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守法”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爱国是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八十年的历史,中国由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强国。要在这个基础上,认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守法”是“爱国”规范的延伸,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个人行为要遵循国家的法制法规。这也是规范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要形式,在高校要特别强调和教育大学生把“守法”作为个人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做一个合格的公民首先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大学生。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明礼诚信”主要是规范公共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行为。大学生没有真正的进入社会,虽然懂得一些基本的礼貌,但还是缺乏应有的社交礼仪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校内进行必要的文明礼貌教育,既能帮助他们懂得在公共场合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又能提高他们个人的社交能力。“诚信”主要是规范公共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是对“明礼”规范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很多人认为社会转轨时期自然会出现信用危机,甚至把市场经济与信用滑坡混为一谈,其实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信用经济,“诚信”是规范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现在社会上的信用危机也开始侵入校园,大学生中不守信用,不重承诺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大学生个人至上,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学校和他人的利益。所以,要让大学生成为守信用、重良知的人,必须进行信用教育,这是学会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我国历来十分重视立身处世之道,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早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模式。
“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现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强调个性,好胜心强,所以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厉害,很容易造成好、中、差学生的分化现象,这使学生间的交往有了一定的障碍,也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大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适当地让他们学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亲善关系,增加与人相处的亲和力。
“勤俭自强”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现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比较强,于是就出现了“勤俭”不足,“自强、自立”意识不足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学校里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学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让他们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艰辛,在这基础上培养“勤俭自强”的道德素质。
“奉献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敬业”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成功的人;“奉献”主要是规范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大学生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学校可以在校内外设立一系列学生实践基地,组织义工活动、志愿者活动、参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奉献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校德育要有成效,《纲要》的道德规范在高校德育中要有其侧重点,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大学生道德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上
一、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公民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们重视公民教育中公民道德教育的部分,特别是对他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系统应一其他机构一起,帮助促进人权、培养民主的行为和确定从未像当今时代如此必要的价值观,如尊重人的尊严,宽容,对话,团结和互助。”
就我国的历史、现实情况而言,民主,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都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其根本之点在于全体国民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专门活动组织,其对大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尤为深刻。尤其是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社会上存在着道德松弛、世风沉沦、价值混乱、舆论不张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公民的素质,建立起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培养道德健全的公民。无论是从减少犯罪、减少道德上的无序,还是从建设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而言,都将有其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有:
1、要加强普世伦理的教育,使大学生在“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意识层面上逐渐形成对待和处理全球问题有道德自律。全球伦理,又叫世界伦理或全球伦理,简言之,即是全球共行的道德规范和共同道德价值。它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处基本共识,凝聚了各种文化传统、各种伦理思想的共同智慧和主要精华。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的诸多世界性问题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全球问题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因此,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全球伦理可以被理解为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关系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体系,是人类整体为了求得生存和健康发展所能够接受、也应当遵守的一系列基本伦理道德原则。应通过全球伦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经济伦理观、环境伦理观、生命伦理观、生态伦理观、科技伦理观、交住伦理观、消费伦理观等等,使大学生学会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前提来思考道德问题,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道德文明成果,具有整合不同道德价值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事务。
与本篇
2012年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总结
内容有关的:大学生公德教育总结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总结 女篮比赛总结 政府人员的工作总结 主持人大赛总结 大学新年联欢晚会总结 协会换届工作相关总结 电子信息工程系首届新老生交流会工作总结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