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一
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
第一课时
了解作者高尔基,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
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照片。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
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
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
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对比高尔基的童年后我们也发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可贵,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的一切。
五、感悟童年。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在课后为自己布置点什么作业呢?
六、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别让童年的欢乐就这样默默地走掉,让我们一起用心捧起童年的雨滴,一起用双手挽留童年的风,珍惜生活!
第三课时
继续交流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对小说进行初步的总结。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二
一、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想象启发,把制作出的花组合装饰,制成花环,花篮等。
2、引导利用彩泥,橡皮泥及各种辅助材料。塑造各种花。
二、活动准备:
1、各种花的图片,鲜花实物2、(各种颜色的)彩泥、橡皮泥、塑料刀、牙签,剪刀。
3、玻璃瓶、双面胶、各种色纸,自制花篮。
三、活动过程:
1、材料导入:
a、出示制作所需的材料。
师:瞧!今天我们教师里来了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彩泥朋友!
b、欣赏完整的作品范例:
2、幼儿自主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师:让我们找到好朋友一起合作来设计好看的泥塑花吧!
a、引导幼儿自己设计花瓣的形状,并利用花边剪刀、牙签、色纸等使花朵更立体,更漂亮b。引导幼儿自主创新。选择材料制作不一样花型的花朵。
c、发挥同伴合作协商的精神。
四、欣赏评析: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三
评讲目的:
1、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2、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喜欢。
3、提高作文表达能力。
4.通过观察、调查家乡的环境,增强学生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
5.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6.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评讲重点:
1、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2、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评讲过程:
一、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二、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1、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3、宣读优秀习作,学生进行欣赏。
4、教师对照好文结合作文要求进行提示写作的重点。
三、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四
教案材料:“我心有主”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多向解读】解读一:“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操行,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不为外物所役,不被名利所困,以求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是一种准则,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精神。解读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追名逐利,或贪赃枉法,或晚节不保,最后落得身陷囹圄,悔恨终身,代价极为惨痛。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反,如果能做到”我心有主”,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精神家园,自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五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二、浅尝古诗《采莲曲》
1、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课题)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罗”是什么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一色裁”、“芙蓉”“向脸”„
4.学生质疑: 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三、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齐读最后两句。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2、学生质疑: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7、江上渔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3、背诵这首古诗词。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教学重点:学习字词,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2、试着背—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鲈”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3、默读,画出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边读边画出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时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为什么人们都只知道鲈鱼的鲜美而看不见打渔者的艰难辛苦?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2、教师范渎,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
2、背一背你喜欢的。
3、默写本诗。
8、出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2、大屏幕出示古诗的内容,教师简介作者。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古诗的意境。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4、教师范读。生再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指名读古诗。
2、出示课件(文中的插图)。分小组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怎么的意境?你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是:自秦、汉以来,边疆一直都在无休止地进行战争,月照关塞,自然想到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只要龙城飞将军李广在,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阴山一步。
4、用图帮助学生理解“龙城”、“阴山”、“胡马”。
5、教师点拨:在配乐声中老师用散文的形式把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朗读出来,学生欣赏。
6、我们在来读一读。
(1)、男生读。(2)、女生读。(3)、齐读。(4)小组比赛读。
四、背诵积累。
1、指名学生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1)、教师引背。(2)、同桌对背。(3)指名背诵。(4)、学生齐背。
9、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目标
1、利用注释,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读懂古诗。
2、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想象诗人所描绘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背诵,默写古诗。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并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课前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步入“与古人同行。”还是老样子,进行“背诵古诗擂台赛”。
一、揭示课题。
1、设境激趣
2、板书课题
3、背景简介::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师小结:
二、初读古诗,点明学法。
1、点明学法
师:平时我们学一首古诗,大体分几步?(师生齐说五步骤。)
[第一步、读准字音。第二步、感受意境。第三步、理解古诗。第四步、读出感情。第五步、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按这五步骤来学习《绝句》。
2、读通古诗(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评议。)
3、小组交流合作
三、理解古诗,交流汇报。
四、感受意境。
1、选择方式,感受诗意
师: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脑中,是一幅怎样的画呢?请同学们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2、展示学生作品、小结
诗人不是画家,但胜过画家,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美丽多彩的春景图。
3、朗读古诗
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来表现这首诗。
4、描述意境
学生用描述的方式来感受诗境。(学生说)
五、读出感情。
1、自由朗读
(先自己读一读--读给小伙伴们听--指名读)
2、录音范读
3、感情朗读
六、背诵、识字、默写。
1、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不背下来多可惜啊!(学生自由读,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齐背)
2、识字
师:懂得背诵还不够,还要把它默写下来。在默写之前,我们先来识记诗中的几个难写的字:渭等。
3、默写古诗
10、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观察。
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介绍背景:.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
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教师诵读古诗。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3、指导背诵。
4、全班齐背。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11、秋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3、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诵读名句,感受古诗魅力(课前)
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欲望。
