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一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假如没有孙悟空
印象中,初读《西游记》,最讨厌的人物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按常理来说,孙悟空应该是众多少儿读者的崇拜对象啊。有一天偶然翻看自己小学时的日记。上面写道:“今天看到‘其’天大圣把那个人打死了,脑浆象豆‘符’一样出来了。我很想哭,这是宋老师说的残忍吧。”现在看起来真的很可笑。
是啊,那时单纯的过分,那一个细节竟然使孙悟空在我心里成了一个残忍的角色,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了一次至今仍记忆着的阴影。可试想,假如没有了孙悟空,那整部小说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的血腥,不会使天宫大乱,也不会有如来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那么多麻烦事。
可毕竟孙悟空是个功臣,是《西游记》里的英雄,一路上降妖服魔保护唐僧的安全。现在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我最欣赏的角色,并非因为他那些英雄行为,也不是因为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只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假如没有唐僧
小学五年级,再读《西游记》时,发现对唐僧厌恶到了极点:其实《西游记》也就是那么一档子事,主题就俩字——取经!从西天取到真经,然后把经书交给皇上这故事也就完结了。之所以成为了洋洋洒洒一百多回的神话小说,主要原因就是——唐僧。想想看,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啊!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取经?一跟头的事!
虽说八戒、沙僧是没有悟空厉害,可怎么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儿。到大雷音寺取个经,几天就办成不是问题吧?可问题就出在了唐僧身上,使自己3个本领高强的徒弟那腾云驾雾的.本事不能施展。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还是令妖怪们垂涎三尺的金禅子转世,再加上他不分黑白,不识人妖。
常念那紧箍咒令忠心保护自己的大徒弟孙悟空满地打滚,折腾的死去活来,甚至还赶回了老家,这便给这条本已遥远艰难的路又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要是没有了唐僧,这一路不知道少了多少麻烦,减了多少曲折,节约了多少金子似的时间啊。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我逐渐理解接受了故事中这一切的安排。
假如没有配角
《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真是教给了我太多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以后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令我面对困难时努力想办法去战胜,而不是逃避;更多的是,使自己摘下了完美主义的眼镜。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二
谁也不知道拉里在其战友舍身相救之后存活下来,心里经受了一个怎样的思想冲击,书中没有详谈,无法准确得知。但是通书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所受的动荡不是一般的小。他说道:”除非我对一些事情有了肯定看法,我将永久得不到安静。”而后他又说:“……我曾经有过许多时间在思考。我不断问自己,人生是为了什么。归根究竟,我能够活着只是靠运气;我要一生有所作为,但是,不知道应当做什么。我从来没有对上帝开动过什么脑筋。现在却想起他来了。我不懂得为什么世界上要有恶。我知道自己很肤浅;我不熟悉什么可以请教的人,但是,我要学,所以我就胡乱地读起书来。”
自我救赎,其实是一个孤独的长路。看另一条俗世的独木桥上,熙熙攘攘摩肩擦踵,不断有人被挤落桥下跌入河中,但照旧不能阻挡后面的人连续涌上。反观拉里自我救赎之路,却更加显得空荡安静。
但拉里沉醉在自己的”求知“世界中无法自拔,在争论留或走的问题之中,伊莎贝尔说道:“你假如爱我,就不应当使我这样不欢乐。”拉里答道:“我的确爱你。不幸的是,一个人想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要使别人不欢乐。”此刻的他已懂得,在救赎自我的同时,是无法迎合他人对自己的期望的,这条孤独之路,注定无法赢得多数人的欣赏和理解。探究真我的求知欲和对世界之恶的探究欲让拉里的内心滋长出巨大的韧性和动力去前进。于是,拉里走过千山万水,当过矿工农夫等各种不同职业,在真实体验生活中他渴望最真实地感知自己,从自己安静的内心动身,获得对真我的了解和对自我的救赎。
在拉里的救赎之路上,消失了太多太多人对他的怀疑或者曲解。不仅是伊莎贝尔对他的深深不解,还有笔者(毛姆)几番遇到他都不断提出的各种心中怀疑,当然还包括和拉里一起同路的大个子、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画家女人等。面对这些不断袭来的问题和曲解,拉里选择了仔细对面,急躁回答,不论是对自己内心的疑问或者对伴侣的疑问,拉里都选择了最宽容的态度去解惑。对他来说,包涵他人对自己的曲解,包涵自己对自己的不明,更是这自我救赎之路的必经过程。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四
