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题目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篇一
2021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1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不跪着教书》一书,顿时被它的书名深深吸引,心中的疑问也随即接踵而至:“不跪着教书”?难道有人是跪着教书的吗?究竟什么是“不跪着教书”呢?为了解开心中疑问,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真是书如其名,书中阐述的观点个个都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我对“教师”这一称号有了进一步的的认识,书中提出“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停地读书,通过书籍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获得教育智慧,通过阅读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通读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我读了《不跪着教书》,受益匪浅。我坚信,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学习理论的热情。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念,开阔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为人师者才能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像吴老师那样,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我们不断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吴非老师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为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生长。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刚刚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他有独特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教育活动中。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执着地坚守着他教书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沉沦的现实面前,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高考……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书中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都在奉献的,都在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一辈子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从书中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 希望 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近日读了《不跪着读书》中的《冷眼看“减负”》,感触颇深。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教育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明确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和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的真正内涵,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及时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1、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有效,教学手段科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法。为此,我们要用几倍于一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节课,可谓课上40分,课前几倍功。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静下来,潜心去研究,去对比,去熟悉。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吃透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编写意图、目标意义做到成竹在胸。教师要充分认识班里的每个学生,可以采用侧面打探、与学生谈心交流、多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手段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生活环境和发展水平;弄清每个班的团体差异和特点,然后再以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法,以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差异准备有差异的教学材料,针对学生差异准备难易不同的习题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是创建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在全面思考教材、学生、资源配置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再在教法体系中优选出符合本班学生或某个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的目标。事实上,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和学生互助学习为原则。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也应该是积极的,要结合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注重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多动手做实验,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多用投影片、挂图等。尽管准备好这些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轻松的学习,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2.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是增效提质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自己,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个要点: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二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且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三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四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五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把握好以上几点,课堂教学就可事半功倍。课堂上有了教师及时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减负增效提质就成为可能。
总之,减负要减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要精讲精练,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有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获取得越多越好。
“记忆,保持,再现”成了我们一贯遵守的教学法则,孩子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的词汇,却很难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那些词汇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没有变成思维的工具。作为一个老师,应当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快乐,享受创造的幸福,把知识变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虽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领袖或总统作为一种奢望,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习惯用戒律式的言语总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用勇气和坚强塑造孩子的心灵。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教育必须得先有铁骨教师,才能铸造出翱翔蓝天的雄鹰。
刚刚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他有独特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教育活动中。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执着地坚守着他教书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沉沦的现实面前,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高考……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书中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记录了吴非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及与教育相关的生活现象中所体会到的。我欣赏吴非老师的文采、胆识,钦佩吴非老师的`人格、信念。
什么叫不跪着教书,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不跪着教书。就此我又想到开学初聆听了吴琳老师的《让学生爱上阅读》的讲座,吴琳老师说,作为老师,一定要多看书,不光看自己的需要的书,还要看有深度的书,要让自己的学识和世界对话。用吴老师的话说是“我们要做一个眼睛不在此岸,而在彼岸的教育者”。在《不跪着教书》中又看到了: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的活着……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推荐我们看一本书《不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还没完全内化,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原来“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随波逐流。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有一个章节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吴非老师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犯同样的错误。
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我明白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还要“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有自信的人,学生才能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这是告诉我们要多读书才能有思想,不跪着教书!无论如何,一定要成为德才兼备的教师,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只有自己活得精彩,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意义。
2021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0篇
★2021关于幼儿园老师的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10篇
★个人学习师德心得体会2021
★初中语文七下教学总结2021
★幼儿园老师读儿童行为观察心得5篇
★青年骨干教师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题目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篇二
近日读了《不跪着读书》中的《冷眼看“减负”》,感触颇深。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教育学习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明确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和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的真正内涵,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及时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1、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有效,教学手段科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法。为此,我们要用几倍于一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节课,可谓课上40分,课前几倍功。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静下来,潜心去研究,去对比,去熟悉。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吃透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编写意图、目标意义做到成竹在胸。教师要充分认识班里的每个学生,可以采用侧面打探、与学生谈心交流、多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手段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生活环境和发展水平;弄清每个班的团体差异和特点,然后再以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法,以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差异准备有差异的教学材料,针对学生差异准备难易不同的习题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是创建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在全面思考教材、学生、资源配置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再在教法体系中优选出符合本班学生或某个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的目标。事实上,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和学生互助学习为原则。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也应该是积极的,要结合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注重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多动手做实验,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多用投影片、挂图等。尽管准备好这些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轻松的学习,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2.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是增效提质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自己,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个要点: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二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且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三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四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五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把握好以上几点,课堂教学就可事半功倍。课堂上有了教师及时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减负增效提质就成为可能。
总之,减负要减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要精讲精练,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题目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篇三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都在奉献的,都在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一辈子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从书中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 希望 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