大家读得很美,听来是一种享受!一首好诗,就蕴涵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令人回味无穷!《秋夕》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三、整体感受。一)读通全诗
1、师配乐范读
2、同学们想读吗?请你细细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生字和新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3、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注意古诗的节奏。
教师随机点评,特别是结尾处的节奏,要放慢。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诗。读得字正腔圆。二)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已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得弄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查工具书,理解重点词意,串词成句;观察图想象„„)
2、小组四个人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4、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诗。
四、意境探寻: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五、了解诗人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境。
12、《余力学文》
(一)教学内容:《弟子规》余力学文
(一)教学目标:培养小朋友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小朋友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的《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
(一)中的内容
二、教师指导范读、带读,学生反复朗读,并试背。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三、释读
释义: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
四、学生朗读、背诵
五、教学第二段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师解: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在订定读书计画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六、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七、课堂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13、余力学文
(二)教学内容:《弟子规》余力学文
(二)教学目标:培养小朋友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培养小朋友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小朋友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引入新课
学生背诵上节学习的内容。今天继续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
(二)。
二、教师指导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
(二)采用教师范读、带读,学生反复朗读,并试背的方法学习。
板书: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三、教师指导释义
1、谁知道以上几句讲的是什么意思?
2、教师指导释义:
师解: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
书籍课本应分类,排列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读诵完毕须归还原处。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书本是智慧的结晶,有缺损就要修补,保持完整。(古人一书难求,故有修补之举。)
四、学生朗读、背诵本段。
五、用以上方法教学第二段
1、教师板书: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2、指导释义
不是传述圣贤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书刊,都应该摒弃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变得不健康。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看什么都不顺眼,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六、学生朗读并背诵,教师检查朗读、背诵情况,奖励表现出众的同学。
七、课堂总结: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14、谚语
(一)教学内容:谚语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谚语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俗语,语言通俗,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课共有19句谚语,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感悟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教师尽可能在课堂中努力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中主动请教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谚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了解谚语对农业的指导作业。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感知谚语。
小朋友,喜欢听故事吗?一个春天的早上,太阳已升得老高。明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路上,他东看看,西瞧瞧,跟蝴蝶学跳舞,与晴蜓捉迷藏。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边有户人家的房顶上,一位老爷爷正在修理屋顶。明明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老爷爷,天又不下雨,你干吗修房子呀?”老爷爷看看太阳,又看看明明,笑着说:“孩子,要知道‘补漏须天晴,读书趁年轻’啊!”这下明明可听不懂了,便问老爷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老爷爷便仔细地给他解释。明明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他谢过老爷爷后,就直奔学校上课去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几句谚语,读读背背,并且说说它们说的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导理解农业谚语的含义。
三、朗读谚语,背一背,记一记。
15、谚语
(二)教学内容:谚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谚语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俗语,语言通俗,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课共有9句谚语,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感悟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中主动请教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谚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了解谚语对农业的指导作业。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节,指生背诵谚语。
引入本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句谚语,说说它们蕴含的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本文的学习内容:20、雨水连绵是丰年,农民不用力耕田
2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22、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23、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4、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
春分
25、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26、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27、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8、春分有雨病人稀:春分日若下雨,则病人少。
2、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3、指导理解农业谚语的含义。
三、朗读谚语,背一背,记一记。
16、谚语
(三)教学内容:谚语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谚语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俗语,语言通俗,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本课共有9句谚语,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感悟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
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受到熏陶,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中主动请教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谚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了解谚语对农业的指导作业。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习上节,指生背诵谚语。
引入本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句谚语,说说它们蕴含的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本文的学习内容: 清明
29、三月初,寒死少年家:少年爱美,才春天便急急穿单衣,常被突如其来的寒冷冻坏。
33、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34、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
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35、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一场空:春天要是刮东风,那将是春雨绵绵;夏天要是刮东风,将雨水短缺,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
36、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2、提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3、指导理解农业谚语的含义。
三、朗读谚语,背一背,记一记。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六
目的:通过指导,进一点体会如何把作文写具体。这一课的重点是体会动态与静
态描写,通过学习,使文章更具体,写得更多。至于句子的生动具体,不作为重点,但可以在学生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应用前面学到的修改句子的技能进行修改。可以渗透详略取舍,重点与非重点。所以,第一目的的是“多”,但其它可以渗透。
步骤: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是什么?(是一团面)好看不好看?
