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一
同样是年少的儿童,同样是应该属于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可是,有时候命运的降临往往那么的不公平。有的孩子正享受着当“小皇帝”“小公主”的宠爱,而有些孩子却在冒着烈日炎炎从各个角落里拾起那一个个满载渴望的废品……
那些废瓶子,对于我们微不足道;可那确是他们生活下来的希望。究竟生活条件的好,是好是坏?
仔细的沉思,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我们,哪里可以感受到吃苦,哪里又会知道挣钱的不容易。总是一味的挥霍父母辛辛苦苦的汗水钱,自己却是那么的理所当然。面对衣食无忧,还整天浑浑噩噩的盯着电脑屏幕,操作着熟悉的步骤:点击,打开,登入……用那些虚假的空间虚度了那么的黄金时光。
我们享用父母的给予,却把他们的语重心长的话抛之脑后。
“多看看书,好好学习",这些话听的太多了用脚趾头都能记住了。可是我们又何时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父母天天忙碌的工作着,还要操心我们的学业。他们的心是累的......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奋斗,我们要把握青春好好奋斗。
那些山村的孩子们,或许连上学的机会也没有,可是他们仍然顽强的生活着。命运的不公平,却让他们更早的踏入社会,使他们更加成熟。我们或许为了一顿午餐,因为没有自己喜欢的食谱闹情绪;或许因为没有买到心爱的礼物而吵闹;或许是少玩了会电脑而发脾气。可是他们呢?他们何时抱怨过生活的艰难?相反,他们却越加坚强。他们坚信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最终会迎来想要的未来。
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
青春就像时间支出的一块布,布的质量是靠你日积月累的辛劳。比我们艰苦的人可以努力拼搏,而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么?
或许过去,你是个不上进的公子爷;或许过去,你是个只顾追随潮流的大小姐。请记住,过去不代表未来。靠父母不能靠一辈子,总有要独立的时候。向上吧少年,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事情,好好拼搏。
奋斗的号角正向你吹响,你听到了么?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二
某天,我得到一本书。
封面是庄严而古朴的红,历史将它装点得如此沉重,时代和乡土的气息萦绕着它,让它显得那样严肃,我有点望而却步。
扉页间却传来阵阵的邀请声,是沙哑的乡音,是热情的方言……封面上的费孝通先生微笑着,那似乎也是一种诚挚的呼唤。
《乡土中国》——它邀请我去重新了解一个我所谓熟悉的社会,而我,欣然前往。
我本是农村的孩子,但却生活在城市。记忆中的乡村,只剩下时间潦草勾勒的几笔,勉强留存下了一些浅淡的痕迹。
《血缘与地缘》——它将我尘封的记忆唤醒,那个热闹的熟人社会在我的脑海中生动起来。费孝通先生的语言十分专业,对于我来说不免有些障碍,但又恰恰给了我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像文中作者写到的他的女儿一样,我也在“籍贯”上填写那个其实并不怎么熟悉的地方,我从未细想过这个问题,更从未将其与“血缘”挂钩。作者逻辑分明的论证,公式化的语言,却弥漫出一股淡淡的人情味儿。
随着阅读的深入,一个喧闹的乡土社会在我的眼前逐渐放大、清晰,它带着亲切的邻里,带着繁华的集市向我走来——那是我的家乡。
我的心开始不能平静,也许这就是血缘,会在某个时刻勾起根植心底的对乡土的'眷恋。无论我在哪儿,都永远属于那片土地,并随时会为之感动。
《礼治秩序》至《长老统治》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规则;《文字下乡》科学论证了文字下乡应注意的问题;《差序格局》清楚地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还有很多很多,《男女有别》《从欲望到需要》……
《乡土中国》这样一本学术著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乡土社会的许多知识,也带给了我情感上的诸多触动。
掩卷,手里的书又“厚重”了许多。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三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沉重的小说。主人公名为福贵,实则无福无贵。
看完这本书,感觉一切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与无力的,这本书的阅读是让人恐惧甚至窒息的。
福贵对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终被一次又一次的打破。说他幸运,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病牛陪伴着;说他不幸,他也曾经历过幸福,也曾经历过苦难,并且在经历过一切后仍乐观而坚强地活着。正如那句话所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一部《活着》,让我们体会到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可以想见,在那个年代,像福贵这样悲惨遭遇的底层人民不计其数,福贵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实例。
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去设身处地地体会福贵的感受,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坚强地活着。往事随风逝去,只在心中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迹。时间终究还是会让一切变得苍白无力,“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困难,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含义。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四
龙虎山,道教的发源地,令人遐想!天公不作美,到龙虎山时,下着小雨,在斜风细雨中,穿上雨衣,坐上竹筏,顺着龙虎山下的泸溪河漂流而下,道也别有一番情趣!
