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一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
总之,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三
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读到这里,你是什么感觉?我瞬间感受到的也是一阵惶恐,很可怕的一种权力在握,高高在上的感觉!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是无法否认的是,作为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不管你愿不愿意,就是在无形中影响到班级里的一切。孩子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里,有80%左右是在班级里上课,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学校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共同、近距离地度过的,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的老师甚至就是学校的全部。
想想看,课堂上,我们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又或者我们指责、学生,以挖苦的语气嘲讽学生…… ……
想想看,老师走进教室那一瞬间的两种情形——我们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心情舒畅,轻松地讲课;或者是,我们一脸怒容走进教室,板着脸,声嘶力竭地讲课……
想想看,一道非常简单的练习题,学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错,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的两种情形——我们先血往上冲地训斥一通,然后惩罚性地让他们重做十遍;或者我们耐下心来,和学生一起讨论看看,到底是方法的问题还是态度的问题……
这种种的结果,到底哪一种令学生痛苦,哪一种令学生欣喜?哪一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成长,快乐的投入学习?
一直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想想看,静下心来想想看,怎么可能不是步步惊心?!坐在我面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孩子,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祖国最娇嫩的花朵。我们呢?还是那个辛勤,可人的园丁吗?还是担任着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的教师吗?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四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10月9日开始, 我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在这短暂的几天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研究院刘茂森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长春市外语学校书记黄宝国教授等著名的学者的诙谐生动、充满激情的精彩讲解,还有哈尔滨香槟小学的老师们的精彩介绍,使我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学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观念上,教学理念上、心理上都产生了较大的转变。下面就把本次培训的内容跟大家汇报一下: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教育智慧与智慧教育的内修与外练、信息环境下教研模式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基本模式与应用方法创新、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交互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及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在网上的共享,加强了老师们的教学交流,提高的教学效率,更有利于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刘教授已经78岁高龄了,自嘲还有两颗不坚定的牙齿的老人竟然坚持站立在讲台上不用麦克风,讲了整整一上午,这种敬业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刘教授给我们讲了学校中的教学活动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传统教学阶段(粉笔+黑板)、现代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阶段(信息技术运用的适度,而不过度)
特别强调了现代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区别,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弊端----教师干的多,想得少;经验多,提升理论少;教师只有把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反思和创新。教学的智慧需要通过内修得到提高;智慧的教学需要通过外练得到发展。内修与外练的完美结合,是培养和练就智慧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让学生成为有效学习者。学生有效学习才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王丹老师讲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模式的探索,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网络平台,是三级建设两级使用的平台,教研员引领下,各个学校的教师依据平台进行网络会议和网络教研。每个人的资源均可以共享,学习,教研和备课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朱教授也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了,整个讲座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给我们讲解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基本原理,他认为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朱教授认为,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他用一句话来概括五大感官对信息技术的获取效率。视觉获得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朱教授指出,“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接着,引用了史宁中教授的话将信息分成了经验信息、知识信息,智慧信息(分别代表了原始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三个阶段)。还讲了现代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并总结出许多一线教师讲课的课堂实录及课件,并且逐个进行分析。在整合时不是信息技术使用的越多越好,一定要找准整合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困难点。
本次的培训中令所有人都钦佩的是黄宝国书记,黄书记长春外语学校书记,东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他1987年中师毕业,在35岁之前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很多成就。他是“差点教育”的创始人。我们不禁钦佩与他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才华,整个讲座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连珠,真是出口成章。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解了差点教育的理念。黄校长第一次在学校上汇报课讲的是十里长街送,由于自己说话的缺陷,把学生给将笑了,被校领导批评,被老师们取笑。黄校长扬长避短,第二年公开课时,另辟蹊径,改上作文教学,并不断深入研究,坚持不懈的自我提高,曾经在每月只有100元左右工资的情况之下,自费买了290多本关于作文指导的书,在作文教学方面脱颖而出。在90年代出版了一套作文指导书,曾一次性得到稿费30万元,自诩为知识界一夜暴富的教师。他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受先天因素影响,各有各的优点和短处,比如:有的孩子天生不会唱歌,却非要孩子去学音乐,学起来困难不说,这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
另外,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理想学院研发的教学软件,它具有灵活性,咱们以前的教学软件中的课件通常是整堂课的,有时不适合本班学生,又不好改,理想软件把各学科分知识点制作成演示动画,这样老师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比较灵活。二、直观性强,三维立体动画,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观察。三、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实际操作。(观看视频)比如中学电路的学习,里面有开关、灯泡、电线、电流表等,学生可动手自己连接,他可以模拟现实中实验的效果,还有一些化学实验都可以用这个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四、资源丰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取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
还有来自哈尔滨香槟小学的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利用电子白板和网络授课,他们就是利用了东师大的理想软件,在网络教室或利用电子书包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奖。(观看香槟小学赵秀君老师视频)
郝淑霞老师结合自己孩子的事例讲述了教师自我反思的实践研究。他的儿子是一个曾经被学校开除的孩子,后来在他的教育下被保送出国留学。她的讲述语调平实,娓娓道来。我这里有他的讲座视频,可以传到群里,大家想看的可以抽时间看一下。
经过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继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出贡献。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六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_,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七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八
对小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是新时期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这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应对新的形势迎接挑战,有效的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得不深思的问题。结合实践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保持较强的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将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仍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等等,教师首先应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绝对不做。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实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把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以外对学生实施多种影响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多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是学生自愿参加,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启发与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拓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此外,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走入革命前辈家,听革命英雄事迹”的社会活动实践等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和互助合作团队精神。