认真读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后,我得到了太多的体会和理解。《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中的观念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重要的行为准则,更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习惯于寻找借口从而躲避许多事情,为自己没有尽力完成的事情寻找一种退路。而在西点学子的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这也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有很多时候,我们都曾对眼前的一些事情抱怨,甚至不可理解,特别是对不公平时或面对得与失的时候,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持不住前进的风帆。这时如果我们能正确分析事情做出正确的抉择,那么我们眼前将是一片开阔,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那么我们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望",我们平时对一天的工作有没有总结,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有没有去正视,有没有找借口推诿。对出现的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致使工作无绩效。借口变成了一面挡箭牌,一旦事情变化就能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以换取他人的理解、原谅,找借口的好处就是可以掩饰自己的过失,正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寻找逃避的借口上。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能有任何借口。若工作没做好,不要寻找客观原因的存在,而需在自身寻找问题,试问一下自己是否尽到全力,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方法加以完善。
同样重要和不可忽略的是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引以为荣,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这样必定会焕发无比的工作热情。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远离一切有损于公司和工作的行为,而最终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自己。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正如文章所说:"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古时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同时也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不要忘了感谢周围的人,你的领导、同事,感谢给我们提供机会的单位,这样我们的工作也就会有声有色,心胸也会越来越广阔。想想每天相处的同事的种种恩惠,将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都视之为自己应该做的。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为单位着想,换位思考,怀抱一颗感恩的心,最起码我们能做到内心的宽慰。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到: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慵懒而不思进取。但每丢掉一个借口,包袱就会轻一些,每扼杀一个借口,成功就会靠近一步。让我们努力工作,别再找任何借口!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五
闲来无事就拿《爱的训练》不停的翻着看着。一页、两页……我渐渐地被书中的小短篇吸引住了,仿佛我就是书中的那个小男孩,我班的同学仿佛都成了书中男孩的同学。我身临其境的一边读着一边感受着。
这部《爱的训练》篇篇洋溢着爱,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所蕴涵散发出,真的爱,宏大的爱,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一部最为真诚的训练的爱,训练的爱在眼前呈现升华。
《爱的训练》里,费鲁乔的血,我仿佛是并住呼吸阅看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但,这一篇像似洗涤心灵真爱的篇节,深深吸引着我,几乎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在瞬间,却用无声的爱,爱惜了自己的姥姥……用无声似有声的.举动呈现了英雄的行为壮举。
一种责怪、诉落声,不停地从姥姥那喇叭筒的嘴里飘出来。“当心呀,费鲁乔,你正往歪道上走,我见过好多孩子都像你这样开头,先从家里跑出去,跟其他孩子打架,输钱,然后慢慢从投石子到动刀子,从耍钱到干其它坏事,从干坏事最终抢劫。”
费鲁乔站在不远的地方,身子靠在厨柜,没有一叮点辩解。听着奶奶说。
他就是这样特殊顽固的一个小男孩,即使心存多愧疚,“我错了,原谅我吧。”像这样的话,都很难从他嘴里说出来。时常就是心软,也不表露出来。
读完了这篇之后,我感受到了他的内心爱。虽然平常费鲁乔。从来都不在嘴上表达对家人的爱,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英雄的赞歌。现在,我回想起自己的奶奶,使我更加惦念和爱我奶奶。我奶奶在世的时候,对我特殊的好。似乎觉得,从我刚生下来,奶奶就在我的身边。我慢慢长大,奶奶从托儿所、幼儿园接送我。生活中照看我、疼爱我、带我去玩。因此,我特别宠爱奶奶、感谢奶奶。我给奶奶捶背,奶奶开心而兴奋地直说:“孩儿真孝顺!”
奶奶很好满足的。只要你说声:“奶奶辛苦了”或“奶奶你真好”之类的话,再给她捶捶背、揉揉腿,她就会更心满意足的。现在我难受的是奶奶走了。
费鲁乔走了……我们的小英雄走了……一颗美丽的童心走了。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努力为我们这个短暂的生命之旅,留下一些美而好的难忘的记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雄,不需要豪言壮语,不需要英勇无敌,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一个人的努力充分呈现出了人性和爱的光辉。冷静地迎接死亡和威逼,这呈现了多么崇高的爱,费鲁乔就是一个值得赞美,可歌可泣的英雄。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六
读一本好书,提升阅读品味,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能力,写下读书笔记,把知道的了解的感受描写下来更是能提升写作能力,下面就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秀的大学生读书笔记吧!