放眼望去,龙虎山,景如其名,果然名不虚传。山间怪石嶙峋,奇峰罗列,绵延数十里,中间一座象山威武耸立,山状似龙盘,如虎踞,好不壮观。遥望山峰,形状各不相同,有的似骆驼,驼峰高耸巍峨,令人望而生畏;再看那猿面锋,多像一张猴子的脸,滑稽可爱;还有象鼻锋,一根长长的象鼻从山顶一直垂向地面,好似滑梯一般。山脚下,溪流悄然漂入,依山缓行,溪水清澈见底,无声地流淌着,好似娴静的少女一般,静静地陪伴在群山旁。恰逢细雨绵绵,山间笼罩着层层薄雾,山头若隐若现,一座座山峰为薄雾所环绕,蒙蒙胧胧,越发增添了它独有的道教的神秘感。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山间树林耸立,郁郁葱葱,沐浴在细雨之中的山峰,无不显得恬静迷人。
当导游介绍无蚊村时,乍听起来不可思议。这其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天师是个孝子,十分孝敬自己的母亲。无奈一到夏日,蚊子成群,张母时常为蚊子叮咬,痛苦不已。张天师见了,隧拿起宝扇,驱蚊孝母,日夜不息,也许是蚊子也被这种精神感动了吧,从此之后,村庄到了夏天便再也没有蚊子了。我想,依山傍水的地势使得这里环境清幽,村前碧波荡漾,村内树木葱茏, 蚊子自然不会光顾了。坐落在群山之中的小村庄,因有道教文化的熏陶,宛如世外桃源一般。
“悬棺”之谜这个千年未解的`谜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乘一叶小筏,来到湖中央,正前方一座悬崖峭壁巍峨耸立。细细看去,只见悬崖峭壁间的山洞竟三三两两地摆放着几具棺木。如此陡峭的山壁,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难于在峭壁上行走自如,更何况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要想爬上如此危险的山崖,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是怎样做到的?谁也说不清楚。如今,龙虎山的百姓用“悬棺表演”来满足人们对“悬棺之谜”的好奇心。
随着鞭炮声的响起,李家四兄弟陆续登场。由后山的小路登上悬崖顶后,其中一人沿着绳索缓缓下降至洞口,随即熟练地一个筋斗翻入山洞。紧接着,悬崖顶上的人用绳索栓着一具棺木缓缓下降至洞口,山洞里的人作最后的接应,将棺木放入山洞。最后,洞中的人借助安全带重新返回崖顶。一连串的精彩表演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仅仅是现代人对古代的一种美好猜想。要知道,在古代,没有安全带,没有了安全的依靠,在如此陡峭的山壁上放上几具棺木,其难度和危险性又是多么大!或许,我们不知道“悬棺之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然而我们感叹它的巧夺天工!可以肯定的是,“悬棺”汇集了中国先人的勇气和智慧,你看,那峭壁上的具具棺木正闪烁着古人智慧之光!