三、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并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他,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细心人,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变简单灌输为启发诱导,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因此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争取家长配合共同教育学生。教师要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
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九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如今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古人有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师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不仅要授学业,更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解惑,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
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人们常常把我们教师比做蜡烛,这就要求我们应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具有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每到教师节,总可以看见毕业的学生来校看望老师,这时我们感觉到很欣慰,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我们老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对为师者业务职能的概括,今天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十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一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xx年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二
我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顺利地完成了相干课程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对刚刚走上德育主任这个工作岗位上的我,培训是及时的,收获是丰富的,意义是重大的!学习完了以后,我对自己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和体会。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进程中,重智育,轻德育的偏向是比较明显的,很多人以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考得高分就好等等。实在不然,德育工作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我们教育的核心。由于只有培养出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就像讲课的老师们讲到一样,我们是要培养出考取大学而像马加爵一样会杀同学的尖子生还是培养出有品德、知善恶的一般学生呢?我想答案是无可置疑的。由于要培养出能遵纪遵法、有礼貌有道德而又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所以在新时代新情势下的教育,我们应当走出误区,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这一点,德育工作是我们中小学校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对社会的发展而言,教育放首位;而对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我想,我们要展开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应从思想觉悟上来熟悉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才会努力地展开工作,抓好德育工作,下工夫去完成好每个工作内容。面对不断发展而又缤纷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越来越不听话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实在根本缘由就在于我们的德育还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当重视我们的这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地把它做实做细。
二、德育工作的艰巨性
我们的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课一样教甚么就有吹糠见米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不问可知的。简单来讲是由于德育是对人的心灵的教育和塑造,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指导,是对学生心理的辅导等,换而言之,我们德育工作者既是对学生教育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天生才的导师,也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这类多角色的我们,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下工夫,不从细微工作做起,不研究好工作方法,是不会取好的成果的。况且,在当今这类社会环境下:网络不断腐蚀着孩子们的生活,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滞后不前,等等,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遭到了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德育工作还包括有学校的安全工作等,而安全工作也是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工作,并且学校的安全题目是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的。
面对如此复杂而的工作内容和任务,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又不利于展开工作,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好,是个艰巨的任务。那末,是否是我们就避而不谈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呢?我以为这是行不通的,正由于面临着如此多的题目和困难,才更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来破除各种困难和题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如何展开好德育工作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让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艰巨;也通过学习,让我得到了各位专家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增强自己要把这项工作做好的信心。在听了几位老师的出色讲座后,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学校的德育工作:1、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
师德是学校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有甚么样的老师就会有甚么样的学生,就像俗话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何况我们是教育者,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实在,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大的家庭,有甚么样的师风,就有甚么样的校风,有甚么样的校风,就会有甚么样的学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首先做到榜样作用,为学生建立起学习的榜样,这样才会为学校德育工作起一个好的开端。
2、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已成为未成年人的一个很大的题目,特别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中小学校更应当熟悉到这一点。我们每个老师都要努力做到是学生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题目,培养他们的各种生活生存能力,增进他们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3、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当前社会中,学生的违法违游记为已非常突出,乃至了出现了学生杀老师的极端行为。这警示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这一题目。相干的法制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面,我想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干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这样才会要求他们做到遵法、不违法等。
4、做好各种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不管做甚么工作,我们都要依照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管理方针,用《中小学安全管理办法》来束缚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其他相干部分的联系与合作,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要想把学生教育得好,管理得好,就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努力教育。如展开家校定期会议、家长座讲会、定期家访等,都应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触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但纵然我们的工作很繁琐,展开起来很困难,不过只要我们找到了方法和对策,不管多大的困难,多繁琐的事情,我们都应当并且能够把它完成好。所以对我来讲,这次培训是一次及时的培训,它将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中小学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三
本学期初我们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种深刻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他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注意行为规范,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形成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促使自己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
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
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教师又是很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因为,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彻底清楚“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教师。我的信念就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我们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一直坚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无论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无尚光荣的,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教师自己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自己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这样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赖。
总之,我们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师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