再看这个图,是什么?(j是一碗香喷喷的拉面。)
2、你觉得那一个好?为什么?(细、长、香)
下面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做“作文拉面”
3、大家看这一句话:我有一双眼。
这是一句废话。你们说说为什么?那你怎样改一改啊?
(除了写眼睛,还要写眼皮,眉毛------引导学生观察的细,写的优美——能用比喻句,拟人句最好。同时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注意评价的准确与及时,激励其他学生,不要着急,磨刀不误码砍柴功!)
你觉得你的眼睛怎么样?还满意不?(指导学生,描写只有全面,才能写得多,写得具体,美。)
二、情境深入——引导学生完成动态描写
1、大家没写的了吗?我还能再写个一二面字呢,信不?要不咱们试试?(好多同学不信,但又想知道怎样写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那我提一个头,你试试啊。
“当我的眼睛看到老师对我点头表示赞成时,我的眼睛就不由得??”
3、你觉得那种情况能反应你自己的特点呢?比如说,勤劳,善良,细心等等。这些方面,你不访多说点,说的细一些。
三:乘胜追击,一试身手
现在大家一定手痒啦,一定有很多的话来表达,那么我们就试试吧。
提出要求:
(1)句子通顺,标点正确,尽量写完整。
(2)能表现自己特点的,多写一些。有具体的事更好。
(3)尽可能用到学到的修辞(如果是第一次讲的话,可以不要这一个)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七
时光匆匆,人的生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毫不起眼的一瞬,但在这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又包含了多少惊喜与无奈啊!
——题记
“怕苦怕累莫入此室,贪图安逸另寻他处”是我班全体成员之座右铭;“入室即静,入位即学”是我班的学习宗旨;“行动求速度,学习求进步,关系求和谐,内务求整洁”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在透露着一个消息:我们想学,我们要学,我们在学。
步入初二,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我们每天的日程被挤得满满的。清晨,早早便来到教室“温故而知新”早饭路上也是一步跟一部,不敢懈怠。课上,不敢错过老师的一个字眼,课下,不愿浪费秒针的一个颤动。办公室的门槛已被践低,而同学们的求知欲仍在上升。
老师说,初二时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要好好把握;父母说,俶尔是累积知识的必备时期,要努力学习;我说,初二时改变未来的加油站,要充实自己。
初二,我时刻准备着,向初三发起挑战。
初二,我时刻学习着,为人生积蓄力量。
初二,我时刻清醒着,为国家拼搏未来。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八
1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提高了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拥有快乐的童年。
《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美人鱼》、《丑小鸭》、《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这些童话故事吗?那你们知道这些美妙的故事是谁写的吗?(简介作者)他还写了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优美的童话,他就是安徒生,伟大的童话作家。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
1、阅读时能基本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
2、边读边勾画你最喜欢的,认为最好的地方。
3、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自己能试着说一些。
(一)小组内交流
你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一篇,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
学生只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以及其中的段落,并且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就可以了。
(二)全班交流
1组内选代表发言
2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做补充。
3说说你是怎么去读课文的。
(三)拓展延伸
把你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ppt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九
1、学会9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体会雨点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动态。
2、了解它们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或图片)演示,紧扣词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整课计划
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教学部分生字词;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进行朗读指导,学习剩余生字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猜猜这是什么?(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雨的诗歌,名字叫《雨点》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听课文录音朗读,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对照相应的插图,想想雨点落进了哪些地方?指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1、多媒体放映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动画。
2、雨点可爱吗?你想跟着去哪里游玩,就把那句话仔细地读读。
3、指名学生逐句读,师生评议。(指导读好“睡觉、散步”等词,体会雨点的变化)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展开想象,演一演,师生评议。
6、尝试背诵课文。
(1)、看图背诵。
(2)、表演背诵。
1.你们注意观察过吗?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呢?
2.师生共同编儿歌,如: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树梢上,在树梢上欢笑。
雨点落在屋檐上,在屋檐上蹦跳。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唱歌。
……
编好后一起拍手念一念,有条件的还可以谱成曲子唱一唱。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在书上描红,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河书写笔画。
4.指导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
5.写后集体评议,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雨点
睡觉
散步
奔跑
跳跃
池塘
小溪
江河
海洋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十
说到课余生活,有许多,有打篮球、踢足球、乒乓球和游泳。可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无与伦比的滑旱冰。
每到星期六的晚上,我就会和我最要好的朋友赵琦去美丽的街心广场滑旱冰。每次我们都比赛。赢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好朋友赵琦,以前我不会滑旱冰,有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双旱冰鞋。晚上爸爸就教我滑旱冰。过了两个月我终于学会了。
又到了我们比赛的时候。我仔细观察着赵琦的眼神,似乎是志在必得有些骄傲。我一喊开始,激烈的比赛开始了,已经搓出了火花,我们滑了有五分钟,我和赵琦不分上下,快到终点的时候,我冲刺了,我飞快冲向终点,“啊!”我终于赢了!