奇峰,怪石, “无蚊村”的传奇、再加上“悬棺”的谜团,笼罩在细雨绵绵中的龙虎山充满着一股神灵之气!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五
有人说:“读书有何乐?即使有,也只不过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罢了!”有人干脆说:“读书太苦!”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分数读,那便陷入了题海,只会一再的背诵,不会去探求,那便是件苦差事。若读书是为了探求真理,那么离真理越近,就越发现真理的迷人,那便是:“读书乐,乐在其中。”
犹太人将读书置于很高的地位,孩子一出生,他们便会在书上涂上一层蜂蜜,让孩子去舔,所以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他们也会将书放在枕边和过道上,可供随时翻阅。在犹太人眼里,书如同蜂蜜,读书就好像蜜蜂在采撷花粉一样;打开一本书,就好像打开一个快乐烂漫的乐园。可以这样说,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座图书馆,以读书为乐已经深深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里,也使他们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光芒四射,据统计,从1920_年至今,全世界共有80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这其中犹太人就占了近1/4,而犹太人的人口数量不到世界人口的万分之三。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不错,书中的知识仿佛一道道美味佳肴,有着享不尽的酥脆口感。《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被作者表现的淋漓尽致,有股酸酸甜甜的味道,让人回味,那淡淡的甜香轻柔地滑过鼻子,给人以无限遐想;《西游记》中本领高强,急性子的孙悟空就像一道香辣的川菜,给人以香味浓郁,烈辣入口的感觉。这一部部好书,如牛奶般醇香,如咖啡般浓郁……让人咂嘴不已,给忙碌的人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读书,其实大可不必讲究。古人“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读书法看似不雅,实则领略到了读书的真谛。而今,公园里的“晨读”,公交车上的“走读”,倚床点灯的“夜读”,又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这正如有人所说的:“先要把读书看的很平常,才可以读书,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是指随性而读,是与生命相伴始终。”只有把读书看作是平常之事,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领略到“乐读书”的意境。
在我看来,品一杯清茶,看一本充满哲理的书,是一件浪漫的事,我很喜欢文字与文字之间那跳跃的韵味,就像茶一样,虽然味道不如果汁般甜美,但它却有自己独特的茶香。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段落都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韵意,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读书“苦不苦,乐不乐”关键在于为谁而读,为何而读。《左传》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读书亦如此,干一切事情也是如此。让我们以读书为乐,去快乐地阅读,一起领略人生真正的快乐吧!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六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利。
——题记
参加远足活动后,我有许多感想,感触至深。还记得当我们筋疲力尽时,没有一个人要放弃。而是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向前走,尽管不远处就有客车跟随着。那一刻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尚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这次远足经验告诉我,唯有乐观的心态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一路上虽然同学们都很累,但口号、歌声却从未断过,因为那一刻,我们在拨动生命之弦,奏响人生之歌。在那一刻,我们不是在超越他人,而是在超越自己,也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永远地超越他人。谁英雄,谁好汉,远足场上同学们顽强拼搏的毅力已经很好的证明了。
在整个远足过程中,每当感到疲惫不堪时,同学之间那种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都会给我勇气,给我力量,让我更好地坚持下去。同时,我的意志力也在支撑着我,它不允许我认输,我认识到这好比我人生中的一次挑战。我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放弃,我在心中一遍遍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坚持才会胜利。”就是带着这份坚持,使我更好地走向终点,走向成功。
