿塔”高度与东塔相差四米多,为44.06米,先东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两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对成双,俗称“东西塔”。
游鳌园有感 鳌园的石雕介绍篇十一
经过两个小时的候机时间和一个半小时的机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福建省的旅游城市——厦门。
厦门有6个区,今天我们先参观集美区的集美学村。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先生倾资建造,一手创办的,里面从幼稚园到大学,一应俱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鳌园。
鳌园,因为原来是个像鳌的小岛,所以称为鳌园。鳌园分为三部分,先是门廊,只见它长约50米,上面雕有一幅幅石雕,有三国时期的,有解放时期的……各个栩栩如生,而这些都是能工巧匠们用高超的技艺一锤一锤凿刻出来的。
接下来参观的就是解放纪念碑。它高28米,表示中国共产党经过了20xx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胜利。纪念碑底阶为13层,表示陈嘉庚先生的事业正在鼎峰。第二层石阶为10层,意思是陈嘉庚先生的事业遇到了困难。而第三,四层石阶分别为8层,3层,分别表示8年的抗战时间和3年的解放战争。没有想到,只是一层层的石阶,竟然有着深刻的含义。
最后,我们来到了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前,陈嘉庚先生去世后,将自己的骨灰运回集美,葬在鳌园。墓前有一拜亭,每当清明、集美学校校庆日时,厦门各界和集美学校的师生们都要来祭奠,表示深切的关怀。
参观了鳌园,我看到了陈嘉庚先生的不凡业绩,感受到了陈嘉庚先生投身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精神,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