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一
统计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媒体课件。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教材第96页例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二
(三年级实验教材数学说课教案)
:教科书第18页例2。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位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全班做,请学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结合扮演情况进行评议。
1、谈话: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的加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内容。我们再来看“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用图表或屏幕出示该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类
376
两栖类
284
提问:谁能就这两个数据提出一个加法计算的问题?
——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已知种类一共有多少种?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组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第18页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归纳:在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3、师:请同学们用竖式算一下
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教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三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1、教学例2
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
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
根据学生的编的应用题,选出与例2有似的问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让学生尝试解答。
2、如果把题目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四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习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习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五
教科书第2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1 总课时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1)0.3里面有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2)0.12里面有12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0.016里面有16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3卑严旅娓鞲龇质写成除法算式。
2/3 5/6 8/4
师: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把3/4,11/25,23/8化成小数。
师: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呢?对照前面复习的内容,你觉得可以用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来计算。
师: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求出它的小数商。
师:用这个方法,自己选一个分数试一试。
学生完成作业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4=3÷4=0.75 11/25=11÷25=0.44 2/38=23÷8=2.875
师:能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先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再求商。
师: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在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
要求学生完成第28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回答。
师: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生:把这些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后,有些算式除不尽。
师:这些能除尽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除尽的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能具体说一说哪些分数能除尽,哪些分数会出现除不尽这种现象吗?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能除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4,3/5,7/10。
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12,6/7,11/15。
师:把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会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以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4=2×2 5 10=2×5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12=2×2×3 7 15=3×5
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作出哪些猜测?
引导学生说出:我猜想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除了质因数2和5,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请同学们自己写几个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来试一试。
学生试后,肯定这个猜测是对的。
2苯萄ю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
师: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呢?我们可以联系小数的意义来想:0.4是几分之几?0.85又是几分之几呢?
师:你能联系小数的意义在下面的直线上填上合适的分数吗?
学生填后,问学生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说出0.4就是十分之四,0.8就是十分之几,0.85就是百分之八十五,1.125就是千分之一千一百二十五。
师:现在大家知道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了吗?
生:0.4是十分之四,把它写成分数就是4/10,化简后是2/5。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4=4/10=2/5。)
师:这样想对不对?
生:对。
师:请同学们像他那样思考,把0.85,1.125化成分数。
学生思考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0.85=85/100=17/20 1.125=1125/1000=9/8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是这样想的,0.85表示百分之八十五,写成分数是85/100,把这个分数化简后是17/20。
师:(抽第二个学生回答)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赞成他们的想法吗?
生:赞成。
师:我也赞成他们的想法,谁来归纳一下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指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想这个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再把这个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化简的要化简。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对口令游戏:由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联系复习题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突出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用“分解质因数”作一个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化小数时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深化学生对分数化小数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分数化小数方法的掌握水平
练习设计 练习七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 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篇六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 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