《老人与海》是我在暑假刚刚读完的一本书,作为一名初一学生,也许我还不能完全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目的,但是我还是肤浅的想想谈谈我的读后感!
故事里的主角——老人圣地亚哥,已经连续八十四天都捕不到鱼,有许多同为渔夫的人嘲笑他,同情他。
这些都没有使老人消沉,即使他的躯体已日渐衰老,却拥有最年轻的灵魂,他的眼神永远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在老人身旁,还有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男孩子。
两人的年纪相去甚远,却能彼此理解对方。
男孩是老人唯一的,真正的朋友,他喜欢跟随老人捕鱼,父母却反对他到太远的海域。
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向着更伟大的目标,孤身出发了。
在茫茫大海上的等待是寂寞难耐的,贫苦的老人身旁没有收音机为啊讲述出色的棒球赛事。
水面下的世界或许绚灿多彩,但船上的人放眼望去,也就只有四方一色的水土。
但这位随遇而安的老人,没有被这种孤独感压倒,他思考着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流动着的海洋。
老人还会对着偶然见到的海鸟说话,不管他听懂没,他喜欢自言自语,有人会说他像疯子,但老人不去在乎这些,他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在他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荒谬,他仍然随心地卷动着鱼线。
终于,有一条很有分量的鱼上钩了。
年轻时身强力壮,曾被称为“冠军”的老人,却被它折腾得十分狼狈。
左手被绳勒得麻木,鲜血飞溅,面临着生命的威胁,老人始终没有放手。
曾经苦苦地追求,如今终于抓住了,这位坚强的老人还会放手吗?他多次说到“但愿孩子在这儿就好了”,简单的话,看出了老人正与他那潜在的孤独和无助作斗争,始终不肯认输放手。
那孩子,已经成为老人精神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番波折以后制服了大鱼,遗下的血腥味却引来群鲨的袭击,辛劳捕捉的战利品也只剩一副空骨架,成为别人口中的垃圾。
老人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悲剧英雄”。
到最后,他仍是一如既往地睡着了,梦中,还是一如既往地出现着狮子,那是王者的象征。
整个故事就是说了一个失败的可怜老头了?恰好相反,老人是彻彻底底的胜利者,他比任何人都要坚强。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样的豪言壮语,从来都只会出现在胜利者的口中。
老人说出了这样的话,并不因为他读过了多少书,仅仅是他那最高尚的灵魂使然。
一个老人还能这样,我们还可以轻易言败吗?
也许人生有如一次长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因为爱情、家庭、仕途的挫折,每个人都可能有困惑、迷惘、失意而不自拔的时候,一种颓丧、空虚、落寞的情绪有如阴雨连绵,久下不停,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犹如一轮艳阳照亮了读者的心灵,照亮了前行的人生之路。
整编小说着力刻画,主人公桑提亚哥这个铁铮铮硬汉子的形象,它正直、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是一个有血有肉,实实在在,一个有着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的人,独战鲨鱼于厄运面前而不屈服,最后获得了成功,这种精神让读者读完有一股如电细流从心底直入头顶,一身震撼!
《老人与海》的艺术成就,我认为在于简明凝炼的言语,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原稿进行了2多次的校阅,删繁就减,含而不露,引读者不尽联想,从中体悟深邃的生活哲理。
《老人与海》文体优美,选用了具体的感情表达方式,把眼之所见凝于笔端,如有这样一段“——海岸上只剩下一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一丝淡青色的小山,现在水是蓝色的,深邃得几乎变成了紫色——”画面简洁清晰、凝练,使读者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7月2日是海明威老人逝世的日子,重新看到那《老人与海》。
重读。
心灵受到极大震动。
这种共鸣其实是内心深处对它所散发的人性光辉的一种共鸣的呼喊。
我试图在圣地亚哥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
它让我开始思索,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才是坚强。
什么是成,什么是败。
什么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在病中。
多天,我还在病中。
绝望和挣扎,病痛和烦躁。
治疗和反复治疗。
服用毒药物日益肥硕虚弱的身体,菜色的脸。
继续无止境的治疗和可能越来越多的失望。
身体继续变坏。
种种。
老人与海。
我与病魔。
老人与那条鱼的决斗,就是我和病魔的决斗。
看着这本书,我成了故事的主角。
等我出来,已经泪流满面。
老人是乐观的。
他依旧和那个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馆喝酒聊天,用谎言来修饰穷困的生活,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缕阳光出海捕鱼。
无论有没有收获,他都会坚持出海捕鱼,这不只是因为他要依靠捕鱼谋生,而是捕鱼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种记忆。
这就是人。
首先,活着,宽容的对待一切。
嘲笑。
冷漠。
甚至唯一能够喜欢和他在一起的孩子也被家长带走之后。
他依然能够笑着面对。
为他后来悲壮的胜利打下了伏笔。
老人是有信心的。
那长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使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捕捉到大鱼。
老渔夫想:这里离海岸实在是太近了,也许在更远的地方会有更大的鱼……”为了得到时机,他甚至渴望遇到走失的鱼群。
终于在他没有捕到鱼的八十五天,他用一条大青鱼做诱饵,他把岸和太阳都甩开,开始了他英雄的旅程。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
老人是耐性的。
海下六百英尺的大鱼好象是有灵性的。
水面无波,那条鱼在海底静静的和老人比拼耐力,做着一场风雨欲来前的殊死搏斗。
三天三夜。
饥饿、疲惫,困倦,伤痛、孤单,越来越强烈的人的极限。
哪个都是不亚于那条大鱼带来的危险。
他与其说是在征服鱼,还不如说是在征服他自己。
超越极限。
"鱼啊,"老人轻轻地说出声来,"我跟你奉陪到死。
"生命此时不是赌注,而是一种抗衡。
老人是多情的。
他怜悯起这条被他钓住的大鱼来了。
它真出色,真奇特。
对对手的赞美,体现着老人丰富善良的情感。
因为这种大马林鱼总是成双出现,雄鱼有食物总是先让着雌鱼。