这时有一位大学生哥哥来了,说:“小朋友,咱们比一比。我们开始了比赛,这位大哥哥非常厉害,足足把我拉了两圈,我输了。
我的课余生活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你想不想和我一起一比高低呢!那么周六街心广场见!
1、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2、课余生活中发生的事很多,抓住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
3、人物多,事情中有自己也有他人,应抓住突出的人物写,写出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等特点。突出的人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4、内容多,要按一定顺序写。懂得使用些关联词,如“可是??”“于是??”“甚至”“才”“一??就??”让你的文章更有文理。懂得使用些表示空间方位和时间先后顺序的词,如“首先??然后??接着??”“之后”“这时”“当??的时候”“前面”“顺江而上”让你的文章更有条理。
5、写活动首先要叙述完整。可简要交代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内容。其次要突出重点,把过程写具体。
6、写题材范围大的作文可使用大中见小的开头,小中见大结尾方法,重在写小。写时域广阔的作文应注重以一当十,以十当一的叙事方法,重在写一。从而紧紧把握习作要求。
7、写好自己,写出感受,能让人分享快乐。
写作提纲:
一、开篇点题(先简要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再重点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活动)。
二、接着写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项活动或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三、最后写课外活动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或自己在课外活动中的收获。
我的心爱之物指导教案篇十一
(一)有利于杜绝抄袭的现象抄袭,是考场作文中的一块顽疾,令广大的评卷老师深恶痛绝。高考、中考的评分规则对此作了严格的规定:一经发现,就评为四类卷,即30分以下。尽管如此,还是经常发现抄袭的现象。这固然是由于部分考生投机取巧造成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审题不清造成的。
如,陕西省的中考作文题目:以《窗外的》(风景、故事、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有位考生写了这样的题目:《窗外的冬天演奏会》,一下子给了评卷教师一个清新的感觉。我们且看他的开头:当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从树枝上落下的时候,冬天的使者便不知不觉来到了这个世界。
她来了,她静静地来了,她悄悄的来了,她的到来预示着冬天的演奏会已经开始——
接着,他选取了“风”、“雪花”、“孩子”、“麻雀”、“水”等景物,按照“进行曲”、“圆舞曲”、“交响曲”三个部分进行谋篇布局。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篇体裁新颖、语言优美的文章,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简单加工考前范文的嫌疑。因为从审题的角度说,文章的重点应放在“窗外”而不是“风景、故事、人……”。虽然文章的故事发生在“窗外”,但整篇文章没有一处紧扣“窗外”的地方。这显然是审题不清的缘故。
(二)有利于确立鲜明的主题千古文章意为本,立意常被视为文章的灵魂。这“灵魂”,融合着作者的生活阅历,体现着作者的价值取向。可是在平时的训练中,一些语文教师总是引导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而且一个劲地把主题往高大处引,于是学生已形成一系列的思维定势:写蜡烛,必定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写蜜蜂,必定是“得到的少,付出的多”;写青松,必然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写荷花,肯定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好象主题很深刻,其实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毫无特色可言。
如:20,吉林省中考试题:《清晰的面孔》。从题目来看,中心词“面孔”,它可以是人的、动物的或是自然景物的、人文景观的。它只是规定了选材的对象、范围而已。立意应确定在修饰语“清晰”上面,一般来说,应当带有回忆性的、想象中的、或者是梦幻里的。这样,学生就能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确定独特的主旨。
有一考生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言一行,写出林黛玉的悲伤,不是因寄人篱下而怨恨,也不是为宝玉而悲伤,而是为她所处社会腐朽而哀怨。“你身在一个不应该的社会,你怨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你的才华施展在一个毫无欣赏价值的贾府,你爱上了一个不应该爱的人!……透过那张清晰的面孔,你是一个极致的女子。”从而为这位小说中的多情女子鸣不平。显示出小作者对《红楼梦》的独特见解。
(三)有利于进行巧妙的联想近年来,有不少中考命题作文的题目,富有比喻义、象征义。只要审题清楚,明确写作的要求,考生就可以进行巧妙的联想,选取材料与主题的最佳切入点,下笔成文。
如,河南省中考试题:《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象这样比较长的题目,审题目至关重要(如何审题,我们放在后面谈)。通过审题,我们知道,写长辈的关爱,是大多数考生的选择。
