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说明文字篇一
一串串葡萄静静的躺在桌子上,多么像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屋子有了他似乎增加了无限的生机。
那葡萄颗颗都像弹珠那么大,散发着幽幽的蜜香味。有的碧绿透亮,泛着青色的光芒;有的紫黑溜圆,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剥去外衣,像是打开宝石匣子,露出既不像玉,也不像珍珠,甚至连宝石也不能比的果肉来,晶莹透亮。我怀着惊喜的心情细看,那肉儿一丝娇嫩得几乎要化去。轻轻的咬了一小口,一股清凉,酸甜的汁水从舌尖一直流到心田。
这时,我仿佛看到骄阳似火的酷暑,当万物一蹶不振时,葡萄的叶蔓丝毫不焉,只要碰到棚架,树枝,就拼命地绕了一圈又一圈,缠得紧紧的',憋着股劲艰难地向上爬。它正是这样勃勃向上,用自己的生命为人们创造出这么甜美的果实。
啊,葡萄,你是大地最吃苦耐劳的女儿。你无所苛求,只要一捧黄土就可以自由生长。哪里有阳光的沐浴,哪里就能看到你的踪迹。你不像石榴,西红柿,一旦成熟就向人们显示可爱的红晕,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也不像菠萝,香蕉,时时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你虽没有艳丽娇媚的姿色,没有芳香四溢的气息,但是你纯洁,你无私,你是大地最不娇惯的女儿,全靠苦夏不惧炎热地拼搏向上,靠生命才结出这甜美的果实。
说明文字篇二
我的校园有绿绿的草坪,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坛、高高的`芒果树……在这么多的东西中,我最喜欢的就要属生命力顽强的扁桃树了。
细雨如丝,春姑娘也随着细雨,悄悄地走进了美丽的校园。整个校园都焕然一新,扁桃树也不例外。瞧:它全身绿油油的,显得格外精神。走进校园,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这是怎么了?原来,是扁桃树开花了。同学们闻着花香,入迷了,顾不得进教室,一来就跑到扁桃树下捡花瓣。一阵风吹过,淡黄的扁桃花瓣随风而落,而这时,树下就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
骄阳似火,泼辣的夏姑娘赶走了春姑娘,大跨步地走来了。太阳也失去了春天的温柔,变得暴躁起来,好像在因为夏姑娘把春姑娘赶走而生气。这时,校园也被太阳的怒火烘烤着。怒火将扁桃花瓣烤光了,留下的,只有越来越茂密的树叶。而这时,树下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下课,树下就成了学生们的天堂。瞧,树下的学生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在树下休息、看书,还有的正在切磋象棋……斑斑点点的日影从树叶缝隙透射下来,简直美极了。
北风呼啸而过,它旁边的树都落叶了,只有它还青翠欲滴,正昂首挺胸与北风作争斗。
我爱校园的扁桃树果树。
说明文字篇三
可是还有一套文字,不是人人都认识,只有那些细心观察、认真钻研的人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们,那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我眼中的大自然的文字是有趣的,犹如是一片浩瀚无比的大海,让我尽情地遨游,但却不会厌倦。
就说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空吧!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日益发达,很多人只会通过收看天气预报才能知道天气情况,而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却能看云识天气。
“棉花云,雨快临”、“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这些有趣的谚语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十月起了东风,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一个好兆头,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你们都想错了,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十月东风,连夜雨。’”意思是说,如果在十月刮起了东风,天气变暖,那就预示将会下雨。
在广阔的蓝天下,有几只麻雀却飞不高,粗心的`人会以为这几只麻雀生病了。其实不尽然,麻雀飞不高是因为天空中气压低,麻雀因缺氧而丧失活力。这预示着要下雨。
假如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会有好天气。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到大门口了。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密云多雨的夏天,蜻蜓在低空飞翔,一般的人只知道它在那儿飞而已,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会说,蜻蜓的翅膀是因为受到水汽的重压才飞不高的。这预示着阵雨即将到来。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忽然伏下不走了,有的人会以为骆驼累了想休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一定会说,骆驼不是累,而是沙尘暴要来了,它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也该避一避了。