所以最先上钩的也是雌鱼。
当雄鱼见到雌鱼被抓后始终不肯离开,最后雄鱼在船边高高地跳到空中,看看雌鱼在哪里,然后掉下去,钻进深水。
老人这个时候是哀伤的。
他捕鱼是他英雄主义的荣誉而不是仇恨。
老人是勇敢的。
老人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是永远不会打败他。
永不言败的坚强让老人做为自然人体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
老人将带血的手放进海里,血水交融,人也融进了海的魂,激进而坚强。
鱼毕竟是鱼,它开始了反抗。
一场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开始。
斗智斗勇,这是一场真正的较量。
经验和熟练的技巧显然此时发挥着巨大作用,他象一个军事家一样,知道鱼的心理,做着战前充分的准备。
他时时鼓励自己,给自己加油。
"要沉着,要有力,老头儿,"他说。
他赞美对手: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
来,把我害死吧。
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他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甚至换位思考: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
保持头脑清醒,要象个男子汉,懂得怎样忍受痛苦。
或者象一条鱼那样,他想。
他征服了那条大鱼。
这场大马林鱼的征服不是战争的结束。
回程是快乐的。
然而鲨鱼出现了。
灰鲭鲨、加拉诺鲨、成群的鲨鱼。
鱼叉、小刀、短棒,搏斗。
他终于回到了岸。
生活应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应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痛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人在体验痛苦后才能得到征服痛苦后的那种喜悦。
我想:我应该是喜欢痛苦的。
记得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在初中的时候,班上不知从哪里冒出了这样一本书,而刚好又传到了我的手里,我拿着它一直到看完才舍得传出去。
从那以后,我的课桌上就有了这篇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自以为自己已经就是不可打败的英雄。
“为了自己的幸福,努力奋斗。
即使有多少的磨难,不要放弃。
你可以被打垮,但你不能轻易言弃。
你可以最后没有胜利,但你必须努力的奋斗在其中的每一个过程。”这是我今年的某个时候写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也是在看了这篇小说后得到的。
自以为很好。
读完了《简爱》,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
这连住的几日,我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一切时间都耗费在这本来自遥远国度的小说里。
然而我还得在抱怨的同时,不得不承认它的杰出与迷人。
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
这充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慨了很多。
其实我应该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
可惜,我拥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现在去欣赏它,实在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
不过呢,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
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关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
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
首先,她在描绘风景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
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
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
其次,夏落蒂。
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
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七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宏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有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
书中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互相埋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为了上大学,来到了喀山,最终因种种因素,高尔基没有上成大学,而是在那里上“社会大学〞。在这期间,他曾当过搬运工、面包师助手、小店店员。在刚来到喀山时,他遇到了小偷和许很多多千姿百态的人。有的人嘲讽高尔基看书的“愚蠢行为〞,有的人欣赏高尔基渴望获得学问的`精神,这些赞同高尔基获得学问的人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坚信只有才智才能崛起,不受这种压迫。高尔基经人介绍,认识了藏有许多书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销售货物,到了晚上刻苦读书,并最终走向了革命的路。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尔基生活在那么艰辛的条件下,经受了诸多磨难,从事了许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却布满了对学问的渴望。后来,他在潘科夫的店铺里一边做工,一边埋头苦读,不顾一群愚昧的人的嘲讽,仍旧读书。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也有许多书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比高尔基要好许多,再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那就很说不过去。我们肯定要好好读书,用功学习,超越高尔基。