有位考生这样写道:“由此,我明白了,为什么,做了母亲之后,母亲的腰身不再婀娜,原来是因为牵引孩子的弯身,让她消弭了迷人的曲线。我明白了,为什么,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那是牵引孩子的吃力,汗水在她额头凝下的冰霜。我明白了,为什么,母亲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密,那是我不慎走入岔道时,母亲拚命牵引我遗下的痕迹。”
这是他写了“襁褓中”、“幼儿时”、“童年时”、“少年时”母亲对“我”的关爱之后的一段抒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运用巧妙的联想,把母亲的身材、白发、皱纹同“母爱”紧密结合在一块,使主题得到升华。
又如,年江苏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目:《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一考生这样写道:
她如一缕春风,迈着轻盈的步伐,掠过我的思绪,从我身边悄然走过。她就是语文。
语文是一位画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语文是一位音乐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语文是一位诗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语文是一位摄影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
语文,好比一缕春风,骀荡着我的心海,使我的天空四季常春。
语文,好比一轮娇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世界光明永存。
语文,好比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永不枯竭。
语文,轻轻地从我的身边走过,飘飘然……
多么巧妙的联想啊,小作者把语文想象为画家、音乐家、诗人、摄影家,按着春、夏、秋、冬的时序铺开,演绎着语文中的生活,而结尾部分的排比则幻化出生活中的语文,两组比喻交相辉映,深化主题。
(四)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说真话,诉真情,是初中学生习作的一项基本要求。近年来,中考命题者也极力把作文题目设置得让学生有话可说,能从身边的生活小事中取材,抒发心中的真实感受。
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目:《改变了我的生活》。
一考生就写了《电子游戏改变了我的生活》这样一篇文章,大声疾呼,电子游戏给自己带来了好处:
第一,玩电子游戏可以培养我们良好的精神品质。……
第二,玩电子游戏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玩电子游戏可以缓解学习压力,给人带来乐趣……
诚然,在当今社会,众多的家长和部分老师把学生玩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可玩电子游戏的学生大有人在。应该是学生用心灵对生活的观照、思考和记录,所谓“言为心声”。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小作者把自我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倾注于文字的真实表现。
又如2008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生日》。
一考生写下了自己过生日的感受:不想过生日,红红的蜡烛辣辣地刺着我的眼;不愿过生日,切蛋糕的刀像一把据,在割着自己的心;不敢过生日,温馨的出演时刻如同阵亡通知书,在宣判你的人生选择。
因为,中考前的排名,使他看不到希望,找不到自信……
因为,父母衰老,仍奔波劳累,而他却未能轻松回报……
因为,家境的平凡,使他养成了直言快语,而社会上,人心叵测……
所以小作者流露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愁”,也不能不说是他的真情流露。
初二作文指导2:如何审题
既然审题如此重要,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如何审题呢?审题,就是在下笔前,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认真仔细地进行审查分析和研究,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这个思考和领会题目的过程,就是审题。审题是写作训练的第一步,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里,笔者结合近两年来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单个词的审题方法作文题目是一个词。这种形式浅显而醒目,较为容易。一般来说,学生写起这类的作文,不大会离题。但大家知道,汉语的词,含义丰富,不少词语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所以,要使自己的文章在考场中取胜,还是要细致审题。
如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沟通》
从字面上理解,沟通,是交流信息,或者是使两方面通连起来的意思。但如果局限于此,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写作的内容看。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或者是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加深了;或者是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以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时为拉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同样,也可以写一些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等等。