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会告诉你: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平时让地壳紧紧地包住了,一旦遇到了地震,岩浆就乘机从地壳口猛冲出来――火山爆发了。所以地震发生时,常常伴随着火山爆发。人们称它俩是一对“孪生兄弟”了。
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好处呢?不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会觉得云彩、石头和星星都是地球的饰物。但读得懂这套文字的人就知道云彩会预测天气、石头能记载历史、星星懂识别方向。再拿刚才那对“孪生兄弟”说吧: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早点预料灾难的发生,使人们能够挤出更多的逃生时间,避免天灾人祸。
你要想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多看看书,经常去野外走走,常常问问有学问的人。这样的话,不论你长大干哪行,你就会多一件法宝。
说明文字篇四
错别字在现在的生活中可是无处不在,在大街上随便走走,到处可见到一些餐馆,但有的餐馆是人来人往,一些人在冬天得出汗,但有的餐馆却不一样,进出的人则少之可怜,在夏天也不会因为工作而流汗。这全是因为他们的店名,有的把字弄错了几个,有没有一点美感。不只是餐馆是这样,还有很多行业也是这样,不信你看看。
有三个理发店,一个叫“胖子理发店”,一个叫“满意理发店”,另一个直接叫“理发”。自然是“满意理发店”人多,毕竟写了满意二字,理发后就要满意才行,这使现在追求时髦的人很感兴趣,这全要靠文化,文化低的'肯定不会想出一个比文化高的人妙的店名,文化高的人自然不会打错字。
毕竟是文化高好啊!但是有的人认为现在有电脑,可以用来查出一个好名字,再用电脑打也来。
电脑上看到一则报道,在一个地方,有6个姓傅的教师但他们的教师名册和教师证上却打成了“付老师”;还有一个副食店,他用电脑打出店名,却打成了“付食店”。我查到的这两则报道,都是在讲电脑打出来的字也会有出错的时候。
我们每当发现自己的某个证件有错别字时,都应改正,以免在一些场合上与别人交涉时,被人嘲笑。
生活中的错别字虽然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改正,否则再这样下去的话,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就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好语文吧!
说明文字篇五
溪水潺潺,汇聚成湖泊,如果想观赏到更美的风景,就请继续往前走,向它流去的方向走。记住过往的那片湖泊,闪着金光,渴望你留下的那片湖泊。走着,茫然不知前景,脑中不断幻想它的去处,安静流淌的河水瞬间一落千丈,这就是壮观瑰丽的瀑布飞流直下的美。
静的升华,是动,在动中品味精华。
花儿悄然绽放,野菊孤寂生长,小草杂然丛生,幸福的享受阳光与瀑布溅出的水花。暂时忽略那澎湃的布帘,身临其境,你一定会觉得不安――周围太静了,静得诡异,毛骨悚然。你会逃离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场景似乎要将你一并吞没,甚至浸染你的灵魂,将你催眠,引入另一个恐慌世界,你便有了渴望――声音抑或是喧闹。
期盼中的使者到来了,正是它的汹涌打破了这死寂的地域,好像突然来到天堂。你渐渐地向它靠拢,不会害怕它将你淹没。这一刻,珍珠般透明的水珠涤荡着你的心灵,奔流而去的水滴儿带走了你的郁闷,即使在炎炎烈日下,你也倍感舒畅。因为你的心静了,那涛声震天的瀑布就是令你心动的东西,一个触动你内心的东西。
在静中寻动,在动中感受静。不被外界的幻像所迷惑,让动与静充溢着你的生活:动丰富人生,静填补人生。不要单恋动,它会使你无知;不要独享静,它的黑暗正侵蚀你的灵魂。动中享静,静中求动,无限美好的人生风景等待着你。
黑夜到来,别坐在太空旷的地方,在树下坐着,夜风会提醒树儿,树儿会摇摆树叶,树叶的飘落是在提醒你,你仍然在世上,享受着欢乐与痛苦。
说明文字篇六
苹果、桔子、西瓜、草莓、桂圆和哈密瓜,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水果,但是我最爱吃的就是那有着“苗条”身材的黄瓜。
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农民伯伯把带着希望的种子,种在泥土里。黄瓜不像苹果、桔子那样,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而黄瓜大约只要两个月,可以了。大约过了一个多月,绿油油的瓜藤爬爬上支架,开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花,就像黄色的小喇叭,唱着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所以引来了不少来玩耍的蝴蝶和哼着小曲来采蜜的蜜蜂。又过了一个星期,只有小拇指大小的黄瓜,已经变成了大黄瓜,这时的黄瓜足有一尺长,整整齐齐地挂在瓜藤上,就像一个个士兵。
看,那细长的身体,绿油油的皮肤。如果没有心里准备就去摸它的身体的话,小心被扎去喔!黄瓜看上去真是让人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咬一口,清爽、可口的滋味真是让人记忆深刻。
黄瓜真是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绿色食品。相信你也会喜欢它的。
说明文字篇七