还记得在去之前有人问我:“如果一路很艰苦,你会后悔参加吗?”我坚决的回答:“我参加就是为了战胜困难,我为困难而来,坚持就是我参加的理由。”我在心底呼喊:“让困难来得更猛烈些吧!”所以我永远不会后悔,虽然一路挥汗如雨,但我的坚持终于赢得了胜利,我也终于明白成功只属于坚持不懈努力的人。
从这次远足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经验,悟出了许多道理,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含义,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更是一段艰辛而又美好的回忆,它将令我终生难忘。
我会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明天,我相信好的心态会让平凡的生活增添光彩,我相信这次经历会使我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灿烂辉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说:“我能行!”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七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是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写,这可以说是他的自传体小说,这本书中的潘西中学是以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军事学校为原型的,书中的寄宿生活也是他的亲生经历,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无意告诉我们“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在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他也不会告诉我们他的整个一生,只是告诉我们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圣诞节期间离开学校到纽约游荡的三天日子。
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按照我们现在的评判标准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差生,他五门功课有四门不及格,又不肯好好用功学习,虽然校领导常常警告他,让他好好用功,但他只把这话当做耳耳边风,还有,他满口脏话。
而作为击剑队领队的他,与队员一早出发到纽约去和麦克彭妮中学比赛击剑,只是这次比赛没有比成。他们把比赛用的剑、装备和一些别的东西一股脑全落在地铁上了。他自己认为这事不能全怪他。可是乘火车回来的时候队友们谁也不理他。
主人公霍尔顿似乎在哪里都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在宿舍中,与舍友打架;在期末考试中,被四位老师给了不及格;在击剑队中,与队友关系闹僵;在宾馆里,他觉着每一个人都是怪人;在……
他立志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些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关于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霍尔领的语言,评论家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些意见还是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小说一面世就引来众怒,一些评论家认为其语言“猥亵”、“渎神”。但也不乏有人高度赞赏霍尔顿的语言,国外某些评论家把霍尔顿的语言与马克?吐温笔下人物哈克的语言相提并论,加以赞美。他们认为这两个流浪少年的方言口语,会在文学天地里流芳百世、永放光彩。这些评论家将本来表现霍尔顿率性的一面的的语言,竟然也能分析个所以然来,并且还能分成两派,各方都振振有词,我不禁十分“佩服”。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开始迷茫,消沉,他们逐渐遗忘自己的理想,像房祖名、柯震东、张默一类的所谓的明星吸毒,正象征着那“垮掉的一代”,这与本书的著作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确实有些相象。
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我们或许选择把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的叛逆藏匿于心中;有时候,为了迎合这个已经充满铜臭味的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恭维,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送给别人一个个假笑;有时候,为了追逐名利,我们麻痹了自己的内心,封锁住心中真实的想法,用一份份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尽全力不让真实的内心显露于外。我们越是这样做,越是会发现——其实别人都在这么做。
所以,不如放下一切,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八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一到春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辛勤的劳动了一年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农历的十二月下旬就开始了。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这两天是送灶神的日子,廿五、廿六是要进行大扫除的,大扫除是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廿七、廿八要办年货,大人们要买对联、财神像和各种食物。妈妈还会给家里的小孩子们买许多漂亮的新衣服,小孩子们都喜欢买玩具和鞭炮。