第二,从写作的角度看,要注意新颖和深度。要围绕“沟通”,多方寻找。如什么是沟通?沟通后有什么好处?还可以再深入下去,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沟通,让自己的困惑和疑问通过历史人物的口作出回答。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我们要充分地用事例为主题服务。
第三,在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主。写作记叙文时,要选取具体的典型事例,通过外部环境的渲染,使主题更加突出。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先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沟通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益处说透彻,从对比论证中得出观点。
通过这样的审题分析,相信学生不难写出优秀作文。
这类的作文,如2008年北京市的《开端》,漳州市的《盼》;2008年天津市的《生日》,吉林省的《真挚》,漳州市的《路口》。要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二)短语的审题方法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无论是考试,还是平时练习,这种形式最为常见,而且要特别注意,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
1、偏正短语的审题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在后面的名词。但从作文审题的角度分析,中心词只是规定作文取材的对象或者范围而已。行文的着重点应放在前头的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上面。换句话说,在前面表示修饰或者限制关系的词语,通常是“题眼”所在。只有抓住“题眼”来组织材料,才能做到中心明确。
如2008年,上海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充满活力的岁月》。
中心词“岁月”,在这里是年月,日子的意思。应是规定行文的取村范围,必须跟人有关。行文的重点应放在修饰语“充满活力”上面,这样取材范围就广了,如果要写自己或者某个同学的成长,可紧扣住“积极进取”来选材。“成长”中那些令你“愉悦”的事情,包括得到帮助鼓励,提高了认识,体会到某种情谊,令你心里甜甜的,或是窃喜,或是惊喜……如果是写校园活动,可紧紧扣住“朝气蓬勃”,表现出学校活动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健康成长,群体的生动活泼,讴歌美丽的青春。诸如“减负”后的球赛、歌咏、社会调查等方面,都可以写得有场面有气氛,还可点面结合,描写人物的活动。如果写家庭,可扣住“洋溢欢乐”,表现出家庭的“和谐温馨”。无论是哪个家庭成员,在相互关心、支持、鼓励下,取得了成绩;节假日、生日合家同庆,或全家出游,或下岗创业,或学业进步,都可以写得很精彩。
这种情况,在半命题中更是常见。如2008年,重庆市的《家庭的(温馨、和谐、快乐、**等)》,陕西省的《窗外的(风景、故事、人等)》,无锡市的《精彩的》,河南省的《最美丽的(心灵、语言、瞬间、画面等)》等等。
前面已分析了陕西省考生偏题的现象,现在我们就这个题目分析如何审题。中心词或者说考生要补充的词语应是选材的对象,而重点应放在“题眼”“窗外”上面。既然有个“窗外”,就应该有个“窗内”。这就决定了这篇文章应该有个对比的写法。其次,要抓住“窗外”与“窗内”的区别在于自由与不自由。这样立意就广了:如果要表达“减负”的主题,就可以写操场上的活跃,或者同年人的自由,而自己只能坐在教室里没完没了地做题;如果要揭露腐败的现象,就可以写某位高官在铁窗内羡慕外面的自由生活,或者回想自己以前的“威风”;如果宣扬环保意识的,就可以选择被关在笼子的小鸟羡慕外面自由的天空,或者被关在笼子里的大蟒蛇或猫头鹰眼睁睁地看着外面的老鼠肆无忌惮却毫无办法。这些都能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2、动词性短语的审题作文题目中有动词或者是动词性的词语,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语,那么,这个词往往就是“题眼”,选材和立意,都围绕这个“题眼”来确定。如2008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和你在一起》。
对于这样的题目,明确作文标题中的“你”的所指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你”的所指,作文才能有一个下笔的落点。一般来说,既可以把“你”理解为具体的人、事、物、景等,也可以理解为抽象的理论、情感等。这样,考生就可以选择了解最为清楚,理解最为深刻,感受最为强烈的“你”,来作为行文的对象。
但不管怎样,“题眼”是“在一起”,所有的材料,都应围绕“在一起”来组织,要写清“在一起”的表现和结果,特别要写清“在一起”时的感受,从而抒发真情实感。
这类作文,在半命题作文中也是很常见的。如2008年,浙江省金华市的中考题目《生活因而精彩》。对于这样的题目,补题是很重要的,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是长于叙述,精于描写,还是擅长议论;内容“熟”但要力避“俗”,力求选材的多样性。要注意的是,作文的“题眼”是“精彩”,要努力拓展、挖掘“精彩”的内涵。有位考生这样写道:
……宽容,你是一米阳光,消融了人与人的坚冰,让我的生活少了份淡漠,添了份真情,精彩!
……自信,你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的生活少了份伤感,增了丝希望,精彩!
……挑战,你是一抹烟花,点缀了我生活的星空,让我的生活少了份平淡,多了缕充实,精彩!
