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三、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二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学生25人,班级数学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还需努力。从上学期五年级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提高工作,全面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学习环境,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作为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学期,我们六年级数学要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内容。 教学目标:
“ 学会”目标:使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入手,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会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从实物到抽象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它的特征。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锥形纸筒、布、圆锥形实物、圆锥模型、木板、沙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的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师:只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他有什么特征?
3、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4、师:这个物体叫圆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师一一板书)。
二、自学
1、老师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
(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鼓励,表扬同学们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小结: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没花了我们的生活。
三、
探究(学生自学课本第24页的内容后交流一下问题)小黑板出示探究的问题: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怎么画圆锥的平面图?
3、圆锥的高在哪里呢?他有多少条高?为什么?
4、怎么测量圆锥的高?
5、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四、交流展示
预设课堂:
1、学生:我们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学生边回答边演示实物)
2、学生:我们组讨论怎样画圆锥时觉得不太难画,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话法?
老师讲解画法,并示范,然后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3、学生甲:我们组认为圆锥有无数条高。
乙:我们不同意,我们认为圆锥有一条高。
同桌配合,测量手中圆锥的高。(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老师指出应从“零刻度”量起。
老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用沙子堆一个圆锥,想办法测量一下它的高。(学生合作实验,并进行交流展示)
4、学生甲:我们组吧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半圆。
学生已:我们组吧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老师: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扇形的概念。学生得出结论:是扇形
五、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1、轻松一下。
2、幸运考场。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圆锥的认识都是感性的,而课堂教学是对圆锥进行理性的认识。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圆锥的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四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班级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本班共计54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9人。
2.“双基”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3.学生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4.学困生情况: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高。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重视与家庭的联系。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今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使本人的教学工作能做的更好,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多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困此必须对其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或开饮食店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作到课堂上能深入浅出进行教学,特别照顾到后进生。
2、平时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后进生和优秀的学生要分别出一些适合他们的练习。
3、加强操作、直观的教学,例如教学圆和轴对称图形时,就要利用操作、直观教学,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4、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五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六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散漫,学习习惯极需培养,空间观念不够强。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特别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练习一第6题
(1) 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八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106页 例8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教学难点: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题略)
七、课外延伸
计算父母上个月的个人所得税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九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2.通过看表,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在已学过统计表的形式和制法的基础上,会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掌握统计表中数量之间的百分比关系,会分析含有百分比的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旧知.
2.计算.
教师提问:表格中“合计”的数据怎样算?
3.引新.
统计表不仅反映某一类事物的具体数据,而且还能说明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表中合计的数据表示了三年同类项目收入的总和,现在的表格,还能反映出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的总收入的百分比吗?(不能)
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
二、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教师提问:例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增加栏目,扩展统计表含量.
教师提问:
(表格右侧旁边)
(2)能不能把表格向右侧扩充一下,把有关百分数的数据也纳入表中?
(学生扩充表格,并计算百分数,填入表内.)
(3)我们再纵向观察,这组百分数表示什么?
(村办企业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4)你们能概括地讲一讲我们是怎么做的?
(把原来的统计表右边增加一栏,再把每一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数填写过去,这样就成了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3.强调“合计”中“百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用村办企业三年收入总和去除三年全村总收入的总和,三年“合计”项目的百分数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和,也不是三年中每年的百分数的平均数.
4.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2000年全村总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2)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9年增加_________万元;
(4)2000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_________%.
教师提问:
(1)通过看表回答问题,你发现全村总收入和村办企业总收入是怎样逐年变化的? (逐年增长)
(2)其中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怎样?
(很大)
教师讲述:仅通过1998-2000年三年的收入,我们不难看出,坚持改革开放,农村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村办企业收入增长幅度之大,说明要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不仅要抓好农业,还要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二)反馈练习
某洗衣机厂第一季度生产洗衣机情况如下.分别算出每个月完成计划的百分数,并制成统计表.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原来有关统计表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这就使统计表中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内容更充分,更丰富.
四、课堂练习
1.陈庄三户农民1999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纯收入的情况如下:
陈志刚1999年2186元,2000年2274元;
李卫民1999年2140元,2000年2261元;
陈世昌1999年2205元,2000年2313元;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十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并能用这些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信息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全班交流
1、练功房。
基础练习,了解统计图的种类。分辨什么数据用什么统计图描述更清楚更直观。
2、智慧树
(1) 这是什么统计图?
(2) 分析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3) 第3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实践大本营
提高练习。
让学生选择一题来绘制统计图
(1) 绘制统计图需要哪些数据?
(2) 绘制统计图你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看题,先集体分析题目,一起探讨数学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
2、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4、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小结:
通过这次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结复式统计图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 让学生自主选择。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十二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比的意义。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xx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小学数学教案六年级人教版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页,练习二十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教师:“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第90页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在学生回答时,可以举例说明各种运算的意义。如:
“为什么说整数的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为什么说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
“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加法与乘法有什么联系?”(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把四种运算的联系整理成下图。
加法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 运算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 除法
2.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指名分别说出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教科书第90页的表补充完整。
让学生仿照前面整数四则运算的讨论,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联系。然后与整数四则运算进行比较。
“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意义都是相同的;小数和分数的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比有所扩展。)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l,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仔细观察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整数加、减法数值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后,是什么样的数进行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也就是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把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1)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整数、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各是怎样的:
教师:“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只是在计算小数乘、除时,需要根据参加运算的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计算结果中小数点的位置。)
(2)分数乘法和除法。
教师:“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请分别说出它们的计算法则。”学生回答后可以继续提问: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因为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l的假分数。)
"什么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1页的中间试算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错的。
4.口算的复习。
教师:“整数、小数的加减口算与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满十向前一位进l。从前一位退1当十。不同点:笔算一敏从低拉算起3口算既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做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口算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l,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教师:“在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谁能说一说是怎样规定的?”指名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三组题,再让学生说一说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颊:。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根据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还可以得出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形式进行板书。
然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别整理。如: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关系整理成下表。
教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四则运算进行验算。请分别说—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3.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9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l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权.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算的。使学生明确一道计算题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验算,自己认为哪一种简便就用哪一种。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然后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二十的第2、4、6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二十的第13-、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