农历十二月三十那天就是除夕了,有些年份是十二月廿九。除夕这天很是热闹,家家户户都做起了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早上一家人祭拜完祖先才能围在桌边吃饭。晚上,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服,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都是灯火通明的,不能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我们几乎都是不睡觉的,因为要守岁。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正月初一,就接到妈妈、奶奶他们给的红包,我知道,年中的新一天已经开始了。洗漱完后,妈妈就告诉我今天不能出门,爷爷告诉我今天不能杀生,爸爸告诉我今天不能洗衣服和洗碗。我们他们为什么初一的禁忌那么多,怎么记得住呀!不过,今天大家还是特别开心,吃过早饭,大人们都去娱乐了,而小孩也去玩耍了。
初二这天,是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我们才刚醒,就看见妈妈拎着大包小包不知要干什么,妈妈一看到我们醒了,就说:“选佳,你们快点去洗漱干净,我们要去外婆家了。”我问:“去外婆家,为什么呢?”妈妈说:“是因为今天是初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娘家拜年。”听了妈妈的话,我们赶紧去准备好,然后出发去外婆家。一到外婆家,还没进门,就听到了“我给您拜年了”的话,进门一看,原来是亲朋好友们给外公外婆拜年来了。听妈妈说,拜年是从正月初二到初九才结束的。
元宵节——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似的,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店子都要挂许多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纱灯、有玻璃灯、有走马灯、有宫灯、还有各种各样的纸灯……灯一悬挂,人们都可以进店里参观。晚上在灯里点上蜡烛,观者更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就有不一样的新年习俗。一眨眼已到了春节的结束了,人们的生活又都步上了正轨,大人们照常上班,小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了。春节使我们有增长了一岁,也是我们懂得了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九
秋风吹过,她把叶子吹黄了;她把树叶吹落了;她把
花儿吹败了;她把菊花吹开了,当然,她也把庄稼吹熟了。
今天,我们来到了大兴的'梨花庄,当一次采摘果实的“农民”。一大早起床,就赶到学校,驱车来到了梨花庄当一次“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们刚下车,便拎着袋子,拿着工具摘果实。我一见到前面的一大片白菜地,心里十分激动,想到:秋天光是这小小的一个庄子就有这么多的白菜,那要是所有的白菜地里的白菜都那样多,那冬天可就不愁吃的了。我又想:要是白菜都这么多,那地瓜肯定也少不了。怀着快乐的心情,我来到了与我猜想差不多的地瓜地里。
我刚看到地瓜地,便开工了起来。刚挖的时候找不到技巧,看车的大叔就帮我挖了几个,他接着说:“你可以用脚
踩一踩,因为土地松软,地瓜很硬,踩的时候,如果感到有些硬,这底下就会有地瓜了。”我按着大叔的话挖,不一会儿就挖到了七八个地瓜,大小不一,形状奇异极了。有的像小娃娃的脸,有的像个大萝卜,还有的像个弯弯的小茄子,可真逗。我又抓紧最后一点儿时间,挖了几个大地瓜,十分高兴。我气喘吁吁,连拎带拖着装满地瓜的塑料袋,塞进了客车的行李箱。
之后,老师又领着我们去萝卜地里拔萝卜。我一看见露出嫩绿色的萝卜樱,并立刻冲进了萝卜地,像抢东西似的扑了过去。一开始,我嘿哟嘿哟地拔,根本就拔不起来。后来,看见别人一下子就拔了起来,我便也把劲儿使到一块,“噌”就拔起来了。然后,我又去拔第二个,结果摔了个屁墩儿,为什么呢因为我吸取上次的经验太过头了,所以劲儿使得奇大无比,结果是萝卜没拔出来,人倒摔了下去。之后,又按照摸索完的经验拔了起来,一共拔了十六七个萝卜,特别高兴!但这时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我既要背书包,又要拎着两大兜子战利品回家,简直是“雪上加霜”啊!
坐在要回校的车上,我终于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他们劳动了半天,竟只能值那么一点点的钱,所以我觉得不该再浪费粮食了,浪费一点一滴的东西了。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十
有许多关于“长征”题材的电影,小说……一提起长征,我就能想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那篇课文的内容,也正是这部电影——《勇士》所要讲的故事。
当时强渡大渡河是我方和敌方重要的一次战争,也是红军战士们生死的关键战斗。过河的过程是最凶险的。红军战士们过河是17位勇士以生命为代价强渡的大渡河,在过河后勇往直前,与敌方作战,最终获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他们团结、勇敢、不屈不挠、为革命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便是勇士的精神,也就是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在运动会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坚韧、团结、坚持。