相信大家看到了我摘录的这几段文字,也会认为这是一篇“精彩”的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作文题,在动词前面往往加上副词“又”、“再”、“也”等,这些词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如2008年,嘉兴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也美丽》。像这样的题目,应选择一些外表并不美,或者普通人看来并不美的事物。然后写出独特的感受,让人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
(三)完整句的审题方法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一般来说,这种形式的作文题目较长,宜采用“切分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范围、题眼、数量、人称”等来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和要求。
如2008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对于这样的题目,可以采用切分的方法,把题目切分为“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三个部分。“长大的路上”限定写作的范围,即所写的事件必须发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她)”可以是爸爸、妈妈,也可以是爷爷、奶奶,还可以是其他给过“我”无私关爱的人,要理清“我”和“他”的人称关系。“牵着我的手”,是谓语,也是上面我们分析过的“题眼”,是文章应着力表现的内容。“牵手”,可以理解为肌肤相亲的手拉手,也可以理解为“帮助”和“关爱”。所以,写作时,要重点表现“我”是怎样在“他(她)”的牵手中长大的,在长大的路上,“他(她)”给了“我”哪些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这种情形,在半命题作文中,也是很常见的。如2008年,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那一次,我尝到了的滋味》。同样,我们运用切分法进行审题:首先,补题的词语,规定了文章的取材范围,这就需要考生选择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事。而“那一次”则限定了文章的时间范围,即应该是过去的事。“我”表示人称。“尝到”是“题眼”所在,应着力表现的地方。从题目看,“那一次”也应该是第一次,所以尝到的滋味,应该是有刻骨铭心的感觉。
所以,对于完整句的审题,关键在于找“题眼”。找准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就能围绕“题眼”进行选材,从而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一般来说,“题眼”就在于“谓语”或者是“修饰语”上面,前文已经分析了,这里不再重复。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谓语是判断动词,那么,“题眼”往往在宾语上面。如200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目:《那是一首歌》,2008年,宁波市的中考作文题目:《是一把双刃剑》,都是这种类型。
(四)象征义的审题方法作文题目中的某些词语明显的不是要求写它的本义,而是要求写出它的比喻义,或者是象征义。这样的作文题目也是值得推敲的。
如200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题目《从“头”说起》。
在这里,“头”可以是指人的头部,也可以指成功的领路人;可以指开始,如果没有好的开头,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也可以指智慧,做事要有头脑,也就是要有智慧,否则事情将会是一团糟。
又如,2008年,陕西省的中考作文题目:《跨越那道“山”》。这里的“山”,肯定不是实在的山,而是指困难、障碍等等。
像2008年,重庆市的《那是一首歌》,吉林省的《初中,一首难忘的歌》,威海市的《点亮心灵的灯》,宁波市的《是一把双刃剑》。2008年,无锡市的《门其实开着》。都是这种类型,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
总之,作文的审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仅就一些普通常见的方法进行论述。相信学生们只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加注意,掌握作文的审题技巧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初二作文指导3:初中话题作文导写(一)
话题:“财富”
请你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1、话?题?精?析
财富”这个话题作文的写作,必须注意:弄清话题前的提示语的含义,弄清“财富”的内涵。“财富”是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财富”既可以是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要纯粹把“财富”等同于有形的财产、金钱。有形的财产只是物质财富;金钱是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除了金钱、财产之类有形的物质财富外,我们人类还有各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时不妨这样考虑:我的财富是什么?是亲情、友情?是苦难、微笑?还是富有、贫穷?是读书、写诗?是走过的人生历程?还是现在拥有的美好青春?是追求崇高的理想?还是珍惜眼前的一切?我们写“财富”这篇话题作文时,如果注意打开自己的思路,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考虑,那么文章可以写的内容就很多。另外,如果写成记叙文,就要尽力使文章生动形象,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如果抒发感情就要情动于衷,发自内心,深切真挚,表达要自然和谐。
2、构?思?精?选
(1)写成故事新编。通过所罗门王的选择,说明拥有智慧才是真正的财富。上帝让所罗门从金钱、权力、智慧中选择一样,所罗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智慧。他凭借着智慧生产、经商,使自己的财产富可敌国。同时,他又乐善好施,急公好义,深得民心。当国王因病去世时,国内的老百姓都推举所罗门做希伯来人的国王。他凭借着智慧使人民安居乐业,征战四方,使得他在位的时期成了希伯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2)写成访谈录。虚拟记者身份,采访各行各业人士,记录各行各业人士对“财富”发表的看法,表现身份、职业等对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农民:丰收的粮食是我的财富。工人:从流水线上运送出去的合格产品是我的财富。教师:知识是我的财富。解放军:人们在和平安定的环境里幸福生活是我的财富。病人:对生活的坚定的信念是我的财富。贫困大学生:贫穷中的努力和爱心是财富。理财专家:财富是金钱,更是致富的方法和经验。政治家:人民安居乐业是我的最大财富。
(3)写成记叙文。从对财富的认识出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明我的财富是父母的关爱。我自幼体弱多病,父亲每天陪我早锻炼。到今天,已经整整了,无论严寒酷暑,从来没有间断。母亲不但是我的“营养大师”,而且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母亲总是与我一道想对策,教给我战胜挫折和困难的方法,鼓励我战胜挫折和困难。我现在虽然还在读书,没有工作,没有属于我自己的一分钱,但是,我却拥有一笔很大的财富——父母的关爱。
3、例文:
上帝的测验
为了解徒子徒孙的真实情况,这一次,上帝亲自披挂上阵,亲自出题,亲自制卷,亲自下凡,来到人世间举行考试,而且不放心任何人,开天辟地头一回——他亲临考场监考。
一场紧张而有序的考试开始了,考生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个个埋头认真答卷。贩贩贩
考试结束了,上帝又开始了繁忙而紧张的阅卷。
“财富是什么?”