只有学问才能使人进步,只有读书才简单猎取学问。没有了学问,人们就会像一堆废物一样。没有了学问,人们也不会进展科技,建立一个现代的文明的世界。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八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一书,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教材之一,适用于辅导员骨干培训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术能力。作为一名刚度过辅导员职业生涯初期的菜鸟,于此时阅读该书,也是比较适宜的。
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七章,主要论述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比较;下篇共六章,主要阐述中外大学生组织管理的比1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涉及概念、理论、内容、目标、主体、方式、体制等七个方面;在管理方面,涉及理论与原则、教学与实践、社会与政治活动、社团与文体活动、组织与自律活动、事务与危机事件等六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二合为一,形成一个综合体。本书在纵向上,从古至今的教育思想均有涉及,个别重点阐述;在横向上,与欧美及亚洲各国的教育进行比较,涉及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教育国度,其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方式,大体有许多值得借鉴及反思之处。
读罢整本书,从心底里认为该书也是一个整体,无法将之割裂作碎片化的研究,姑且在此做一个整体的剖析。中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基本上是以直接的课堂教学及相关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其体制为集中式民主,带有灌输性质。而外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分散于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各种活动的'实践中,带有隐蔽性、渗透性,但二者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一致。归根结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服务。
在教育与管理模式上,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色,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儒学色彩浓厚,注重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熏陶和教育;欧美等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体制正逐步发展完善,而欧美、亚洲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基本上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因此在管理方式、理念等方面,均有许多可以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现代大学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更是融入了管理、实践等诸多环节中,形成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这需要依赖政府的主导,学校的管理,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在多元化的社会中,紧紧抓住主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能达到良好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中,不可否认存在一些弊病,例如学生过于被动接受、灌输论严重等;在借鉴各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不同的形式、内容创新,达到教育人才的目标。在主流思想的发展及本土化上,既可以回归传统,利用国学复兴的契机,重塑伦理道德教育;又可以借鉴西方的先进管理方式,倡导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受到教育,真正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形成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此书架构完整,内容详实,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有一个清晰的阐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书籍,可以逐步深入探寻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规律,为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借鉴,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通过阅读此书,有利于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前进。感谢当初曾伟朝部长推荐此书,人生得一良师,犹如千里马遇上伯乐,幸也。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九
何处访扶桑?直破浮云问羿郎。羲和扬节横四荒,皇皇。辉被一冀演流长。崇善以为常,格物修身贵蕙纕。三纲八目普泽广,如阳。澡身浴德陟高冈。
——《南乡子·读大学有怀》
这是我在大一生活正式拉开序幕前那个带着期待和夷犹的暑假中,读罢儒家经典《大学》,醍醐灌顶,挥毫而就的小词。平仄不算整齐,句意也略显生涩,然而这五十六字所传达的,并非一个文艺少女无根的狂想,而是一个成年人审慎的思虑。
《大学》相传为孔圣遗书,为曾子转述与阐发,为朱子所整理修订,贵明德,崇图新,敦善道。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古代的大学实为“大人之学”。在夏、商、周三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从政之道。在我看来,即使时间隔阂了古今的教育观,教育者对于人格的终极关怀仍然是一致的,因此,《大学》提出的治学修德的理念仍然对我们初入大学者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为国人熟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三大纲领,既是“大学”的主题,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指出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内心的美德,革除自身的旧习恶欲,从而臻于道德之化境。站在一个人的高度来看,这不仅是大学学生的要求,更是自我人格升华的根本之道——这恰恰是大学教育的长期目标所在。站在一所一流大学的高度来看,这样的道义直达终极的人文关怀,跨越行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界、意识形态甚至是朝代或时间,拥有近乎永恒的生命力。这正是“辉被一冀演流长”一句所阐释的,《大学》的“三纲”有如中天之日的光辉,普照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一世进退,更是一代人类文明的一灯燃灭。