我参与的是400米跑,一开始就努力往前冲,跑到一半没力气了,但想想班级里的同学,哪个不是拼尽全力去努力?想到这儿,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往前跑。快到重点的时候我听见我们班的同学在为我喊加油,听见他们的鼓励后我一鼓作气向前跑去,跑到终点后摔了一跤,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听见了同学对我的鼓励,虽然没有得到前3名,但我至少拼尽全力地努力过,我问心无愧,只是有点失落,但这失落,我相信它会成为我以后运动的助力。
跑400已经很累了,但比跑400米更累的是800米跑了,在800米跑的过程中,有许多同学在陪跑,即使广播里说过几次禁止陪跑,但还是阻止不住我们,我们就是想给在场上参赛的人一个动力,让他知道我们在支持他。在800米跑完后有许多运动员都瘫倒在地。我们跑过去把他们扶起来,有的人轻拍运动员的背,有的人递水,有的人递饼干,有人递纸巾给运动员擦汗。
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就能看出我们班级的团结,对同学们的关爱,对自己责任的坚持。这些不恰恰都是一个要做勇士的人的基本准则吗?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勇士。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十一
国庆节放假了,在这七天“黄金周”里,我每天都过得非常快乐、充实,特别是回老家参加秋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那是10月3日的中午,我正在屋里看电视,突然听见“嘟嘟”响的声音,我赶紧爬到窗户边往外看,只见爸爸开着拖拉机进来了。我急忙关了电视,跑了出去,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爷爷让爸爸去姥姥家开来拖拉机轧豆子。
劳动开始了。只见爸爸和爷爷用叉把豆秸铺在院子里,然后爸爸开着拖拉机围着院子转,来轧豆子。拖拉机转了一圈又一圈,砰砰直响,豆子也嘎吧嘎吧在跳,我看见一个个金灿灿的黄珠子争先恐后地从妈妈的怀抱里挤出来,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到外面的世界来玩。我见这样很好玩,就叫住了爸爸。爸爸停了下来,我也上了车,让爸爸接着轧。不一会儿,车停了下来,豆子也轧好了。爸爸把拖拉机开出去院,我们下了车,回来用叉把豆秸叉走。这时,院里遍地都是金黄的豆子。我兴奋极了。我们用筛子把堆成堆儿的豆子筛了一遍,整齐又干净的豆子就被我们收拾好了。我们干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我还不时用手去擦汗。爸爸看了直笑我是“泥猴”。爷爷看了我一眼,笑了,我也笑了。这是喜悦的笑,丰收的笑。
把豆子收完后,我便坐在凳子上看树上像灯笼一般的柿子。看着看着,嘴里直流口水,忍不住想去吃。干脆,再替爷爷收几个柿子吧。我便又站在凳子上,摘起了柿子……
第二天,我在家啊无事可做便让奶奶给我一些活干。奶奶指了指门前割了一半的稻子,说:“既然没事干,就帮我一起割稻子吧。”没等奶奶说完我就拿起镰刀冲出门外。来到田里,脚就扭;一跤。站起来我才发现:原来,田地里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深深的脚樱我一想,一定上次种到子时留下的。没准还有我的脚印呢!站在稻田里,我却不知该从何下手。奶奶见了,就用镰刀割了几棵稻子示范该我看。我学着奶奶右手抓住稻子挥起镰刀横着一割稻子立刻被割断了。我高兴的拿着稻子奔向奶奶。“奶奶,我我终于成功了!”“好继续吧。”
我真割得高兴时,突然,感到手上一阵剧烈的疼痛。“氨!我一看手上被割开了一个小口子。我一见问题不大,便甩也几下手就又放心地割起来。我正为刚才的粗心而感到自责时,真是老天不长眼,我一不小心,腿上又被划开了一道口子。我真是太马虎了!我打算回家看电视了。当我看到那一堆堆割好的稻子,想到爷爷一人在家白天要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割稻,太辛苦了!我怎能遇到这样一点小困难就退缩呢!我又拿起镰刀用力地割了起来。不一会儿,汗水就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一会时间一排稻子便被割光了。我割了一行又一行,手被粗糙有镰刀柄磨出了一个水泡。
经过这些事,我才真正感受到秋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十二
漂泊的旅程中,是谁在孕育千年文化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探索的足迹? ——题记
接触《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是《道士塔》。它在整本书当中也是堪称经典。荒茫大漠中,一个古老的意象,记载了敦煌文明的兴衰,见证了一个没落王朝的耻辱与无奈。当千年前石壁上的第一刀刻下时,一个壮丽无比的乐章便开始奏响。它是一千多年层层的积聚,它是一千多年鲜活的生命,它是无数艺术家与信徒膜拜的圣地。可是谁又能想到,它最终的命运却交付到一个麻木无知的道士手里。
王道士不过是那段屈辱历史中的一个小丑,他的无知,他的卑贱,他的自以为是,无不让人心中可悲可叹,可愤可恨。
当看到他把婀娜的塑像砸成碎片,把绚丽的壁画粉刷得所剩无几时,我好恨;
当看到王道士数着那一点微不足道的银元得意的笑时,我好恨;
当看到一车车的瑰宝被大摇大摆地运到国外时,我好恨;
大漠孤烟,冷冷的夕阳将那些马车的影子拉长。如血的余晖,映在寂寥的戈壁上。此时,这块宗教的圣地,是否也在滴血?