说明文:西夏文字之谜,欢迎使用 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西夏文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死去的文字存世极少,偶尔有所发现,国内外专家见到也大惑不解,莫名其妙。至今全中国能破解其意的不足10人。
文史料极度匮乏,使后世研究西夏史的专家们深感困难。
西夏经历十代帝王,最后亡于蒙古。党项族在元朝被称为唐兀,属色目人,经明、清而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其文字随之死亡,文献典籍渐被湮没,西夏历史文化更加模糊不清,后人称之为神秘的王朝。而破译死亡的西夏文字就成了研究神秘西夏历史的关键所在。
西夏文诞生于西夏政权正式建立 (公元1038年)前夕。雄才大略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出于统治的需要在自己登基之前下令,由富有才华的大臣野利仁荣来主持创制自己国家的文字西夏文。野利仁荣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且一下子就创制出6000多个单字。这种被今人称作西夏文的文字,在西夏国里却被尊为国书,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在政府公文中使用,而且被用来翻译经典著作,在民间交往中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在西夏政权存在的190年中,西夏文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就是在公元1227年西夏政权灭亡之后,它还被继续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种未知的文字在1870年被英国人伟烈考定是12世纪金朝创制的女真文字。 12年后,法国学者德维利亚判定此种文字不是女真文,怀疑它可能是西夏文。又过了13年,他再次撰文论述这种文字为西夏文,但仍难决断。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人早已能识别出西夏文。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学者张澍,于嘉庆甲子年(1804年)在家乡武威养病。发现一块通石碑,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张澍的这一偶然发现使这一重要文物重现于世,也使久已死亡的西夏文开始又为世人所知。
20世纪中国在历史文献方面有几次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使人文科学很多重要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和大量简牍的发现。然而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上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珍贵西夏文书。
1909年6月,科兹洛夫率领考察队进入黑水城遗址。考察队员打开了西城外的一座佛塔,塔内从上部到基座摞满了大量的文物、文献,他们似乎找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意外发现的珍宝被运到圣彼得堡,现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网友叶草在转发的帖子中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名西夏文研究生。我始学西夏文时,西夏学专家们在6000多西夏字中能知晓字义的不超过一半,西夏语语法也有很多关键问题未得解决。文革中我被下放到河南干校。 1971年我便乘探亲之机,将过去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带到干校。从此开始了了我的西夏文研究之旅。1976年,我和同事考察西夏故地,历时3个多月,考察了不少西夏故址,见到了很多西夏文物、文献。其中黑水城遗址是重要一站。当我们离开这个令人陶醉的古城时,更加挂记藏于圣彼得堡的大宗西夏文献和文物。我在1983年出版《文海研究》,使西夏文字绝大部分得到解释,提高了西夏文的释读水平。不谙悉语法,仍难翻译西夏文文献。我发表了数篇研究西夏语语法的论文,提高了自己翻译西夏文文献的能力。由于西夏文字和西夏语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经几年努力,1981年我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没有现成译文对照的长篇西夏文文献的论文,西夏文不再是难懂的天书。
通过国内外几代西夏学专家的不懈努力,对多种西夏文文献的成功解读,那段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化、社会场景不再模糊和神秘,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鲜活起来。
说明文字篇八
狗它是一种灵活的动物,非常惹人喜爱。不过有些人还不太熟悉它,就让我来介绍介绍狗吧!
狗的长相大不相同,这主要原于种类不同。贵宾犬个头小,两只柔软的耳朵比自己的脸还要长呢!而腊肠狗则不同,它只长长不长高,扁长扁长的耳朵上似乎没有一点毛。
狗的性格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温顺的,一类是凶猛的。温顺的狗当然要数可爱的宠物狗了。它爱在没事的时候,绕着主人转圈圈,随时听从主人给它下命令。凶猛的大狗可厉害了,如果你不小心惹到了它,它就会对你厉声叫嚣,除非你没惹到它,不然可要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了!它追人的速度,那可是一级棒!