商业巨子、电脑大王比尔盖茨答道:我拥有的财富仅次于上帝你。电脑及其软件是我所有财富的来源。我所有的乐趣也来源于它们。对我来说,财富就是金钱。
上帝批阅道:金钱是财富,但财富并不就是金钱。现今世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又绝对不是万能的。希望你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为全人类服务。这就是你的财富。
“财富是什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写道: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那金灿灿的稻谷就是我的财富。
上帝批阅道:你善良的心和你勤劳的手,创造了巨大财富,使你成为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我再特赐你一穗黄金打造的稻谷,让你时刻铭记你肩负的使命。
“财富是什么?”
“匕首”的主人鲁迅回答道:财富就是知识。拥有了知识,就可以揭露人世间的假丑恶,赞颂人世间的真善美。知识是一把匕首,刺进敌人的心脏;知识是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路程。
批阅工作结束了。忙碌了一个晚上,上帝打了一个哈欠,虽然感到有些疲倦,但是,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呼唤身边的近臣,为他更衣洗浴,他要休息了。
4、评析:
《上帝的测验》思维活跃,体例新颖,采用神话故事的文体形式行文,充分发挥神话故事的文体优势,超越时空的限制,展开丰富的联想,拍打着想象的翅膀在天庭和人世间自由飞翔,巧妙借助人与神的答卷和阅卷点评,表达小作者自己的思想。
初二作文指导4:初中话题作文导写(二)
话题:鼓励
美国作家霍桑,曾经是个小职员。有一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对太太说:“我失业了。”谁知,他的太太听了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兴奋得叫了起来:“这样你就可以专心写书了!我一直相信你有写作的才华,你一定会写出名著来的。”有了太太的鼓励,霍桑终于成功了。
请以“鼓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另加1-3分。
[试题解析]
“鼓励”是激发、勉励的意思,同义词就是“勉励”。用于“鼓励”“勉励”的语言必须是健康有益的,对象常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用于平辈之间。但二者之间略有不同,“鼓励”着重在“鼓”,即“鼓舞、鼓动”;“勉励”着重于督促、劝勉而使人受到鼓励。“鼓励”的内容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物质褒奖,还可以是目光、眼色、掌声等。“鼓励”的施事者一般是人,也可以是物(单位、集体、国家等),“鼓励”的受事者一般是人,也可以是物。此外,还要注意不必要的扣分,如书写、卷面、语病等。
[佳作展示]
“鼓励”自传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题记
大家好,我叫“鼓励”,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我们历史源远流长,从夏王朝一直到21世纪,哪个成功者的身上不闪耀着我的熠熠光辉?什么,“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我这可不是信口开河,上面的题记就是对我的最好总结。“口说无凭!”好,那我就去找几位证人。
瞧,那个身披铠甲的将军: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拿青龙偃月刀,是关羽!“关大哥”,作揖,“我是鼓励,您说我的作用大吗?”“大,大得很。想当年,我南征北战之前只是无名小卒,成天忧心重重,壮志难酬。多亏了兄弟们的鼓励,我才矢志不渝,最终扬名天下的。我可是要好好感谢你呀!”“不客气,告辞了!”怎么样,我没自吹吧!“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好,我们再去找。
我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你跌倒时,将你扶起;在你灰心时,点燃希望之火;在你迷茫时,为你拨开迷雾。什么,我离你太遥远?怎么会,我每时每刻都围绕在你的身旁:一瞥目光、一句话语、一次掌声、一次喝彩……用心感受我吧,我会为你带来无穷力量的。
赞曰:燃起他人希望之火,重塑他人自信之心。同学们,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特色点评]
本文运用“自传”的形式,对“鼓励”进行拟人化描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开头的“题记”提纲挈领,点明中心,结尾“赞曰”,亦庄亦谐,给人以“鼓励”的力量。但这些都不是取得本文成功的主要原因,其长处是统摄于这些形式之下的理趣、情趣。行文古今中外,挥洒自如,特别是精选的两个事例,一武一文,一中一外,既具有典型性,又切合题意。此外,文面整洁,书写工整,加1分,最终核定为满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