石走沙飞,粗砺的黄沙击打着空空的石窟。呜咽的寒风,在唱着最后的挽歌。此刻,这个孕育千年文化的生命,是否也在哭泣?
谈起这些人和事都会使我们感到心口隐隐的痛,我们恨王道士那个历史的罪人。然而,将所有的罪责全都让这个无知的躯体承担,也过于沉重。即使当初没有王道士,我想其它一些跳梁小丑也会出现,悲剧依然会要发生,毕竟这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悲剧。
通过《道士塔》,通过那苍凉深邃的笔触,我们能深深地感受到莫高窟所遭受的劫难,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的荣辱与沦落。太多的眼泪已被戈壁的风吹干,然而那份美不会改变,纵使它曾经被无情地,任意地更改。
如果说大漠中莫高窟的遭遇令人可悲,那么烟波江南中的人情事态同样使人可叹。
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江南,一切的氛围,一切的意境,已不都是自然赐予的,更多的是中华几千年文化营造出来的。虽然我不曾去过,但是书中描绘的江南小镇却给我一种回家般的宁静。
历史对苏州不公的待遇,作者在《白发苏州》中,为这个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鸣不平。没有金陵的王气,没有森然的殿阙,没有沙哑的军歌。有的只是青石小巷,有的只是小桥流水,有的只是撩人的弹唱。然而真的如此么?沉寂千年的苏州,也有石破天惊的一天,也有奋起反抗的一天。面对明朝腐败的统治,苏州人一改往日的温婉,也如易水壮士般踏着血泊反抗,悲壮、义无反顾,令世人震惊错愕。然而当浩劫过去,苏州人依旧回到原先的日子。小桥依旧精致,桃花依旧鲜艳。隐者式的文化影响着这里的人,恬淡闲适是他们生活的精神。然,不要忘却他们还有那副铮铮铁骨。深深庭院中,虚掩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西湖梦》中至情至性的苏小小,一生都在追寻着美,守候着清泉般透亮的净土,潇洒怡然的活着。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选择了最美的年龄。如同烟花,灿然绽放于夜空,即使陨落,也在天空中留下了一道唯美的痕迹。用“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形容她再贴切不过了。苏小小对于美的追求,或多或少的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那种对完美的热爱,对生命的敬重。
余秋雨曾说:“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了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想必这就是他旅行的目的,写这本书的初衷吧。在旅途中,体味到了历史太多的辛酸,文化太多的无奈。在旅行中涤荡心灵,在旅行中守望文化。
再壮丽的旅程也会隐藏回归的路线,漂泊的行者,是否也在守望着文化?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十三
看着眼前柔美而宁静的景色,远离了都市的喧器与浮华。让我不禁想起之前欣赏过的沈先生的《边城》。文章的由始至终都是以翠翠、傩送与天保三人之间的情感写起。他们之间的爱情坎坎坷坷,最终却以悲剧告终。 小荷作文网
茶桐、小溪、溪边白色的小塔。塔下的一户人家,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家里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就这样勾出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翠绿的山、清澈的水,孕育着茶桐小镇一般敦实而又朴素的人。沈先生用他独有的细腻的语言带着我走近了这座真实的边城,走近了那些鲜活的人与事。