狗它对主人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如果自己的主人有事出去了,不在家,它就像门卫一样,保卫着家,如果有陌生人来了,它会对着陌生人狂吠,直到陌生人离开它才放心。不仅是主人不在家,主人在家时,来了陌生人它也会大声叫。狗不像猫,只要有人给猫吃的,供它住,它便忘记原主,另归他宿。而狗不会这样,它不会忘记主人,而且对自己的主人有强烈的保护心。
狗吃东西不像人那样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它们饿了,随时都可以向主人要东西吃。一般情况下,主人都会给狗能吃的东西。有时候,它们从主人手里吃到东西后,会“汪汪”地叫两声,可能是因为主人给它喂了食物很开心吧。
狗尾巴的动作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语言”。虽然不同种类的狗,其尾巴的'形状和大小也不同,但是尾巴的语言大致意思是相同的。一般在兴奋或见到主人高兴时,就会摇头摆尾,尾巴不仅左右摆动,还会不断旋动;尾巴翘起,表示喜悦;尾巴下垂,意味危险;尾巴不动,意示不安;尾巴夹起,说明害怕;迅速水平摇动尾巴,象征着友好。
我非常喜欢狗,它是那么惹人喜爱。我相信,你们也一定很喜欢狗吧?狗永远都是我的好伙伴,也永远是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它,让它不受伤害。
说明文字篇九
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西夏文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死去的文字存世极少,偶尔有所发现,国内外专家见到也大惑不解,莫名其妙。
文史料极度匮乏,使后世研究西夏史的专家们深感困难。
西夏经历十代帝王,最后亡于蒙古。党项族在元朝被称为唐兀,属色目人,经明、清而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其文字随之死亡,文献典籍渐被湮没,西夏历史文化更加模糊不清,后人称之为神秘的王朝。而破译死亡的西夏文字就成了研究神秘西夏历史的关键所在。
西夏文诞生于西夏政权正式建立(公元1038年)前夕。雄才大略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出于统治的需要在自己登基之前下令,由富有才华的大臣野利仁荣来主持创制自己国家的文字西夏文。野利仁荣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且一下子就创制出6000多个单字。这种被今人称作西夏文的文字,在西夏国里却被尊为国书,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在公文中使用,而且被用来翻译经典著作,在民间交往中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在西夏政权存在的190年中,西夏文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就是在公元1227年西夏政权灭亡之后,它还被继续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种未知的文字在1870年被英国人伟烈考定是12世纪金朝创制的女真文字。后,法国学者德维利亚判定此种文字不是女真文,怀疑它可能是西夏文。又过了,他再次撰文论述这种文字为西夏文,但仍难决断。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人早已能识别出西夏文。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学者张澍,于嘉庆甲子年(18)在家乡武威养病。发现一块通石碑,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张澍的这一偶然发现使这一重要文物重现于世,也使久已死亡的西夏文开始又为世人所知。
20世纪中国在历史文献方面有几次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使人文科学很多重要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和大量简牍的发现。然而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上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珍贵西夏文书。
196月,科兹洛夫率领考察队进入黑水城遗址。考察队员打开了西城外的一座佛塔,塔内从上部到基座摞满了大量的文物、文献,他们似乎找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意外发现的珍宝被运到圣彼得堡,现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网友叶草在转发的帖子中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名西夏文研究生。我始学西夏文时,西夏学专家们在6000多西夏字中能知晓字义的不超过一半,西夏语语法也有很多关键问题未得解决。文革中我被下放到河南干校。1971年我便乘探亲之机,将过去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带到干校。从此开始了了我的西夏文研究之旅。1976年,我和同事考察西夏故地,历时3个多月,考察了不少西夏故址,见到了很多西夏文物、文献。其中黑水城遗址是重要一站。当我们离开这个令人陶醉的`古城时,更加挂记藏于圣彼得堡的大宗西夏文献和文物。我在1983年出版《文海研究》,使西夏文字绝大部分得到解释,提高了西夏文的释读水平。不谙悉语法,仍难翻译西夏文文献。我发表了数篇研究西夏语语法的论文,提高了自己翻译西夏文文献的能力。由于西夏文字和西夏语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经几年努力,1981年我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没有现成译文对照的长篇西夏文文献的论文,西夏文不再是难懂的天书。
通过国内外几代西夏学专家的不懈努力,对多种西夏文文献的成功解读,那段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化、社会场景不再模糊和神秘,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鲜活起来。
说明文字篇十
5月4日,星期一,虽然天气有些阴,但我的心情却非常好,因为妈妈终于有空带我到方城县著名景区德云山风情植物园游玩了。
一进入大门,一股淡雅的清香扑鼻而来。只见一条笔直的迎宾大道两旁的月季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我们边走边看,艳红的,鹅黄的,淡粉的,橘红的,纯白的花朵五颜六色,美丽极了。这些月季花就像一个个仙女一样,被郁郁葱葱的灌木林众星捧月般的环绕着。那些灌木林或高或低、或密或疏、或远或近、层次分明、形态各异,总之一切好像都是要为了构成美的图画而存在。
继续往里走,经过牡丹仙子雕像和无忧湖,就进入了动物园。首先看到的是骆驼骑行体验区,再往里走就到了动物表演区。我们在这里观看了金刚鹦鹉举哑铃、狮虎跳火圈等。这些表演让我们惊叹不已,掌声不断。
依山而上,就看到左边的百鸟园。百鸟园有1000多平方米,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鸟儿全部都是散养着的。你看!拖着长尾巴的绿孔雀,它们有的高傲地踱来踱去;有的则机警地站在高处放哨;有的调皮的在山石上蹦来跳去我们还遇到一只浑身雪白正在开屏的白孔雀,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端庄高贵的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一样漂亮,如此的安静,如此的迷人。百鸟园还有一个人工湖,站在桥上凭栏望,山峰苍翠,湖水如镜。湖面上有黑天鹅、白天鹅、绿头鸭、鸳鸯等各种水鸟,在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下午5点多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