在现代,公认的大学精神有三:自由、通识和德性。自由指的是思想的自由,保护学术和学风不被名利场和政治纷争风蚀。在那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兼收并蓄,以和为贵,教育上亦如此,且政治和经济体系并没有发展完善,并未出现此类冲突,暂且不谈。通识指的是博物洽闻的思想训练,这与“亲民”的图新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强调个人在治学过程中的整体健全的`发展,以及永不褪色的创新精神。德性则是统领前二者的要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完全吻合于“明明德”这一纲领。真正的德性,简单来说就是对爱、智、力、美的追求、恪守和圆融。可见,古与今的大学之道以及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心态,有利于对真理的透彻认识,避免“感情用事”。修身则大同小异,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狭,实质上它更强调前四者的节节紧扣与有机融合,与后三目共同形成由小及大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后一级是前一级的总和,前一级是后一级的细胞,此四者共同强调“恕道”与“絜矩之道”,即推己及人、上者垂范的道义。以上是我对八目的整体感知与体悟。
儒家认为,循着“八目”的车辙行驶,必将抵达“三纲”之所在,鼓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格物修身,以铸造趋于“至善”的人格。作为一名有抱负的准大学生,“澡身浴德陟高冈”是我的理想和决心。“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大学为我提供了自由、通识和德性的空气和养料,我将茁壮生长,“直破浮云问羿郎”!
附一:原创词《南乡子》的注释与简析:
注释:
(1)扶桑:神话传说中太阳栖息的神树。
(2)羿郎:神话传说中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人物。
(3)羲和:太阳的母亲和驾车人。节:鞭子。四荒:指辽阔的大地。
(4)皇皇:同“煌煌”,辉煌壮观的样子。
(5)冀:古代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岛。冀州为九州岛之首,这里冀代指中国。
(6)以为常:认为是常规。
(7)蕙:香草名,俗名“佩兰”。纕:佩带。这里蕙纕比喻高尚的德行。屈原《楚辞·离骚》: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8)澡身浴德:语出《礼记·儒行》,谓修养身心,使之高洁清白。
(9)陟高冈:陟,升,登。语出《诗经·国风·卷耳》,喻为臻于化境而奋斗。简析:
上片是我仰望七月火轮的豪情流露,以“日神”喻明德,强调二者的时空连续性。下片直抒胸臆,表白对善德的崇尚和对自我的期望。
附二:参考资料:
《国学经典少儿读本之大学中庸》,中州古籍出版社,高秀昌主编,李立新注解。《大学的三种精神》(选自20xx年6月《看历史》),网络资料。
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三联书店出版社。
屈原《楚辞·离骚》、《楚辞·九歌·东君》、《楚辞·九歌·云中君》。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十
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而以现代来讲,传统文化是璀璨的,但传承是艰难的,因为现在的人们,由于生活在这繁华而喧嚣的城市中,浮华早已改变人们,于是,人们的内心的浮躁毁了一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便越来越艰难,心中的平静越来越难求,但读《诗经》便可抚平人们内心的浮躁,因为《诗经》是最初始的。它没有任何的华丽的装饰,可它依旧是璀璨而华美的,依旧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本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于传承传统文化来讲,初心是最为可贵的,亦是最难得的,若初心不忘,传统文化便不会中断。
《诗经》这一本书中,也许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字,有着难懂的意思和深远的意味,但也许就是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静心读诗,你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会有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这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一笔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字成诗,四字成言,言尽一切,悠扬深远,唯愿这一切美好如初。
大学生读书笔记篇十一
我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时,仿佛和高尔基在一起读书。他读得那么专心,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记了。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以前读书的情景。每当父母给我买回新书或自己借到一本书,我就如鱼得水,总是迫不及待地阅读。
好方法等。又因看的书多,且都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所以看罢即忘,收益浅。我想高尔基所以能成为世界文豪,与他从小那求知若渴、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是分不开的。
粗心乃失败的根源,认真是成功之秘诀。我是深有体会的记得我在这学期数学期中考试时,十分失败,其原因就是――粗心。较难的题,一分未扣,而较简单的.一道填空题,由于在草稿纸上是根号5,却因看错把根号5写成根号3,被扣去两分,这难道是我不会吗?唉,粗心使我屡次失败,我怀疑,它难道是我的影子,总与我相伴吗?可今天,我看到高尔基读书忘了一切,而抛开粗心的唯一办法,就是与认真交朋友,对,终于悟出,粗心并非与我相随,不是总与我结交为友。