这部小说语言很平淡,情节甚至算得上是平凡,但却处处透露出小镇的悠闲适意,爷爷的朴讷,翠翠的可爱。字里行间的自然、优美、诗意安抚着我那颗浮躁的心。
小说开头向我们展现了那片宁静的自然风光,寥寥几笔便展现出翠翠和爷爷简单的生活中透出的那些快乐和活力,然后便讲述了那个热闹的端午节,翠翠的爱情便是从这时拉开了序幕。
船总的儿子老大、老二同时喜欢上了翠翠,刚刚开始竞争,老大的殒命却让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老二不再那么坚定地要娶翠翠,船总开始对爷爷有了偏见,而爷爷的木讷让船总和老二对他产生了误会。
小说接近尾声时,一场暴风雨带走了爷爷年迈的生命,同样它也粉碎了翠翠刚刚萌芽的幸福。
读完了《边城》,我的心也变得有些酸涩。《边城》就像一首带有淡淡忧愁的钢琴曲,从我的脑海里卷过,留下了一丝丝凄凉和哀伤。我看过这样一句话,悲剧之所以让人流泪,正是因为它的缺憾。《边城》就是如此吧。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模凌两可的结尾,似翠翠在喃喃自语,读起来有些悲哀和无奈。
合上书页,我不禁想,如果没有那场暴风雨,如果爷爷不那么木讷,如果大老没有死,如果翠翠主动一点,甚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这个时代,那么,她现在该是幸福的吧。如果有了这些如果,翠翠便不是原来的翠翠,边城也不是这一个边城了。
在文章的结尾,那座在暴风雨中倒下的`白塔又重新建造起来了,虽然那场暴风雨带走了很多东西,但风雨过后,活着的还是要勇敢的活着。
沈先生也许只是在单纯的叙述一个故事,但我们又能在这样一个单纯的故事中,品出许多道理来,比如沟通,比如坚强。这便是《边城》的魅力所在。
高中生奋斗的议论文篇十四
远足,顾名思义,是走很远的路。
这次我算尝到苦头了,走了七十二里路。我记得我回到教室的第一感觉就是想把我的双腿锯掉,然后有种止痛要让它马上又不痛了。不过那是不现实的!
下面来讲点现实的东西。我们从学校出发,准确的说是八点启程,沿途一直走,中途没有休息。去的时候还好,大家激情饱满。我和几个兄弟们撒泡尿就掉队了,而且落后了七八个班,所以我们不得不拿出百米冲刺的勇气,冒着走不回去的险,向前猛冲。所幸我们跟上了队伍。中途看的风景还不错有一兄弟连鸭和鹅都分辨不清,见了鸭就说“哇,好多鸭啊!”。我们告诉他那不是鸭那是鹅,他说“袄”。然后见了鹅他说“哇,那就是鸭了哇?”。我们又告诉他那是鸡不是鸭。他被我们耍得团团转。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安远人。
中途照的照片,那才叫搞笑,形态万千,美的让人流口水。那些田让我感触最深,我看见那些田觉得自己心都阔了不少,很大一块平地,上面还有稻草,枯黄了,有些冷色调,不过相对于颜色各异的城市表情,我比较喜欢这种自然的美。单一而纯洁。
我们老师是跟我们一起走的,我尤其佩服三个老师,一个是我们校长,一个是我们学校的书记,另外一个是我们数学老师。他们是一直陪着我们走的,而且走的比我们还更快。我都自愧不如了。唉!姜还是老的辣啊!
有很多“精明小鬼”就抄小道,我们绕了一座山,而他们只需要走直路。结果我们得知后被气的半死。不过我想我们都不会后悔的,起码以后我们还可以跟我们的子女说“看,你爸我当年是多么的勇敢!走了七十二公里!要多向我学习,知道不?要有吃苦精神!”。
萝卜带着我们班的小分队居然超旗帜,结果我们班第一个到山顶,其实也就是班牌第一个到山顶。
很不幸的是,回家的时候所有人都萎了。更糟糕的是,在回来的路上我一直肚子疼,而且越来越疼,不过我还是忍了,够坚强吧?(允许我自恋一下哈?)
其实这次远足的意义不是很大,一次吃苦就能一生记住它吗?可能过个年就忘了,所记得的可能就剩下可以炫耀的荣誉了。
远足过了,我的腿也几乎要断了,人也几乎死了过去,不过又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